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戲教案(精選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3W

第一篇:社戲教案

社戲教案(精選多篇)

社戲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剛才大家聽了羅大佑唱的《童年》,你從歌曲中體會到了什麼呢? 童年是人生最純潔的一方淨土,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當我們長大成人後,回憶起童年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着一種温馨、浪漫的情感,更能體會到那段時光的純真和美好。一方淨土,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古往今來,總會有一些高尚的靈魂用心向我們淺唱低吟,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親吻土地。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兒時的魯迅,回到浙江紹興,回到平橋村,回到幸福的童年,去體會他在童年所感受到的美吧!今天我們學習魯迅的小説《社戲》

二、檢查預習:

下面我們檢查一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

⒈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

偏僻【pì】忌憚【dàn】攛【cuān】 掇潺潺【chán】

⒉掌握下列詞語的詞義。

⑴延宕:拖延。⑵大抵:大概,大都。

⑶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慫恿。⑷朦朧: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⑸沁人心脾:沁:滲入。原指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⒊ 瞭解作者: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代表作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社戲》收在小説集《吶喊》中。

⒋背景材料:

《社戲》是魯迅用第一人稱寫的一篇短篇小説。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寫了“我”二十年來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社戲》寫於1922年10月,當時社會黑暗,農民痛苦,使他自然回憶起心中保留的一塊淨土——平橋村。那裏有外祖母的慈愛,也有純樸善良農民的撫愛,更有熱情能幹的小夥伴們的友愛,那裏還有一片可以擺脱封建教育和封建倫理觀念的自由天地。他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農村孩子,嚮往美好自由的生活,這種思想感情融於作品中。

5.閲讀課文,寫一個200字左右的複述提綱。

三、研討課文:

1.課文寫了“我”幾次看戲的經歷?重點寫的是哪一次?

三次: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重點寫的是看社戲那一次。前兩次看戲襯托趙莊看社戲的有趣和難忘。

2. 圍繞看社戲,文章一共記敍了幾個情節呢,給各情節命一小標題。重點敍述的是哪一情節?

明確:隨母歸省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

作者重點敍述的就是看社戲的情景和感受。

3.開始我們説要去體味魯迅童年生活的美,那一開始我就要給大家佈置一個任務了: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細緻的品讀課文,體會一下,文章中是不是處處都洋溢着童年生活的美呢(開始閲讀)?在作者的描繪中,展現了童年生活哪些方面的美呢?

明確:景物美,人性美,生活美。

4.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其中,去細細的品味這種種的美。首先是景物美。大家邊看大屏幕邊瀏覽課文,快速的在課文中勾畫出描繪景色的句子或段落。

多媒體演示——景物美。

[ 左右都是碧綠的豆田,河流,淡黑的起伏的遠山,朦朧在水氣裏的月色,水面前“仙山樓閣”般的戲台,“大白魚”似的航船,無不給人以生命的鮮活,給人以美好的嚮往。]⑴ 剛才大家看了景物,確實很美。下面我請一位同學朗讀198頁“月夜行船”和201頁“月下歸航”兩段,速度稍慢。其他學生閉目靜聽,想象其意境,體會其語言的流暢和表現的自然美。

⑵ 古人云:“情因景生,景因情顯”,那麼作者在文章中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江南水鄉圖,其作用是什麼呢?

明確:以景寫情,表達“我”對江南水鄉優美迷人風光的喜愛與眷戀之情。

5. 在這樣美好的景色中,人也一定是美好的。接下來看第二美——“人性美”。 請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體演示——人性美。

[小夥伴們那善意的嘲笑,偷豆的舉動,對付六一公公的幼稚方法,將船劃得飛快的英姿,無不體現了孩子們毫不雕飾的純淨之美,體現着人的率真、自由與活力。]

⑴剛才我們在圖畫上感受了人性美,下面我們再到文章中感受一下,請男生齊讀198頁少年朋友們開船的動作描寫,圈出動詞,揣摩語言的準確。

開船的動作,一氣呵成,顯示了農村少年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能幹的品格。。

⑵下面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偷豆的語段,體會人物鮮明的個性化語言。

通過語言我們體會到雙喜的老練周到,阿發的質樸厚道。

⑶課文刻畫了哪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呢?你最喜歡哪一個呢?理由是什麼呢?

明確:雙喜——聰明能幹,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靈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又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是孩子們的領袖。

六一公公——寬厚、純樸、好客、熱誠。

桂生——機靈勤快。阿發——憨厚無私。

⑷課文中刻畫的這些人物的共同點是什麼呢?

明確:他們身上都擁有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種種的美德。

6. 有如此的美景,又有如此善良的人們,那麼此間的生活也就應該是非常美好的了。接下來看第三美——“生活美”。請大家先看大屏幕:

多媒體演示——生活美。

[小朋友得到特許來伴“我”釣蝦、遊戲,母親再三囑咐與深夜候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船中,桂生為“我”找豆漿、舀水,六一公公的嗔怪與送豆,無不洋溢着愛的温情。]⑴剛才我們在圖畫上感受了生活美,下面我們再到文章中感受一下,作者喜歡平橋村的生活嗎?從文章中的哪個詞可看出呢?

明確:喜歡,從“樂土”一詞可以看出。

⑵平橋村有哪些讓作者感到“樂”的生活呢?

明確:平橋村有無拘無束的釣蝦放牛生活;有自由自在的“看戲”生活,有快樂愉悦的“歸航”生活;有情趣橫生的偷豆、吃豆生活。

⑶以上大家所描述的平橋村的生活,真正是“美”在什麼地方呢?

明確: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等等。

7.平橋村景物美、人性美、生活美,在“我”心中,已成為一道最美麗的風景,最美好的回憶,永遠無法抹去,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找出來,大家齊讀一遍。

明確:(文章最後)真的,一直到現在, 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⑴ 在你看來,那夜所吃的豆和所看的戲是不是真的就是最好的?為什麼?(大屏幕顯示)明確:不是。因為豆只不過是普通的水煮豆,而那戲也很令我失望——從前文中就可知道,如“我”想看鐵頭老生翻筋斗而他終究沒翻,“我”想看蛇精和跳老虎卻沒看着,“我”最怕老旦坐着唱而她竟真的坐在一把交椅上唱個不停。“我”之所以認為是最好的,那是因為在那夜的偷豆和看戲中,“我”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們熱情、友好、聰明、能幹、樸實、無私的真摯情懷。流露出“我”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和嚮往。這其實也就是作者真情的流露。

四、拓展延伸:

通過對作者童年生活中“美”的體驗,大家應該對“童年的美”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和認識。你能結合自己的經歷,把這種認識和理解幻化成美麗的文字嗎?(大家就按照屏幕上例子,寫出你對童年的美的理解和認識)

明確:範例:童年的美,是放學路上與哥哥一起採摘的一片綠葉,清翠而亮麗;童年的美,是牽起妹妹的手,在夏夜落下斑駁樹影的院子尋覓月亮,温馨而浪漫;

童年的美,是想在小夥伴面前當“英雄”,在樹蔭下拿一根長篙去捅馬蜂窩,被馬蜂咬得小臉腫得像麪包,卻還口裏説“不疼”,勇敢而愈顯可愛。

五、課堂練習:

(一)請根據文章順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後,並作詳、略歸類。

1.六一公公送豆給“我”。 2.看社戲後歸航偷豆。3.夜航赴趙莊看戲。4.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5.看戲前的波折。6.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7.和夥伴們在趙莊看社戲。⑴順序:6 4 5 3 7 2 1⑵詳寫:2、3、5、7;⑶略寫:1、4、6

(二)選擇題:

1.文中對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細緻逼真,對這樣的描寫的作用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d )a.烘托出“我”看戲時興奮的心情。b.點出“豆麥”,為下文“偷豆”埋下伏筆。c.表現出“我”對江南農村自然景物的熱愛。d.為描寫後面精彩的社戲作鋪墊。

2.根據課文內容,選出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b)

a.小説寫船頭看戲的感覺,表現“我”對社戲的陶醉;寫月夜歸航的情景,表現孩子們歡快的心情和搖船的本領。

b.小説的標題是“社戲”,這就點明瞭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戲”,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寫社戲的內容。

c.課文成功地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雙喜和六一公公。

d.這篇小説中,月下行船、船頭看戲、月夜歸航這三個片段寫得富有詩情畫意,充滿了江南水鄉的生活氣息。

(三)課內語段閲讀。

“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我抬頭看時,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賣了豆回來了,船肚裏還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雙喜説。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於是對我説,“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麼?”

我點一點頭,説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説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説道,“這真是大市鎮裏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

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説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嚐嚐去??”他於是打着楫子過去了。

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給母親和我吃的。聽説他還對母親極口誇獎我,説“小小年紀便有見識,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1.六一公公的話有沒有責怪的意思呢?體現出他怎樣的性格特徵?

沒有,只是為孩子們踏壞了莊稼而感到可惜。

2.第二段有關雙喜的語言描寫包含哪些意思?

“是的”寫出了雙喜的誠實,“我們請客”是“偷”的理由,“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可看出雙喜的聰明,偷你的豆也是看得起你,“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轉移了話題。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豆被小夥伴們偷了,六一公公為什麼還要感激呢?因為城裏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4.“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的包票”了”中“寫包票”與前文中雙喜寫包票一樣嗎?為什麼?

不一樣。這裏的“寫包票”是肯定的意思,是六一公公對“我”的讚美和誇獎,而前文的“寫包票”是雙喜。

5.作者在結尾説“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嗎?戲也真的好看嗎?

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六、佈置作業:

童年就像一個五彩的玻璃瓶,既純潔透明,又裝滿了甜蜜和快樂!童年的無知,是一種幸福;童年的活潑,是一種快樂;童年的夢想,是一種希望。時光流轉,童年也漸行漸遠,但童年永遠不會被忘懷,希望大家把美好的童年凝注在你的文章裏,凝注在你的記憶裏,凝注在你的心裏。請以《童年,你在我的心裏》為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第二篇:社戲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圍繞中心選材,敍事有詳有略的寫法;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2、學習作者對農家少年的誠摯情誼和眷念之情。

教學重點:

1、敍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前預習磁帶錄音機

第一課時

要點:解題,檢查預習;弄清全文結構。

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在上冊中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什麼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主要表現了什麼內容?(該文寫了百草園中生活的趣味、歡樂和三味書屋讀書的枯燥,通過鮮明的對比,表現了對大自然,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對束縛兒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所以,作者把百草園比作什麼?(樂園)在今天將學的《社戲》中作者把平橋村比作什麼?為什麼?兩者的體裁有何不同?(《從》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文章,寫的是真人真事;《社》雖然也是寫童年生活的,不過它是一篇小説,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的藝術概括。)

板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樂園,散文(回憶錄);

《社戲》——樂土,小説文中的“我”≠作者。

二、 題解

這是魯迅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説。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3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課文節選的是看社戲的部分。這部分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戀。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説:“我母親的母親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他雖然出生在城市紹興,但從小就同農民和農村保持密切的聯繫,少年時代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啟發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庭破落以後,他更瞭解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

他們悲慘的命運。

課文情節很簡單,敍述我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後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生動有趣,形象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使人讀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三、檢查預習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找人上黑板聽寫,其他人在筆記本寫)

不憚dàn潺潺chán鳧水fú攛掇cuān duo 踱duó 頗pō

怠慢dài吁氣xū宛轉wǎn絮叨xù dāo磕kē楫jí

歸省xǐng行輩háng舀水yǎo藴藻yùn zǎo 伊yī篙gāo

四、聽錄音,思考:

1、 小説的中心情節是“看社戲”,圍繞這一中心事件寫了那些事?

2、 除了“看社戲”之外,前前後後還寫了哪些活動?

明確(1):事件的開端:戲前波折

事件的發展:夏夜行船、船頭看戲

高潮和結局:歸航偷豆

明確(2):開頭——寫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及釣魚放牛的鄉間生活。(平橋樂土)

結尾——寫六一公公送豆。(戲後餘波)

五、學生仔細閲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並指出詳略。(詳見板書)

明確: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寫平橋村為什麼成了“我”的樂土。

第二部分(4—30)寫我與小夥伴去趙莊看社戲的情景。(主體)

第一層(4——9)寫“我”到趙莊看戲的願望在小夥伴的幫助下實現了。

第二層(10—13)寫小夥伴熟練搖船送“我”去趙莊看戲,途中優美的景色令“我”陶醉。

第三層(14—21)寫到趙莊後看社戲的情景。

第四層(22—30)寫看社戲後返回平橋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31—40)“我”對吃豆、看戲的懷念。

六、作業

熟讀課文,讀準字音,辨析詞義,複述課文大意。

第四課時

要點:總結全文;訂正課後練習。

過程:

一、 複習舊課

二、 學習第三部分——理解文章結尾部分的含義

1、文章寫到從趙莊歸來,“看戲”的經過就寫完,為什麼還要寫六一公公送豆?

明確:起襯托作用。寫六一公公送豆,是拿六一公公的豆與“昨夜”的豆相比較,雖然六一公公的豆是“粒粒經過挑選的”,只有“不識好歹的人”才説“比不上別人的”,但“我”卻以為“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從而突出了“偷豆”的情趣,進一步説明那些偷豆的小朋友,是多麼值得懷念。使故事產生“餘音繞樑”,使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這樣用白描手法抒寫故事餘波的結尾是十分出色的。

2、戲並不好看,豆也普通,作者為什麼在結尾説“好戲、好豆”呢?

明確:關鍵在於這片樂土上的人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 老人、小孩樸實真摯的感情和勞動本領、辦事能力。

(2) 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

(3) 偷豆有趣。

三、 總結全文:

1、 中心:本文通過對“我”十一、二歲時和農村孩子看“社戲”前後故事的敍述,讚美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品質,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

2、 寫作特點

(1)景物的描寫傳神逼真

看戲途中的夜景,表現一幅動人的江南水鄉夜景圖。

寫趙莊戲台

寫歸途的景物“比喻”

(2)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

四、 寫作訓練:

寫一段兩三百字的文章,介紹你家鄉的地方或你參加過的某項文化活動。

主體板書

1、隨母歸省小住

平橋樂土2、鄉間釣蝦放牛

戲前波折:打包票

夏夜行船:拔、點、磕、架

趙莊看戲散出、朦朧、踴躍、聽到

船頭看戲:罵、吁氣、打呵欠

歸航偷豆:大白魚、喝采

“偷我們的罷”

戲後餘波:六一公公送豆

“我”的懷念之情

語言行動來體現:

雙喜:聰明能幹,有指揮才能,是孩子頭

阿發:憨厚、淳樸,待人真誠熱情

六一公公:善良、樸實,珍惜勞動成果又大方

第三篇:《社戲》教案

《社戲》

一、教學目標

1、熟讀小説

2、掌握新字詞。要求做到讀音準確、書寫正確,意義清楚。應掌握的有:歸省行輩怠慢 憚攛掇鳧水潺潺藴藻漂渺撮楫。

3、通過對小説中人物語言和行動等方面描寫的分析,瞭解以雙喜為主的小夥伴們的性格特徵。

4、理解景物描寫在小説中的作用。

5、培養學生理清複雜的情節結構的能力。

6、提高學生對小説中人物的分析能力。

7、瞭解小説的主題思想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對淳樸健康的農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純真無私、誠摯善良的優秀品質的歌頌。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 領會課文用詞造句準確、鮮明、主動的特點。

2、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3、瞭解情節敍述的詳略處理和景物描寫對錶達主題思想的作用。

難點:

1、要引導學生明白這是情節發展的需要,領會欲揚先抑的妙處。

2、要結合小説的主題加以分析。

三、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

一、導入新課。

對許多人來説,童年都是美好快樂的。關於這一點,從同學們前幾天以“童年”為題所寫的詩裏面也可以看出來。下面我念一首優秀習作給大家聽聽。童年: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牀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道遊/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阿/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鈴檔/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聲歌唱……是啊,人們回憶往事,總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魯迅這樣的鬥士,回憶起童年往事,筆調也旱温馨的。這從我們學習過的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看出來,還可以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魯迅的小説《社戲》中看出來。

二、背景介紹。

(一)、作者介紹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棄醫從文,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回國後,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qiān)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説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

等專集。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1956年,黨和人民政府在上海遷移並重建了魯迅墓。毛澤東親自為魯迅墓題字。北京、上海、紹興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二)、關於社戲

關於社戲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戲場,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為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學生默讀課文。

1.瞭解課文內容。

2.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3.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四、範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1.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含義。

2.試着拼出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憚dàn踱頗po歸省xǐng行háng輩怠(慢):dài攛掇cuān duo鳧fu水潺潺chanchan宛轉wǎn zhuǎn藴藻:yùnzǎo漂渺:piāomiǎo

五、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學生自由誦讀一遍課文,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①看戲前(1-3段)——②看戲中(4—30段)——③看戲後(31—40段)

六、略讀第一部分,明確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請同學朗讀這一部分。

2、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明確:“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為業,“只有一個雜貨店”。

3、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們把這個詞找出來。(“樂土”)

4、文章寫平橋村是“我”的樂土,這樣一個偏僻不打眼的小村莊,為什麼是“我”的“樂土”呢?

方法:採取班上集體討論式,然後歸納三點: ①“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②可以免讀一些難懂的書,過着自由快樂的生活;③還有着眾多豐富有趣的活動,例如,可以釣蝦、放牛、體驗到鄉間生活的無窮樂趣。④沒有一些禮教的束縛,人人平等。

5、這一部分與中心情節有什麼關係?可否去掉呢?

提示:小説三要素:人物、環境和情節。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如果去掉,後文的情節會顯得過於突兀,且顯得過於單調。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再次複習關於魯迅的一些文學常識;訓練了朗讀;學習了生字詞;梳理了文章的結構;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整個文章中的作用。為下堂課更深入學習這篇課文打下了基礎。

八、佈置課外作業。

1、朗讀課文,從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預習提示”中加點的字詞連拼音一起抄寫兩遍。

3、思考課後練習題二、三。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略)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寫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主要寫了哪幾件事?並據此劃分好這部分的層次。

第一層(4—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第二層(10一13段):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弟三層(14—21段):在趙莊看社戲;第四層(22一 3 0段):看社戲後深夜歸航。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戲”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敍,而是寫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層就寫了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機。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並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一、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為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二、初步表現小夥伴的熱情、能幹等特點,尤其是“雙喜”。)

3.學生齊讀一遍第一層,加深理解。

4、一切問題都解決之後,小夥伴們自然要急急忙忙趕往趙莊看戲。作者抓住哪些內容進行詳細的描寫以突出小夥伴看戲途中的心情?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二層,其他同學思考。(①第10自然段對少年朋友的開船動作運用一系列準確的動詞,進行傳神的描繪,表現小夥伴們駕船熟練敏捷的技巧、勤勞能幹的性格和去看戲時的愉快的心情;②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情入景,描繪出一幅十分優美的“水鄉月夜圖”,既表現出“我”心隋的愉快,又表現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傳神。)

5、齊讀、自由朗讀相結合指導學生朗讀第二層,並要求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水鄉月夜行船的美景。

6、請同學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筆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

明確:不好看。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台”並不停地唱着。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7、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同學們齊讀寫“月夜歸航”的段落,並思考課後練習第二題。

明確:月下歸航寫了小夥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8、在寫孩子們偷豆的時候,有一句人物語言很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請同學們找出來,並思考表現了何種性格特徵。

明確:阿發,“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句話足以表現出這羣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徵。

9、文章最後一部分是寫看社戲的餘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孩子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來”,並又送上一大碗羅漢豆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老人的寬厚慈愛,熱情好客,進一步説明“我”之所以愛平橋村,正是因為平橋村的人善良可愛。深化主題。

10、討論:我們把文章最後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刪去可不可以?為什麼?

提示:①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麼“我”卻有這種感覺?(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地罵”,那夜吃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似乎這一切都無聊,但文中表現的是: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是過去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標誌。在成人後那煩惱無限、束縛重重的生活中,這樣的標誌在人的記憶裏越發清晰醒目,指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為有了小夥伴純真的友誼,因為有了童年美好的回憶,“我”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②《社戲》這篇小説全文原有前後兩部分,課文書選後一部分,找出《社戲》全文,讓學生對比閲讀,啟發學生思維。③同學們讀這篇小説有什麼感受?你覺得文中尤其是最後一句充滿着一種怎樣的情債?(參看《教師教學用書》中範伯羣的《人生經驗通直感——從《社戲》和《朝花夕抬》談起。)

四、佈置作業:

1.做課後練習題三。

2.寫“隨筆”時,寫一篇《童年趣事》。要求(1)以記事為主,但一定要把與事有關的人寫好;(2)事情的發生、經過、結尾要寫清楚,重在經過上,要寫得比較具體(3)要扣住“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充分反映出兒童的心理特徵。

五、板書設計:

1、學生朗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事?如何抓住“社戲”給文章劃分層次?

2、讀準字音(推薦打開範文網:)

憚踱棹歸省行輩攛掇鳧水

補充詞語:大抵偏僻欺侮絮叨怠慢聚攏潺潺藴藻家眷踴躍皎潔漂渺後艙用手撮桕樹癩子糾葛船楫大拇指打呵欠

3、理清情節及作者思路,劃分文章結構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層次: 一、(1——3)平橋村是“我”的樂土。

二、(4——30)看社戲

(4——6)戲前波折

(7——9)雙喜的好主意

(10——13)月夜行船

(14——21)船頭看戲

(22——27)月下歸航、吃豆

(28——30)平安到家

三、(31——40)戲後餘波——六一公公送豆

第四篇:16《社戲》教案

16社戲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憚、攛掇、鳧、潺、躥”等詞語。

2.瞭解魯迅及其代表作品。

3.品味富於表現的語言,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快速閲讀課文的能力。

4.理清故事情節,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敍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5.學習通過語言行動等來刻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6.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7.會農家少年淳樸善良、好客能幹的優秀品質和“我”與農家少年的誠摯情誼,培養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理清故事情節,學習敍事詳略得當的寫法。

難點: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疑點:社戲並不好看,但為什麼“我”不能忘懷。

課型:講讀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快樂的童年常常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童年有祖母講不完神話故事,童年有長大以後再也吃不到的美味佳餚,童年有情同手足,情深似海的小夥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本品不夠的書,今天,讓我們一起尋覓迅哥兒童年的足跡,分享他在農家獲得的無限快樂。

二、課前熱身,初讀課文

(1)瞭解魯迅及代表作品。

魯迅,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棄醫從文,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回國後,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qiān)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説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 。

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1956年,黨和人民政府在上海遷移並重建了魯迅墓。毛澤東親自為魯迅墓題字。北京、上海、紹興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2)介紹有關“社戲”的知識。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戲場,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為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3)關於課文有關內容

本文的刪節部分,是寫看社戲之前,在北京戲園裏看京戲的情景,意在用看京戲的令人生厭反襯社戲的令人神往。欲揚先抑,增強小説的表現力。比如:戲院裏的場面是那樣的嘈雜、混亂、齷齪,這恰好與看社戲時和諧、清新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我”在戲院裏向坐在近旁的胖紳士請教,對方“很看不起似的

斜瞥了我一眼”,態度是那樣的冷漠、傲慢,這恰好又與看社戲時小朋友們的互相友愛形成鮮明的對照。如果作些引申,似乎還可以認為:看京戲和看社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鄉生活的不同,顯然,作者的感情是傾向於後者的。

(3)齊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並掃除字詞障礙。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以“社戲”為線索,按“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

(2)學生細讀課文,學習圈點一些重要的詞語句子和段落,來幫助理清課文情節脈絡,把握敍事的詳略。 (學生小組閲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師生共同努力,得出結論。)

①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②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③看社戲前的波折。④夜航看社戲途中。⑤趙莊看社戲。⑥看社戲後歸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詳寫3、4、5節略寫1、2、6、7節。

2、討論探究,感知課文思想內涵

(1)小組討論:

①平橋村在“我”的心中的位置?為什麼?(樂土:得到優待、 免念古書、釣蝦放牛)

②且不管戲是否好看,中心事件是看戲,為何要寫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

(從中看出老人寬厚慈愛、熱情好客,進一步説平橋村是“樂土”,因為那裏老人孩子純樸善良可愛。這樣寫能起深化主題的作用。)

(2)學生反饋,教師點撥。

(3)歸納思想內涵。

四 、小結

五 、佈置作業

1.鞏固生字詞

2.反覆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3. 閲讀課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思考它在課文中所起的作用

【板書設計】

得到優待老 純

平 樂免念古書人 樸

橋 土釣蝦放牛孩 善

村好豆好戲子 良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全文大概內容,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一節課我們一起了解課文以“社戲”為線索寫了“我”在平橋村的愉快經歷。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課文,試着欣賞課文的精彩語段。

二、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小組合作研讀課文描寫精彩的部分,可從人物、環境、情節三方面着手學習,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對於敢於發表自己獨特見解,敢於質疑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1.學生閲讀自己認為精彩的部分,想想這部分美在哪裏?

2.學生在個人精讀的基礎上分組,按寫景的與寫人的分若干組,相互交流,再全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進行概括,得出供學生參考的結論:《社戲》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對話,發表自己的見解,既培養了學生提出自己見解、疑問的能力,也培養了通過合作方式共同探討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

3.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朗讀“月夜行船,朋下歸航”語段,速度稍慢。其他學生閉目靜聽,想象其意境,體會語言的流暢和表現的自然美。

4.請男生齊讀10自然段少年朋友開船的動作描寫,圈出動詞,揣摩語言的準確。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1.為什麼要寫戲前三次波折?

渲染小夥伴們盼看社戲的迫切心情。

2.不能看戲“我”心情怎樣?

心理描寫突出心情十分沮喪。

3.一切問題解決否,小夥伴們自然急急忙忙趕着去看戲。作者抓住了哪些內容進行詳細的描寫以突出小夥伴們看戲的心情。

⑴第10自然段:開船一系列動作,突出他熟練的駕船技巧,勤勞能幹的性格和看戲時愉快的心情。 ⑵第11自然段: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繪“水鄉月夜圖”表現“我”愉快而急切的心情。

4.小夥伴如此熱衷看戲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少年兒童來説,對未知事物或新鮮事物的追求與探索遠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他們更在乎在看戲途中彼此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玩耍,感興趣是看戲前後那種快樂的氛圍和感覺。

5.説説你最喜歡的人物形象,自由暢談,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教師總結本文寫作特色

寫作特色:

①圍繞中心精心選村,詳略得當地敍述事情。

②景物描寫細膩逼真,很好地起到烘托人物,抒發感情,推動情節。

③成功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④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⑤社會環境描寫頗具地方色彩。

五、體驗反思

課文結尾説:“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在也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通過談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六、拓展延伸

本文寫了“我”的家鄉的文化習俗——社戲。請同學們想想自己的家鄉有些什麼文化習俗?可與同學們對話交流,上台説給大家聽聽。

(設計些題旨在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對家鄉文化習俗的興趣和喜愛之情。)

七、作業:

你覺得平橋村有哪些好的民風?你家鄉民風如何?用幾句話寫出你家鄉的好民風。

【板書設計】

社戲

魯迅

自然美:豆田河流遠山月色戲台

“三美” 人性美:善意的嘲笑偷豆對付六一公公

情感美:夥伴得到物許來陪我

母親再三囑咐與深夜候船

年幼的陪“我”坐船中

桂生為“我”找豆漿、舀水

六一公公的嗔怪與送豆

第五篇: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社戲》教案設計

《社戲》教學設計

山東淄博張店區實驗中學趙敏麗

教學目標:1、讀出景物描寫所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寫所展現的人情美

3、悟出字裏行間所表達的作者情

教學重點:景物描寫所藴含的情感味和品出人物描寫所展現的人情美

教學難點:悟出字裏行間所表達的作者情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渲染:

課前播放紹興社戲的投影片,循環播放,配上一段江南社戲的樂曲,教師簡要解説(設計目的:引領學生感受江南社戲的內容,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鋪墊)

導入語:

同學們,今天我將和你們共同進行一次文化之旅,作為本次行程的導遊,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請看:這是一座戲台,在江南這種建築司空見慣,但惟有這座戲台與眾不同,它因中國一代文豪魯迅的一部作品《社戲》而聞名這座戲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樣的社戲呢?魯迅又生髮了怎樣的感時情懷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歷久瀰漫着書香的小説《社戲》環節一:讀與感

1、你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社戲》的主要內容嗎?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對課文的瞭解,以便安排下一環節讀文章的時間,並鼓勵學生學會預習)

2、文章描寫了一件看社戲的故事,你覺得那出社戲好看嗎?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找出能證明這齣戲不好看的句子或詞語

既然這齣戲如此不好看,文章的結尾是怎樣寫的?

(設計目的:從“不好”與“好”的反差,抓住一個問題切入點——即文章的結尾,從而突破全篇的解讀)

環節二:賞與評(完成目標二“品出美”)

小説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請為他們起一個綽號,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依據

示之以法:可從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職業等方面思考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進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賞析人物性格的純樸和善良之美,換一種學習方式,學習《水滸傳》起綽號的方式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並讓六大小組之間採用評比的方式,評比三個智多星最後歸結到小説塑造鮮活人物的方法——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

環節三:品與析(完成目標一“讀出味”)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寫的段落,讀出景物之美,景中之美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用朗讀的方式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藴含的作者的情感,並學會用“輕、重、快、慢”的方式朗讀)

環節四:辨與思(完成目標三“悟出情”)

你認為還原後的小説《社戲》一文除了表達對故鄉純樸民風和優美景色的懷念,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設計目的: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突破,擴大學生的視野,認識魯迅的兩部代表作《朝花夕拾》和《吶喊》的區別,同時穿插背景材料補充,認識那時魯迅的內心世界)

課堂留白:三分鐘讓學生的思維沉靜下來,思想沉澱下來,整理本節課的收穫,包括情感和知識兩個層面

(設計目的:不要讓學生在激情澎湃中戛然收尾,一定讓學生躍動的心靈在課堂尾聲時安靜下來,讓各種收穫慢慢沉澱,三分鐘讓學生梳理自己的情感和收穫,帶着沉沉甸甸的收穫或者一種探尋的好奇走出課堂,探索課堂以外的語文)

結束語:

走進社戲,我們看到了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卷,走出社戲,引起我們不絕的心靈回想本次文化之旅即將結束,不知道你看過這個戲台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和感受,戲台兩側的這幅對聯或許能代表我們此時共同的感受:千米畫卷有社戲,萬般風骨存吶喊

環節五:謝謝各位的參與,課下請大家自行瀏覽《朝花夕拾》和《吶喊》兩部作品帶來的無限風光

(設計目的:課堂永遠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個點,真正的語文在課堂以外,所以每篇文章一定要了解當時作者的寫作初衷,並要與今天的生活共撞和共鳴,同時一定引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歷史,更要走向未來

《社戲》預習提綱

山東淄博張店區實驗中學趙敏麗

設計目的:鑑於本篇文章共有40個段落,讓學生養成有目的預習的好習慣,培養超前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效率

一、 五“讀”俱全

【一讀文章】認真讀文章,推薦你認為重要的生字詞(字形、字音)

推薦:

【二讀文章】a 速讀文章,用一句話文章概括文章內容

b 文章講了那幾件事?

【三讀文章】 細讀文章,找出標註你最喜歡的人物及故事並仔細研讀,簡要説説你為什麼喜歡他

【四讀文章】文中所寫的社戲並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結尾卻説“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

你怎樣理解這段話?

【五讀文章】找出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寫的語句,體味其中藴含的思想情感,並反覆朗讀,用自己的聲音把作者的情感展示出來

二、 相關資料

1、關於社戲

a、什麼是社戲?

b、《社戲》中的社戲:關於社戲演出的內容,據徐淦(gàn)《魯迅和紹興戲》一文考證,這是紹興戲《遊園吊打》該戲敍述的是唐朝宰相盧杞陷害忠良,縱子作惡,終於被懲的故事盧杞的兒子(劇中稱為惡少)帶了幫困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搶親,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頓,直到寫了服辯(悔過書)方才罷休服辯詞雲:惡少——搶姣姣;家丁——惹禍苗;惡少——下遭再來搶姣姣;家丁——變豬變狗變阿貓小説中被綁在台柱上的紅衫小丑就是盧杞的兒

子,那個花白鬍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另據周作人回憶,小説中所寫的社戲的內容,“是紹興戲中精彩內容之一”,??看過的人都不能忘記,??雖然他不曾説是什麼戲文來”

2、《社戲》刪減的部分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國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時候,當時一個朋友對我説,北京戲最好,你不去見見世面麼?我想,看戲是有味的,而況在北京呢於是都興致勃勃的跑到什麼園,戲文已經開場了,在外面也早聽到鼕鼕地響我們挨進門,幾個紅的綠的在我的眼前一閃爍,便又看見戲台下滿是許多頭,再定神四面看,卻見中間也還有幾個空座,,擠過去要坐時,又有人對我發議論,我因為耳朵已經喤的響着了,用了心,才聽到他是説“有人,不行!”

我們退到後面,一個辮子很光的卻來領我們到了側面,指出一個地位來這所謂地位者,原來是一條長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狹到四分之三,他的腳比我的下腿要長過三分之二我先是沒有爬上去的勇氣,接着便聯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走了許多路,忽聽得我的朋友的聲音道,“究竟怎的?”我回過臉去,原來他也被我帶出來了他很詫異的説,“怎麼總是走,不答應?”我説,“朋友,對不起,我耳朵只在鼕鼕喤喤的響,並沒有聽到你的話”

後來我每一想到,便很以為奇怪,似乎這戲太不好,——否則便是我近來在戲台下不適於生存了

第二回忘記了那一年,總之是募集湖北水災捐而譚叫天⑵還沒有死捐法是兩元錢買一張戲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戲,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買了一張票,本是對於勸募人聊以塞責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機對我説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於是忘了前幾年的鼕鼕喤喤之災,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約一半也因為重價購來的寶票,總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聽得叫天出台是遲的,而第一舞台卻是新式構造,用不着爭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點鐘才去,誰料照例,人都滿了,連立足也難,我只得擠在遠處的人叢中看一個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邊插着兩個點火的紙捻子,旁邊有一個鬼卒,我費盡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連⑶的母親,因為後來又出來了一個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誰,就去問擠小在我的左邊的一位胖紳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説道,“龔雲甫⑷!”我深愧淺陋而且粗疏,臉上一熱,同時腦裏也製出了決不再問的定章,於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麼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亂打,看兩三個人互打,從九點多到十點,從十點到十一點,從十一點到十一點半,從十一點半到十二點,——然而叫天竟還沒有來

我向來沒有這樣忍耐的等待過什麼事物,而況這身邊的胖紳士的吁吁的喘氣,這台上的鼕鼕喤喤的敲打,紅紅綠綠的晃盪,加之以十二點,忽而使我省誤到在這裏不適於生存了我同時便機械的擰轉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擠,覺得背後便已滿滿的,大約那彈性的胖紳士早在我的空處胖開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後無迴路,自然擠而又擠2,終於出了大門街上除了專等看客的車輛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行人了,大門口卻還有十幾個人昂着頭看戲目,別有一堆人站着並不看什麼,我想:他們大概是看散戲之後出來的女人們的,而叫天卻還沒有來??

然而夜氣很清爽,真所謂“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這樣的好空氣,彷彿這是第一遭了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幾天,我忽在無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書,可惜忘記了書名和著者,總之是關於中國戲的其中有一篇,大意彷彿説,中國戲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頭昏腦眩,很不適於劇場,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遠遠的看起來,也自有他的風致我當時覺着這正是説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話,因為我確記得在野外看過很好的戲,到北京以後的連進兩回戲園去,

也許還是受了那時的影響哩可惜我不知道怎麼一來,竟將書名忘卻了

至於我看好戲的時候,卻實在已經是“遠哉遙遙”的了,其時恐怕我還不過十一二歲

3、魯迅作品集相關知識:

《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回憶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

《吶喊》:《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説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部小説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説,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