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案例分析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1W

我校在山西,大學聯考使用全國卷一,普通高中採用的教材是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書。本系列書第一冊第四章運動和力的關係是在前三章運動學和力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是質點動力學的內容。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內容,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可以確定物體位置、速度的變化,控制物體的運動。2017年新課程標準關於本章的要求是理解牛頓運動定律,能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本節彙報課是本章第三節牛頓第二定律新授課。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案例分析

牛頓第二定律具體地、定量地回答了物體加速度與它的受力以及自身的慣性-質量的關係,因而成為了牛頓物理學的核心。本節課開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定性的知道了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而慣性表現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以程度,換句話説,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都有關係。然後學生在實驗室完成了加速度與質量、力的關係的探究,獲得了數據,通過數據處理,得到了m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大小成正比,F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這樣的結論。在這樣的理論和實踐的前提下,開始本節知識的學習,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有利於知識的正遷移。

一、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本節課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1)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2)知道1N的定義;(3)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性(4)能夠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2.過程與方法:(1)以實驗為基礎,歸納得到物體的加速度跟它的質量及所受外力的關係,進而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2)通過1N的定義,體會單位的產生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由實驗歸納總結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提升對物理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並運用牛頓第二定律;

教學難點:體會牛頓第二定律是確立運動與力之間關係的橋樑,體會定律中的因果性、瞬時性等特徵。

二、教學教法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產生力的單位的過程中,採用小組討論方式獲得1N的意義。在課堂總結環節,通過問答確認本節課目標是否達成。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首先從問題引入,通過展示學生上一節探究實驗的結果,即依據數據畫出的a-F圖像和a-1/m圖像,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通過數學知識將定律表述為F=kma;引導學生體會比例係數k的值是由m、a的單位決定的,並給出1N的定義,通過小組討論,當質量單位取克、克拉時,k的取值,深化只有當都採用國際單位制時,k才取1,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簡化為F=ma。

然後通過教師推桌子推不動,引導學生理解公式中F為合外力,並進一步討論力和運動的關係。

通過舉例詳細闡述牛頓第二定律的因果性、矢量性、瞬時性、獨立性、同一性這些特性,並簡要説明還有相對性這個特點。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牛頓第二定律。

通過課本上的例1和斜面上物體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求解,引導學生對物體的運動和受力進行分析,體會牛頓第二定律的橋樑作用,可以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得物體的加速度,對定律進行簡單應用。

最後,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重點內容。

四、教學反思

本節彙報課整體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清晰的理解k的取值,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和特性,會求簡單問題的加速度。但是也存在不足:

1.對於牛頓第二定律瞬時性和同一性的理解,限於課堂時間有限,需要學生在後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

2.課堂內容設計充分,有層次性,但是進行到最後十分鐘,節奏明顯加快,可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適當做減法,保證課堂節奏始終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

3.部分環節學生的參與面太少,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教師講的太多。雖然教學設計改進了許多,但是由於教學內容太多、進度太緊,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應該在之後的課堂設計中,增加學生的活動,多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將發現式學習法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