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管理教學經驗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W

管理教學經驗心得(精品多篇)

國小課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瞭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

2、合作探究,揣摩關鍵語句,學習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想象的手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音樂的美妙以及貝多芬熱愛音樂、同情窮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揣摩關鍵語句,學習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想象的手法體會音樂的奇妙以及貝多芬熱愛音樂、同情窮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5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月光曲》,這是樂聖貝多芬的的鋼琴曲。大家光看這個曲名,覺得它會演繹出什麼樣的畫面?(學生各抒己見)這只是同學們的看法,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月光曲》,從文字中感受一下音樂的奇妙。

2、貝多芬及《月光曲》簡介(5分鐘)3.生字詞預習檢查(8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詞可通過查閲字典、翻閲工具書、同桌討論等方式解決。用開火車的方式輪流讀PPT上的生字詞,最後齊讀鞏固。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幾個問題:

(1)理清課文思路(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兩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天的晚上,貝多芬在萊茵河邊的小鎮上演出,他在小路上散步時走進一間茅屋,給盲姑娘兄妹彈奏了兩首鋼琴曲,在此過程中創作了《月光曲》。

(2)貝多芬當時是什麼身份?盲姑娘家呢?——貝多芬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許多著名的樂曲,還會在各地旅遊演出,可以説是家喻户曉。盲姑娘家家境貧寒,買不起音樂會的票。因為盲姑娘渴望聽到貝多芬的演奏,所以進行了演奏。

(3)貝多芬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月光曲》的?《月光曲》好聽嗎?——貝多芬在彈完一曲後,因着盲姑娘兄妹的反應和清幽的月光有感而發。《月光曲》的演奏都讓兩兄妹陶醉了,足見其美妙動聽。

5、精品細讀,欣賞月光(15分鐘)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貝多芬是在給盲姑娘演奏的過程中創作出《月光曲》的。這盲姑娘到底是何許人也呢?同學們再次閲讀課文,找一找關於盲姑娘的語句,試着從語言、神態等描寫中分析一下盲姑娘的人物形象,可以小組討論一下。預設學生成果:

A.家境貧寒——“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語言描寫,直接説明盲姑娘家的窮。“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微弱的燭光”、“舊鋼琴”,環境描寫,揭露了她家條件不好。

B.善良體貼——“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從兄妹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出兩人兄妹情深,雖然貧窮,但沒有因此而互相埋怨,而是互相理解體諒。

C.熱愛音樂——“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好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語言描寫,盲姑娘雖然貧窮、看不見,但是她十分熱愛音樂,兩個感歎句體現了她對音樂的渴望追求。

(同桌合作,分角色讀第3段。重讀“多難彈啊!”,讀出怎麼也學不會的懊惱,“那有多好啊!”則是嚮往渴求的語氣。中間哥哥的話要讀出內疚自責的語氣,“是啊”可帶點歎息,強調兩個“太”。最後一句姑娘的話又要有安慰的語氣,所以要語速放慢,聲調放緩。)“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這個動作描寫體現了盲姑娘迫不及待想要聽到別人演奏的心情。 D.聰慧、懂音樂——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聽得入了神”説明盲姑娘沉浸在音樂裏,“激動”這個心理描寫直接體現了盲姑娘當時的心情,兩個“您”説明她當時太過激動導致説話都斷斷續續的,兩個感歎句既表現了她的激動,又側面體現了她對音樂的理解很深刻到位,就像貝多芬音樂上的知音一樣。同時她雖看不見,但卻能通過音樂判斷出貝多芬的身份,可見她的聰慧。

(請同學讀一讀這句話,前半部分可讀的慢一些、舒緩一些,後面的話要讀得語速快、激動、激昂,兩個“您”要有停頓)

6、課堂小結(5分鐘)

這盲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家境貧寒,但卻有着一顆熱愛音樂、體貼善良的心,怪不得貝多芬願意為她演奏兩曲。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這位盲姑娘,下節課我們將來認識音樂天才貝多芬,同學們課後可以自己先品析一下貝多芬的形象。

7、板書設計

貝多芬

盲姑娘

(德國著名音樂家)

(家境貧寒、善良體貼、熱愛音樂)

彈奏

入神

再彈

記錄

陶醉想聽

第二課時

1、導入(5分鐘)

複習上節課內容

2、精品細讀,欣賞月光(30分鐘)

貝多芬當時為什麼要給盲姑娘彈琴?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預設學生成果:這是由環境(“幽靜的小路”,很容易勾起人的情緒)、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兄妹間相互體諒的真情、貝多芬同情窮人、善良易感的胸懷多方面決定的。

而貝多芬彈完一曲後又彈一曲則是因為貝多芬佩服盲姑娘能夠通過一首曲子就分辨出其中的技藝和感情,他在小鎮遇到了知己,非常欣喜,所以願意有感而發、多彈一曲。教師引導:貝多芬在聽到盲姑娘的讚美之後沒有回答,這時他在想什麼呢?同學發揮想象力想一想,想好之後四人小組分享一下。

沒有想到,這次彈琴貝多芬創作出了不朽的《月光曲》,當時的環境如何?盲姑娘兄妹眼前浮現出了什麼畫面?請同學再次閲讀

8、9段,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預設學生成果:

創作環境:蠟燭被風吹滅,月光照亮茅屋,使得環境變得格外清幽。這種清幽靜謐的環境特別容易使人思緒萬千,於是性格本身就易感的音樂家貝多芬被這月光和清幽觸動。另一方面,旁邊站着的兄妹是他的聽眾,是他的崇拜者,是他的知音,知音難覓,真情動人,情與景交融,更容易觸發靈感。

第一幅畫面:月亮升起,海波粼粼。“微波粼粼”一詞寫出了波光的形態,是微弱的、閃着光、有層次感的,“霎時間”則寫出了月亮升起一瞬間的迅速,具有動感,“灑滿”體現了月光照射範圍之廣,有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感。

第二幅畫面:月亮升高,穿過微雲。“穿過”使得月亮升高這個現象動態化,“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則描寫了微雲的形態,輕薄縹緲,在月光下顯得夢幻温柔。

第三幅畫面:月光照耀,波濤洶湧。“忽然”一詞使情緒急轉直下,“刮”、“卷”、“湧”這三個動詞十分有力,“大”、“巨”、“雪亮的”這些形容詞則形象表現了風浪之大。教師伴樂範讀這部分描寫,學生閉上眼睛感受。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互相評價。

聽完了這變化無窮、跌宕起伏的《月光曲》,兄妹倆有什麼反應?貝多芬又做了什麼?預設學生成果:“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兄妹倆都聽呆了、聽醉了,陶醉在美妙的琴聲中,彷彿身臨其境。貝多芬則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功夫記錄下這個靈感,十分迫切。

教師引導:貝多芬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討論後明確:熱愛音樂,同情窮人,善良易感,音樂才華出眾)

3、發揮想象,結束課堂(10分鐘)

《月光曲》如此美妙,使兄妹倆如痴如醉,同學們又會從《月光曲》中聽出什麼來呢?(播放《月光曲》,同學邊聽邊想象,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以齊讀第9段結束課堂4.板書設計

月亮升起,海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雲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國小課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三、教具準備:

電子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簡介貝多芬、進入新課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情?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電子幻燈片]出示貝多芬的名言

3、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什麼是“傳説”?(民間流傳的説法。)既然是傳説,也就説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課文從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説的?(從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麼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紹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後是第二部分,講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學生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二、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麼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2)、貝多芬走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兄妹的談話)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面感到深深的遺憾。

(3)、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本段話的含義。

姑娘為什麼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證券交易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有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從這裏可以看出兄妹倆的相互體貼,這種感情非常可貴,十分感人。)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讀出感情。

(4)、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會怎麼想?(其實她非常想聽到我的演奏。只是因為窮。買入場券。我何不為他們彈奏一曲?)他怎麼做?(要走進茅屋彈琴。)

(5)、貝多芬走進茅屋,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會想到什麼?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燭光,有架舊鋼琴,一位盲姑娘。

聽到:皮鞋匠的問話。想到:這兄妹倆很窮,但愛好音樂。)

(6)、找找書上的語句,貝多芬怎樣做的?(懷着這種感情,他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

(7)、找找盲姑娘的反應,讀一讀。

重點理解“純熟”的含義。(很熟練,本文指彈琴的技術熟練,功夫過硬。)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當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就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是發白內心的讚美;“感情多深哪!”,表現她對曲子有了共鳴;“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表現她內心的激動。

練讀盲姑娘的話。注意兩個“!”。

(8)、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後會怎麼想?(這盲姑娘不但喜歡音樂,而且懂音樂,她能從琴聲裏判斷出彈琴的人是誰。我找到了知音。我要為她再彈一首。)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9)、貝多芬用什麼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的?(琴聲。)

(10)、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們來欣賞貝多芬彈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錄像]

2、出示[語段閲讀1]“一陣風……按起琴鍵。”

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環境怎樣?[電子幻燈片]“一陣風……格外清幽。”最能突出這個環境的—個詞是什麼?(清幽)

(1)、“清幽”是什麼意思?指(風景)秀麗而幽靜。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覺沉靜、安閒。

課文裏還有一個帶有“幽”字的詞,是什麼?(幽靜——地方僻靜,光線暗。)

查字典:“幽”。“幽靜”的“幽”應選擇“深遠;僻靜;昏暗。”“清幽”的“幽”應選擇“沉靜”。

(2)、“格外”什麼意思?(超過尋常)。可換什麼詞?

(3)、自由讀,體會當時的環境,讀出“清幽”的感覺。指名讀、齊讀。

3、恢復幻燈片:“一陣風……按起琴鍵。”

師:蠟燭被風吹滅了,月光從窗户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屋裏屋外一片銀白的世界,彷彿進入仙境般。在這種環境中,貝多芬看到了什麼?(清幽的月光、茅屋裏的一切、窮兄妹倆)

4、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對兩個可愛的知音人,一股創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盪,於是他滿懷深情地按起了琴鍵。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當時的琴聲,體會《月光曲》描繪的情景。(播放樂曲)板書:激情

5、(結束音樂)這麼動聽一曲《月光曲》,課文是通過什麼來寫它的內容的?

(通過窮兄妹倆聽琴聲產生的聯想來寫的。)

6、在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聽着美妙的琴聲,好像看到什麼?

(1)指名答。

(2)出示[語段閲讀2]“皮鞋匠靜靜地聽着……湧過來……”

國小課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思路:

第一步教師先播放貝多芬的兩首曲子,讓學生在感受貝多芬創作豐富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他的曲子的不同風格,把學生帶入教學情境。

第二步是直奔課文重點段-----反映《月光曲》內容的第9自然段,先播放《月光曲》,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內容,再研讀課文,樂文對照,具體感悟音樂意境;同時,憑藉音樂想象樂曲的全部內容。

第三步,回到課文的2---8自然段,體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和動力:貝多芬對窮兄妹倆的同情;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在此基礎上,理解貝多芬的心情變化,貝多芬的心境變化與《月光曲》的意境是統一的。第四步,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迴歸課文整體,再次感受《月光曲》的美妙,領悟貝多芬的音樂才華及對窮苦人們的同情。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貝多芬的資料;教師製作課件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激發學習熱情。

師:美麗的夜晚,銀光灑滿大地,你走在小路上,一定會遐想聯翩,一定會激情無限。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就在這樣的夜晚,創作了一首曲子《月光曲》。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月光曲》。(板書課題)

2師:課前老師讓大家查閲了貝多芬的有關資料,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貝多芬的資料。

師:貝多芬一生寫了許多風格不同的曲子,老師請同學們欣賞貝多芬的兩首曲子。大家邊聽邊想,你喜歡哪首曲子?教師播放《命運》和《獻給艾麗絲》

師:你們真會聽,這兩首曲子一首熱情奔放,一首優美抒情,風格各異。今天,我們來學習體現他抒情風格的鋼琴奏鳴曲《月光曲》。

(樂曲的播放,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很快進入學習境界。)

二、借用音樂,感悟樂曲意境。

1、初聽音樂,整體感悟。

師:大家一定等得着急了,想聽聽《月光曲》到底是什麼樣的?下面就請大家欣賞這首曲子。邊聽邊想:你聽到了什麼?

播放《月光曲》。

學生可能會説:就像《獻給艾麗絲》一樣,很柔美;我彷彿看到了月亮,濛濛朧朧的,特別美;我覺得樂曲開始時很安靜,後來有了變化,音量變大了。

(讓學生整體感悟《月光曲》,體現了從整體入手的設計觀念。同時,把音樂和課文結合起來,也體現了學科之間的整合。)

2、樂文對照,把握內容。

①小組合作學習。

師:《月光曲》是不是像你們所説的那樣呢?下面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的哪個自然段描述了月光曲的內容?

學生瀏覽課文,很快發現課文的第9自然段講的是《月光曲》的內容。

師: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思考:你覺得《月光曲》的旋律可能是什麼樣的?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學生小組學習,然後全班交流。

(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對學困生來説,則體現了人文關懷。)

②全班交流。交流一: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説?

學生可能會説:音樂剛開始時是很緩慢的,因為書上説“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海面多平啊;曲子不僅慢,還很美,你看書上説“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3銀光”。

師:你説得真好,你能把這句話很美地讀出來嗎?生讀後,教師引導評價:他讀得怎麼樣?

學生進行評價:他讀出了音樂的安靜,因為月亮是慢慢升起來的。師:請大家像他這樣讀一讀。

(對《月光曲》旋律的理解,讓學生從文中找具體的語句來回答,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朗讀的訓練,則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師:繼續交流,你覺得音樂是怎樣的?

學生可能回答:我覺得音樂後來起了變化,因為書上説“月亮越升越高”;音樂是變化了,因為我聽到聲音比原來大了些,節奏也變快了。

師:你把剛才播放的音樂記在了腦海裏,然後把音樂和語言文字結合起來理解,你的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學生朗讀,師生評價。

師:你還對《月光曲》有什麼領悟?

學生可能回答:我覺得後來海面上颳起了風,音樂聲更大了,你看:海面上“颳大風”“卷巨浪”,有“浪花”;也許這時音樂到了高潮。

師:説得真好,看來你們把音樂和課文結合起來學習,有收穫啊。這句話該怎麼讀?學生朗讀,別的同學評價。

師小結:《月光曲》旋律可能是:舒緩——漸強——高昂。“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表明音樂是舒緩的,“微波粼粼的海面霎時間灑遍了銀光”表明音樂在慢慢變強,“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表明音樂到了高潮。

(小結使學生對《月光曲》的旋律有清晰完整的印象。)

再聽音樂,出示連續的幾組畫面(月亮從海面升起、月亮穿過烏雲、海浪洶湧),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畫面,完整體會。(實現了樂、文的整合。)

3、整體連讀,把握旋律。

教師請大家把第9自然段第2---4句連起來讀一讀,並指導方法:速度:慢→較快,音量:弱→強。讓學生自由讀、配樂讀、全班齊讀,以體會樂曲的意境美。

4(通過連讀,使學生對旋律的整體性認識提高了。)

4、借樂聯想,感受音樂才華。

①從大家的朗讀聲裏,老師也和皮鞋匠一樣,好像也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真的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不是,“好像”)月光下的大海是皮鞋匠怎麼到的?(聯想)是他聽到什麼後聯想到的呢?(琴聲),你能説説皮鞋匠聽到琴聲後是怎樣聯想的嗎?(從舒緩之聲想到月光慢慢升起,從漸強之聲想到月亮穿過微雲,從高昂之聲聯想到海面波濤洶湧)

這裏,我們把聯想的內容用“~~”標出,琴聲是引起聯想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用“——”標出。

②在這一段裏,還有一處聯想,請找出來。

重點講“事物”:這一聯想是皮鞋匠看到什麼後產生的?(恬靜的臉、睜得大大的眼睛,這也可以説是妹妹的表情)

③教師再播放《月光曲》,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那美妙的音樂意境。

④小結。

同學們,皮鞋匠聽到琴聲,就聯想到了月光下的大海;甚至透過妹妹的表情也覺得妹妹好像也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這説明了什麼呢?(貝多芬彈得很成功、熟練、有創作才能、才華橫溢)。

三、研讀前文,體會創作動力,理解“兩境”統一。

1、理清創作原因。

師:學到這兒,我不禁產生了疑問:貝多芬為什麼會彈出這麼美妙的琴聲,是什麼情感促使他彈出這麼美妙的樂曲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的2---8自然段,從課文的重點詞語中找尋原因。

學生自由閲讀,然後交流:交流一:

①原因一:貝多芬對窮兄妹倆的同情。

A、“隨便説説。”(不是隨便説,妹妹是多麼的渴望啊!“隨便説説”表明妹妹十分體諒哥哥,多麼懂事的妹妹啊!)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B、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對話,會怎樣想?(可能會產生同情。)(體會人物的心境,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心靈深處。)

5交流二:

②原因二: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的知音。閲讀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6、7自然段)。

A、“多純熟”“感情多深”(説明盲姑娘懂音樂,對音樂有深刻的理解。)指導朗讀。

B、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心裏會怎樣想呢?

交流三:

③原因三: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

A、第2自然段:小鎮的美妙夜景。

B、第8自然段。引導感悟:“披上銀紗”“格外清幽”等。從“清幽”看出,屋裏清秀、幽靜。從“銀紗”看出,屋內景色很美、朦朦朧朧的,這種顏色極易讓人產生幻想。“銀紗”指的是月光。

C、讀。讀出靜、美。(自由讀,示範讀、指名讀、全班讀。)

(美妙的意境是朗讀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

2、理順人物心情變化。

①從2---7自然段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是變化着的:平靜----同情----激動。

②小結:是啊,寧靜的夜晚,銀紗似的月光。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裏,一定會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更何況是大音樂家貝多芬呢!此時,他想象的閘門已被打開,創作的靈感已被激發,於是情不自禁地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3、理解“兩境”統一。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人物的心境在變化,那麼人物心境的變化和樂曲的意境有沒有關係呢?

教師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瀏覽全文。在變化的音樂聲中,學生體會到了這種聯繫:貝多芬散步時心裏平靜,正像第一樂段輕鬆舒緩,也如皮鞋匠聽到音樂聯想的第一層文字描寫;當貝多芬聽到琴聲和兄妹的談話後十分感動,正像第二樂段節奏漸強發展,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二層文字描寫;當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認出貝多芬,貝多芬更加激動,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三層文字描寫。

(這裏,學生通過總結,基本理解了課文的前後聯繫,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

四、再播音樂,培養想象能力

1、迴歸整體。

配樂朗讀全文,想象這個神奇的傳説,同時體會貝多芬的音樂才華以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貝多芬的《月光曲》有了完整而深刻的瞭解。)

2、發散練習。

皮鞋匠和盲姑娘聽到音樂後聯想到了《月光曲》美妙的旋律。下面老師播放一段音樂(不出示畫面,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也請你盡情發揮聯想,並把聯想到的內容寫出來。

(學以至用。讓學生聽、寫,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板書:

聽——看——彈

聽——看——又彈

國小課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並體會二者結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2、難點:

利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情和景

教學資源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

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貝多芬,導入新課

板書:

《月光曲》

三、講授新課

1、弄清貝多芬彈奏第一首音樂的經過。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佈聽到了什麼?

2、這琴聲為什麼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

4、貝多芬為什麼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做了什麼?

6、他為什麼彈琴?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説的。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

8、為什麼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就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麼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10、理解彈奏《月光曲》的經過:

⑴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環境。

⑵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着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麼?

⑶盲姑娘彷彿看到了什麼?

⑷聽到這首音樂,盲姑娘的神態怎樣?

⑸貝多芬飛奔回客店做了什麼?記的是什麼曲子?

管理教學經驗心得 篇五

教學又分為產品線,師訓,教研和教學常規四大部分。產品線的構成分為常規,短期,產品線。新東方少兒英語與教學服務已羣面升級。升級的內容為:一。課程設置的改變:1.幼兒段;2.少兒段;3.青少段。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要運用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教學風格來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二。教學服務的全面提升:1.課中;2.課下。教學服務在運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僅要在課中教授學生準確的知識點,還要教學生如何運用知識點。在課下我們可以多與學生以及家長溝通,形成良好的家校聯繫模式,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們教學服務的優越性,為學校創出良好的口碑。

通過金老師的培訓我還認識到課堂教學管理在整個教學技能中的重要性,對提高教學能力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談談我兩方面的感想:其一,學生的重要性不亞於老師。怎麼説呢?作為一個新東方教師,我剛剛踏入教師隊伍時間短暫,我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更注重的是我自己備課、講課,説來就是更注重自己了吧!自己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講,自己覺得很不錯,但是實際上課效果不佳。通過學習,我深深發現自己的講課不足在哪,原來我對學生的瞭解太少,互動太少,更注重的是一個人講,一個人聽。通過學習發現教學不是簡單的老師在上面説和講,還要了解學生。學生這個羣體中有合作與競爭,有喜怒哀樂,其實也可以説是個小社會。他們可以分為四類:一是創造課堂喜劇的學生羣體;二是高傲的羣體;三是玩世不恭的羣體;四是服從的羣體。每一類學生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在原來我不知道學生還可以分這麼多類,舉個例子吧,就是像第一類學生。這類學生相對比較聰明,反應也快,但是學習成績不一定是名列前茅,往往處於中等水平,他們不安於沉悶的教學氣氛。一旦他們感到課堂有些沉悶,經常會製造一些喜劇來緩解教學氣氛,和同學放鬆。比如製造怪聲,拉長聲音,來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以前還以為這樣的學生是故意擾亂課堂紀律與我做對,對他們我更多的是不滿與批評。現在發現我錯了,這個只是他們的性格與個性,其實只要巧妙的處理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二,課堂不是簡單的一個教室,更是一個獨立又聯繫的社會組織,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系統整體,在空間上,一個教室多大,坐多少人,每個學生的可佔空間,沒牌學生之間的距離都是有科學規定的。不學不知道,原來就簡單的一間教室的佈置都有這麼多的知識。所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而且讓他們掌握這些方法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老師可以先做示範,學生再模仿,在課堂上,要多留意學生的反應,如果能夠發現那些能回答出你問題的學生,並把他們叫起來回答問題,那麼受到關注的喜悦感和答對問題的成功感,將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鼓舞作用。我覺得這也算是一種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方法。我覺得一個老師要講好一堂課除了認真備課外,還應該多閲讀,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進而提高課堂上自由發揮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有這樣的經歷,就是許多在備課時設想到的內容,在講課的過程中突然想到了,並且講出來後對整節課具有要求自己去擴大知識面,以提高自己臨場發揮的能力。要大膽嘗試:新老師因為經驗不足,對許多事情該不該做,該怎麼做,沒有十足的把握,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除了多問別人請教以外,還應大膽嘗試,不應該因為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情的過程中,都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思維定勢,教學也不例外。對一個老師來説,當他想出了一個教學的好方法,並且實施起來非常有效後,他就有可能一直採用這個方法。我個人認為任何方法都是有利又有弊的,因為經驗不足,所想出的方法不一定就時時有效,經常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多想新方法。

我要感謝新東方給我一個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在教學的道路上我更要努力學習,把學到的教學方法與理論,用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