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直角教學反思(推薦17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7篇《直角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直角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直角教學反思(推薦17篇)

篇一:二年級《直角》教學反思

二年級《直角》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認識直角的,我將課堂設計為三個部分 。

第一部分導入。首先複習第一課時的內容,接着從一組生活中的直角圖形入手,揭示直角。這一部分進行得比較順利,但是有些粗糙,主要是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上節課掌握的情況。

第二部分實踐感知,探究新知識,我分為三層次。

(1)從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這部分中通過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對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較認識,但講解得不夠到位,以至於到最後用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有小部分學生找不準直角。主要是設計的時候沒有把握這個年齡階段的國小生的認識規律,應該從易到難循循漸進,做到每個環節都是縝密緊扣的。

(2)判斷直角,首先學生嘗試比較然後我做示範最後做練習第4題,使學生學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因為前面沒做好,所以這一部分進行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我又得重新帶他們找直角這樣時間就用的過多了而且練習間過長沒掌控好。

(3)畫直角的這部分時,首先由於時間緊過度的不是很自然,其次我還是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畫然後講解做示範,在引導上台展示的同學的時候沒有照顧到全局,以至於一些學生沒跟着我的講解走。再次對於一些生成性的問題處理的不好, 比如在畫直角的時候發現了學生畫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腦袋機靈一動想把它作為模板告訴學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滿足判斷直角的條件就是直角 ,可是我用的語言並沒有達到那麼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活動操作鞏固應用。由於時間不夠就沒有進行。

總結:

(1)教學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規律出發,在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下,將教學過程的每一段時間估計好,把各方面情況都考慮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將教學進行得更有效果。

(2)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一門很深的藝術,而數學教學語言更是是講究清晰縝密、簡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結構的無意義的疑問句都是我們實習生最特有常帶的不良口頭禪,這都是需要時間去改進的.。表揚的語言也是講究藝術的,不能單調不能泛泛稱讚否則就失效。當然最重要的是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才去不一樣的交流方式,到哪座山唱哪首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語言更是要豐富活潑,能童話詩意那就是更高的要求了。

(3)課堂組織能力,這是我需要不斷實踐累積才能掌握的,在這次課中我深切體會一個老師的眼睛看到東西角度必須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鋭,要眼觀八方縱觀全局,不能讓一個學生從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離班級的學習進程。

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在第一次教學中得到的所有經驗和體會都將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經驗,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進以後,不斷參與課堂教學,我的教學會取得進步。

篇二:《認識直角》教學反思

《認識直角》這節課的主要 內容是讓學生直觀地認識直角,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與直角的比較,直觀地認識鋭角和鈍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角,根據與直角的關係來判斷鈍角和鋭角,是基本的判斷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 安排了三種角的初步認識,既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充分體現了相關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 讓 學生以認識直角為中心,學習如何判斷直角,用什麼判斷直角,再以直角為標準,大於直角的為鈍角,小於直角的為鋭角。

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我讓學生觀察教科書的三幅圖,用手筆劃用紅色描出的角,讓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角, 再讓學生找身邊的角,從三維空間到二維空間再到三維空間,在現實生活空間和幾何空間反覆轉換, 體現了化歸思想, 幫助學生有效的建立空間觀念。

接着出示四個角讓學生同桌合作辨認哪些是直角。剛開始學生憑觀察發現∠2是直角,那∠4是不是呢?這就引發學生思考:要怎麼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因為學生有認知需求,便會使學生蕩起想象的浪花,激起好奇的漣漪,學生先嚐試驗證,並讓學生上台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雖然知道可以藉助三角板上的直角來驗證,但具體怎麼操作還是模糊的。於是順勢將學生的眼球吸引到黑板上,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讓學生頂點對頂點,邊對邊,看能一條邊有沒有重合。但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在引導的時候講解得不夠清晰,導致學生在驗證∠1和∠3是不是直角時沒能準確地應用。教師在示範的時候應該先讓學生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找到直角的頂點再和圖上的頂點重合,讓直角的一條邊與其中一條邊重合,看看直角的另一條邊與圖上的另一邊是否重合。

對此也引發了我的思考:對於學生的難點不能一筆帶過,也不能點到為止。()教學難點的確定要認真研究教材, 準確 地 確定出一節課的地位和作用、知識間的前後聯繫,確定好重、難點。 其次要善於聯繫,分析學習者情況,瞭解學生的原有經驗和技能,理解學生的心理,對於困難要作出預見並且對症下藥。此外教師要善於引導,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產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這也是我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要不斷努力的地方。

教學常反思,積累做得好的經驗,同時也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地尋找教學對策,雖然不能確保在下一節課你就能做得完美了,但是隻要你有去努力學習改變,你會發現在某一刻困難變得不那麼難了,那就是進步。

篇三:《認識直角》教學反思

蘇格拉底説:“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的生活。”

本週我有幸能在中心校領導的參與中開展了一節關於《認識直角、畫直角》的數學課,課後不僅得到了校領導們的認同,而且得到了校領導的指導與建議,讓我受益匪淺,現將我在此次教學案例中的反思與收穫整理如下:

認同點:

1、針對本節課程,我以課本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師用書為藍本設計了此次教學活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了本節課,使本節課的所有活動都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了學校提供給教師的教育資源,如教師用書、多媒體等,緊跟時代步伐,採取多樣化方式給與教學支持。

3、教學的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能抓住學生反映出來的明顯問題。

4、關注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折直角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學生的行為習慣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課的專注程度有了很明顯的提高,回答問題積極踴躍,能跟着老師的引導進行思考,做到了有效課堂的基本要求。

領導們不僅對我的努力以及授課水平給與了肯定,而且提出了很多了讓我茅塞頓開的建議,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欠缺與不足:

1、前期基礎知識要紮實,學生的基礎不紮實導致後面的知識理解起來很困難,技能明顯會感到欠缺,解決問題時會有很強的力不從心感,打消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引導學生清楚明瞭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能説出自己想説的話並把自己的做法説明白,讓同班的同學充分理解。

3、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切實貼合本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規範教師語言,讓學生不僅能聽懂教師説的話,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教師的思想。

4、在選擇教材資源時,要從身邊發現生活實例,拓展教材的選擇寬度,貼合學生的生活情境,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

5、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聽講狀態,注意學生的反饋,及時根據學生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真正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6、儘量避免教師説的多、學生做的少的現象,貼合學生實際的身心發展水平來選擇教學方法。

7、加強學生的示範與動手能力,讓他們在做中學,做了就記住了,改掉傳統的老師説、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突破。

8、增加學生親自上台示範講解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來並親自講出來,規範學生的課堂語言,加強普通話的訓練......

當然,此次活動帶給我的收穫不僅僅是以上這些,還有很多值得我事後細細品味的建議與指導,有了領導們專業成長的智慧引領,對於我們教師主體性的釋放、創造性的提升、專業的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還要堅持隨時隨地的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讓我們在研究中成長,在反思中成長,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

篇四:《認識直角》教學反思

《認識直角》一課,目的是讓學生在經歷認識直角的過程中,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或者摺紙折出的直角分清直角、鋭角和鈍角,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和簡單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一節課結束後,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

1、初識直角

剛開始我讓學生從教室黑板平面上找出直角,還不錯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四個直角。接着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標準的直角,並教給了學生標上直角符號。當我把直角圖形位置稍微改變之後,剛才是端端正正的現在把它斜着放,問題出來了,好多孩子馬上判斷這個圖形不是直角。最後終於明白原來直角不能因為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最困難的是,當這個直角是傾斜的時候,標註直角標記就發生了很大的困難。為了標上直角符號,有的孩子把作業本徹底轉了個身。我當堂展出了一些畫得很標準的作業,給學生示範。我也找出了一些存在問題的作業,共同給予了糾正。但是,最後的效果還是不太理想。正確標註直角標誌,或許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説,真的很難。

2、判斷直角、鋭角和鈍角

教學鋭角和鈍角前,先和孩子們一起復習了角的大小僅僅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沒有任何關係。接着告訴學生如何判斷直角:

(1)、可以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是否是直角。

(2)、如果沒有帶三角尺,我們可以利用手頭的紙張對摺後再對摺,折出一個直角來比一比。

在比是否是直角的時候,特別強調:角的頂點必須重合;用作比的直角,三角尺或者折出的直角的一條邊要與相關角的一條邊重合。這兩點(兩個重合)必須牢記。學生掌握了比較角的大小,最後得出:比直角小的角是鋭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課堂上由於時間緊張,畫角的練習做得不夠。有些孩子一個手按不住尺,一移動,線就畫彎了;有的是直角的頂點畫起來不是尖尖的;還有的學生一條邊畫好了,沒有把邊和尺對齊了再畫另一條,就根據自己的感覺畫出另一條邊,畫法是錯誤的。課後還要讓孩子多畫多練習。

篇五:數學認識直角教學反思

認識直角很重要,教學分兩步進行:從一些物體表面提取直角;比較幾個直角,發現它們都是同樣大的。

例題在三角尺、紙工袋、正方形紙片的表面上提取直角。像例 1 那樣,先用紅線勾畫出物體表面的一個角,然後隱去實物,只留下三個角的圖形。教材指出“這三個角都是直角”,並做上表示直角的記號。這個教學環節能讓學生體會到三點:一是身邊許多物體的表面上有直角,尤其是長方形、正方形的面上,很容易看到直角;二是呈現的三個直角雖然位置不同,但形狀是相同的,從而把直角的“樣子”記住,在頭腦裏產生直角的印象;三是表示直角的記號很簡單,也很鮮明,看到有這樣記號的角,就知道是直角。

例題安排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另外兩個直角比一比,發現三個角同樣大。這項活動能讓學生明白兩點:一是所有的直角都是同樣大的,即直角的大小是確定不變的;二是利用三角尺能很方便地判定別的角是不是直角,即與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樣大的角就是直角,與三角尺上的直角不一樣大的角不是直角。

認識直角要抓住“比較”這個環節,通過反覆的比較讓學生建立鋭角、直角、鈍角的清晰表象。在教學中我也抓住了這一點,對於一般的鋭角和鈍角學生基本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但對於一些接近於直角的鋭角和鈍角,學生都認為是直角,我就讓學生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但是一部分學生將三角尺轉來轉去,怎麼也放不準。在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這個環節上還要加強示範,以及個別輔導,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好這一方法。

在圖形中標出直角這是本課練習中常碰到的題目,圖中的直角的位置是不同的,學生怎麼樣也畫不好直角的標記,我就讓學生把本子轉過來畫,但好多學生還是畫不像,即使是轉過來,他們也不知道應該轉到什麼位置是最合適的,畫出來的直角標記不是圓的就是尖的,後來我讓學生在畫直角標記時跟着直角的兩邊畫,直角的邊朝什麼方向,你也跟着朝什麼畫一條,然後畫完後再看看你畫的直角標記和直角本身是不是組成一個小正方形,這樣情況稍微好點,但是換了一道題,不會畫的又多了……

篇六:數學認識直角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來認識直角,所以從課的開始,我就先出示一個角,讓學生説説這是一個什麼圖形,角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已有認知,讓學生在複習角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組成。然後進入探究新知的過程,我先出示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説説有幾個角,並自己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摸一摸、看一看、説一説、比劃一下,使他們經歷觀察(認識表象)、操作(內化表象)的過程,認識直角的特徵,並知道為了區分直角與其他角的不同,通常在直角上標號直角符號。再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從圖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關於直角圖形的表象,接着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發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加深對直角的認識,並知道所有的直角大小相等。

在教學鋭角和鈍角的過程中我則把重點放在了“比較”上,通過反覆的比較得出鋭角和鈍角的特點。對於一般的鋭角和鈍角學生基本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但對於一些接近於直角的鋭角和鈍角,學生都認為是直角,我就讓學生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但是一部分學生將三角尺轉來轉去,怎麼也放不準。在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這個環節上還要加強示範,以及個別輔導,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好這一方法。

篇七:《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認識直角。直角和生活聯繫緊密,人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學時從尋找周圍物體表面中形如?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學生初步預習的基礎上,教師預設的交流活動和教學流程是不是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是不是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較為集中的問題:怎樣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怎樣畫直角?這是本節課的“驗證點”。

交流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從圖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關於直角圖形的表象,接着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發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後通過折直角的活動,進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層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通過活動角一邊的旋轉,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測是不是直角,造成認知上的矛盾,使學生明白要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學的方法是找出一個標準來進行衡量。這時再讓學生交流判斷直角的方法,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表達不讓人滿意,沒有學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別是學生不能説出“重合”這一關鍵的詞語。

學生學會判斷直角後,我設計的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裏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又能體會直角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

第三層次,學畫直角。由於在直角的判斷上用了較多的時間,導致“畫直角”這一活動沒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對學生交流的時間估計不準,預設的活動沒有完成。

2.在佈置學生預習時,沒有通過問題的有效設置引導學生閲讀教材,理解例題中的重點詞句,導致學生交流時發言不夠踴躍。

3.在總結時沒有完全信任學生,總擔心學生講得不好不完整。

篇八:《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直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同學認識了角並會畫角的基礎上學習直角的。知道直角也是角,而且是角中比較特殊的一種角。

在認識直角的教學中,同學學起來都比較輕鬆,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這也是我預想到的。所以,在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畫直角和數角的內容上。

直角,在同學畫得過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畫,但是也出現了一個問題:直角的頂點畫的不夠規範,不夠尖。所以,我告訴同學,不要一筆畫下來,先畫出兩條邊,然後用直尺延長至兩邊交錯即可,也不要畫出頭。這時,馬上有小朋友説:“老師不對,不對你上節課告訴我們畫角時,要從頂點動身畫出兩條線。”“是呀,是我説的”。“老師,可以用三角板裏面的直角畫,頂點很尖。”另一個小朋友馬上給我解了圍。我拿過她畫得直角看了看,真的是很尖。於是,我又向同學推薦她的方法。同學們都用這種方法很快的畫出了規範的直角。

在數角的環節我先讓同學自身找找,好多同學都不能完全找出來於是我提醒同學你能從第一條邊動身,發現它有幾個角,再從第二條邊動身找,有些聰明的小朋友馬上找到規律了。“老師跟你教我們數線段的方法是一樣的。”多聰明的小朋友呀!已經把上個知識塊的遷移到了今天學習的內容。

課後想想:小朋友們其實是很聰明的,有時自身的教學真的是比較呆板,不能為同學找出更好的方法協助他們學習掌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自身率先嚐試,為同學尋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篇九:《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一、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

在本課聯繫實物認識直角的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什麼樣的角是直角,而是讓學生拿數學本上的角與周圍的角比一比,看看發現了什麼,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學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歡的角來比較。有的學生與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學生與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與牆紙花紋上的角比……結果發現這些角都是一樣大的(也就是兩個角的頂點、邊都分別重合了)。這時我再告訴學生這類角就叫直角,學生感知充分,記憶深刻,讓知識來源於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創新發展

(一) 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教學反思《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到實物上去感知,讓他們找自己喜歡的角比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去操作、去發現,留給了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後來的一切活動都是那麼“順其自然”。

(二) 發揮合作優勢,改變評價方式

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形式為學習羣體,突出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能力和創新素質的提高。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過程中,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督和指導,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小組內可以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折直角”和“畫直角”的片斷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折直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找到了判斷直角的方法。在“畫直角”的片斷中,採用了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同學之間互相糾正,互相改進畫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篇十:《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直角的初步認識》這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語言是一門很深的藝術,而數學教學語言更是是講究清晰縝密、簡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結構的無意義的疑問句都是我們實習生最特有常帶的不良口頭禪,這都是需要時間去改進的。表揚的語言也是講究藝術的,不能單調不能泛泛稱讚否則就失效。在上課時,教師的語言要有輕有重,要有變化,要有表揚、激勵的話語,鼓勵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此外要關注學生的現狀,如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生的情感,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的協作性和參與性等。只有注重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真正吸引學生,讓課堂有張有弛,老師與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教學與學習。本節課我努力在教學語言上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孩子們愛學、樂學。

在課堂上我注重對學生聽課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因此,上課時我關注學生的眼神,不僅在講授時關注,在與個別學生交流時,教師的眼神同時也關注其他的學生。上課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是否按老師的要求在操作學習用具,同時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在判斷直角時,就要邊操作邊説,角的頂點和直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邊和直角的一邊重合,再看另一邊也重合了,才是直角。只有會説會操做,才能真正的掌握直角的判斷方法,這樣也為畫直角打下基礎。

教學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規律出發,在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下,將教學過程的每一段時間估計好,把各方面情況都考慮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將教學進行得更有效果。在課堂組織能力方面,這是我需要不斷實踐累積才能掌握的,在這次課中我深切體會一個老師的眼睛看到東西角度必須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鋭,要眼觀八方縱觀全局,不能讓一個學生從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離班級的學習進程。“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在第一次教學中得到的所有

經驗和體會都將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經驗,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進以後,不斷參與課堂教學,我的教學會取得進步。

篇十一:《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角以後學習的,由於前面有了判斷角、畫角、創造角的基礎,對本節課直角的認識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本節課的知識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直角、鋭角、鈍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與前面認識角一樣,本節課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參與,在動手中探索創新,通過體驗來認識直角。此外,讓學生自我思考,全班質疑,如在用不規則的紙創造直角時,有學生憑感覺去折直角,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這樣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嗎?”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進而尋找更好的方法。最後一直得出把不規則的紙折出一條線,再沿着這條摺痕對摺的方法來創造直角。

通過課堂的實踐後有以下的反思:

首先,這節課比較好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角的初步認識上幫助學生認識直角。教材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抽象出角的圖形,再告訴學生在實物上找出來的這些角都是直角;並出示了不同位置擺放的直角的圖形,指出這些角都是直角。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周圍的物體中找出更多的直角。這樣加深了對直角的初步認識。

然後通過找圖形中的直角進一步鞏固,而且在此基礎上又學會了如何判斷是不是直角。接着通過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進行比較角的大小、認識鋭角和鈍角,而且隨機抽取圖片鞏固三種角,又通過做第三題進一步鞏固,所以孩子們對直角、鋭角、鈍角區分的比較好。

但是最後的環節孩子們畫完直角後,沒有讓他們話畫一畫鋭角和鈍角,所以堂清時好多學生把鈍角畫錯。而且在板書上還可以在完整些。

篇十二:《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自我感覺教學的還可以,誰知道,在課堂作業本上,格子圖中學生花直角,錯誤一塌糊塗!

錯誤一是:畫的根本不是直角(這是最嚴重的錯誤,可能孩子連三角板上的直角都沒找到,隨便用一個角比着來畫的)。

錯誤二:畫得不夠標準,比直角大一點或小一點,或兩條邊沒畫直(這種應該是找得到三角板上的直角了,但用直角比着畫時,把三角板放歪了,還有的'三角板已經舊了,角已經磨損了,整個成圓弧形了)。

錯誤三:沒寫頂點、邊的名稱,或沒畫直角的標記。(這種直角是畫對了,但應該更完整就好了)

這些充分反應學生在空間圖形學習一些問題,首先,對生活中的直觀物體的依賴性強。表現在比較容易理解直觀的幾何圖形,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他們往往對於一些較為抽象的圖形,要形成理解還比較困難。例如,兒童對長方形或正方形等圖形性質的理解就比對圓性質的理解較容易,因為前者相對來説更為直觀。或者,對“三角形”的性質理解可能就會比對“角”性質的認識更容易些,因為“閉合的區域”往往比“開放的區域”更為直觀。在教學中,採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手的觸摸來體驗角,他們的形成的感覺整個面來感受角,對於直角的認識更是如此!學習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幾何學習中,常常將圖形的直觀原形與圖形形狀的名稱聯繫起來觀察,忽視圖形的所有組成部分的特徵。

其次,常常用生活經驗來思考和描述性質或概念。低年級的兒童對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的直觀特徵,往往是用日常經驗的語言來描述的,例如,對於“三角形”的描述,會更多地借用日常經驗中的“三角”,因此,常常會説“是尖尖的那樣”,會用這種描述來作為圖形的識別圖式。雖然這種日常經驗有助於兒童逐步建立空間觀念和發展空間思維,但在思考和辨識中也常常容易被直觀圖形的表象所誤導。即便教學中運用了較為精確的語言描述,並試圖讓些低年級的兒童來學會這些描述,但實際上貯存於兒童頭腦中的那些圖形特徵(陳述性知識),可能還會更多的依賴日常生活中更直觀的經驗的支持。

在認識中的出現圖形存在的偏差,導致在繪畫直角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需要學生能夠把直角的認識更加清楚才能畫出一個正確的直角,只是自我感覺這個過程好像不是一天,一節課上全部解決的!

篇十三:《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直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一課的基礎上的。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及練習來看,學生在用手上的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和畫直角還存在一些問題:

1、找不到直角。其實,這也是學生會不會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和用三角尺來畫直角最主要的原因。雖然在課上和老師一起認識了三角尺上的直角,也用手摸了,眼睛好好看了,可是,就是有這麼幾個學生,找不到直角,或是一會找到了,換個方向,在應用的時候又找不到了。

2、畫角的方法還要練習。因為畫直角是需要三角尺的配合,我怎麼看就是有一些學生兩個手配合不好,一是有些孩子一個手按不住尺,一移動,線就畫彎了;二是直角的頂點畫起來不是尖尖的;三是一條邊畫好了,沒有把邊和尺對齊了再畫另一條,就根據自己的感覺畫出另一條邊,畫法是錯誤的。課上,自己已儘量把節奏放慢,給別生充分的時間,但還有些學生看來還是需要一些時間,要手把手教過才行了。

3、在畫了直角後,我又要求學生畫了比直角大和直角小的角,結果也不是很理想。雖然他們通過了上一節課的學習知道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但一小部分孩子都還是把角的邊畫得長長的,但其實還是直角。把他們畫的角和三角板對好,放在投影儀上再讓他們看看,讓孩子再一次感受到畫好了角自己驗證的方法。

篇十四:《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瞭解的基礎上再去認識直角。本節課較為集中的問題:(1)明白生活與直角的密切聯繫;(2)怎樣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用是不是直角:(3)怎樣畫角。

在講課過程中,我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們觀察直角的特點,説一説,再通過分析直角活動,進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讓學生們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而學習如何判斷一個直角,最後,教學畫直角,這一環節相對較難,部分孩子在下課後沒有掌握。課後,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

整節課,對於孩子們來説,三角板的靈活擺放是個問題,有大部分人都擺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應該將這節課根據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關初步認識角時,應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從圖中抽象出直角,形成關於直角圖形的表象;接着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發現這些角的大小都沒有變,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對直角的認識。

孩子們認識了直角後,老師拿出一個活動角的一邊旋轉,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造成認知上的矛盾,使學生明白要確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學的方法是找出一個標準去衡量,這時再次學生交流判斷直角的方法,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當學生學會判斷後,再進行練習活動,找直角,判斷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的方法,又能體會到直角在活動中的實際運用和直角美感,體會教學的運用價值。

對於畫直角,也是重點,應該再用一課時進行角與直角的練習及其畫法,認識區分。

篇十五:《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認識直角。直角和生活聯繫緊密,人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學時從尋找周圍物體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學生初步預習的基礎上,教師預設的交流活動和教學流程是不是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是不是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較為集中的問題:怎樣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怎樣畫直角?這是本節課的“驗證點”。

篇十六:《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直角的初步認識》,師傅給我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針對基礎落實的幾點建議。

其實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感覺到了學生對“直角”這一概念還欠感觸。由於在備課時沒有充分研究教材,所以環節設計上,在直角的認識上欠紮實、到位。只是簡單一點,認讀了一下。沒有從多方面讓學生去感知這個直角,所以學生映像淺薄,以至於在後續的量角環節上有學生拿着三角尺的鋭角進行測量。我想,正如師傅所説的那樣,直角認識是學生初步空間觀念的培養,這一步一定要落實到位,可以從多方面對直角進行認識、感知加深映像,如看、找、摸、説四方面入收,讓學生能教深刻的瞭解何為“直角”。第一步落實到位了,後面的量角驗證的環節也不會遇上上面的情況了。

“先天”不足,“後天”補,這個補真的是又費時,又費力。此時真的感受到備好一堂課,認真解讀教材真的是很重要。如果能在新授課教學中落實、紮實目標,突破重難點的話,在後面的練習課及作業反饋中都顯的很輕鬆,但是向今天這個課,難點沒有突破好,明天還要重新來一遍,即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師生的精力,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篇十七:《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創設了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結合具體的環境讓學生認識直角,使學生感受直角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參與,在動手中探索創新,通過體驗來認識直角。在課件的設計上,我儘可能多的設計了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在自主探索與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從而豐富對直角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真正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教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在教學時,我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認識直角。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對直角有些感性認識,然後引導學生在三角板上感覺直角,為判斷直角做好鋪墊,在判斷直角前,讓學生自我思考,全班質疑,出示的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嗎?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進而尋找判斷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後是畫直角,學生畫直角也學得很好,就是在畫好後要標上直角的符號,有些小朋友總忘記標。

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我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還不夠,教師引得比較多。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還是有困難的。不知道怎樣放置三角板。課下需要個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