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大單元教學心得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1W

語文大單元教學心得多篇

語文大單元教學心得篇1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明白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以,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一樣課文類型設計不一樣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資料,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資料,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資料,使學生簡便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活力”,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進取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構成,從而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頭文章所説,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活力,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可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歡樂着。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閲讀本事”。標準中又説: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閲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閲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當作一個整體來研究。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閲讀教學,瞭解學生閲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教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裏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先課外閲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那裏。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閲讀,跟學生一齊,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閲讀中領悟了。

四、構成課外閲讀的氛圍

課外閲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一樣而不一樣。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閲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閲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一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閲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説:“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説:“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説:“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説:“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先,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那裏--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閲覽室裏,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裏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着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消息:從此刻開始,同學們能夠每週一次,去閲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閲讀的方法

課外閲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經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閲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我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閲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閲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閲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語文大單元教學心得篇2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必須的提高。現把自我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期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忙。

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並且美術在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取性,並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資料。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我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主角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資料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語文大單元教學心得篇3

通過解讀,我明白了“雙減”不是讓學生遠離學習,虛度光陰,輕視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不是在教育責任上撩挑子。而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髙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健全作業模式和形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等。對於我我們一線教師而言,精心優化作業設計就顯得尤其重要。關於“雙減”下作業佈置做了以下思考:

在佈置作業前,應做到廣泛瀏覽博覽相關資料,做到心中有數,作業佈置時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確,針對性強。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

凡是要求學生做的作業,我要先做一遍。在先做作業的過程中,掌握作業的難易程度、所需時間、規範要求、容易出錯的地方和適宜的學生羣體,做到佈置作業適量且具有針對性,不佈置“繁、難、偏、舊”的作業。

同時,針對不同學生實行分層作業是我一貫實施的。比如,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只做基礎題型,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可以在完成基礎題型的基礎上挑戰有難度的題型,而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直接做有難度的題型。

關於作業批改方面,我堅持做到有佈置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糾必復批。

語文大單元教學心得篇4

其實,在剛開學的那段時間裏,初來乍到,在很多方面都頗為費力,備課的時候雖然也有看課本和教參,但是真正講下來發覺整堂課都是我的自導自演,學生課堂掌握不足,檢測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多,那時我的心情也很複雜。直到在一次複習《承天寺夜遊》時偶然翻閲了餘老師的教學設計,突然發覺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備課這一環節了。回憶自己當時上這一課,按照大綱要求先是解決字的翻譯、詞的理解和斷句,接着就是文段翻譯然後就是各種貼近考點的理解等等。結果等課後檢測中發現很多反覆講過地方學生還是出問題。抱着嘗試的心理,我先是蒐集了學生易錯的地方,接着“厚着臉皮”在學生中“不恥下問”出錯的原因,最後分類為:記不到、記混淆、無法理解這三類。在具體複習這一課的時候只抓住蘇軾的情感變化進行有針對的記憶、區分和理解。在這裏,我就借用了餘老關於此文的結構變化處理的過程,從概括到情感流露的分析再到細化,就很輕鬆地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思想。

從這裏,我明白了自己往常備課是一種毫無目的的備課,即使把知識點歸納得再齊全,學生吸收不了還不如精簡為一節課突出一個目標。當然,如今期末臨近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複習,避免複習課上學生無精打采,可能在板塊式練習的過程中要加強方式的靈活變化,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要抓緊平時所學知識點的複習。

從理論上講,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解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問題。要學會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歸納、抽象、概括,從而完成知識系統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細胞,本來想通過複習用思維的細胞組成一個思維的有機體,或者説,把概念組成一個概念體系,形成基本的理論,所以如果平時不抓緊學習,很多學生在複習時一下子就會陷入到對一個個基本概念的理解上。這種複習其實就是對遺忘知識點的重新建立連接了,而且在考場上還容易出錯,所以説這樣的複習進展極慢還“不討好”,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厭煩這樣的複習。可以説,平時學習是準備原材料的過程,而複習是組裝知識大廈的過程。平時不備料,“知識大廈”在複習時就建立不起來。可見,抓緊平時的學習是搞好複習的基礎,複習是平時學習的深入和繼續,二者不可分割。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能在教學設計、教法選取、目標確立以及課後複習引導等環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多次的系統複習,那麼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質量會越來越高,而且會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貯存在頭腦中,為實現學生獨立地應用這些知識創造極好的條件。

教學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要摸索的道路還很長。雖然自己從教時間不長,成長也不太明顯,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自己在將來的每一天能過得充實快樂,收穫成長的幸福感,不過實話實説,自己也確實不夠勤奮,平常充電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前輩們能多加督促,幫助我改掉這種壞習慣。

語文大單元教學心得篇5

一名語文教師應胸中有全局,把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點置於整套課本的結構網絡中來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落實於教學實踐中,從大處着眼看整體性,從每一個單元結構內部來看整體性。

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如何設定整個單元的目標從而實現目標與學生能力陪養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傳統的單課式備課,雖然對一個單元中的每篇課文都面面俱到地確立了教學目標,但只關注知識和技能,導致教學走向片面化,難以發揮語文教材的多重功能。根據課標理念,為真正落實語文素質教育,應從整體入手,確立單元教學“三維目標”從三個方面深挖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聽、讀、説、寫與思維能力分別在不同的教學程序中得到培養和發展,有效避免了因教學目標不明而造成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一個單元的教學,就要體現整體性、結構性和相關特點,要把課文的每一個單元看成是整套課本的結構網絡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遊離的。

在教學必修五的第一單元時,可以抓住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從本單元的三篇課文裏,找出有環境描寫的地方,整合成一個課時來上。這樣一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很明確,學生也很容易掌握,最關鍵的是緊扣大學聯考的有關小説的考點之環境描寫在小説中的作用。這樣教和學就能和大學聯考結合。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由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教學,由內容分析為主的閲讀教學走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教學,由只注重教科書走向注重閲讀與實踐,由重視教師作用走向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單元整體教學應該總攬全局,整體設計教學內容,整合單元難點、要點,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廣的空間去閲讀、感悟、實踐,讓他們在學習中積累知識,在感悟中掌握方法,在實踐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程序,以單元為整體,貫穿到局部。我覺得這樣學生也是容易接受的。其實,有時侯,我們一些老師也這麼做過。當然,如果那樣的話,我們老師備課的難度明顯增加

高中新課程實行“模塊制”以來,“課時緊張”成為最尖鋭的矛盾。如果我們還是按照課改之前的習慣,一篇篇課文教下去,很可能急趕慢趕,還是每篇課文都只能蜻蜓點水。因此,只有單元教學,才對眾多教學內容做出適當整合。

設計單元主題下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創編表演課本劇、講故事、辯論、資料蒐集與整理彙報、讀書交流、朗誦等。

教師做好45分鐘的教讀示範,

教讀示範就是在教師帶領下,依據單元教學目標,運用所學的單元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講讀課文,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閲讀的具體實踐活動。教讀示範,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師的示範教學,教給學生一把分析、鑽研同類課文的鑰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第三單元是寫人記事散文,必須先從單元整體把握散文的特點,才能有一個切入點,引領學生去學習散文,感悟散文,從而到達鑑賞散文的目的。

高中語文中用系統論來建立起單元教學整體觀有益無害,體現了高速、高效率。第一,我們不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逐一講析,也許原來十幾課時才能完成的一個單元教學任務只需幾小時就可以完成了,並且促進了學生自學,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潛力,也提高了效率;第二,是向傳統教學的挑戰,是啟發式教學,能讓教與學雙向交流,產生和諧的共振,也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第三,提高了學生聽説讀寫能力,完成教學目標,形成了整體訓練體系;第四,節力省時,有利於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層面,調動了學生的情趣愛好。

單元教學中的“單元”不能簡單理解“教材的單元”。一個教學單元應該有多大,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要根據目標、內容、學生髮展的需要等方面來確定。

語文課堂真的需要深思,一個靈感,一種突現的創意都是巨大的收穫。若干年前,我們的語文老師這樣教過,而現在,我們又如何實現變革與突破呢,值得思考。

單元整體教學對於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視是真正地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考慮的教學設計如果拘泥於單課時內容的就課論課,一方面缺少了整體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對各種教學要素的選擇和應用缺乏迴旋餘地。

確立單元教學目標,要體現聽、説、讀、寫能力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要求。

單元整體教學的展開,有利於學生把握整體,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我同意這個老師的看法。

整體把握單元內容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單元內四課的教學內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師應能對此整體性調整或處理,如適當調前或調後,有些內容可適當增減。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從而駕馭教材。

一名語文教師應胸中有全局,把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點置於整套課本的結構網絡中來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落實於教學實踐中,從大處着眼看整體性,從每一個單元結構內部來看整體性。因為現行課本大多以文體作標準組合單元,即同一單元就是同一文體。在文體知識和寫作規律上均有其共性。如果就課型設計而言,也能看出一個單元的整體性。一個單元大多是講讀課文與自讀課文各佔一半。那麼選用教學方法就可以從“精講課、略講課、閲讀課、檢查課”等課型入手,做到“精略細粗相結合,聽説讀寫融為一體”,最終成功達到節力省時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