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密度教學設計(合集10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93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密度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密度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密度教學設計(合集10篇)

篇1: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單位;

2、會用密度公式解決簡單的計算問題;

3、學習根據器材設計實驗及採用類比方法進行物理知識歸納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體積的石塊、相同體積的木塊和鐵塊、相同體積的兩銅塊、體積不同的兩木塊。有關密度知識的文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鐵比木頭重,木頭比棉花重,事實上是這樣嗎?任何理論上的説法都必須經過實驗的驗證才能成為真理,這裏我們一起來通過實驗研究這些説法的可信度,但老師今天上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在所拿來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沒有砝碼,這裏有兩塊體積相等的木塊和鐵塊,怎樣使用老師所提供的器材,比較它們的質量大小呢?請同學們設計一個方案。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組織評估,並依據學生提供的方案比較相同體積的木塊和鐵塊,體積大的木塊和體積小的鐵塊的.質量大小,得出結論:鐵比木頭重的説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師:哪麼,在什麼情況下方可肯定鐵比木頭重呢?

(學生討論得出猜想之一: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師:哪麼,我們可以進一步猜想,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質量是否相同呢?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是否相同呢?

(學生進一步討論得出猜想之二: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體積大的質量大;猜想之三: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相同。)

師:老師在課前,準備了一些實驗器材,請同學們根據這些器材,設計實驗來驗證我們的三個猜想,

三、設計方案,實驗驗證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由教師組織進行方案評估,然後由學生採用最合理的方案

進行實驗,實驗過程教師注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四、查閲資料,得出結論

(教師瞭解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1、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2、不同體積的同種物質,體積大的質量大;3、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相同。然後肯定,這些結論是正確的,實際上這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前人憶經為我們總結出來了,請同學們閲讀教材,查閲資料,找到這種特性叫什麼,是怎樣定義的。)

師:這種特性叫什麼?是怎樣定義的?

生:這種特性叫密度,定義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五、類比分析,學習密度的公式及單位

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速度學習中,對速度的定義與今天所學密度定義是否有

相似之處,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比較兩個定義,嘗試寫出計算密度的公式,並根據公式得出密度的單位。

(學生相互討論,然後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單位。教師瞭解學生討論的結果。教師講

解密度單位的換算:1Kgm-3=10-3g/cm-3)

六、例題解答,鞏固密度公式及單位應用

例題:一鐵塊的質量是1.97t,體積是0.25m3。鐵塊的密度是多大?

(學生討論並解答,教師提問並採用投影或多媒體展示解答過程。)

七、鞏固歸納

師: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我們通過實驗、類比等方法,獲得了哪些知識,然後歸納出來。

生、第一、我們知道了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同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叫密度,因此,密度的定義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第二、我們通過類比知道了密度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公式是:密度=質量/體積,單位是:Kgm-3,常用單位還有g/cm-3,兩者的換算關係是:1Kgm-3=10-3gcm-3;第三,我們掌握了利用密度公式計算物質密度的方法,首先統一單位,然後應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

師:今天我們又一次經歷了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這次探究我們不僅獲得了有關密度的基本知識,不進一步理解了如何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並知道了一種物理學研究方法——類比法,希望同學們注意,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應用。

篇2: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①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液體體積和測小塊不規則固體的體積

②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能較熟練地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的科學方法,體會佔據空間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

①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②通過了解密度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繫,促進科學技術與社會緊密結合,使科學技術應用於社會、服務社會。

二、教學重點:學習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三、教學難點:從實驗原理、儀器使用、實驗步驟安排、記錄數據到根據數據得出結果對學生進行全面實驗能力的訓練

四、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教師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要測量這個鐵塊的密度,需要測量哪些量?怎樣測量?

2、出示任意形狀的小石塊和裝在杯中的鹽水,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和鹽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觀察量筒回答課本第12頁“信息快遞”中的問題;

②學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測固體(石塊)體積的方法(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一塊總結使用量筒測固體的方法)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後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5、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6、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的固體的體積。可採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據,最後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7、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於水的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①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後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②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鈎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着蠟塊和鈎碼放入量筒,鈎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後鈎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實驗並交流結果。

篇3: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應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實驗應當測量的物理量以及選擇的儀器,並進而明確實驗的原理。本節實驗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實驗設計能力上,因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實驗所選擇的儀器以及實驗要測定的對象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並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個測定性實驗,通過這一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加深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並通過實驗學生能根據給定的儀器進行實驗設計、進行表格設計、以及動手操作。本節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較多,通過本節課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團隊精神。用2課時。

二、學情分析: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實驗基本操作能力,會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較習慣老師給什麼記什麼。缺乏主動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維和動手能力較差。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熟悉天平的構造及其使用。

2.會用天平天平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的過程和方法。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係。

2.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3.通過對物質密度的測定,學生對間接測量有感性的認識。

4.學生知道實驗原理和實驗目的、明白實驗步驟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操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所拓展。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學生樂於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現象中的規律。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密度的概念、測量和應用;比值定義法的實驗方法。

2.教學難點:

學生親自動手、合作獲得多種物質的多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學習情境設計:

故事情境引入,問題情境引導思考進入探究、合作學習之中。

六、教學媒體資源的設計:在多媒體教室進行 ;採用PPT課件;多組實物的天平、量筒、木、鐵;實驗表格。

七、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採用講授法、實驗法、協作式、問題解決式多種策略組合的教學模式

八、教學過程:

1. 密度概念的引入

公元前245年,為了慶祝盛大的月亮節,赫農王給金匠一塊金子讓他做一頂純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儘管與先前的金子一樣重,但國王還是懷疑金匠摻假了。他命令阿基米德鑑定皇冠是不是純金的,但是不允許破壞皇冠。

這看起來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內,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出水面。他的大腦中閃現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進水中,全身放鬆,這時胳膊又浮出水面。他從浴盆中站起來,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時,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盆中,水位變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覺到自己變輕了。他站起來後,水位下降,他則感覺到自己變重了。一定是水對身體產生向上的浮力才使他感到自己變輕了。他把差不多同樣大小的石塊和木塊同時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塊下沉到水裏,但是他感覺到木塊變輕了。他必須要向下按着木塊才能把它浸到水裏。這表明浮力與物體的排水量(物體體積)有關,而不是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在水中感覺有多重一定與水的密度(水單位體積的質量)有關。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決國王問題的方法,問題的關鍵在於密度。如果皇冠裏面含有其他金屬,它的密度會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這個皇冠的體積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樣重量的金子放進水裏,結果發現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這表明皇冠是摻假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些實驗:

a. 將塗有同種顏色、同體積的兩物體放在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失去平衡。

b. 取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倒入質量相等的兩個空燒杯中,然後分別放到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兩物體的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水和酒精的體積相同,但質量不同。

這説明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

現在我們只知道了塗有同種顏色的兩個物體不是同種物質,還不知道它們各是什麼?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對於同一種物質來説,它的質量跟體積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實驗來研究:

我們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規則的小木塊和小鐵塊,然後用天平稱出鐵塊或木塊的質量,用刻度尺測出其體積,並計算第一個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將這些數據填入繪製的表格中:我們對上面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麼規律?

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們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規則的的兩個鐵塊,然後分別用天平稱出兩個鐵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體積,並計算出大小兩個鐵塊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將這些數據填入繪製的表格中:我們對上面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麼規律?

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與與論證: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單位體積的木塊、鐵塊的質量的關係?對實驗表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出:

單位何體積木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鐵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木塊和鐵塊的質量是不同的。

2. 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學中為了表示物質的上述特性,將某種物質單位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3、密度公式與密度單位密度=質量/體積

指導學生閲讀書上的密度公式、單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見的物質的密度。

單位轉換:訓練(1)7.9×103㎏/m3= g/cm3 (2)2.7 g/cm3 = ㎏/m3

判斷:1、大鋁塊的質量為4㎏,小鋁塊的質量為1㎏,則大鋁塊的密度大於小鋁塊的密度。 ( )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後,剩下的酒精密度為原來的一半。( )

想一想:一個鐵球的質量是15.8克,體積是2立方厘米。則鐵球的密度是多少?

練一練: 酒精和煤油的密度都是0.8*103 ㎏/m3 ,那麼能裝下1千克水的瓶子,一定能裝下1千克的(?)

A酒精 B煤油 C醬油 D豆油

課堂鞏固

1.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

2.密度是表徵物質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 ,同種物質,在一定的狀態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隨質量的大小或體積大小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密度的計算公式是 ,密度的單位有: 或

3.一杯鹽水,現在用掉半杯,那麼剩下的半杯鹽水( )

A.其密度減半,質量減半 B.其質量減半,密度不變

C.其體積減半,密度也減半 D.其質量、體積、密度均減半

4.下列説法中錯誤的是 ( )

A.對於給定的一種物質,它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和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C.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它的體積與密度成正比D.體積一定的不同物體,它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5.製作飛機應儘可能的選用密度 的材料,製造電風扇底座應儘可能選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塊金屬,質量為237g,體積是30 cm3,這塊金屬的密度是 kg/m3,這種金屬是 。若將這塊金屬切成兩半,則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單位換算:

(1)30ml= cm3= m3

(2)5.5g/ cm3= kg/ m3

(3)7.9×103kg/ m3= g/ cm3

4、密度知識的應用:

指導學生書上密度知識的應用,熟悉密度的變形公式,啟發學生從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出發,尋找密度知識的應用途徑。

課堂鞏固:

1.查表分析:質量相等的鋁塊和銅塊,銅塊的體積 鋁塊的體積,因為銅塊的密度 鋁塊的密度。體積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質量 水的質量。(填“大於”、“等於”或“小於”)

物質 密度(kg/m3)煤油 0.8×103;水 1.0×103;鋁 2.7×103;銅 8.9×103

2.甲、乙兩個實心球,體積之比是2:3,質量之比是5:2,則甲、乙兩球的密度之比是( )

A.5:3 B.3:5 C.15:4 D.4:15 3.通常説的鐵比棉花重,它的實質是指 ( )

A.鐵的體積比棉花的體積小 B.鐵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鐵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受到的重力大 D.以上説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裝0.2kg的水,那麼用它最多可以裝酒精( )

A.200g B.125g C.160g D.250g

5.體積和質量都相同的鋁球、鐵球和銅球,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A.鋁球可能是實心的,而鐵球和銅球一定是空心的

B.鋁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鐵球和銅球也是空心的

C.銅球是實心的,鐵球和鋁球也是實心的

D.銅球是空心的,而鋁球和鐵球是實心的

6.質量和體積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別是銅、鐵、鋁製成,那麼其空心體積最大的是( )

A.銅球最大 B.鋁球最大 C.鐵球最大 D.無法判斷

7.關於密度,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密度是物體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跟體積有關

C.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跟質量、體積無關

D.物質狀態發生變化時,質量不變,密度也不會變

作業:

1.一隻空杯內放入一些砂糖,衝入開水,砂糖慢慢溶化了。對此,甲同學説,杯中糖的質量在變小,直至質量為零;乙同學説,固體的糖質量少了,但總的糖的質量是不會變的。你説哪一個同學説得對?你可用什麼方法明?

2.有一天,小明看到煤氣公司價格牌上,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尋思着,為什麼夏季價格低?他查找了煤氣資料,煤氣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密度0.8×103kg/m3,煤氣瓶容積0.015m3。通過計算髮現夏季價格比冬季價格____(填“高”或“低”),若夏季價格與冬季價格一樣,夏季應標價為____元/kg。

篇4:密度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密度》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②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係。

②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比值不變性(物質的本質特徵)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密度反映的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教學重難點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②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學情預設】:學生思考回答。

複習提問:演示:在使用天平時應如何調節天平?

【設計意圖】:複習天平的使用。

2、【學情預設】:積極思考、討論,然後回答、展示。

展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純淨水瓶子裏裝有相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在不打開蓋子的前提下,你能準確判斷出水、酒精嗎?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並對問題提出猜想。學生具備“質量與體積有關”的生活體驗。

二、學導並舉

(一)初步認識密度與質量有關係

1、【學情預設】:學生觀察,思考,對所得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交流。設疑,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

教師拿起一個小燒杯,和學生一起稱出小燒杯的質量,天平重新平衡。然後在右盤放入100g的砝碼,在小燒杯中慢慢加入100g水。同樣的方法稱出100酒精。結論:不同物體,m相同時,體積不同。

【設計意圖】:從身邊的事例出發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使學生對密度的屬性有個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預設】:學生把天平調平後,一邊放銅柱,一邊放鐵柱,然後把銅柱拿掉,放上鋁柱,學生得出m銅>m鐵>m鋁。學生很快得出結論。

拿出三個體積一樣的銅柱、鐵柱、鋁柱,讓學生猜測,它們誰的質量大?(邀請學生來實際測量)大家進行討論,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結論:不同物體,V相同時,質量不同。

【設計意圖】:為後面講密度的概念做鋪墊。

(二)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係

1、【學情預設】:學生通過分組實驗測量不同體積(長方體)鋁塊的質量和體積,記錄數據,繪製表格和圖像,分析質量與對應體積比值的特徵。

讓學生帶着疑問,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分組實驗並討論所得出的結論。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思維。

【學情預設】:學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比值相等。

2、讓學生計算:四個鋁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思考能發現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通過實驗探究來獲得相應的知識。

3、【學情預設】:學生感受: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相同?(感受密度的初步含義)。

想想: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和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有什麼差別?某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這種比值不變性正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4、【學情預設】:理解,領會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比值不同,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即物質的密度不同。

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質的密度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從上面的導入實驗和探究實驗對比,得出密度的定義。

(三)密度的定義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學情預設】:學生體會、總結。

2、【學情預設】:分析,領會各物理量的意義,對公式進一步熟悉,理解。觀察P115的三個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會查密度表。

公式:ρ=m/V,1g/cm3=1×103kg/m3

瞭解一些物質的密度,説説其密度的意義。

【學情預設】:練習公式的使用及公式的變形,以及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麼?

理解密度的含義:ρ水=1.0×103kg/m3有什麼意義,怎麼理解?

【設計意圖】:從導入實驗得出密度的定義,定性的瞭解一些物質的密度的大小,使學生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四)密度的應用:

討論:公式ρ=m/V還能用來解決什麼問題?

②讓學生自己看例題,有沒有疑問。

2)P16頁“想想議議”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運用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當堂訓練

1、某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義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質量是1000千克

2、一塊冰化成水後質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若將此冰切去2/3,則剩餘部分的密度將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空氣的密度是1.29kg/m3=1290g/cm3,鐵的密度是7.9g/cm3=7900kg/m3.

市場上出售一種“金龍魚”牌食用調和油,瓶上標有“5L”字樣,已知瓶內調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則該瓶油的質量是4.6kg,如果調和油用去一半,則剩餘調和油的密度為0.92×103kg/m3.

【設計意圖】:考查密度的概念,從而加深理解。加深對“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的理解。引導學生推導單位換算關係,並總結換算方法。

四、總結提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瞭解了光的哪些內容?請你談談。

【學情預設】: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瞭解了光的反射哪些內容?請你談談。

【設計意圖】:問題呈現,學生總結,培養學生課後反思的習慣。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課本P116的1、2、3、4題

【設計意圖】:課外知識的拓展,利用密度公式進行基本的計算,內容按拍從基本的概念開始,由簡單逐步加深難度,有助於知識的鞏固提高。並且規範物理學科的解題步驟。

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係

學習以同種物質 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的本質特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密度反映的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難點: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會考擷要

密度是會考試題中重要的考試內容,考查的重點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及計算,並能用密度知 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最近幾年會考中,有關探究質量與體積關係的實驗題也經常出現。

教學工具

天平、各種金屬塊、酒精等常見物體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啟動課堂

一、課前感悟

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具有______________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公式寫出來就是________,其中符號表示密度的是________,表示質量的是________,表示體積的是________。

二、引入新課

日常生活中我們鑑別物質,有很多時候,僅靠氣味、顏色、軟硬、形狀等特性是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我們發現物質還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來鑑別物質。

討論:前面我們學過物體的質量用來鑑別物質行嗎?

密度的單位是

自學導航

一、實驗探究:物體體積與質量的關係

1、學生實驗:調節好天平,用天平稱量體積相同的木塊、鋁塊、鐵塊。看看它們的質量相同是否相同?

結論: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體積,看看它們的體積是否相同?

結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體積相等。

3、提問:以上兩個實驗用不同的物質進行比較,根據實驗結果,受到了什麼啟示?關於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係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來進行研究?

讓學生討論後提出這樣的問題: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會什麼關係?

4、驗證同學們的推測是否正確?請同學們(類比研究同一金屬導體兩端和電流關係實驗)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實驗來驗證推測的正確性。

5、根據實驗方案不同實驗小組分別用體積大小不同的若干鋁塊(或鐵塊、松木塊)作實驗。學生還可以把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增加,其體積也增大;質量減少,體積也會減少。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二、建立概念

從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於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釐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三、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思考與討論

(1)對同種類物質,密度ρ與質量m和V的關係。

(2)不同種類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説明什麼?

(3)公式ρ=m/v的物理意義。

知識梳理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

2.密度公式:ρ=m/v

3.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

克/釐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密度物理意義: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它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因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

技能遷移

1、一個燒杯質量是50g,裝了體積為100mL的液體,總質量為130g,求該液體的密度。

2、一個空瓶質量是200 g,如果裝滿水總質量是700 g,今先向瓶內裝一些金屬顆粒,使瓶和金屬顆粒總質量為1 kg ,然後再向瓶內裝滿水,則三者質量為1410g,問:瓶內裝的是什麼金屬?

篇5:密度教學設計

【課前自學】

1.“鐵比棉花重”的説法對嗎?如果不對,應該怎樣説才正確呢? 。

2.密度的定義: 。

3.質量的單位:;體積的單位:;密度的單位:; 質量的符號:;體積的符號:;密度的符號:; 密度公式用文字表示為:;

密度公式用符號表示為: 。

4.從課本密度表查找常見物質的密度:

銅 ;鐵 ;鋁 ; 大理石 ;冰 ;水銀 ; 純水 ;酒精 ;煤油 ; 空氣 ;氧氣 。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得到以下規律:對於固體、液體、氣體來説,一般的密度較大,密度其次, 的密度最小。

【課堂探討】

1.區別特性與屬性 質量:一切物質都有質量,質量是物質的基本 。(質量不隨着温度、形狀、狀態、空間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

(屬性:即無條件的不變。比如物質的質量、慣性,外界條件再變,屬性都不變。

特性:即有條件的不變。比如物質的密度,在常温常壓下,密度是固定值,可是温度一變,密度就要改變了。例如水結成冰後,密度就要發生變化。)

2.正確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在外界條件不變時,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 正確理解密度公式時,要注意條件和每個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義。

從數學的角度看: 結合物理意義

(1)一定時,m和V 成正比; ( )

(2)m 一定時,與 V 成反比 ;( )

(3)V 一定時,與 m 成正比。 ( )

理論依據:因為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隨體積和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時,不可能脱離物理事實,不能單純地從數學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關係

3.密度單位的換算問題

3密度在國際單位制中的主單位是“千克/米”,這個你一定能夠掌握的,但是要換算

單位,你可能會感到困難。

333例如:水的密度是1.0×10kg/m=g/cm。

3 1.0×10kg()g

33 3 1.0×10kg/m=——————= ———————=_________ g/cm

3 3 1 m ()cm

溶液的密度單位可用g/L來表示,換算一下 31g/L= = kg/m。

333鐵的密度7.8×10kg/m= g/cm。

333酒精的密度0.8×10kg/m=g/cm。

33 冰的密度0.9 g/cm=kg/m

33銅的密度8.9 g/cm=kg/m

4.查密度表。

比較不同狀態的密度。

【課堂小結】

篇6:《密度》的教學設計

【理論支撐】

1.在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運用皮亞傑的建構主義:保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同時也應用了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在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

2.新課程理念中,科學探究是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方法.期望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故而對物質的特性——密度進行探究,在學習密度知識的基礎上,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發展學生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瞭解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徵,體驗科學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性質. 3.瞭解密度的單位,會查密度表,瞭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 【教學重難點】

1.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以及密度的測量.

2.密度是物質自身的性質,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課前延伸

(一)思考下列問題

1.什麼是物質的特性?説出物質的特性有哪些?

2.説出水、木塊,鐵塊、鋁塊的特性有哪些不同?

(二)討論與交流

怎樣區分表面被塗成相同顏色的鐵塊和塑料塊.設想盡可以多情況,設計可能多的方案. 課內探究

(一)

情景導入

我們可以根據物質的特性來辨別物質,如一個鐵塊和一個塑料塊,可以根據顏色、軟硬程度來辨別它們.若把它們塗成相同的顏色,怎樣區分呢?學生展開討論,檢查課前延伸準備情況.從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入手來尋找物質的另一個特性.

【設計思路:區分鐵塊和塑料塊的方法很多,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學生有話説,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提出了一些方法,老師通過簡單的實驗來加以否定,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思考,提出新問題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發生衝突,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

1.提出問題: 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板書:6.4 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2.猜想與假設

通過比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體積、質量,比較一個小馬鈴薯和一個大馬鈴薯的體積、質量,學生能夠猜出同種物質組成物體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大. 通過回憶上一節“測量一個金屬回形針的質量”,回形針的數量增大一倍,質量也增大一倍.根據生活經驗兩袋鹽的體積是一袋鹽的體積的兩倍,兩袋鹽的質量也是一袋鹽的質量的兩倍,啟發學生測出同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設計思路:“同種物質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學生是有體會的,“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這一猜測,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應加以鋪墊.】 3.設計實驗

本活動的目的是驗證由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體積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相同.研究的對象是大小不同,形狀規則的長方形鐵塊好塑料塊.要求學生帶着思考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思考題:(1)需要直接測量哪幾個物理量?(2)用什麼儀器來測量?(3)如何測量?(4)測量中需要收集哪些數據?(5)設計什麼樣的表格?

在學生討論設計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形成下列共識: (1)所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2)測量質量需要的儀器是天平.

(3)而鐵塊與塑料塊的形狀是規則的長方體,所以可以通過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然後計算出它們的體積,需要測量的儀器是刻度尺. (4)具體的實驗的步驟:

①調解天平,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將物體的質量填入表格; ②用刻度尺測量該物體的長、寬、高,算出物體的體積並填入表格; ③計算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並填入表格.

測量對象

質量m∕g

體積V∕cm

3質量/體積 鐵塊1

鐵塊2

鐵塊3

塑料塊1

塑料塊2

塑料塊3

學生分組實驗、老師巡視,收集相關信息. 4.分析論證

(1)指導學生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分別作出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和體積關係的圖像,其中縱座標代表質量,橫座標代表體積.提示:物體的體積為0時,質量也為0,也可以作出一個點.

(2)針對圖據圖像進行,分析論證.

形成共識: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3)要求學生計算出,表格中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由計算結果引導學生髮現: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設計思路: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學生也能得出結論.學生根據實驗數據作出圖像,更能形象、直觀反映出質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三、梳理教材 1.密度的概念

(1)學生帶着思考題,閲讀教材中P9,相關“物質的密度”的內容. 思考題:①密度的定義、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單位是什麼? ②密度單位的讀法,密度單位的換算.

(2)組織學生彙報思考的答案,瞭解單位體積的內涵,領悟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單位等.

2.查密度表

(1)學生仔細研讀密度表,學會查密度表. (2)通過密度幫助學生認清這些內容: ①固體的密度是不是總大於液體的密度?

②不同物質的密度是不是一定不同?

③同種物質不同狀態下的密度不相同. ④知道密度的物質的解釋.

五、交流提升

針對學生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評估,引出密度的應用——鑑別物質的種類.

六、有效檢測

1.木塊的密度為0.6×103㎏/m3,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盒裝純牛奶的體積為

m3.若該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則牛奶的質量為

kg.喝掉一半後,牛奶的密度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單位換算

水晶的密度是2.65g/cm3=_________㎏/m3

篇7:《密度》的教學設計

喬澤豐

一、教材分析

密度在中學業物理中佔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會考題中也經常出現有關密度的計算或實驗設計題。同是它又是一個應用十分廣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後學習液體內部壓強、大氣壓強、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的必要基礎。通過本節教學應使學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使用比值的方法來定義密度對國中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因此,新教材在引導學生實驗的基礎上,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由此引入密度的概念。這樣既複習了天的使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教材要求來看,教學大綱與新課程標準有明顯不同。教學大綱要求“理解密度的概念”,屬於“理解”水平層次,強調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既有“獨立操作”水平層次,又有“理解”水平層次。與教學大綱相比,更加突出實驗和探究。同時對密度知識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利用密度知識進行質量、體積、密度的計算,能解釋簡單的現象,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問題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係; 通過師生互動,學習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學生用學過的密度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總結密度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通過學生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具有的共性———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並用圖像表示等思維方式的培養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

教學模式:實驗引入,設疑導學模式

1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實驗,體驗物質屬性;

(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論,得出密度的定義;

(3)師生由密度公式討論導出密度的單位以及密度知識的實際應用。

五、教具學具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物質,如空氣、水、泥土、木頭、巖石、銅、鐵、鋁等。

(教師同時將泡沫塑料、木塊、錫塊、銅塊、石塊、鐵塊、鋁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

師:我們怎樣來區別它們?

生甲:用軟硬來區別它們。如泡沫塑料、木頭比較軟,而石頭、銅、鐵、鋁比較硬。

師:對軟硬差不多的銅、鋁、錫,我們又怎樣區別它們呢? (出示銅塊、鋁塊、鐵塊讓學生觀察。)

生乙:根據顏色來區別。銅是紅色的,而鋁和鐵是銀白色的。

(教師把銅塊拿開留下鋁塊和鐵塊,指出它們的軟硬差不多,顏色都是銀白色,有時作為零件時,都有相同的電鍍層,然後再追問學生。)

師:你們又如何區別它們?引導: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區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手感覺一下輕重。

(拿出一個已調節好的托盤天平,分別把兩金屬塊放在兩盤中,讓學生説出哪個是鐵塊,從而引入新課。)

點評: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來判別物質,進而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一般物體的體積、質量的大小有不同的情況,該如何鑑別呢? 討論提出:進行實驗測量,去發現質量、體積方面的規律。

學生實驗一:用天平測量具有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鐵塊、銅塊、鋁塊)的質量。

學生實驗二:測量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鐵塊)的質量。

教師指導學生將實驗數據填入設計好的表格中,分析實驗數據,概括結論。 實驗一結論: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2 實驗二結論:同種物質,體積不同質量不同,質量越大,體積越大。 教師設疑:對於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二)新課教學 1.密度概念的建立

學生實驗三:測三個鋁塊的質量。最大的鋁塊體積是最小的鋁塊的三倍,較大的鋁塊的體積是小鋁塊的兩倍。同樣,測出體積成倍數關係的三個鐵塊的質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實驗三結論:鋁塊體積增大2倍,質量也增大2倍,鋁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鐵塊體積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也增大2倍,鐵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讓學生把質量和體積的數值作為縱座標和橫座標填寫在座標軸上,描點並且把點連成線,根據所作的圖像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具有什麼關係。 點評:將測量數據圖像化,直觀説明同一種物質質量和體積成正比關係,以此培養學生用圖像表達信息的能力,為培養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打下基礎。

歸納推理:

(1)同種類的物質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

(2)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引導提問:物體由哪一種物質組成,用質量或體積能不能判別?(學生討論) 師:你根據什麼來判別?

明確: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於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同一物質,該比值一定;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物質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點評:讓學生探究建立概念,既體會了密度概念建構的意義,又培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屈不撓的科學精神。

2.密度概念教學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表示符號:ρ。

(2)密度的公式:密度=質量/體積ρ=m/V。

師:這個公式的得出實際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應的運算法則,也就是要求出單位體積的質量應當用除法。所以同學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記硬背,要學會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 點評:密度的形成過程和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可以使學生了解這類物理量的一般研究方法(在同樣條件下進行比較),以及這類物理量的共同特點(對同一物質為常數,對不同物質一般不同)。

3.密度的單位

教師講述:由密度的公式可以看出,密度的單位由質量的單位和體積的單位構成。前面我們學過,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所以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符號為kg/m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用到另一個單位:克每立方厘米,符號為g/cm3。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是:1g/cm3=1×103kg/m3。

4.密度表

師:物質的密度是物質的一種重要屬性,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變的。所以科學家對一些常見物質的密度進行了測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常見物質的密度值。看完這些密度值以後,你有什麼想法或問題?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1)為什麼在氣體密度表的上方有℃(在標準大氣壓下),而固體、氣體的密度表中卻沒有?

(2)在世界上,是不是鋨的密度最大?

(3)為什麼表中有些物質不同,但密度卻相同(比如冰和蠟、煤油和酒精等)?

點評:通過閲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講解第一個問題: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密度描述的是各種物質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所含的質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運動狀態無關。 由於物體在温度發生變化時,體積會發生變化(即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而質量不變,所以物體的密度要隨温度的改變而改變,在物質發生物態變化時(例如水結成冰),密度一般有變化。

上邊這些變化有時比較小,比如鐵塊温度升高,在温度變化不太大的情況下,可以不考慮密度的變化。但有些變化較大,就必須強調條件,比如氣體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條件,是0℃和1個標準大氣壓下。正是由於這樣,我們説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並不是説物質的密度是永遠不變的,它還要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前兩節我們講的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屬性是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質量與形狀、狀態、位置無關。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狀態下。今後我們討論的問題大多是温度變化不大的情況,可以把密度視為定值。

5.例題(課本)

師: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塊花崗巖砌成。碑心石是一塊整的花崗巖,長14.7m,寬2.9m,厚1m,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質量有多少?

4 請同學們完成這道計算題,解題也要按要求寫出已知、求、解、答,單位一律採用國際單位。

(學生練習,教師在學生中巡視,發現同學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已知:V=14.7m×2.9m×1m=42.6m3, 求:碑石的質量。

解:根據公式m=ρV可以求出質量,必須知道花崗巖的密度。 查表得花崗巖的密度ρ=2.8×103kg/m3 公式中代入數據得:

m=2.8×103kg/m3×42.6m3=119×103kg=119t 答:碑心的質量是119t。

(教師邊講解要求及過程,邊分析巡視中發現的學生計算中的問題,提醒同學今後注意。)

(三)總結擴展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對同一種物質來説,在一定條件下,密度是一個常數。密度表示的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例如鋁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意義是1m3的鋁的質量是2.8×103kg/m3。可見物質的密度是用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質量的多少或它體積的大小所決定的。例如一塊鋁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發生了變化呢?沒有,因為當這塊鋁切去一半時,體積變為原來的二分之一,質量也變為原來的二分之一,但m、V 的值即ρ並沒有發生變化。

(四)聯繫實際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物質的又一個特性———密度,關於密度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

生:怎樣判別某種首飾是否是黃金製成的,常見的硬幣是用哪一種金屬做的……

(師生討論,在討論問題的同時,可以加深對密度的概念的理解,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物質的又一個特性———密度,關於密度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

篇8:《密度》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重點:學習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三、教學難點:從實驗原理、儀器使用、實驗步驟安排、記錄數據到根據數據得出結果對學生進行全面實驗能力的訓練

四、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教師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要測量這個鐵塊的密度,需要測量哪些量?怎樣測量?

2、出示任意形狀的小石塊和裝在杯中的鹽水,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和鹽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觀察量筒回答課本第12頁“信息快遞”中的問題;

②學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測固體體積的方法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

2 --- 蠟塊的體積。

②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鈎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着蠟塊和鈎碼放入量筒,鈎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後鈎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實驗並交流結果。

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單位;

2、會用密度公式解決簡單的計算問題;

3、學習根據器材設計實驗及採用類比方法進行物理知識歸納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體積的石塊、相同體積的木塊和鐵塊、相同體積的兩銅塊、體積不同的兩木塊。有關密度知識的文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

4 --- 驗來驗證我們的三個猜想,

三、設計方案,實驗驗證

四、查閲資料,得出結論

師:這種特性叫什麼?是怎樣定義的?

生:這種特性叫密度,定義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五、類比分析,學習密度的公式及單位

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速度學習中,對速度的定義與今天所學密度定義是否有

相似之處,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比較兩個定義,嘗試寫出計算密度的公式,並根據公式得出密度的單位。

六、例題解答,鞏固密度公式及單位應用

例題:一鐵塊的質量是,體積是。

6 --- 類比法,希望同學們注意,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應用。

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應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實驗應當測量的物理量以及選擇的儀器,並進而明確實驗的原理。本節實驗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實驗設計能力上,因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實驗所選擇的儀器以及實驗要測定的對象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並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個測定性實驗,通過這一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加深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並通過實驗學生能根據給定的儀器進行實驗設計、進行表格設計、以及動手操作。本節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較多,通過本節課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團隊精神。用2課時。

8 ---

1.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所拓展。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學生樂於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現象中的規律。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密度的概念、測量和應用;比值定義法的實驗方法。

2.教學難點:

學生親自動手、合作獲得多種物質的多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學習情境設計:

故事情境引入,問題情境引導思考進入探究、合作學習之中。

六、教學媒體資源的設計:在多媒體教室進行 ;採用PPT課件;多組實物的天平、量筒、木、鐵;實驗表格。

七、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採用講授法、實驗法、協作式、問題解決式多種策略組合的教學模式

10 --- 必須要向下按着木塊才能把它浸到水裏。這表明浮力與物體的排水量有關,而不是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在水中感覺有多重一定與水的密度有關。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決國王問題的方法,問題的關鍵在於密度。如果皇冠裏面含有其他金屬,它的密度會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這個皇冠的體積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樣重量的金子放進水裏,結果發現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這表明皇冠是摻假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些實驗:

a.將塗有同種顏色、同體積的兩物體放在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倒入質量相等的兩個空燒杯中,然後分別放到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兩物體的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水和酒精的體積相同,但質量不同。

這説明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

12 ---

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與與論證: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單位體積的木塊、鐵塊的質量的關係?對實驗表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出:

單位何體積木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鐵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木塊和鐵塊的質量是不同的。

2.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學中為了表示物質的上述特性,將某種物質單位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3、密度公式與密度單位密度=質量/體積

指導學生閲讀書上的密度公式、單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見的物質的密度。

14 --- 下的半杯鹽水

A.其密度減半,質量減半

B.其質量減半,密度不變

C.其體積減半,密度也減半

D.其質量、體積、密度均減半

4.下列説法中錯誤的是

A.對於給定的一種物質,它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和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C.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它的體積與密度成正比D.體積一定的不同物體,它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5.製作飛機應儘可能的選用密度 的材料,製造電風扇底座應儘可能選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塊金屬,質量為237g,體積是30 cm3,這塊金屬的密度是 kg/m3,這種金屬是 。若將這塊金屬切成兩半,則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單位換算:

30ml= cm3= m3

16 --- 大 D.以上説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裝的水,那麼用它最多可以裝酒精

5.體積和質量都相同的鋁球、鐵球和銅球,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A.鋁球可能是實心的,而鐵球和銅球一定是空心的

B.鋁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鐵球和銅球也是空心的

C.銅球是實心的,鐵球和鋁球也是實心的

D.銅球是空心的,而鋁球和鐵球是實心的

6.質量和體積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別是銅、鐵、鋁製成,那麼其空心體積最大的是

A.銅球最大

B.鋁球最大

C.鐵球最大

D.無法判斷

7.關於密度,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密度是物體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它的大

18 ---

20

篇9:《密度》的教學設計

【整體設計】

本節是在學習了密度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利用密度知識解決計算問題。本節內容是對密度知識的再拓展, 對於密度的計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已經具備的密度的有關知識結合數學運算和推理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點撥引導,使學生通過練習、分析、總結、歸納出結論,千萬不要想當然的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對本節例題的教學也應這樣,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方法效果會更好。

教學重點

1.密度的比例計算與空心問題;

2.密度與混合體問題。

教學難點

數學與密度公式結合。

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特點主要採取啟發教學、學生自主練習、歸納總結等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密度公式靈活運用;

2.利用數學知識結合密度進行分析、推理和計算;

3.規範物理解題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習題練習,總結出:密度問題的比例計算是:根據密度公式列出有關式子,列出兩個式子進行比例式;

2.學會利用密度知識分析物體的實心和空心問題。 3.學會利用密度知識解決混合體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充分把密度知識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複習密度概念以及單位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

複習有關密度概念、公式以及單位換算等知識

[推進新課]

師:上節學了密度與社會生活,今天在進行有關密度的計算學習.

一、密度的一般計算

例題一:例題一:一個瓶子裝滿水後總質量是750g,裝滿密度為1.2×103kg/m3液體後總質量是860 g,求瓶子的質量及容積。

學生自己練習,教師巡視。 學生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

師生一塊總結密度的一般問題計算方法:就是直接運用密度公式或變形公式進行計算。 並注意未知量的設定符號要用物理專用符號,且用下角標進行區別

二、比例計算

教師:比例計算是物理常見的題型,但是大多數學升的解題過程不完善或不對,怎樣解決此類問題的呢?

例題二:例二:甲、乙兩種物體密度之比是4:3,質量之比為2:1,求甲、乙兩種物體的體積之比。

師:同學們進行練習

生:自己解決問題,個別學生上來展示過程 師生一塊分析

師生一塊總結比例問題解題步驟:寫出有關公式,兩個式子列出比例式子,進行推理、計算。

練習1:A、B兩種物體的密度之比為3:4,質量之比為2:1,求A、B兩種物體的體積之比。

學生當堂練習,師巡視指導。

三、空心問題

師:判斷物體空心與否是密度常見的問題,如何利用密度知識判斷物體是否空心? 例題三:體積為1dm3的鐵球,質量是5kg,問該球是實心還是空心?若是空心,空心部分體積是多大?(已知鐵的密度是8.0×103kg/m3 )

學生先自己進行練習,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判斷方法。

有三種判斷方法:第一種;比較密度;第二種:比較質量;第三種:比較體積。 練習2:一個鋁球質量是36g,體積是20cm3,判斷該球是實心還是空心?若是空心,空心部分體積是多大?(已知鋁的密度是2.7×103kg/m3 )

四、混合體問題

師:混合體問題是密度常見的問題之一,在實際生活賀生產中應用廣泛,比如合金、混合液體等等

例題四:某合金由兩種金屬構成,兩種金屬密度分別是ρ

1、ρ2,,它們的質量相等,求合金密度。

學生進行探索,然後師生一塊總結解決混合體問題的方法:幾種物質的質量質量之等於混合體的質量,幾種物質的體積之和等於混合體的體積;再利用各種物質的密度公式代入進行計算。

練習3某合金由兩種金屬構成,兩種金屬密度分別是ρ

1、ρ2,它們的體積相等,求合金密度。

[課堂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佈置作業]

作業:

為了測定長江水的含砂量(每米3的江水中所含砂的質量),工作者取江水10dm3,測得其質量為10.1kg。求長江水的含砂量是多少?若長江流量為3×103m3/s, 一晝夜長江流水帶出的砂有多少千克?(泥沙的密度是2.2×103kg/m3)

【板書設計】

一、密度的一般計算

二、比例問題

三、空心問題

四、混合體問題

《密度與社會生活之二——有關密度的計算》 教學設計 張 進 興

篇10:《密度》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並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教學重點: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並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教學準備:天平砝碼,木塊2個,石塊2個,量筒,水

一、新課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特性,我們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來區分、鑑別不同的物質。特性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別、辯認的一種性質,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這節課我們來學生物質的另一種特性——密度

二、新課講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實驗:用天平測出木塊和石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測出木塊和石塊的體積。數據如下:

質量(克)

體積(釐米3)

質量/體積 (克/釐米3)

木塊1

5

10

0.5

木塊2

10

20

0.5

石塊1

10

4

2.5

石塊2

20

8

2.5

(2)分析數據

a.木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b.石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c.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比值不等於石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從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於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釐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題:一鐵塊質量是1.97噸,體積是0.25米3,鐵塊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與討論

(1)對同種類物質,密度ρ與質量m和v的關係。

(2)不同種類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説明什麼?

(3)公式 的物理意義。

三.鞏固練習:《同步三練》

四.小結

《密度》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