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蟬教學設計(推薦1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7.86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5篇《蟬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蟬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蟬教學設計(推薦15篇)

篇1: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為了獲取第一手材料,認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細緻的觀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義關懷。

三、使學生掌握科學小品的基本特點,體會運用文藝性手法寫科學小品的用意。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

二、生字新詞,下面的字詞要會寫並懂得意思。

窠――鳥獸做的窩。塗墁――這裏指幼蟬帶着黏液塗抹、平整地穴。纖――細小。蚋――一種小昆蟲,體長二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蟲棲於水中。鰭――魚類的運動器官。曝――曬。喧囂――聲音雜亂。歡愉――歡樂而愉快。顧忌――行事之前對某些外加的行為規範有所畏懼。尋覓――尋求,探索。不懷好意――意思是沒安好心,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無動於衷――心裏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心動。

三、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然後思考問題:本文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麼?

請3―5名學生講。

教師明確:本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個很好的研究蟬的習性的環境,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寫蟬的地穴及蟬從地穴出來脱皮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寫蟬的成蟲產卵、卵遭遇的破壞及幼蟲落地的情況。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寫出未知的蟬的地下生活以及對蟬的成長過程的感歎。

四、精讀課文。

本文讀起來像小故事,是帶文學性的説明文。我們讀這篇文章時,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客觀地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律的。

(一)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蟬的窠與其他掘地昆蟲的窠有什麼不同?作者是怎麼知道這種不同的?(蟬的窠周圍一點兒土都沒有,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數”能否刪去?為什麼?

(不能。因為“大多數”是限制性詞語,表示多數掘地昆蟲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蟲沒有土堆,刪去之後就變成掘地昆蟲外面都有一堆土,與文意不符,它體現了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3、“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這句話運用作比較、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將“蟬”的地穴與“金蜣”的地穴相比較,説明“蟬”的地穴周圍一點土都沒有的特點,使讀者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試品析其好處。

(這一段是動作描寫,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説蟬“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用了一連串動詞,如“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鈎住”等等,把蟬從殼中脱出的艱難過程具體、生動、準確地寫了出來。)

(二)學習本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1、準確性。如“小孔成為狹窄的小徑,一個個斜下去。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約為三四百個”;

2、生動性。如“幼蟲落地之前,就在這裏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着”;

3、通俗性。如“它必須先知道外面的天氣是怎樣的,才能決定可以出來曬太陽的日子到了沒有”;

4、多運用擬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

篇2:《蟬》教學設計

一、自主質疑,構建話題。

1、,同學們,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吳王要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那麼,大臣們是怎麼認為的呢?

卡片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可是吳王卻很固執,誰來談談吳王的話?

卡片出示:可是吳王固執地説:“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2、可就是這位固執的吳王,聽了少年的一番話,卻――卡片出示“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説:‘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請學生自由讀這三段話,自主質疑,教師小結:同樣是勸,大臣的勸阻遭到了吳王堅決的反對,而少年的勸説卻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位少年的勸説究竟 “妙”在何處?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感受少年勸説之妙。

二、讀書圈畫批註,感悟少年勸説之“妙”。

1、請同學們仔細閲讀課文第二部分,想想少年的勸説究竟妙在何處,可以在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圈圈畫畫。

2、交流:

▲ 妙在少年講了一個故事讓吳王懂得了道理。

師:那故事的內容是……(引讀):

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着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

①這些話對於蟬、螳螂、黃雀的動作、神態描寫得非常形象,請同學們再讀一讀,並且找一找相關的詞語體會一下,相信你會有很深的感受。

②交流:

“蟬”:高高在上,悠閒、自由自在;從這幾個詞語的理解入手體會蟬的心情如何?練讀體現蟬的心情

“螳螂”: “拱”、“舉”;螳螂心裏怎樣想,練讀體會。

“黃雀”:“伸長”,黃雀心裏怎樣想,練讀體會。

③現在,你覺得這件事有意思嗎?有意思在哪裏?經過交流揭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

那麼大家現在能説説蟬、螳螂、黃雀它們的利益分別是什麼?隱伏的禍患又分別是什麼嗎?

現在讓我們連起來讀讀這段話,體會這些動物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心理。指名讀,集體讀。

④同學們的朗讀讓老師更加感受到這件事真的是很有意思,但是我覺得憑我們的實力,我們能説得比書本上的描述更好,同桌之間説一説。

⑤請同學練説,表揚加入合理想象的同學。

⑥師小結:其實少年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板書:“黃雀在後”)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每個寓言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一個發人深省的道理。那麼這個寓言故事也不例外,同學們,它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身後隱伏着的禍患,是非常危險的!)(板書: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危險!!)

⑦我們聽了這個故事都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吳王聽了這個故事後,有什麼反應呢?

出示: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説:“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吳王一下子明白了什麼道理呢?引導學生交流

(吳王聽了少年的故事,知道了自己就像是故事中的蟬、螳螂與黃雀一樣,只考慮到眼前的利益,沒有顧及到身後的隱患,如果自己執意攻打楚國的話將會被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那後果將是自己的國家被其他的諸侯國所滅。)

(小結板書:吳王攻楚 諸侯國在後。)

師:所以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 妙在少年不露聲色,精心設計,讓吳王明白道理。

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你覺得這個少年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對這少年產生了怎樣的情感?(佩服)佩服少年的什麼?用故事來讓吳王自己明白道理,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

那老師想建議大家再仔仔細細地讀一讀課文第二部分其餘的內容,讀完之後我們再來交流印象深刻,有所領悟的內容,到時候我相信大家肯定會更加佩服這位少年。(學生小聲讀)

交流要求:先把自己所找的語句讀出來,然後説説自己的想法。

1“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説吳王。可是吳王已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可以想象大臣們在議論些什麼?

這位少年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因為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了,不允許別人來勸阻,他還要去勸説,説明他真有勇氣。(勇氣可嘉)

從這裏還能看出少年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如果不為自己的國家着想,他就不會冒着生命危險去勸説吳王了。(為國分憂、十分愛國)

2“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從這裏能看出,少年勸阻吳王的決心已下,説明他很有勇氣。因為他的衣裳和鞋子都被露水打濕了,一連轉了三個早晨,還在等待吳王的到來,可見他的決心確實很大。(堅定決心)

露水打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説明他起得很早,不怕吃苦;一轉就是三個早晨,説明他有足夠的耐心;而且他還毫不介意,説明他一心只想勸阻吳王,其他的什麼都沒放在心上。(不怕吃苦、大局為重)

3這位少年拿着彈弓在花園裏轉,並不是來打鳥,真正的意圖是要勸説吳王。這説明他已經想好了勸説吳王辦法,他已經胸有成竹了。(胸有成竹)

4師:前面説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誰敢來勸阻他,他就處死誰。所以少年就沒有直接去勸,因為這樣就像飛蛾撲向火堆一樣,不但勸不成,還要丟掉自己的腦袋。那你覺得這位少年怎麼樣?(足智多謀、有勇有謀、膽識過人、有膽有識、機智勇敢)

那麼應該説少年是怎樣勸吳王的?請你在勸的前面加上一個字,表達的更準確、傳神。(板書:少年智勸 吳王明理)

5“吳王問:‘你打着鳥了嗎?’少年説:‘我沒有打着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來了興趣,問:‘什麼事啊?’”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少年確實是足智多謀。他表面上説是打鳥,好像很悠閒的樣子,我覺得這是他故意不讓吳王發現他的用意,因為前面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不允許別人來勸他。(不動聲色、曉之以理)

6他説“我沒有打着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妙在他説“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這樣,就把吳王給吸引過來了。因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聽,吳王當然不會例外的。(故意賣個關子,把吳王的好奇心給吊起來。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確實高明!)

7知道朗讀:那麼這段對話,你們覺得應該怎麼讀?

那麼大家就按自己的體會,分成四人小組好好讀讀這段話。

生自由練讀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展示一下?

(師幫助調配好角色,一人讀吳王的話,一人讀少年的話,一人旁白。)

師:誰能不看書,表演出來嗎?誰願意自告奮勇當吳王?少年?

師:您是吳王,一定要有將王的風度喲。你是少年,要機智!

師:掌聲歡送“吳王”和“少年”回座!你們倆做好思想準備啊,説不定哪一天某位大導演要來請你們拍電影呢!

三、總結全文,領悟道理。

課文學到這兒,老師覺得特別高興,因為同學們是通過自己的閲讀,思考把課文真正的讀懂了,我想今天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小。那麼誰願意來交流交流今天的收穫呢?

1學習少年的聰明機智。

2學習少年的遇事冷靜,善於思考。

3從吳王身上得到的教訓是:遇事不能固執已見,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

4我從吳王身上得到的教訓是,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有什麼事情的話,還能亡羊補牢,不至於造成更大的危險。

5從“從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我得到這樣一個啟示: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淺,不然的話就會吃大虧。

6一門心思去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身後隱伏着的危險,是很愚蠢的!

四、拓展延伸,指導課外閲讀。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通過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方法領悟了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一定更喜歡寓言故事了,那麼課後我們可以相互借閲《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選集,或者上網搜索寓言故事,但是,請大家注意:讀故事時不僅要明白故事經過,更重要的是想想其中的道理。

板書設計: 少年智勸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吳王明理 吳王攻楚諸侯國在後

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危險!

本教學設計意在抓住少年勸説吳王方式之妙以及寓言故事表達方式之妙為主線組織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討論、思考,獲得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進而認識到寓言故事的特點以及獨特的表達作用,進而激起學生閲讀更多寓言故事的興趣,並且能掌握“讀寓言明事理”的閲讀方法。

篇3:《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説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能利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4、理解語言藉助故事説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5、從少年言行的巧妙,體會少年的機智、勇敢,以及他為國家利益着想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2、憑藉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方法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圖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文中的寓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閲讀和探究性閲讀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10課《螳螂捕蟬》(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相信聰明的同學們通過學習一定會明白的。

二、瞭解課文大意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2、同桌之間互相説説

3、引導學生直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三、精讀課文

師:一篇600多字的課文,同學們用一句話就把它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了,這叫把書讀薄。這一點,對於我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説非常重要。接下來,我們還要把書讀厚。既然課文主要寫的是少年,那我們就仔仔細細的讀一讀,課文是怎樣描寫他的,你認為這個少年是個什麼樣的人,並説説理由。老師建議大家默讀,邊讀邊劃一劃,思考一下。(生默讀課文。)

5、師説明交流方法:先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再説説少年是個什麼樣的人,然後説説理由。(生交流。)

6、學生全部交流完後,師:大臣們勸阻不了吳王,而這位少年卻勸阻成功了,少年的勸叫什麼勸?(生答)少年敢於勸阻,而且是巧勸,妙勸,智勸,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用四個字的詞回答。(生答)那麼比較而言,大臣們的勸是一種怎樣的勸?快速讀讀前面的內容,説一説。(生答)

7、指名學生回答應該怎樣讀這段對話。按照自己的體會自由讀一讀,然後分角色朗讀。(課件出示相應的段落)

8、指名學生回答這段對話中哪句是最關鍵的。蟬、螳螂、黃雀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讀讀課文中對應的句子。(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然後用簡短的話概括一下三者的關係,讓學生到黑板上把它們的關係表示出來。

9、引導學生找出螳螂捕蟬時的動作。然後齊讀這一部分,體會用詞的準確。

10、讓學生看板書,把板書內容替換一下,並説説替換後的關係,然後讀讀相應的課文內容。

11、吳王聽了少年的一番話有什麼反應?(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一下子明白了)吳王一下子明白什麼了?

12、學生談學習課文的收穫。(學生談完收穫後,出示成語的寓意。)

四、佈置作業(課件出示)

小練筆:幫吳王設計一份早朝稿

(友情提示:如果你是吳王,他第二天早朝時將如何面對那些力勸他的大臣們?怎樣才能既不失一言九鼎的大王身份,又能為自己的“死命令”自圓其説?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儘量用上文言文哦。)

板書設計:

蟬 ← 螳螂 ← 黃雀

楚國← 吳國 ←諸侯國

只顧眼前利益 身後隱伏禍患

教學背景

由於本班學生平時對古代歷史故事、成語故事、古代詩文等傳統文化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學前我便佈置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做好預習作業。學生在預習時遇到不明白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做個記號,上課時勇敢、大膽地質疑。

教學課題《螳螂捕蟬》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講述了一位少年用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即將被身後的黃雀啄食的故事,來勸誡吳王不要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危險。本文重在要求學生不僅要注意故事的情節,而且也要善於思考其中所含的道理。因為課文內容並不複雜,對成語的理解通過預習就能解決。所以,在教學時,我並沒有在這個環節上下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是個怎樣的人”這個環節上。對於“少年的聰明”學生很容易體會到,但只是停留在表面文字上,課文的細節描寫卻體會不到。這就需要教師往深層引導。少年在“誰在勸阻就會有殺頭之禍”的情況下仍然勸説,“露水打濕了衣服和鞋子仍毫不在意”,為了等待吳王“連轉了三個早晨”,“我在大鳥”……少年的一行一動和不露聲色的語言,無不告訴人們這是這位愛國的少年精心策劃的計謀,無不體現了少年的足智多謀、智勇雙全。學生也感受到了這是智勸、巧勸、妙勸,教師的引導加上學生先前的理解,少年的形象就躍然紙上。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果斷地將學習的主動權拋給學生。親切隨和的話語,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從題目入手既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同時還將以往“教師問,學生答”轉變為“學生問,學生答”。我始終認為,開啟學生知智慧的大門,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告訴他們答案更有效。

當時覺得這份設計已近乎完美。但一堂課下來,總是留有些許遺憾。開頭揭示課題後,是由我給學生解答什麼是寓言的,如果這個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説什麼是寓言會更好,在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是個怎樣的人”時,個別環節處理的不夠靈活,在出示《螳螂捕蟬》原文時如果讓學生讀一讀,再找出文中揭示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的語句,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入。看來,一節好課的標準是無止境的,努力永遠不能停止。

篇4:《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清課文脈絡。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説幾個嗎?

濫竽充數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揠苗助長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師板書課題:螳螂捕蟬

3、《螳螂捕蟬》這篇文章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有一個特點――借一則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那麼,課文中的這則寓言想借螳螂捕蟬説明一個什麼道理呢?相信學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會深刻領會到的。

二、自學課文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讀,正音

勸阻 瞄準 毫不介意 螳螂捕蟬 隱伏 念頭 不堪設想 乘虛而入 侍奉 固執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諸侯 得獎

文章中還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讀準嗎?

處死 打着鳥 轉來轉去 彈弓

稟報大王 乘虛而入 舉起前爪 露水

2、理解詞語意思

諸侯:古代帝王統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裏。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禍患:禍事;災難。

四、理清課文脈絡

1、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讀,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開火車朗讀課文,糾正誤音。

2、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你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來説一説嗎?

按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得不聽勸阻。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説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於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四、細讀課文,瞭解起因。

1、這個故事的起因是――吳王想攻打楚國。課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這個故事的起因。

2、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從讀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3、交流

a、吳王是位暴君

相機出示句子:可是吳王固執地説:“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固執”是什麼意思?找近義詞法理解,可以理解為――頑固

(2)你能否講講吳王怎麼樣,才叫固執?

(3)學學這位 暴君的樣子,表演朗讀,然後全班一起來學一學。

b、大臣為國家着想

相機出示句子: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c、事情發生在戰國時期

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看來吳王的固執是有原因的。可當時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

五、細讀課文,瞭解結果。

同學們,儘管大臣們極力勸阻,吳王的態度仍是如此堅決,似乎不可更改。可結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出國的念頭。

1、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後一節,邊讀邊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圈畫出來,好好體會體會。

2、理解“恍然大悟”吳王明白了什麼?聯繫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3、文章開頭説吳王固執己見,最後又交代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樣的寫作上的安排我們稱之為――首尾呼應。

那麼讀了這兩個自然段後,你又產生了什麼新的疑問呢?

(1)少年説了什麼?為什麼能使固執的吳王改變主意呢?

(2)吳王説少年講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這正是我們下節課學習的重點。

六、作業

1、描紅

2、《習字冊》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起因 固執攻楚

經過 巧妙勸説 前後照應

結果 打消念頭

篇5:《蟬》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6個字。注意多音字“殼、譁、調”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蟬脱殼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弄清課文是如何將內容表達具體的,學會表達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蟬》中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場景。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句子,學習怎樣把課文寫具體。

教學難點:

學習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讀書,抓住關鍵詞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6個字。注意多音字“殼、譁、調”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一肚子沒學問,

開口閉口知道,

瞧瞧這小傢伙,

實在真是驕傲。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小動物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蟬的一篇課文。

二、初讀

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些什麼,並邊讀邊圈生字,讀完課文後把所圈生字反覆多讀幾遍直到熟練。

檢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課文再讀課文,想想讀完課文後,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可提出來。

三、精讀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2、生交流:(這一部分主要寫了蟬是我的鄰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蟬的天下。)

3、那麼蟬還有些怎樣的特點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學習生字

1、本課有三個多音字,殼,譁,調。注意字音。“蟬、弱、震”是翹舌音,操是平舌音,騰是後鼻音。

教學時,重點指導學生讀準這些字音。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採取歸類學習。

3、全班交流。

4、重點指導生字書寫:疊騰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具體學習蟬的特點,知道蟬是如何脱殼的,瞭解雄蟬喜歡唱歌的特點。

2、能用自己的話講講蟬脱殼的過程。理解重點句子,學習怎樣把課文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抽讀生字卡片。

2、上節課同學們瞭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蟬的天下,那麼蟬又是如何脱殼,雄蟬喜愛演奏、蟬的視覺,聽覺分別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二、精讀課文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蟬是怎樣脱殼的?勾畫重點詞句,特別是動作的詞語。

2、同桌討論交流蟬脱殼的方式。

3、全班交流。

(1)蟬是怎樣脱殼的?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如:描寫蟬脱殼的動作的詞語“騰起、翻、倒掛、打開、伸直、翻、勾住、蜕”。

(2)理解課文是如何將“蟬脱殼的時候,可以説是一種奇怪的體操。”寫具體的。

(3)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評點,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三、精讀課文5-10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5-10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哪些地方描寫出了雄蟬喜愛演奏的特點?勾畫重點詞句。

2、同桌討論交流雄蟬喜愛演奏的特點。

3、全班交流。

(1)蟬有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

(2)抓住蟬喜愛演奏,視覺靈敏,聽覺特殊這幾個特點,讓學生自己讀書,抓住關鍵詞語理解。

(3)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評點,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四、聯繫實際

1、感受《蟬》中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場景。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

10 蟬

脱殼 奇怪的體操

唱歌 天才的樂師

視覺 非常靈敏

聽覺 十分特殊

篇6:《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蟬非常喜歡音樂和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2、瞭解科普散文與一般説明文的區別,體會把蟬人格化向我們介紹的好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蟬非常喜歡音樂和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教學難點:

瞭解科普散文與一般説明文的區別,體會把蟬人格化向我們介紹的好處。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法國作家、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作品《蟬》。

回憶一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蟬這種動物的?

(課文是從蟬是非常喜歡音樂的和蟬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二、自主學習第二部分,瞭解蟬的發聲器官和叫的時間長的知識,感受它對音樂的喜愛。

1、作者通過哪些內容向我們説明蟬是非常喜歡音樂的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提示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把相關的句子劃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2、討論交流

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從哪兒感受到蟬非常喜歡音樂?

預設第三自然段:

1出示:蟬翼後面的空腔裏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可是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蟬犧牲了很多——為了他所熱愛的音樂,那麼只有縮小內的部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2師引導:從這些話你讀出了什麼?

3師引導:把大家的理解可以歸納成這樣一段話,

出示:蟬翼後面的空腔裏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胸部裝有響板。發聲器官佔了身體的大部分。

師引導:請男生讀第一段,女生讀原文,看看這兩段在寫法上有什麼區別。

4師引導:你發現這兩段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嗎?

①蟬翼後面的空腔裏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胸部裝有響板。發聲器官佔了身體的大部分。

②蟬翼後面的空腔裏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可是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蟬犧牲了很多——為了他所熱愛的音樂,那麼只有縮小內部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引導學生體會第一段是客觀地介紹,第二段用了擬人的方法。

5(比較點)在這篇課文中,你更喜歡哪種描寫?為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擬人手法的好處。

預設:

(1)讓讀者更愛看,吸引讀者。

(2)感覺蟬像人一樣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情感,為了音樂,把自己的內部器官都縮小了,更能説明它太愛音樂了。

師引導:也就是説這樣寫突出了蟬喜愛音樂的特點。

(3)感受到作者對蟬充滿喜愛。

6總結:擬人手法的運用有哪些好處呢?進行歸納整理。

7讓我們體會着作者對蟬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練習——評讀——練習——指名讀

師引導:你還從哪些詞句感受到蟬非常喜愛音樂呢?

第四至七自然段:

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

1學生抓兩個月之久和不離耳畔體會蟬在夏天無時無刻不在唱歌,叫的時間很長。

2你很會抓重點詞語體會,那麼長的時間,蟬的歌聲卻不離我的耳畔,它可真喜歡音樂啊!

3請大家帶着體會,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

4其他同學,你從哪兒感受到蟬喜歡音樂呢?

出示:

我通常都看見它們扒在柔枝上,……無論在飲水和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

蟬在行動和飲水的時候都在唱歌,一般的動物在喝水時是不會發出叫聲的,可是蟬無時無刻不在唱歌,足以看出它多麼愛音樂。——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個句子。

5你還從哪兒感受到蟬對音樂的喜愛?

出示:所以我想,蟬這樣興高采烈地不停地歌唱,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方法,強迫他人去聽而已。

預設:它喜歡音樂,也想讓別人欣賞它唱歌,從強硬和強迫可以感受到它愛音樂,別人不聽也不成。

6孩子們,你們知道嗎?《蟬》是一篇科普散文,科普散文就是:通過各種擬人(板書:擬人)化手段賦予無生命意義的物或無人性價值的動物植物以人性、人情(板書:人性、人情),從而將原本深奧的科學(板書:科學)生動(板書:生動)的表現出來。你願意試試嗎?

雖然這對大家來説是個挑戰,但老師相信學習了這篇課文,開動你們的`腦筋,一定會寫得精彩。

四、以讀代講,自主學習蟬是沒有聽覺的。

1.師引導:蟬非常喜歡音樂,可是它卻沒有聽覺。這個特點,作者又是怎樣來説明的呢?讓我們繼續學習。

2.全班交流

師引導:作者是怎樣知道蟬是沒有聽覺的呢?

預設:第十自然段:你儘管站在它的背後講話、吹哨子、拍手、扔石子,而蟬卻仍然鎮靜地繼續發聲,好像沒事人兒一樣。

1一般的昆蟲,你只要靠近它或發出聲響,它就很快飛走了,可是你在蟬背後講話、吹哨子、拍手、扔石子它一點反應也沒有,和原來一樣。

2師引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聽出蟬什麼也聽不到。

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師引導:作者還用方法證明蟬是沒有聽覺的呢?

學生回答:做試驗

1誰來讀一讀那次試驗,其他同學注意聽: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麼?

我聽出土銃的聲音特別大,像霹雷一樣,但是蟬卻沒有任何的變化。並且還做了兩次,足以説明蟬是沒有聽覺的。

2師引導:土銃的聲音那麼大,而蟬卻沒有絲毫改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3既然拍手吹哨子這麼大的聲音蟬都沒什麼反應,還有必要用土銃做兩次實驗嗎?為什麼?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感受作者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

五、法布爾簡介

1通過學習,你對作者有什麼瞭解了?

2教師可補充介紹:法布爾從小就喜歡觀察昆蟲,由於家境貧困,讀中學的法布爾輟學了,但是,憑着自己的努力,他獲得了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為了研究昆蟲,他放棄了做大學老師,即使食不果腹,法布爾依然樂此不疲地研究着昆蟲。在他57歲時,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實驗室——一個土地貧瘠,亂石成堆的地方,法布爾給他取名為荒石園。

經過法布爾的精心種植,荒石園變成了有鮮花、野草和各種各樣昆蟲的美麗家園。他在實驗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把勞動成果一卷又一卷地寫進了《昆蟲記》。法布爾曾説:我希望等我死了以後能夠埋葬在荒石園,也希望我的靈魂能夠繼續研究我的昆蟲朋友們。

篇7:《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本課10個生字,練習書寫8個字,構建“我的詞語庫”。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介紹的關於蟬的知識。

3.結合課內外知識思考蟬的一生,體會蟬歌唱生命的精神,並從中受到啟示。

4.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蟬歌唱生命的精神。

教學準備

學生積累與蟬有關的古詩、朗讀磁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認識動物:蟬。

2.板書課題:《黃昏的蟬》。

3.學生針對課題質疑:為什麼叫“黃昏的蟬”?“黃昏”是什麼意思?表示時間還是另有所指?

二、初讀課文,識字教學。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解決生字詞障礙。

3.“會認字”學習過關。

麪筋jīn 粘zhān 腹fù部 寂jì 寞mò 地穴xué 呈chén�� 翅chì 膀bǎn�� 產 卵luǎn 一 旦dàn 利 益yì

(1)開小火車逐個檢查認讀。

(2)齊讀生詞。

(3)集體記憶部分學生認為比較難的生字。

(4)從課文中找到帶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4.“會寫字”學習過關。

指導寫字:

鳴、雷、筒、嬌、汁、旦、益、跌

(1)觀察8個會寫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你想提醒大家應該注意哪個字的哪個筆畫?

(2)學生寫字練習。

(3)四人組內互相評價寫字情況;教師抽查一組,並作簡評。

5.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通順、流利。

6.同桌分段接讀課文,互檢讀書效果。

7.指名接讀課文,眾生評價。

8.學生談初讀課文的感受體會,並將直接的感受寫在課文相應的文段旁邊。

三、作業。

1.抄寫本課的“會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蒐集閲讀與蟬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寫蟬的古詩,導入新課。

如:《詠蟬(唐・駱賓王)》《蟬(唐・李商隱)》《蟬(唐・虞世南)》……

二、精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默讀課文,並思考文章介紹了與蟬有關的什麼故事和知識?然後在組內交流交流。

2.學生彙報,梳理課文內容。

找出相關的句段讀一讀,説一説。

文章寫了童年捉蟬、對蟬揭祕的故事;蟬的發音、生命等有關知識。

3.扣題交流感受。

你是怎樣理解課題“黃昏的蟬”的?“黃昏”有些什麼意思在其中?(黃昏除了表示時間上的黃昏外,更表示生命的暮年。)

讀課文第10自然段,你覺得蟬“放聲歌唱”可能會唱些什麼?請你展開想象説一説。

對於蟬,你有什麼感受?對你有什麼啟示?(結合古詩拓展,古人寫蟬入詩一般用以抒發自己悲、冤、憐等情感。)

4.指導朗讀8―10自然段。

5.練筆: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課文後面寫一寫自己的感觸。

6.交流練筆。

7.大家一起來説蟬。

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講講童年捉蟬的故事;

結合你搜集的課外資料,説説你對蟬的認識。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蒐集、背誦與蟬有關的古詩。

3.推薦閲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篇8:《蟬》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從人物對話入手敍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們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文章前後照應,從開頭的吳王有意攻打楚國,到結尾的“恍然大悟”,一脈相承,一線貫通,構成了有機整體。

[第一課時目標預設]

1、以檢查的方式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繫實踐和語言環境理解運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課題,抓住人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指導學生進行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

3、掌握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重點、難點]

通過聽、説、讀、寫、演等語文實踐訓練,激發進一步探究“少年為什麼能使固執的吳王改變主意”的興趣。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學習是一個綜合的實踐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一是要突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以學生質疑解疑為主線,穿插聽、説、讀、寫、演等語文實踐訓練;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與文本對話,理解語言,表演情節,形成一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開放的,有生命的語文課堂;三是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參與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由讀到演,由演到説,由説到寫,因勢利導,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設計思路]

激趣導入——掌握生字——整體感知——瞭解起起因、結果——引發探究——迴歸整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圖及文,導入新課。

1、分別出示螳螂和蟬的圖片 你能看出圖片是什麼動物?(螳螂 蟬)

(1)請用手指跟着老師一起書寫“螳螂”“蟬”這三個字(都是課後生字)

(2)螳螂是什麼?(昆蟲、益蟲)螳螂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形聲字)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舉例:蜻蜓。你們也找找看?(螞蟻、蝴蝶、螞蚱、蚱蜢)

有些動物的名稱中有蟲旁,但不是昆蟲,舉例:青蛙、蛇、蚯蚓。

(3)故事:話説有一天,這隻螳螂來到一個花園裏,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這隻螳螂一看,饞壞了,它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邊補充完整題目)

這隻螳螂吃到蟬了嗎?為什麼?你怎麼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4)“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是一個八字成語。可《螳螂捕蟬》這篇文章卻是一則寓言故事。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5)這些寓言故事都有一個特點——借一則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那麼,課文中的這則寓言想借螳螂捕蟬説明一個什麼道理呢?相信學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會深刻領會到的。

二、通讀課文,掌握生字。

(一)自學課文,初步整體感知全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學習課文。

出示學習要求:(大屏幕)

1、先自個兒讀。

(1)自己學習生字新詞,掌握形音義。

(2)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對每句話,每個字。

2、再和同桌合作比賽讀,挑一段自己感覺最難讀或讀得最好的內容,考考同桌,比比誰讀得好。

學生根據要求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二)學後交流學習情況。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指名認讀後齊讀。

諸侯國 稟報 固執 毫不介意 不堪設想 恍然大悟 打消念頭 隱伏禍患 勸阻

2、文章中還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讀準嗎?

處死 打着鳥 轉來轉去 彈弓 大王 乘虛而入 舉起前爪 露水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讀,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節次開火車讀課文)

2、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你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來説一説嗎?

四、細讀課文,瞭解起因。

1、這個故事的起因是——吳王想攻打楚國。課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這個故事的起因。

2、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從讀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3、交流

a、吳王是位暴君 相機出示句子 可是吳王固執地説:“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固執”是什麼意思?找近義詞法理解,可以理解為——頑固

(2)你能否講講吳王怎麼樣,才叫固執?

(3)學學這位暴君的樣子,表演朗讀,後全班一起來學一學。

篇9:《蟬》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教學課型:教讀課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緊扣“金蟬脱殼”的過程,通過探究研讀、觀看畫面、小組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之處。在深入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跳出文本,學會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良好習慣。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4、5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金蟬脱殼的全過程,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之處。

3、激發學生樂於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4、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精讀課文,剖析細節,通過讀、觀、議等方式品味金蟬脱殼的神奇。

2、拓展延伸,在討論中領會作者觀察的細緻、具體,引導學生嘗試將其運用到生活和寫作中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認識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去向。

【教學重點及突破】

重難點:

1、瞭解金蟬脱殼的過程。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突破: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演示,突破難點。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作細緻分析,從而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蒐集有關金蟬脱殼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競猜謎語,激趣導入

1、猜有關昆蟲的謎語。

2、齊讀課文1、2自然段,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蟬脱殼》這一課的第一部分,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呢?

(1)學生交流感受

(2)師出示幻燈,自然過渡到學習第二部分。

3、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麼揭示金蟬脱殼這一神奇的祕密的!

二、合作探究,展開研讀,學習第二部分。

(一)1、默讀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交流(師板書)

板書:脱殼前(3)

脱殼中(4)

脱殼後(5)

3、師:蟬脱殼前是什麼樣子呢?

(1)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畫出第3自然段中描寫蟬脱殼前樣子的語句。

(2)指名答。

(3)齊讀“突然┅┅不動了。”

(4)師:蟬蟲停下來不動,它想幹什麼呢?指名讀“夜幕降臨┅┅換上華麗的新裝。”

(二)理清順序,掌握重點。

1、師:大家都很想去了解蟬是怎樣脱衣的吧?讓我們邊讀邊想象金蟬脱殼的過程,感受這個過程的神奇所在吧!

2、默讀第4自然段,指名説從這段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3、金蟬脱殼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指名答。

幻燈出示:背—→頭—→腳—→尾

4、師:蟬脱殼的過程中,你認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關語句畫出來,然後給大家説説你的感受。

5、出示蟬尾出殼的內容。

(1)默讀思考:這段圍繞哪句話來寫?請在書上用“____”標出來。

(2)這一段是怎樣表現出蟬尾出殼過程的有趣?師指導學生抓住描寫動作的詞進行交流。

(3)師總結:這一情景描寫生動,用詞精確,和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是分不開的。

(4)作者用一連串的動詞將這一過程刻畫得處栩栩如生。齊讀,體會作者細緻的觀察力和用詞精確。

6、師:第4自然段有順序地描寫了蟬背、頭、腳、尾出殼的過程。師引讀第4自然段。

(三)小組交流,合作填表。

1、各小組自由讀第5自然段,討論填寫:金蟬脱殼後,各部位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部位

變化

2、全班交流填表情況。

3、齊讀第5自然段。

(四)演示過程,直觀感受。

、1、師:如果你親眼觀察到蟬出殼的完整過程,你的感受會怎樣?現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幻燈演示金蟬脱殼的完整過程,加深學生對金蟬脱殼過程的理解。

3、學生談觀後感受。

4、齊讀:這真是奇特動人的情景!板書:奇特動人

三、朗讀品位,體會情感。學習第三部分

1、師:正因為這過程奇特動人,所以脱殼後的蟬在作者眼中與以前不同了。

2、齊讀第7自然段,體會作者欣賞、喜愛的心情。

3、找一找全文中描寫作者欣賞、喜愛感情的語句。(指名説)

四、總結全文,學法指導

1、師總結,回顧重點內容。(順序及蟬尾出殼)

2、師:作者能將這一難得一見的情景描寫得如此具體、生動,靠的是什麼?(一雙慧眼善於觀察)

課文中哪些詞語能表現出作者在“觀察”?

幻燈出示:搜索——發現——聚精會神地盯着——仔細地看着

3、出示巴甫洛夫觀察名言。齊讀,體會觀察的重要性。

4、處處留心皆學問,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觀察的重要性,當我們進行觀察時應注意什麼?

(1)有順序

(2)有重點

(3)有感情

五、拓展延伸,活學活用。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本單元課文中描寫的可愛的小動物、

幻燈出示,欣賞本單元出現過的小動物。

2、師:老師知道很多同學家裏都養了小動物,而且同學們還進行了仔細地觀察。

請你抓住一個重點來描述你家的動物小明星。

六、作業設計

製作動物明星卡,進行展示。對你觀察的小動物進行細緻觀察,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描述,配上圖片,製成動物明星卡。

篇10:《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理解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語言環境中指代的不同內容。

2.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講的故事並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課文中少孺子講的那段話。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講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

教學難點:

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幾篇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文言文較難理解,因此,對於一些字詞的理解學生有一定的困難,要引導學生通過註釋、字典,同學們互相啟發來自學古文。教學中要多給學生時間,放手讓他們自讀、自悟、自講,教師做必要的講解。文言文的朗讀與白話文不同,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基調,注意語速和適時適度的抑揚頓挫,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情感。

教學方法:

自學、啟發、引導、講授

教學理念:

本節課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理念。借用學生原有知識深化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地進行學習。

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自己練習,讀通全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比較難讀、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有關詞語的讀音。

諫(jiàn)孺子(rú)曲附(qū)頸(jǐng)

2.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3.通過課外查閲資料,關於這篇文章的出處和作者你有哪些瞭解?

(1)學生介紹有關資料。

(2)老師補充:

劉向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的後代,屬於漢室宗親,所以他特別關心漢王朝的興衰,他著名的兩本書《新序》和《説苑》都是專供帝王閲讀的書籍。主要目的用於勸諫。如果同學們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圖書館去借閲《新序?説苑選譯》。《説苑》一書共20卷,《螳螂捕蟬》是其中第九卷“正諫”中的一個小故事。作者劉向寫這個小故事能給人以怎樣的啟迪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3.指讀課文,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聽,然後評讀。

4.教師範讀課文,注意停頓。

5.同學齊讀課文。

四、瞭解課文內容

1.自己結合註釋,説説每句話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之間討論一下。

2.以下是註釋中沒有的、必須通過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才能理解的重點字詞的意思。子(你)是(這,此)務(追求)悲(動聽)

3.指名逐句説意思。

4.把整篇課文用白話文説出來。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接着來學習。

二、學文明理

(一)理清課文脈絡

1.自己讀課文,回顧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讀課文,找一找這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將課文分為三層。

(二)理解課文內容

1.讀了課文,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把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預設:

(1)吳王想攻打楚國,而且決心非常大,最後為什麼又放棄了攻打計劃呢?

(2)少孺子為什麼講“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3)吳王為什麼不殺少孺子反而説“善哉”?

2.學生小組合作,展開討論,解決這幾個問題。(可結合課外資料談)

3.少孺子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誰能講給大家聽?

4.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

重點理解:“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

(1)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此三者”指的是誰?

“皆務”什麼意思?

怎樣理解“欲得其前利”?(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具體説説。)

“而不顧其後之患也。”:“其”字指的是誰?

(2)連起來把這句話的意思説一説。

(3)注意停頓,有語氣地讀一讀。(指名讀——師範讀——指名讀)

(4)誰能把這句話背下來?

5.引導學生找出“螳螂捕蟬”和吳王伐荊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點是什麼。(找出書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

老師可給予進一步補充:如果吳王為了奪取地盤而攻打楚國,其他國家就會趁機而入,就可能使吳國遭到巨大損失,甚至丟掉整個江山。可見少孺子對當時的形勢看得非常清楚。

6.少孺子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勸阻吳王不要攻打楚國,要考慮周到,通盤謀劃。)

7.既然目的是這個,直接向吳王講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用講故事的方式呢?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想象少孺子聽了吳王“敢有諫者死!”這個命令後的心理活動,認識到直諫不行,不見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國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懷丸操彈,遊於後園,”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吳王的注意,趁機講這個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設計的,足見他用心良苦。)

9.多麼有深意的故事?自己多讀兩遍,把它記下來。——指名背

10.吳王為什麼沒有殺少孺子,反而説“善哉”呢?

(1)少孺子的目的達到了嗎?讀讀書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意思。(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2)吳王説:“好啊!”他在誇讚什麼?

(3)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吳王在誇讚少孺子的同時還在為自己沒有攻打楚國而慶幸,為國家有少孺子這樣的棟樑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説了一句“善哉!”。應當重重獎賞的忠臣,能殺嗎?

(三)理解“其”字的意思。

1.畫出課文中帶有“其”字的語句。

2.結合上下文講講“其”字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

學完這篇文言文,你有怎樣的收穫?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吳王攻楚

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

篇11:《蟬》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篇散文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性文章。作者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首先作者寫蟬的“煩”和微不足道的特點,表現了作者厭煩的情緒。後來當朋友告訴他蟬的生活歷程如此特殊、生命如此短暫時,作者心靈震動,思想轉變,對蟬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

二、教學目標

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認識和體會,培養學生有良好的細微觀察習慣。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 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2、教學難點:瞭解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

(1) 給下列生字詞注音並解釋。

收斂( ):

寬恕( ):

零落:

斷續:

(2) 檢查佈置的收集有關蟬的生長過程的圖片與資料,並讓兩位同學將自己的資料向大家展示。

2、導入

(1) 提問式:同學們!剛才兩位同學把蟬的生長過程簡要的口述後,你對蟬有什麼新的認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2) 引發思考:它的生活歷程如此艱辛,卻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相比之下,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新的思索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默讀課文。

3、進入正課

(1)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學生之間討論對生命有什麼新的思索,可以從文中找出句子做出解

答,並説説對句子的理解。

討論並歸納:“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對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3)探究質疑:這是作者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對蟬的認識卻是那麼淺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蟬是什麼樣子的?

討論並歸納:文中第1、2自然段,寫出蟬的煩人、聒噪,病蟬的微弱、細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特點。

(4)探究質疑:作者對蟬的厭煩轉變為寬恕、理解,那是什麼讓他思想轉變呢?

討論並歸納:是朋友的話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小生物。(全班齊讀朋友説話的內容)

(5)朋友的話揭示了什麼樣的哲理?

討論並歸納: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着。不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活而已

(6)文中哪些地方説明作者也體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討論並歸納:最後兩段。

(7)探討:作者由以往的“煩”轉變為現在的“寬恕”,這種寫作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

討論並歸納:先抑蟬的厭煩、微弱、細小,聽了朋友的話後令作者驚訝起來,對蟬產生了同情和理解,此處開始揚。作者運用了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

(8)探究質疑:最後結尾句與開頭有什麼聯繫?

討論並歸納:由結尾的“寬恕”照應開頭的“煩”,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9)你是怎樣理解結尾句?

討論並歸納: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蟬而言,卻意味着生命的結束。雖然生命短暫,但蟬執著地等待,想到這些,“我”以往對蟬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10)探討:你認為應該怎樣做生命才有意義?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4、課後練習:

寫一段80字左右的短文或詩歌,讚頌蟬的生命。

附板書設計:

煩人的聒噪 惹人厭煩

蟬的特點 煩

病蟬的微弱細小 微不足道

蟬 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短暫 積極面對

朋友的話 寬恕

好好地生活 全情投入

篇12:《蟬》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名言導入:“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法布爾

二、作者介紹

法布爾,法國人,生於1823年,死於1915年,活到92歲,是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沒有上過像樣的國小,為了補貼家用,還得給人打短工。在農村裏,他被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昆蟲迷住了,愛上了研究昆蟲這一行。有時候他會一連十幾個小時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地對一種昆蟲進行精細的觀察,以致有人以為他發瘋了。他讀過師範學校,當過國小教師和中學教師。他沒有專門學過昆蟲學,但是依靠他專心致志的自學和長期耐心而細緻的觀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根據觀察所得的詳細記錄,寫成了10大卷《昆蟲的故事》(又譯作《昆蟲記》)。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動有趣的文筆,向人們展現出一個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昆蟲記·蟬》共有“蟬和蟻”、“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四部分。作者詳細闡明瞭蟬的生活習性,具體介紹了蟬從卵到幼蟲,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課本節選自第二、四部分。

《昆蟲的故事》問世以後,法布爾就成為蜚聲世界的科普讀物作家,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和熱愛。他的故居和實驗室現已建成法布爾紀念館。

三、文本探究

1、研究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課文用小標題分為兩大部分。《蟬的地穴》第1段是文章的開頭,交待作者有一個研究蟬的習性的很好的環境,這樣就自然地轉入對蟬的生長過程的説明。《蟬的卵》最後一段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對蟬的一生進行總的概括,表達了作者讚頌的感情。

可以啟發學生研究開頭一段的寫法。照原文,第一句跟後面一句接得不很順,最後一句跟第2段開頭銜接也不夠緊密自然。能不能改得文理更加順暢一些呢?

可以試作這樣的改動:“每到七月初,蟬就佔據了我門前的樹。我是屋裏的主人,它卻是門外的統治者。有了它的統治,無論怎樣總是不很安靜的。可是我卻因而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可以研究蟬的習性。

2、討論課文的結構提綱。洞口(2—3)

地穴出口建穴(4)幼蟲

伺機出穴(5—6)

蟬的地穴出穴(7)

出穴成長蜕皮(8—9)

成長

飛離樹枝(10)

產卵(12—13)

成蟲產卵卵

天地破壞(14—17)

蟬的卵卵化(18—20)

幼蟲入地落地(21—23)幼蟲

挖穴隱藏(24)

通過討論課文結構,使學生明確兩點:

(1)文章兩大部分,“似乎顛倒了蟬由卵到幼蟲,由幼蟲到成蟲這樣一個生長過程”,但從表中看出,實際上還是按照生長過程來寫的,開頭寫地下生活,結尾寫隱入地下,前後照應結構非常嚴密。作者從幼蟲的地下生活寫起,同文章的立意有關,這樣寫可以突出蟬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2)在具體內容的説明中,寫地穴是按照考察的過程,從外到內的順序寫的,寫內部構造的同時介紹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蟲出穴以後,又是按照事物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幼蟲出穴以後怎樣尋求脱皮的地方;怎樣完成脱皮而變為成蟲,飛離樹枝;怎樣產卵;怎樣孵化成幼蟲;幼蟲落地以後又怎樣尋覓隱藏處所,然後挖土隱入地下。一步一步發展生長的過程寫得非常清楚。

3、據此,還可以畫一個蟬的生長過程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4、列一張蟬從產卵到成蟲的生長活動情況表,然後複述:

成蟲產卵後死亡。

四、寫作特點

《蟬》這篇課文,沒有引用什麼材料,完全是靠文藝筆調對蟬的生長過程進行具體的、甚至是相當細緻的描寫,來增強它的生動性。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藝性説明文。

2、請説説你認為描寫得既生動又準確的段落。(啟發更多的學生進行交流,各抒己見)。

寫得生動的很多,如第8~10段,寫蟬出洞有脱皮的過程,十分細緻。尤其是第10段寫蟬最後從殼中脱出,先以擬人手法説“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然後用一連串的動詞,如“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鈎住”等,把蟬從殼中脱出的艱難過程具體地寫了出來,既生動,又準確。

又如第18~20段,寫蟬卵孵化,幼蟲出殼,先是對剛孵化的幼蟲作了具體的描寫:“很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對出殼以後落地之前的幼蟲的情態進行了描寫:“在這裏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線端搖擺着。”這好像不是在寫蟲子,而是在寫一個可愛的小孩兒了。

3、語言的準確性,是説明文寫作的一個重要特點,舉例説明文中使用準確的語句。

讓學生討論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1)這小圓孔約一寸口徑,周圍一點土都沒有。

(2)它身體裏藏有一種極粘的液,可以用來做灰泥。

(3)頭先出來,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後是後腿與折着的翅膀。

(4)它選擇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鉛筆那樣粗細,而且往往是向上翹起,差不多已經枯死的小枝。

(5)蟬卵剛產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滅掉。

(6)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

(要使學生明白,準確性是貫串於全文的,這6句只是從詞語方面進行推敲,不能理解為僅僅這些句子裏的詞語才準確。比如第7段寫幼蟲在地穴裏怎樣建造堅固的牆壁,裏面不僅“臃腫”、“噴灑”、“柔軟”、“肥重”、“壓”、“擠”等詞用得很準確,而且整段話説明建造過程,也很清楚準確。)

五、體會觀察方法。

文章寫得具體、生動、準確,關鍵在作者觀察細緻周到,説説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觀察的認真細緻。

例1,第15~17段寫蚋怎樣破壞蟬剛產出的卵,非常具體,一邊(蟬)是一無所知,一邊(蚋)是緊追不捨,使讀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這是他經過多次觀察才弄清楚的。

例2,第18~20段,寫剛孵出的幼蟲是什麼樣子,幼蟲落地之前懸掛在樹枝上又是怎麼個樣子,有哪些活動,寫得活靈活現。為什麼能寫得這麼準確而生動呢?因為作者不僅用眼睛,而且還藉助放大鏡進行了仔細的觀察。

例3,第8~11段,寫幼蟲出土之後從脱皮到變為成蟲飛離樹枝的全過程也非常具體,非常生動。文中説,蟬從殼中全部脱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點鐘”;剛得到自由的蟬從柔弱到強壯起來飛離樹枝,大概要三個半小時。由此可見,作者觀察的耐心程度也是驚人的。這種態度、這種精神,值得讚揚,值得人們學習。

完成練習冊

仔細觀察一隻小動物或昆蟲的生活習性,學習課文生動的説明方法,寫一段介紹説明的文字。

篇13:《蟬》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螳螂捕蟬》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故事內容,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重視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板書:螳螂這是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讀,齊讀

2. 故事:話説有一天,這隻螳螂來到一個花園裏,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這隻螳螂一看,饞壞了,它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邊補充完整題目)

請問:這隻螳螂吃到蟬了嗎?為什麼?你怎麼知道?

3. 小結

這是一條成語,你知道它來源於什麼呢?(寓言故事)

上一個練習中,我們複習了幾個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你能説幾個嗎?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麼特點嗎?(借一則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那麼,課文中的這則寓言想借螳螂捕蟬説明一個什麼道理呢?

二、自學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2、讀通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想一想:文章借這個故事説明什麼道理,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朗讀體會。

三、學習課文第一節:

1、如果也按螳螂、蟬和黃雀這説法,那麼它們在課文中分別指哪些呢?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討論並出示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1) 吳王為什麼攻打楚國?你知道當時的情況嗎?把你找的資料告訴給大家

(2) 乘虛而入是什麼意思?諸侯國怎麼乘虛而入?

(3) 堪的意思是什麼?那麼不堪設想呢?你來幫它設想一下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吧。

2、指導朗讀,注意突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

3、這種情況,吳王設想過沒有?他是怎麼説的?

指導讀出吳王兇殘、固執的口氣

4、你覺得吳王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5、齊讀課文第一節。

四、學習課文最後一節:

1、那麼吳王最後有沒有攻打楚國呢?你從哪兒知道的?

2、出示課文最後一節

什麼叫恍然大悟?你能讀讀吳王的話,讀出恍然大悟的口氣來嗎?

3、這番話是哪些話?

五、學習第二至十一節。

1、畫出少年的話,同桌一起讀讀,邊讀邊想,哪句話最使吳王恍然大悟?

2、交流,出示句子。指名讀,想想:吳王悟出了什麼?

板書: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3、齊讀這句令吳王恍然大悟的句子

4、吳王從沒設想後果的固執到恍然大悟,你覺得這個少年怎麼樣?

5、在讀讀2---11節,你覺得哪些地方反映出少年的機智?

6、師:如果説大臣的諫是直諫、力諫,那麼少年的諫就是智諫巧諫

齊讀2-----11節,體會少年的機智

你能讀讀吳王的話,讀出恍然大悟的口氣來嗎?

3、現在,你再來看看吳王又是個怎麼樣的人呢?(知錯就改)

五、總結課文:

1、小結:

吳王看到楚國過力較弱,想要去攻打楚國,他沒想到其他諸侯國對他虎視眈眈,可算一個沒遠見的人;還聽不進大臣的勸説,可算是個固執的人。然而,一個侍奉他的少年卻讓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個少年是怎麼做的 呢?我們下一堂課繼續學習。

2、佈置作業:

(1) 朗讀課文,體會螳螂捕蟬的含義

(2) 抄寫詞語

(3) 理解不堪設想,乘虛而入,恍然大悟的意思,並練習用恍然大悟説一句話。

篇14:《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很、有、名、本、領、以、為、然、識、結、永”11個生字的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認識筆畫“橫折提”,並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識、本”。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能讀出“不以為然、不耐煩”等語氣。

3、在閲讀中瞭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

4、通過學習課文後,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並能用比較規範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説一説。

重點難點:

1、在閲讀中瞭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

2、通過學習課文後,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並能用比較規範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説一説。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説出圖片上昆蟲的名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為生。雄蟬能鳴叫,因為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

3、蟬也叫知了,因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蟬鳴聲)這樣的叫聲真難聽,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4、出示:許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1)指名讀,把句子讀正確。

(2)學習生字:有名 本領 正音。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來教蟬本領呢?蟬的表現怎樣?

2、交流、板書:黃鶯 畫眉 雲雀(可簡單介紹)

3、開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黃鶯、畫眉和雲雀想教蟬本領,可是蟬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蟬的叫聲很難聽,有名的歌唱家們到底要教蟬什麼本領呢?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2節,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黃鶯想教蟬發音,畫眉想教蟬識譜,雲雀想教蟬唱歌。

(2)黃鶯、畫眉和雲雀分別想教蟬發音、識譜和唱歌。

3、板書 黃鶯 畫眉 雲雀

發音 識譜 唱歌

老師給你們一個填空,請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説?

出示: 、和 分別想教蟬 、和 。

學生思考,準備

4、蟬學會這些本領了嗎?讀讀課文第三節

果然,蟬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而且,它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這裏有個生字:永。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嗎?

書空

5、蟬怎麼就沒學到本領,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呢?我請一個小朋友讀讀第2節,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補充板書: 不以為然 搖頭 很不耐煩

6、學習:不以為然 生字:以、為、然

7、指導朗讀:

(1)聽蟬與黃鶯、畫眉和雲雀三次對話的錄音,感受蟬的語氣。

(2)出示黃鶯和蟬的對話:

黃鶯飛來了:“我教你發音吧!”

蟬不以為然地説:“知了,知了!”

A. 指名同桌讀,把句子讀正確。

B. 自由讀,想想蟬是怎樣説話的?

C. 體驗朗讀。

(3)同桌合作,讀蟬和畫眉、雲雀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4)分角色練讀、比賽讀。

蟬對教它本領的黃鶯、畫眉和雲雀感到不以為然、不耐煩,結果怎樣?

8、指名讀,齊讀課文第三節。

9、説話練習:

那麼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可到現在為止,蟬還是隻會“知了,知了”地叫。學了課文,你想對蟬説些什麼?(要求句子規範、連貫,意思明確。)

四、複習鞏固

1、雙軌火車:讀字組詞。

2、歡樂蹦蹦跳:積累詞語。

3、讀句子:

蟬很不耐煩地説:“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對我説:“彆着急,你能行!”

(1)指名讀,男女生讀,全班讀。

(2)你能試着也用“很不耐煩”和“耐心”説一兩句話嗎?

4、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1、認識“言字旁”,觀察筆畫“橫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瞭解“本”的筆順,適時滲透筆順規則。

3、學生當堂描寫:識、本。

篇15:《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瞭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過程與方法: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培養深入細緻探究課文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繫生活實際,在薰陶感染中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瞭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揣摩字詞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學方法】

刪減品析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

一朵花曾感動過我(故事:古代的蜀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們無憂無慮,國君叫:杜宇,他負責勤勉,愛戴百姓,看到人們樂而忘憂,他心急如焚,四處奔走,年復一年督促百姓耕作。終於積勞成疾離開了百姓。可他對百姓難以忘懷,就幻化成一隻督促大家的鳥,發出聲聲啼叫,直到喉嚨啼血,鮮紅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

一隻蟬也曾打動過作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小思的《蟬》去感悟一下人生。

二、讀蟬

1.老師與學生配合朗讀

(思考:識記重點詞)

勾畫感動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陽裏,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寬恕”作引

2.白板出示:刪減品析法

理一理作者感情變化

投影:

(1)“杜鵑花沒有零落,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知知不休的。”

同學們對蟬一定很熟悉,蟬是兒童的伴侶,蟬是夏的歌手。對比閲讀還原(還,就,更),學生對比朗讀,教師點評分析,交流朗讀情感的變化。

小結:(還、就)突出蟬鳴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厭惡之情。(更)有力的對比出蟬的鳴叫知知不休,很是煩人。虛詞組成情感的遞進,使厭惡之情淋漓盡致。

齊讀:“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這是一煩,佔門再來看看二煩。

(2)“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那麼響,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是一個夏天了!”(還原:就、卻、竟、只不過、罷了)

朗讀對比賞析。

小結:一個“就”字顯示出作者發現很響很煩人的蟬竟然具有如此非凡的執著為之驚訝,一種不以為然,“那麼、確、竟”一種驚訝油然而生。

仿句訓練:蟬呀,蟬呀,你何必聒聒,這只不過是夏天罷了。

(3)人一生要經過多少個普普通通的夏,有什麼大不了,她只是夏天罷了,然而對於蟬而言又將是怎樣的一個夏天?你知道答案嗎?可否學習老師的刪減品析法你找到的句子。

“朋友説: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小結“才”滲透了作者對蟬苦苦等待夏天的同情,對夏天的到來的不易深深同情。

三、悟蟬

1.齊讀:“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探究“活着”、“活過”。

小結:活着是一種責任,活過是一種態度。

白板: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

2.合作探究:“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隻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

只不過、夏天

小結:學到這,同學們認為那是怎樣一個夏天?“只不過還是原來的夏天嗎”對於蟬而言:他是延續生命的不同尋常的夏天,對於作者還只不過是夏天嗎?對於我而言,它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夏天了,它是通往人生意義的每一天中的一天,所以,我們不僅要過好夏天,還要過好每一天……

討論歸納:文章開頭寫蟬使事忙得人聽了很煩,再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可以表現了蟬的惹人討厭和微不足道的一面,這是抑。然而得知蟬17年埋在泥土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作者被蟬活着的生命的意義所感動,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這是揚。

3.在讀“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斜陽裏,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刪減法品析:(刪取斜陽)朗讀對比

白板出示:“斜陽欲落去,一望暗消魂”引申理解悽美的意境美。烘托出蟬死的壯美。

4.探究質疑:我們能從蟬身上得到什麼啟示?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讀:“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斜陽裏,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感受悽美意境。

討論並歸納:我們一般是聽到秋風的聲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風中,言少而意濃。

四、課堂小結

蟬雖然煩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蟬的一生的經歷給人的啟示確實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再次齊讀文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生命是上帝賜給人類的一顆未經打磨的鑽石 ――諾貝爾”。

五、作業佈置

1.瞭解作者

盧瑋鑾,香港作家,散文家,學者。1939年出生於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説家、教育家,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傑出教育家獎2003》。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彤雲箋》《豐子愷漫畫選繹》,《不遷》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編纂《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與人合編有《茅盾香港文輯》,研究論文集有《香港文縱》。

2.推薦《蟬》――法布爾。

3.寫一篇關於蟬的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