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秦帝國的興亡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66W

秦帝國的興亡教學設計

《秦帝國的興亡》教學設計

【內容標準】

(1)瞭解秦統一六國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2)知道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3)識讀秦朝疆域圖,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秦統一的背景,知道秦兼併六國的情況,完成統一併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時間。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2.知道陳勝吳廣起義是反對暴政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3.閲讀、繪製“秦朝疆域圖”。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猜謎遊戲、古詩文、成語典故,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2。培養識圖繪圖的能力,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3。組織引導學生討論問題,學會聯繫與歸納法分析歷史條件,學會解讀歷史材料,如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了我國曆史的新局面,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認識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認識秦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秦兼併六國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分析秦統一中國的條件。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猜謎:半部春秋--打一朝代名,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教學趣味性。

2。課前熱身:

讀戰國形勢圖,温故而知新,明確戰國末期,秦國成為七個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3。合作探究:

(1)出示李白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教師引導學生疏通詩文大意,明確最終是秦國統一了天下。

(2)教師設置問題“秦國是突然強大起來的嗎?為什麼是他統一了六國”,學生結合課文以及所學知識討論交流,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出示“紙上談兵”,請學生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閲讀課文,搶答問題:

Ⅰ。秦國兼併六國的時間。

Ⅱ。秦滅六國的順序。

通過搶答,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5)出示秦滅六國形勢圖,請學生演示並講解,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6)教師就課文中有傾向性、結論性的觀點設置問題“秦朝統一了,你們覺得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呢?”一方面讓學生關注了秦統一的歷史意義,另一方面,又擴大了問題的含義,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7)出示相關歷史資料,學生討論“秦的統治如何?”,培養學生從歷史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它雖然不是教學重點,但有助於學生理解秦為什麼會速亡,也有助於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最後,教師強調“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8)出示陳勝吳廣起義圖片,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歸納起義的時間、經過以及結果。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9)教師補充“揭竿而起”成語典故的來源,向學生説明張楚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

(10)通過學生討論交流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最後,教師強調其“首創精神”。提醒學生注意一個關鍵詞“沉重打擊了”,而不是“推翻了”。

(11)出示標題“楚漢戰爭”,相關成語典故接龍。全班分成兩個大組,看哪一組成語典故最多。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12)閲讀課文,瞭解楚漢戰爭的結果。

(13)教師提問“俗話説:成王敗寇,劉邦建立漢朝所以是英雄,項羽只是徒有武力的匹夫而已,你們怎麼看這個觀點?”,這是一個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各抒己見的問題,讓學生在爭辯中相互學習,並傾聽對方觀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小結:統一——————滅亡————————西漢建立

5.課堂練習,其目的在於檢測學生對於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

《秦帝國的興亡》説課稿

一、本課地位:

我説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的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課本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掃六合”2、陳勝吳廣起義3、秦漢戰爭(自學內容)。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朝代。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它存在的時間雖短,但對後世影響深遠。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內容作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秦王掃六合”作為本節課的主線,增加了對秦朝的短暫的存亡的探討,以史為鑑,談對當今的啟示教訓。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歷史的薰陶,為現實服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七年級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國家興亡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三、本課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大綱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2)認識陳勝吳廣起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絡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查找資料,蒐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交流,培養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培養學生通過認識秦朝的文物古蹟來分析秦朝在中國歷史中的作用,同時總結秦朝在統治國家中有哪些經驗教訓。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秦統一的歷史意義,認識到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了我國曆史的新局面,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本課重點: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如何讓學生認識秦兼併六國的意義和對後世的影響。

五、本課難點:

秦為什麼能統一中國。在各個諸侯國中,最初秦國並不是最強的,但它後來為什麼能統一中國,這是學生較難理解的。

六、教學方法設計:(展示課件首頁)

根據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網絡探究課的形式,這是目前採用較多的一種課堂的形式。在網絡逐漸普及的時代,信息更為廣泛,老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教學當中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節課通過網絡平台,學生自學、蒐集資料、討論、動手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七、説學法:

在本課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兩種能力:第一是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教材的課內思考題來實現:第二是通過識圖繪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八、教學目標的實現:(結合課件)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説明一下是如何實現教學目標的。(展示課件)

1、複習導入:通過提問“戰國七雄“是哪七個諸侯國,並要求在事先準備好的戰國形勢圖上填出七國的名字,然後指出是秦統一了六國,引入新課。

2、“秦王掃六合”,此目內容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應當花較多時間來探討。這裏主要從秦朝統一的歷史背景、完成統一過程、秦朝的建立以及對中國發展的作用四個方面層層深入進行。

秦朝統一的歷史背景,由學生回顧第二單元的內容,在討論的基礎上,我可以適時的進行引導。主要原因包括統一成為大勢所趨,商鞅變法增強秦國國力以及長平之戰後六國無力抵抗強秦的進攻等。

完成統一的過程,這個子內容比較簡單,通過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一目瞭然。涉及到成語“紙上談兵”,可以由學生進行講述或扮演,可以提高興趣。

秦朝的建立及其疆域範圍,我不僅僅是通過老師的演示,而是要求幾個同學到黑板上大概繪製,然後展示評比,可以彌補七年級學生歷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時增強動手能力。

秦朝的統一,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什麼作用?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是人民的要求。戰爭對生產力的破壞是極大的,統一可以是人民安心生產,生活也相對安定。

3、陳勝吳廣起義。

首先通過對學生收集的圖片“兵馬俑”、“萬里長城”、“阿房宮”等名勝古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秦朝的賦税沉重徭役繁多,從而最終爆發了歷史上第一場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其次起義過程,簡單介紹一下“大澤鄉起義”以及起義軍的路線和最後的失敗。涉及成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最後總結一下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戰爭的意義,應着重強調其首創精神。

4、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在教材中屬小字內容,只需引導學生了解戰爭雙方以及結果即可。在講述鉅鹿之戰和楚漢戰爭時,簡介“破釜沉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語典故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