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的壓強説課稿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5W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的壓強説課稿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本節內容是壓強在液體物態中的體現。 因為該節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少,並且還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識,所以對學生來説這是難點節。《課程標準》中本節沒做具體的要求,但由於壓強在不同物態中表現的特點不同,其計算和測量也有區別,另外,液體壓強密切聯繫固體壓強和氣體壓強,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壓強知識,一定要重視本節內容的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瞭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知道計算公式;

3.認識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連通器,瞭解生活和生產中形形色色的連通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瞭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事實;

2.體驗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時身體身體受到水產生的壓強;

3.通過連通器經歷物理模型於生活又實踐於生活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實驗過程中,接受到科學態度的培養;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自身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通過船閘的學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液體壓強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導公式。

教學難點: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係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教師:光盤、微小壓強計、連通器、水槽、水。

學生:關於帶魚的調查資料。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

創設情境

1.課前要求學生到水產市場上觀察帶魚。查閲資料,調查帶魚的生活環境。課堂上描述觀察調查結果:市場上沒有獲得帶魚。帶魚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壓服的深水潛水員

問題:1.為什麼沒有活的帶魚呢?

2.深水潛水員為什麼要穿抗壓服?

學生交流討論。

結論:那是因為液體中有壓強。

(教學説明:新課導入環節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將學生的好奇心、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學習新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調查,使學生參與實際的學習活動,學習興趣會很高,同時,調查本身就是一種探究活動。帶魚也是生活中長吃的,學生很熟悉,由它引入新課,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普遍性。)

【推進新課】

一、活動與探究1:液體壓強的特點

創設情境:在學生知道液體中存在壓強的基礎上,請學生談一談,生活中有關液體壓強的親身體驗。比如游泳或泡澡時有什麼感受?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游泳或泡澡時感到胸悶,認識到身體四周的液體對身體都有壓強,説明液體壓強與固體壓強在方向上有不同。

演示實驗

問題:通過實驗現象説明了什麼?

學生活動:分析現象進行歸納。

(播放光盤)

1. 液體內部不只有向下的壓強,還有向側面的壓強;

2.液體中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分析:液體受重力,同是液體具有流動性,容器壁阻礙液體向四周流動,所以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也就是説,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教學説明:通過帶魚和抗壓服、圖1、圖2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液體中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對容器壁也有壓強。進一步認識到液體中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實驗論證:演示實驗(播放光盤)

演示步驟:

1.介紹壓強計:用手輕輕按一按探頭的橡皮膜,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一點,管中的液麪高度差變大,這表明u形管中液麪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2將探頭浸入水中,u形管中液麪出現高度差。

3.將探頭的橡皮膜在同一深度朝向不同方向,發現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基本不變。

4.將探頭的橡皮膜浸在更深處,發現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變大。

5.將探頭的橡皮膜浸入鹽水中的同一深度,發現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變大。

學生活動:分析歸納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教學説明:本實驗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定性分析,增加學生對液體壓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液體壓強在方向和大小上的特點。同時進一步熟悉控制變量的方法,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將本實驗變為學生實驗,以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活動與探究2:液體壓強大小的計算方法

創設情境:通過學習知道液體的壓強與方向無關,而與深度、密度有關。到底有什麼數量關係呢?

問題:如何知道液體某一位置的壓強大小?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既然同一液體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那麼只需要算出某一位置液體豎直向下的壓強就可以了。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探索公式。

(播放光盤)

液體某一位置處豎直向下的壓強是由於該位置受到上方液體的壓力產生的,並且大小等於上方液體的重力。根據壓強的計算方法,還需知道受力面積。不如算出該位置液體橫截面上受到的壓強。

該位置上方水柱高為h,橫截面積為s,液體的密度為ρ,則該位置上方的液體柱體積為v=sh 質量為m

壓力為f=g=mg=ρshg

壓強為p=f/s=ρshg/s=ρgh

深度為h處的液體壓強公式p=ρgh

總結: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模型法。

問題:1.公式中各個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單位是什麼?

2.根據公式解釋一下液體的壓強特點。

3.根據公式説一説液體壓強與什麼因素有關?與所取面積有關嗎?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學説明:公式的推導應該完全放給學生,憑藉學生已有的知識完全能夠解決,教師提供填空題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模型,做好引導,切不可教師推導出公式只要求學生記憶。公式得到後,還要充分解釋各個字母的物理意義,特別是h代表的是深度而不是高度。可以藉助練習進行鞏固)

問題:底面積分別為0.1m²和0.5㎡的玻璃筒,分別盛有0.3m高的水柱,兩桶水對桶底分別產生多大的壓強?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解答。

(教學説明:多數學生受固體壓強公式的影響,較難接受液體壓強與容器底面積無關的事實。大多數學生在解答該題時會採取分別計算壓強大小的方法,這樣在加強了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的同時,通過計算結果有力的證實了這一問題,糾正錯誤認識,使學生認識到對問題的分析不能憑藉想當然,憑空臆造)

【即學即練】

1.利用液體壓強公式解釋攔河大壩為什麼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答案: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如圖所示,攔河大壩高30m,水庫水位23m,距水底7m處的a點壓強有多大?(g取10n/kg)

答案: p=ρgh=1.0×103kg/m3×10n/kg×(23m—7m)=1.6×105pa

(教學説明:利用即學即練的練習題幫助學生利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練習2是為了強化“深度”的理解。

三、連通器

創設情境:液體壓強的知識在自然界和生活中都有大量的應用。利用自制的泉水演示模型演示泉水噴湧的過程。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噴湧的高度也降低。

問題:1。為什麼泉水會湧出地面,並且會噴射較高的高度?

2.為什麼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噴湧的高度也降低?

3 .如果降低塑料瓶的位置與泉眼相平,泉水還會湧出嗎?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回答。

結論:這種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連通器裏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麪高度總是相同的。

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連通器?(播放光盤)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並舉例。如水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

師生共同分析所舉事例是否是連通器。

問題:為什麼連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麪高度總是相同的。

展示如右圖所示,假設在u形管底部有一小薄片,試分析薄片兩端受到的壓力壓強的大小關係。

學生活動:討論。如果不相平的話,。。。。。。

(教學説明:將自然現象移入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由噴泉到實驗室中的連通器,再到生活中的連通器,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u形管底部薄片所受壓力壓強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液體的壓強公式和平衡力。注意在演示連通器時,要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水平面。學生對水塔可能不知道,教師可以(播放光盤)展示圖片。為了更直觀形象,學生所舉事例,教師儘量(播放光盤)配以圖片。)

【課堂小結】

我們大家共同合作,在浩瀚的物理學海洋中(配合課題)遨遊了一番,雖然我們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學習壓力),但是這節課我們過得很愉快,那是因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惑,掌握了很多科學知識,同學們能不能總結一下?

1.液體壓強的特點:(1)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壓強都相等

(3)同一液體中,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4)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增加,壓強增大。

2.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

3.液體壓強的應用----連通器。船閘的工作過程。

4.建立模型的物理方法

《液體的壓強》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體的壓強》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壓強和浮力》的第二節,本節課既是壓強知識的延伸擴展,又是學習大氣壓強知識的基礎和鋪墊。本節安排了 “設計實驗感受液體壓強存在”和“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本節課用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第二課時,連通器的原理,船閘。

下面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有效的學習始於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準確、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我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國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髮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1) 通過實驗觀察,使學生認識到液體內部和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都有壓強。

(2) 通過實驗探究,瞭解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初步瞭解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從中得出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悦。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2)難點:公式P=ρgh的理論推導的理解。

難點的突破,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體操作方面還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科學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

(2)學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四、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設計意圖及依據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1、首先請一位同學上台演示實驗:當把小桶拉高時,我們看到與小桶連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漲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時為什麼小瓶瓶底的橡皮膜會漲破?

2、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情景讓學生思考: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麼?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麼水壩總是上窄下寬?

思考問題

通過這個實驗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

(1)準備多樣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實驗:如塑料手套、兩側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飲料瓶、錐子、盛水的水槽等。

(2)設計完畢,個別組展示設計方案。

(3)想一想

a. 為什麼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

b.液體內部壓強有哪些特點? 動手實驗

思考並回答

開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發揮,既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三)分組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1.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發現問題的能力。

2.猜想假設 鼓勵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大膽進行猜想。

為了讓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

實驗①.將四面貼有橡皮膜的立方體豎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體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內凹陷。

實驗②.將兩側扎孔,分別裝有紅色的鹽水和水的兩個礦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內、外液麪相平時,鬆開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見紅色的鹽水從小孔噴出,而紅色的水沒有噴出。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很容易猜想到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深度和密度有關。

接着讓學生説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據,老師對學生的猜想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深度有關;

猜想2: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

猜想3: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重力有關;

猜想4: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方向有關。

……

根據現有的實驗器材和有限的課堂時間,我確定液體深度、密度和方向三個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猜想,並説出猜想依據

1.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讓學生掌握“科學猜想”的方法。

3.設計實驗

3.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鹽水、刻度尺等。

(2)教師出示U形管壓強計,簡單解釋其結構、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學生説出設計實驗思路,師生共同討論尋找最佳的實驗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變橡皮膜的朝向,分別記錄橡皮朝上、下和側面時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改變金屬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兩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時,分別記錄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係。

實驗步驟:保持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把金屬盒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記錄U形管高度差,改變深度再做兩次。

(四)、推導液體的壓強公式

1. 教師演示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實驗。

2. 啟發學生採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圖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壓強定義公式結合質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導液體壓強公式。

3.讓學生自己做課本例題,感受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

5.舉出幾例讓學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義。

觀察

推導公式

練習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學生比較生疏的方法,教師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2.讓學生通過實例深入理解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以及“h”含義,突破難點。

五、應用拓展

聯繫生活實際回答新課引入中的三個情景問題: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麼?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麼水壩總是上窄下寬的?

回答 1.首尾呼應

2.通過對生活實例的進一步分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應用簡單的物理原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六、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有何收穫?

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它的密度有關。

二、液體壓強的大小:p=ρ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