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壓強》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W

《壓強》教案【精品多篇】

《壓強》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大氣壓強,會計算一個大氣壓強的大小。

2、通過實驗瞭解大氣壓強存在的事實並理解生活中人們對大氣壓強的運用,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將生活與物理學科聯繫,提升學習物理的興趣,養成動手和認真探究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驗證大氣壓強的存在,瞭解大氣壓強測量的原理。

【難點】理解托裏拆利實驗原理。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實驗:表演魔術“能飛的液體”。用杯子盛滿一杯水,將塑料片蓋在水杯子上,將杯子翻轉,杯口朝下,杯中水懸空在杯中。提出問題:為什麼水不會落下,什麼力托住了水?大氣是否和液體一樣也能產生壓強呢?讓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堂。

環節二:新課講授

1、驗證大氣壓強的存在

從生活實際出發

提出問題:貼在牆上的粘鈎受到壓力為什麼不脱落?

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猜想各種原因。

猜想一:用力擠壓粘鈎使得粘鈎粘住不會下落。

猜想二:粘鈎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鈎不會下落。

猜想三:大氣壓力壓住粘鈎,使其無法下落。

再由教師做出猜想驗證的範例:如果大氣壓強是使粘鈎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維,設計實驗,如果把塑料吸盤戳個小孔,空氣通過小孔進入吸盤和光滑的牆面之間,內外壓強相等,吸盤便不會再貼在光滑的牆面上。同樣,組織學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開一個小洞,杯中的水是否還能懸空?從而直觀而深刻的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

2、實驗探究:大氣會不會如同液體一樣,對氣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演示實驗:將塑料瓶裝滿水,並在底部扎幾個小孔,打開瓶蓋,水會順着小孔流出。關上瓶蓋,水不再流出,提問學生為什麼?是什麼力堵住了水孔?

演示實驗:將塑料瓶裝滿水,並在瓶壁上紮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的小孔,打開瓶蓋,水會順着小孔流出。關上瓶蓋,水不再流出,提問學生為什麼?是什麼力堵住了水孔?

得出結論:大氣如同液體一樣,對氣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測量大氣壓強

觀看馬德堡半球實驗的視頻,讓學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氣壓強,從實驗現象中產生疑問:大氣壓強如此大,為什麼平時感覺它不大呢?為測量大氣壓強埋下伏筆。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測量大氣壓強,説明測量思路。鼓勵學生大膽思考。

演示托裏拆利實驗(播放錄像)。

提出問題:

(1)剛開始為什麼水銀柱下降?

答:水銀柱受重力,大氣壓支撐不了那麼高水銀柱。

(2)水銀柱下降後,玻璃管剩餘的空間是什麼狀態?

答:真空。

(3)為什麼玻璃管中的水銀沒有全部落到水銀槽中?

答:是什麼力量支撐着它?大氣壓強支撐起水銀柱。

(4)大氣壓強的數值是多少?

壓強的教案 篇二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瞭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標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瞭解壓強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

探究法: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探究活動。觀察現象。收集數據。分析比較獲得對壓強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較歸納法:通過對具體現象、事例的對比、比較,提出問題,並通過研究歸納出一般的結論。

教具準備:

壓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投影儀、錄像機及錄像機資料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一段風光片:金色的海濱。鬆軟的沙灘。人們的身後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淺不同的腳印;茫茫雪原,浩浩無邊,想在上面步行的人雙腳深陷。幾乎寸步難行。雪橇卻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觀察教材中P66兩幅精美的圖片:小小的蟬可以把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體態龐大的駱駝卻可以憑藉寬大的腳掌成為沙漠之舟。

3、同學們自己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從同學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這些現象中,大家會想到什麼問題嗎?

二、進行新課

[師]請同學們大膽説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

[生]人走過沙灘為什麼會留下腳印?

[生]人在雪地上,對雪地的壓力差不多,為什麼一個人陷了下去,而另一個沒陷下去?

[生]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的感覺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蟬為什麼可以將尖尖的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中?

[生]人走過沙灘能留下腳印和軟軟的沙灘有關係,因為在水泥地上走過就看不到腳印。

[生]用筆尖扎手會感到很疼,蟬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樹皮中,是因為筆尖和蟬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認為上面的那些現象都是力作用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時,人對地或粉筆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況。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應等於物體的重量。

[師]當我們要將釘子釘人牆面或將一枚圖釘按在牆上(也可請一名同學演示,感覺)時。釘子對牆面的作用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生]按圖釘或釘釘子的時候。釘對牆面有垂直於牆面的作用力。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的幾種力的情況,它們有共同的地方嗎?

[生]不論是對地面、桌面的力還是對牆面的力,它們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作用點在地面或牆面(接觸面)上。

[師]我們把這種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演示]靜止在斜面上或從斜面滑下的物體。

[師]請同學們分析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生]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筆盒對桌面的壓力。

b.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c.按圖釘時圖釘對牆的壓力。

圖略:

通過分析學生應明確,有些壓力是由於重力的作用產生的。但大小並不一定都等於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才等於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生]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呢?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麼因素有關?

[師]同學們可以大膽猜想。

[生]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

[生]用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筆尖扎得很痛。而筆帽則沒有什麼感覺,説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無關,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積有關。

[生]我們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壓力作用的面積可能都有關係。

[師]研究物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大家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器材自己設計並進行實驗。

(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們的活動。最後進行交流)

(1)先將海綿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壓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分別在桌面上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並記錄小桌腿陷入海綿裏的情況。

(3)將沙麪攤平後。再將壓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綿上,分別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並記錄小桌陷入海綿裏的情況。

實驗表格:略

分析實驗現象:

[師]兩組同學選擇了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兩組實驗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們研究問題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變量法。

[師]其他組的同學還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補充嗎:

[生]我們組分別用完全相同的兩塊橡皮泥。三根木條時掛4個鈎碼;一根木條時掛2個鈎碼模擬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內容。發現一根本條掛2個鈎碼時橡皮泥的壓痕較深,形變較大,説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更明顯。

[師]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數據,計算兩種情況下每平方釐米面積上所受的壓力;根據實驗現象説明每平方釐米上受的壓力和壓力作用效果的關係。

(學生計算,一名同學板演)

[生]根據計算和實驗現象説明,每平方釐米面積所受的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生]也可以説壓力的作用效果跟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有關係。

[師]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叫做壓強。

[生]可以説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投影]

壓強的計算公式: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教師説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就是牛頓每平方米(N/m2)。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Pa),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

[師]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實際中還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約0.5Pa

一顆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對桌面壓強約20Pa

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104Pa

三、小結:

1、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不是重力。

2、壓強:是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單位是Pa。

四、活動與探究:

釘板會把腳扎穿嗎?

第2課時

一、教學過程:

[例題]將教材中例題投影在大屏幕上讓學生分析。

[投影]

練習1、一個質量是40kg的中學生,他每隻腳着地的面積為120cm2,他走路時對地的壓強是多少帕?(g=10N/kg)

練習2、芭蕾舞演員的體重是475N。接地面積為9.5cm2,一隻大象體重60000N。每隻腳掌面積600cm2,比較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台的壓強和大象四腳着地時對地面的壓強哪個大。

(學生練習,兩名同學板演,教師講評)

強調:(1)在計算的過程中各單位一定要換算成國際單位。

(2)要弄清受力面積的大小。

例1中學生行走時始終有一隻腳着地。故受力面積為一隻腳的着地面積。而大象四隻腳站立時,受力面積則考慮四隻腳着地時的面積。

(3)還要注意題中壓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況下,壓力的大小都等於重力。

[師]同學們對壓強已有了一定的瞭解。是不是可以解釋教材開頭兩幅照片中看到的現象呢?

[生]蟬雖然很小。力量不會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樹皮的接觸面積很小,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即壓強就會很大,因此能插入樹皮。

[生]駱駝雖然身體龐大笨重。但它有四隻大腳掌,踩在地上時,地面上單位面積上受的力即壓強不會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會陷進去。

[師]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因此生產、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壓強,有時又需要減小壓強。如何改變壓強的大小呢?

[想想議議]

[師]請同學們看教材P68的三幅圖。討論人們是要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用的是什麼辦法?

[師]同學們一定還可以舉出生活中許多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討論。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個很薄的刃。這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不論是釘子還是大頭針、圖釘做得很尖,這也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載重的大卡車上裝有許多很大的輪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寬又長,這些都是為了減小壓強。

[師]請同學們從舉出的這些刨子中。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有哪些?

[生]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改變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用改變壓力的大小改變壓強。

二、小結

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壓強減小;減小受力面積,壓強增大。

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壓力。壓強增大;減小壓力,壓強減小。

三、動手動腦學物理

四、作業:探究之旅

板書設計:

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壓強(P)

壓強:公式:P=F/S

單位:Pa1Pa=1N/1m2

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

壓強的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演示用: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第三節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9題裝置。

學生用: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以上器材,每兩位學生一組)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複習

1、什麼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麼?15帕斯卡表示什麼意思?

3、以上問題,由學生回答,回答有錯的請另外的學生糾正或補充,然後由教師評講。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於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説一説,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説一説,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於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講述設問: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麼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介紹壓強計:介紹時,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着請同學們閲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麼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着什麼方向,並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着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後,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規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説一説,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不同,説明了什麼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麼?(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麪出現高度差)

問:出現這個高度差,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麪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説明什麼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釐米、6釐米、9釐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麼不同?又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6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釐米處大,9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麼鹽水比水大?又説明了什麼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後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同學們很有收穫,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發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1、演示第三節課文後練習第1題和章後習題第9題的實驗。

2、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最後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課後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本上。

《壓強》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會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會用浮沉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構建知識體系;靈活運用相關浮力知識解答生活中相關問題。

學習難點

求浮力問題時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條件的選用

複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

請完成下面的填空

1.阿基米德原理

2.物體的浮沉條件

(1)決定因素:物體浸在液體中,一般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下的___,一個是豎直向上的___,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決定於二者之間的大小關係。

(2)對於實心物體,可以通過比較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大小來判斷物體的浮沉(3)具體關係分析如下:

3. 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輪船和載滿貨物的總質量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4: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G-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浮力: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裏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題解答:

【例1】一個不規則的實心物體,質量55g,放入裝滿純水的燒杯中,沉入底部,排開0.5N的水。然後向燒杯中加鹽並攪拌,直到物體懸浮為止(g=10N/g)。求:

(1)物體在純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體的體積;

(3)物體懸浮時鹽水的密度。

【提示】(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排開水的重力;(2)因物體浸沒,所以物體的體積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可以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體懸浮,所以鹽水的密度和物體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 N、密度為0.9×103 g/3的實心物體投入水中.當物體靜止時,物體處於 狀態(填“漂浮"、“懸浮”或“沉在水底"),物體所受的浮力是 N,物體排開的水重是 N (水的密度為1.0×103 g/3)。

【提示】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的大小關係,可判定出物體的狀態,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重力,可求出排開的水重。

【例3】 將一塊實心物體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物體靜止時如圖14-1所示。若將該物體分成大小不同的兩塊,仍然放在盛水的燒杯中,則 ( )

圖14-1

A.大塊沉入杯底,小塊飄在水面上

B.大塊、小塊都沉入杯底

C.大塊、小塊都飄在水面上

D.大塊、小塊都懸浮在水中

【提示】物體分成兩塊後密度保持不變,仍與水的密度相等。

三、達標檢測

1.把重為5N,體積為 600c3的物體投入水中,若不計水的阻力,當物體靜止時,下列説法正確的是(g取10N/g) ( )

A物體漂浮F浮=6N B物體懸浮F浮=5N

C物體漂浮F浮=5N D物體沉在水底F浮=5N

2.如圖14-2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滿水,然後將甲、乙兩球分別放人兩個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則三個杯子的總重量哪個大 ( )

圖14-2

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沒放球的杯子最大 D.三個杯子一樣大

3.將同一物體先後放入三個盛有不同液體的容器中,小球靜止後如圖14-3所示,此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是 (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樣大

圖14-3 圖14-4

4.將體積相同的三個實心小球,分別放入盛有水的A、B、C三個容器中,靜止後的情況如圖14-4所示,若三個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別用FA、FB、FC表示,則它們之間的關係正確的是 ( )

A. FA<FB<FC B. FA>FB>FC

C. FA=FB=FC D. FA=FB>FC

5.一隻蘋果的質量為140g、體積為1.8×10-43,用手將其浸沒在水中時,蘋果受到的浮力為 N(g取10N/g),鬆手後蘋果將 (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

6.(20xx·婁底)把重10N,體積為1.2×103c3的物體投入水中,當物體靜止時,物體的狀態是 .(填“漂浮”、“懸浮”、“沉到水底”)?

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提出瞭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② 可能跟物體的重力有關;

③ 可能跟物體的體積有關;

④ 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⑤ 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圖14-5所示的實驗:他在彈簧測力計下端掛一個鐵塊,依次把它緩緩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這一實驗中:

(1)鐵塊從位置1-2-3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説明鐵塊受到的浮力 ;從位置3-4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説明鐵塊受到的浮力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通過這一實驗可以驗證上述猜想 是正確的,猜想 是不正確的(填上面猜想的序號)。

8.如圖14-6所示,重物A是體積為10d3,密度為7.9 ×103 g/3的實心金屬塊,將它完全浸沒在水中,始終未提出水面。若不計摩擦和動滑輪重,要保持平衡,求作用於繩端的拉力F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