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人教版元素教學設計(共10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6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新人教版元素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新人教版元素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新人教版元素教學設計(共10篇)

篇一:元素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發現過程和對新知識的體驗與探索,將認知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中引導學生懂得合作、討論與交流,實踐與探究,查閲資料等多種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以此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二、教學思路

關鍵是讓學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在原子結構信息的引導下,讓學生髮現它們的異同點,然後導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現兩組原子結構信息,讓學生練習,並鞏固元素的定義;接着自學地殼中、生物細胞中含量較大的幾種元素,認識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認識觀;通過閲讀元素符號的表格,歸納元素的簡單分類;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最後,通過字母組合遊戲、元素與健康、物質中的元素組成練習來加深本節課知識的學習。

三、教學策略

1、從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從學生存在的問題出發設計化學教學

2、從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設計化學教學

課題2元素(第一課時)

四、導學案設計

一、教與學目標導航

1、教學重點: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記憶與書寫,元素符號的意義。

2、教學難點:元素概念的理解

3、會考考點:元素的概念,常見元素符號記憶與書寫,元素符號的意義。

二、預習案

⑴什麼是元素?找出元素定義中的關鍵詞,並在書上圈劃。⑵質子數為26、中子數為27的原子和質子數為26、中子數為26的原子是同種元素嗎?

⑶決定元素種類的是原子結構中的()部分,與中子數有無關係?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不同。

⑷讀課本73頁圖4-4,瞭解不同元素在地殼中的分佈情況。在地殼中含量佔前四位的元素(),生物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殼中含量少,作物生長大量需要的元素是(),所以作物要施肥。

(5)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

三、教學案

(一)自學質疑

1、O2、O3、H2O、H2O2等物質中都含有相同的什麼元素?

2、O2、O3、H2O、H2O2等物質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中什麼是相同的?我們把質子數為8的一類原子統稱為什麼元素?

3、H2、H2O、H2O2等物質的分子中都含有氫原子,這些氫原子中什麼是相同的?我們把質子數為1的一類原子統稱為什麼元素?

4、什麼是元素?原子的什麼決定了元素種類?

5、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組成物質的元素有100多種,地殼中含量較高的前4位元素是哪些?生物中,海洋中含量較高的元素分別是哪些?

6、圖4-5中外國人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想到了什麼?

7、書寫元素符號的方法是什麼?

8、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有哪些?

9、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

(二)交流展示

元素的概念

1.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質子數(即核電荷數)決定。

2.地殼中的前4位元素是氧、硅、鋁、鐵

3.國際上需要用統一的符號來表示各種元素--------元素符號

4.元素符號書寫方法

5.元素符號的意義

7.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繫

(三)互動探究

1.對比觀察化學反應前後,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原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2.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

(四)精講點撥

1.化學變化中(分子會發生分裂),分子種類改變

2.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會發生分裂),原子種類不變

3.化學變化中(原子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不變

4.元素是宏觀概念,用於描述物質的組成,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是微觀概念,用於描述物質或分子的構成,即講種類又講個數。

(五)矯正反饋

1.元素是宏觀概念,是對物質的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種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_______

2.判斷下列敍述的正誤,並説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3.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A.水是由一個氧元素和兩個氫元素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氫兩種單質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氫分子構成的

(六)遷移運用

五、課堂練習

(一)元素符號組合遊戲:請把它們變為你認識的元素符號。

ABCMN

auelg

(二)試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質裏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氣(O2)、水(H2O)、過氧化氫(H2O2)、

二氧化硫(SO2)、氫氣(H2)、硫粉(S)

(三)身邊的元素——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為健康勸人們進補的廣告,這裏的鋅指的就是元素,像這樣的元素你還知道哪些?

篇二:《元素》教學設計

《元素》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會正確區分元素和原子。

3.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4.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識。

5.通過微觀想像、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6.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閲資料,瞭解地殼、生物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三部分內容。學生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初步認識到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瞭解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它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於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排“元素週期表簡介”的目的,是讓學生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週期表這個工具,為他們今後的學習提供方便。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即可,不要隨便提高要求。本課題分兩課時完成:1.元素。2.元素符號、元素週期表簡介。

三、教學策略分析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閲讀課文、查閲有關資料後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提供有關資料,供學生查閲,提出問題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讓學生在反覆練習中加深理解和鞏固,使所學的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教學過程中可組織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符號認位、聯想記憶、查表搶答等。

四、設計思路

1由問題、圖片、文字資料推出元素概念,課本72頁活動與探究得出地殼、生物細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課本73頁資料、圖片和課文內容得出元素符號的寫法和涵義。

3由.課本74頁活動與探究瞭解元素週期表有關用途。

五、教具設計

1.投影1:按照課本49至50頁圖樣繪製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圖。

2.投影2:元素與原子比較表。(空白)

3投影3:介紹地殼裏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簡介幾種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簡介門捷列夫如何發現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引入

提問:水通電分解的實驗説明水是由什麼組成的?

回答

引入課題2“元素”。

教學新課

1.設疑:什麼是元素呢?

投影1,指導學生閲讀課本68頁表4-2,要求學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種原子?它們為什麼屬於同一種原子?

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觀察投影,得出:三種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為這些原子的質子數都是8.

閲讀本課第一節,瞭解元素的概念。

討論:什麼是氫元素?什麼是碳元素?

讓學生體會到凡質子數相同的原子都歸為同一類,從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導學生討論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繫。

根據表格內容分組討論各小組代表發言,共同完成表格內各項內容。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已學概念的分析和比較能力。初步學會正確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導學生討論71頁的討論題,再放投影1供學生參考圖形進行分析

分組討論在化學反應中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出分子在化學反應中變了,元素在化學反應中不變的結論。

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和分析、比較的能力。瞭解化學反應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導學生完成72頁活動與探究。

閲讀課本71頁二、三兩節、圖4-4、72頁資料以及其它資料,觀察投影3,相互交流,瞭解地殼中含量較大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瞭解生物細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組成。

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在我們前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接觸過一些符號,如Al,O,H,

C.等。這些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呢?

帶着問題閲讀課本73頁內容。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以舊引新,設疑引思。

教學新課

引導學生閲讀課本73頁表4-3元素名稱和元素符號,

認真閲讀課本73頁表4-3。LNFT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他們學好化學的信心。

提問:如何正確書寫元素符號呢?

出示幾個錯誤的元素符號,讓學生改正。

閲讀課本有關內容,回答問題。

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元素符號的書寫法則

提問:元素符號能表示什麼呢?

以具體符號為例,説明元素符號的涵義。

學生閲讀課本資料,瞭解元素中文名稱的造字規律。

加強對與元素有關的知識的理解。

投影4.簡介元素週期表,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74頁內容。

閲讀。完成活動與探究。活動過程中採用如下形式:符號認位,小組查表搶答競賽。

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本課小結

對學生的歸納進行評價。

仍以小組討論方式對本課題進行歸納小結,然後各組商議推出代表發言。

加深對本課所學知識的理解。

練習:

1.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2.説出地殼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稱。

3.判斷正誤,説明理由。

(1)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

(2)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3)化學反應中分子和元素都改變了。

(4)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4.寫出氯、氮、硫、磷、錳、銅、金的元素符號。

5.寫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稱。

6.將下列寫錯的元素符號加以改正:

銅CU.鋅ZN.銀AG.氯cl.鈣Cu.

七、板書設計

課題2.元素(一)元素

1.什麼叫做元素?

2.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質世界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

(二)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的書寫:一大、二小。

2.元素符號的涵義: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三)元素週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篇三:《元素》教學設計

三維目標:

①使學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

知識與技能:

②使學生初步掌握氯氣與金屬、氫氣反應的化學性質。

③瞭解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非金屬。

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②通過實驗探究,掌握氯氣與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氯氣的毒性及殺菌消毒的作用,理解物質都有兩面性,我們應把用好物質,使其為人類的發展服務。

教學重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氯氣與水及鹼液的反應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和分析引導法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課]投影海洋圖片,閲讀海洋中的化學資源:海水的成分非常複雜,全球海洋的含鹽量就達5億億噸,還含有大量非常稀有的元素,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礦產資源庫。

第二節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閲讀]科學史話:氯氣的發現與確認。

氯氣的發現應歸功於瑞典化學家舍勒。舍勒是在1744年發現氯氣的。當時他正在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錳),當他將軟錳礦與濃鹽酸混合並加熱時,產生了一種黃綠色的氣體。舍勒製備出氯氣以後,還發現氯氣能與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從1774年舍勒發現氯氣到1810年,許多科學家先後對這種氣體的性質進行研究確認。

[思考與交流]

1、從氯氣的發現到確認時間長達30多年。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舍勒發現氯氣的方法至今仍是實驗室製取氯氣的主要方法之一。請寫出舍勒發現氯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結論]氯氣的實驗室製法:4HCl(濃)+MnO2MnCl2+2H2O+Cl2↑

[展示]一瓶氯氣,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

[引導學生觀察]集氣瓶中氯氣的顏色、狀態、嗅氣味。

一、氯氣

1、物理性質:

氯氣是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能溶於水,易液化。

聞氣體的正確方法: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或試管口)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

[講解]聞氣體的時候,不管毒性大小如何,均要正確操作。

[故事] 因為Cl2有毒,在一戰中,曾被德軍制成毒氣彈等化學武器用於戰爭。在戰場上使得英法聯軍傷亡慘重。

[討論]假如你是一名士兵,當遇到由氯氣製成的毒氣彈順風爆炸時,你認為可採用哪些措施進行防禦?(①人躲向地勢較高地方去。②防毒面具。③活性炭。)

2、化學性質

[自主探究]

請畫出17號氯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根據氯的原子結構,推斷氯氣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它具有強還原性還是強氧化性?為什麼?

[結論]氯元素非金屬性強,易得一個電子形成Cl-。氯氣具有強氧化性。

(1)與金屬反應:

2Na+Cl2加載中...2NaCl

[分析]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它具有強氧化性,能與金屬反應。

[板書] Cu+Cl2加載中2 2Fe+3Cl2加載中...2FeCl3

[順藤摸瓜]實驗事實證明,在一定條件下,氯氣可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請同學們寫出氯氣跟下列金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跟鋁反應: 。 ②跟鎂反應: 。

[過渡]氯氣能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那麼氯氣能否跟非金屬反應呢?下面讓我們來做H2在Cl2中燃燒的實驗。

[實驗4-3]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後把導管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講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項後,由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描述現象,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與某些非金屬反應:

H2+Cl2加載中...2HCl H2+Cl22HCl

[現象]

純淨的H2在Cl2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HCl氣體。

HCl是無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於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氫氯酸,亦稱鹽酸。打開濃鹽酸可以觀察到的白霧,就是HCl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所形成的鹽酸小液滴(酸霧)。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思考與交流】通過氯氣與金屬和非金屬的燃燒反應,你對燃燒的條件和本質有什麼新的認識?【結論】①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②燃燒的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③所有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順藤摸瓜]

實驗證明,在一定條件下,Cl2還可跟P、S、C等非金屬直接化合。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P在Cl2裏燃燒:

P在Cl2(不足量)裏燃燒生成PCl3 :P+ 3Cl2= 2PCl3(液體)

P在Cl2(過量)裏燃燒生成PCl5 :P+ 5Cl2= 2PCl5(固體)

②C跟Cl2在一定條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C+ 2Cl2= CCl4

[小結]

Cl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Cl2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能跟多種金屬、非金屬直接化合。Cl2可用於合成鹽酸,自來水常用它來消毒、殺菌。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劇烈的刺激性氣味有毒氣體,能溶於水,易液化。

2、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2Na+Cl2加載中...2NaCl Cu+Cl2加載中2

2Fe+3Cl2加載中...2FeCl3

(2)與某些非金屬反應:H2+Cl2加載中...2HCl H2+Cl22HCl

〖教後記

篇四:《元素》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理解元素概念,初步學會從元素的角度認識、描述物質的組成;學會正確讀、寫、用常見的元素符號;瞭解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學會從元素組成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

2、 過程與方法:

學習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元素和物質分類,體會分類思想,初步形成物質組成的元素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物質的組成,理解元素的概念,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區分,常見元素符號的使用。

三、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討論法、對比法、歸納法。

四、學法指導:

通過聯繫實際從生活中的物質入手引出元素,引導學生將化學與生活相聯繫。通過元素和原子的對比來加深對元素的理解。

五、媒體應用: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本節內容分三個環節

一元素概念

1、複習提問:分子、原子定義、性質、區別?

學生:思考回答,訂正學案的答案

2、 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知道這樣一則廣告:某飲料瓶註明:含有鈣、鐵、鋅、硒等成分,你知道這些成分是表示的什麼意思嗎?引出元素的概念。

生:展示課前收集的關於元素的信息(激發學生的興趣)

3、 元素定義的講解

師:出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氣分子,甲烷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氫氣分子的模型圖,讓學生幫忙怎樣根據分子的種類把它們分類

教師引導: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在分,把分子再分,分成原子後,再讓學生幫忙把這些原子再來分類

生:學生拆開模型,按照自己的想法分類,並説明分類的理由

(讓學生初步接觸分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

4、 教師引導:師生共同分析,為什麼氫原子分在一起?

氧原子呢?

碳原子呢?

板書:氫原子:核內質子數都是1

氧原子:核內質子數都是8

碳原子:核內質子數都是6

講解:核內質子數都是1的一類氫原子就叫氫元素(學生初步認識氫元素)

引導學生總結:氧元素、碳元素。學生完成學案。。。(進一步領會元素的含義)

學生總結元素的定義,老師板書

板書: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師生共同分析水的微觀構成,同時引出水的宏觀組成

(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讓學生能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來認識水)

5、反饋練習:完成學案中的練習(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二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

教師引導:除了剛才的兩種物質,我們以前學到的物質也是由元素組成的,你能來分析一下幾種物質的組成嗎?

教師引導:世界上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讓學生了解地殼中元素的分佈情況。

問題: 如果把剛才的碳 氫 氧三種元素重新組合,你又能得到什麼新的物質?

生:學生思考 回答,完成學案

(讓學生了解元素組成是物質組成的基本成分,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師:講解:世界上的三千多萬中物質就是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

我們知道目前已發現的元素種類有一百多種,我們先來看一下其中的18種,元素名稱

我們來看一副漫畫,引出元素符號

出示1-18號元素符號 元素名稱,讓學生互動,找出元素符號的書寫方法,並記憶元素符號

生:閲讀課本53頁《活動天地》回答問題,找出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律。教師指導記憶。

2、元素符號的意義

師:書寫下列符號,思考它們表示什麼意義?

① H、②2N、③5C

學生思考回答,總結元素符號的意義,

《板書》元素符號的意義①表示一種元素

② 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講解:元素和分子原子的區別和聯繫,學生完成學案中的表格,在班級展示答案,訂正。

三純淨物、混合物

師:問題:到超市購物,很快能找到我們所要的物品,為什麼?

出示幾種純淨物,讓學生分類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 引出單質 化合物

讓學生總結單質和化合物的定義

(讓學生明白分類法的重要性,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

在線測試

談談本節課自己的收穫

自我檢測

作業:見學案的作業

板書設計:第四節 元素

一,元素的概 念 二、元素符號

1、 氫原子: 核內質子數都是1→氫元素 定義

氧原子:核內質子數都是8→氧元素 意義

碳原子:核內質子數都是6→碳元素

三、物質分類

純淨物:

混合物:

篇五:《元素》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説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2.教學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三、課時安排

2(上課1和實驗1)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讓學生以國中的知識來思考,回答。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

〔板書〕

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S(Ca)P、

主要元素:C

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思考與討論〕生思考師提示。

1.提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區別主要看它們的分子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類是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水是無機化合物,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當然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區別。對這兩類化合物的嚴格區分,請參照化學教科書。

2.提示:細胞中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無機化合物是水。蛋白質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在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離開水,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

3.提示:植物的葉肉細胞、果實細胞和種子的細胞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糖類、脂質和蛋白質。如禾穀類的果實、種子中含澱粉(多糖)較多;甘蔗的莖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種子中含脂質多;大豆種子中含蛋白質多,等等。要想從植物的果實、種子中獲得糖類、脂質和蛋白質,就要設法使細胞破碎,再將這些物質提取出來。

三、實驗

〔到實驗室做實驗〕

3.生物材料中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含量不同。因此,我們應選擇多種多樣的食物,保證獲得全面的營養。

〔小結〕略。

〔作業〕一二題。生思考師提示

〔提示〕1.(1)跡唬2)√擰

3.B。

拓展題

1.提示:細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動地從環境中獲取生命活動需要的元素。這是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之一。

2.提示:不能。生命系統內部有嚴謹有序的結構,不是物質隨意堆砌而成的

篇六:《元素》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會正確區分元素和原子。

3.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4.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識。

5.通過微觀想像、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6.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閲資料,瞭解地殼、生物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三部分內容。學生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初步認識到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瞭解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它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於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排“元素週期表簡介”的目的,是讓學生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週期表這個工具,為他們今後的學習提供方便。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即可,不要隨便提高要求。本課題分兩課時完成:1.元素。2.元素符號、元素週期表簡介。

三、教學策略分析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閲讀課文、查閲有關資料後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提供有關資料,供學生查閲,提出問題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讓學生在反覆練習中加深理解和鞏固,使所學的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教學過程中可組織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符號認位、聯想記憶、查表搶答等。

四、設計思路

1由問題、圖片、文字資料推出元素概念,課本72頁活動與探究得出地殼、生物細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課本73頁資料、圖片和課文內容得出元素符號的寫法和涵義。

3由.課本74頁活動與探究瞭解元素週期表有關用途。

五、教具設計

1.投影1:按照課本49至50頁圖樣繪製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圖。

2.投影2:元素與原子比較表。(空白)

3投影3:介紹地殼裏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簡介幾種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簡介門捷列夫如何發現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引入

提問:水通電分解的實驗説明水是由什麼組成的?

回答

引入課題2“元素”。

教學新課

1.設疑:什麼是元素呢?

投影1,指導學生閲讀課本68頁表4-2,要求學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種原子?它們為什麼屬於同一種原子?

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觀察投影,得出:三種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為這些原子的質子數都是8.

閲讀本課第一節,瞭解元素的概念。

篇七:《元素》教學設計

1.1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構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合物;理解原生質的概念及其實質和含義;瞭解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及其重要作用;通過生物體組成元素與非生物的對比,理解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與差異性。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認識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使學生初步學會抓住知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用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觀點分析事物、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

二、教學建議

1.重點分析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是生物體的物質基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種類很多,至少有62種,常見的有29種。這些元素的分類原則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節教學的重點。根據不同的分類原則和方法,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不同的名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2.難點分析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內在聯繫、根本區別,以及表現出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在以前的生物學學習中,學生主要是從生物的主要特徵瞭解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區別,現在從元素水平上認識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對學生來説比較困難,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抓住兩點來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沒有自己特有的化學元素”——表現出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統一性;二是“各種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異”——表現出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的差異性。

三、教法建議

1.[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或班級]

可採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以及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2.[普通學校]

可採用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講解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教師列舉、展示、講解具體事例,幫助學生理解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四、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在緒論中我們知道了生物的基本特徵,第一個特徵是“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共同的物質基礎是什麼呢?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大體是相同的,他們共同構成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特殊在什麼地方,通過研究原生質來研究。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問題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

案例1: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生物體內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學元素。請根據“玉米和人體內化學元素含量對比表(見擴展資料)”來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

説明: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根據案例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與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最後歸納總結如下:

1、 基本元素:C、H、O、N

C為最基本元素

2、 大量元素:萬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 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eFe、Mn、B、Zn、Cu、Mo、Cl等

二、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問題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麼?

説明:教師提出問題後,可以通過介紹具體事例來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導學生閲讀教材分析。總結歸納如下:

1、組成化合物和原生質,作為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C、H、O、N、P佔97%

2、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如:B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

Mo作為牧草生長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蘭草場與鉬礦)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案例2:請比較生物與巖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麼結論?

原生質平均含量 人體內含量 巖石圈含量

C、H、O三種元素 93% 74% 少於1%

説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統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異性:生命元素在生物體和非生物體的含量不同

板書提綱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1.組成化合物和原生質,作為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2.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統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異性:含量不同

篇八:《元素》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元素週期表》是高一化學必修2第一節內容,是對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總結和昇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元素週期表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學學習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為框架,首先介紹元素週期表,再通過一些事實和實驗歸納元素週期律。

本節從新聞情境素材“元素週期表的4個新成員”引入,直接呈現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在學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通過比較原子結構(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的異同,探究元素週期表的結構與原子結構的關係:同一主族最外層電子數的相同;同一週期電子層數相同。

本節內容要達到“能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元素週期律,瞭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能描述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本課是時內容要求達到“初步瞭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的關係;能描述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在國中對於週期表前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和週期表有了初步瞭解,但主要是機械記憶,對於結構的不夠理解,容易遺忘,不會運用週期表解決具體問題。這一節課內容比較抽象枯燥,所以,如何能夠通過情境素材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週期表結構,建立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為教學設計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掌握元素週期表的結構,以及週期、族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親自動手編排元素週期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觀察元素原子結構,揭示元素週期律,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親自編排元素週期表培養學生的求實、嚴謹和創新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搶答培養競爭意識。

(2)通過元素週期表是元素週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的教學,進行“抽象和具體”這一科學方法的指導。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元素週期表的結構、週期,族的概念

2、難點:元素週期表的編排

五、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 ,啟發探究,合作討論。

六、教學過程

【引言】【情景】創設情境:“元素週期表的4個新成員”新聞素材

我們的元素一百多種,如何給它們排序,來更好地認識它們呢?

[思考與探究] 問題創設:

(1) 我們按照元素在週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可見原子序數與原子結構間存在什麼關係?(結合1-18號元素原子結構)

(2) 元素週期表的編排原則?完成導學案。

【導學案】

(1)我們按照元素在週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可見原子序數與原子結構間存在什麼關係?(結合1-18號元素原子結構)

(2)元素週期表的編排原則:把 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橫行,把 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排在同一個縱行

【問】數一數元素週期表有多少個橫行?多少個縱行?(7個橫行,18個縱行)

【講述】我們把元素週期表中的每一個橫行稱作一個週期,每一個縱行稱作一族。下面,我們先來認識元素週期表中的橫行——週期。?

【問】數一數元素週期表有多少個橫行?多少個縱行?(7個橫行,18個縱行)

【講述】我們把元素週期表中的每一個橫行稱作一個週期,每一個縱行稱作一族。下面,我們先來認識元素週期表中的橫行——週期。?

【板書】1.週期?

【學生活動】元素週期表中共有7個週期,請大家結合1-20號與元素原子結構。回答以下問題

1.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個橫行即同一個週期的依據是什麼??

2.週期序數與什麼有關?完成導學案?

【導學案】

1、週期:元素週期表共有 個橫行,每一橫行稱為一個 ,故元素週期表共有 個週期

週期序數與電子層數的關係:

②週期的分類:元素週期表中,我們把1、2、3週期稱為 , 週期稱為長週期,第 週期稱為不完全週期,因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發現。

請大家根據元素週期表,完成下表內容。

類別

週期序數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種數

核外電子層數

短週期

1

H—He

2

Li—Ne

3

Na—Ar

長週期

4

K—Kr

5

Rb—Xe

6

Cs—Rn

7

Fr—?號

説明:除第1週期只包括氫和氦,第7週期尚未填滿外,每一週期的元素都是從最外層電子數為1的鹼金屬開始,逐步過渡到最外層電子數為7的鹵素,最後以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稀有氣體結束。

元素週期表上列出來的元素共有112種,而事實上現在發現的元素還有:114號、116號、118號元素。?

【過渡】學完了元素週期表中的橫行——週期,我們再來認識元素週期表中的縱行——族。【板書】2.族?

【問】1.週期表中共有多少個縱行??

2.在每一個縱行的上面,分別有羅馬數字Ⅰ、Ⅱ、……及A、B、0等字樣,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

【學生活動】完成導學案

2、族:元素週期表共有 個縱行,除了 三個縱行稱為Ⅷ外,其餘的每一個縱行稱為一個 ,故元素週期表共有 個族。族的序號一般用羅馬數字表示。

①族的分類

a、主族:用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用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 三個縱行

d、零族:第 縱行,即稀有氣體元素

②主族序數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

③族的別稱

ⅠA稱為 元素 ⅡA稱為 元素 ⅣA稱為 元素

ⅤA稱為 元素 ⅥA稱為 元素 ⅦA稱為 元素

零族稱為 元素

説明:由短週期元素和長週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長週期元素構成的族,叫做副族。

小結:

[反饋練習]1、請寫出它們在週期表中的位置

2、(1)推算原子序數為13的主族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

(2)推算原子序數為53的主族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

【板書設計】

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週期律

第一節 元素週期表

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一.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週期序數=核外電子層數

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短週期(第1、2、3週期)

週期:7個(共七個橫行) 長週期(第4、5、6週期)

週期表 不完全週期(第7週期)

主族7個:ⅠA-ⅦA

族:16個(共18個縱行)副族7個:IB-ⅦB

第Ⅷ族1個(3個縱行)

零族(1個)稀有氣體元素

口訣:三長、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

篇九:《元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硅和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物理性質和存在,用途。

2、掌握硅和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

3、瞭解硅酸鹽工業及生產水泥、玻璃的原料、原理,瞭解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特徵和用途(新型陶瓷)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活動探究,通過硅與碳、二氧化硅與二氧化碳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比較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正確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2、通過對硅及其用途的學習使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化學。

3、聯繫生產生活及新科技,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

1、硅和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學性質

2、硅和二氧化硅的特殊性質

3、硅酸鹽的組成,工業生產水泥、玻璃的原料、原理

4、陶瓷材料應用及性能

【難點】

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質、結構

【學習過程】

一、半導體材料和單質硅

【聯想】

計算機的芯片,傳導電話、電視的光纜,化學實驗室裏的玻璃儀器,你能想像的出它們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為材料製成的嗎?

質疑:除了以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外,你還知道其他無機非金屬材料嗎?自然界中的巖石、沙子、土壤是由什麼構成?

【想一想】

碳和硅在結構上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填表)

原子結構示意圖常見的化合價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

Si

【閲讀】

閲讀課本P(103—104)回答以下問題:

1、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有哪些?,,等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排第二位的是,含量最多的金屬是

3、半導體材料特指導電能力的一類材料。

最早使用的半導體材料是。

現在多使用硅做半導體材料為什麼?

①②③

4、單質硅有,兩種,它們是硅元素的。

【小結】

物理性質

5、硅屬於(物質類別),其化學性質,常温下只能和____反應,加熱時還能和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6、在自然界中硅只能以____形式存在,常見的化合物有

7、硅有哪些用途?

【小結】

化學性質:

⑴與非金屬反應:①與F2反應

②與O2反應

⑵與鹼液(NaOH溶液)反應

⑶與酸反應①與HF反應

精品源自會考試題

精品源自會考試題

②常温下與其他酸。

8、製法和用途

精品源自會考試題

篇十:《元素》教學設計

《元素》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瞭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2、過程和方法

(1)通過查閲資料和分析食品標籤等探究活動方式,培養學生運用分類、歸納、概括、比較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2)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查閲資料,瞭解地殼,生物的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認識觀。

(2)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號

2、教學難點:元素和原子的區別聯繫;元素符號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基於本節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所教學生對化學用語儲備不足和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的實際情況,我藉助多媒體、原子模型,採用了以教師講述為主、問題引導分析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兼以自學輔導,教師點撥,分組競賽活動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中,再通過大量練習以求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講練並重,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教學準備

課件製作、原子模型

五、教學過程

(1)、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核電荷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3、元素是宏觀概念,原子是微觀概念

4、元素在自然界的分佈

(2)、元素符號

1、書寫規則

2、含義(宏觀和微觀含義)

(3)、元素分類

(4)、元素週期表

六、反思

1、理論教學更要讓學生動起來,一是“腦動”,在元素概念教學上設置更多的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互相合作、積極思考;二是“眼動”,三是“手動”,元素符號的書寫,元素的分類和元素週期表的應用上就充分讓學生參與進來,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巡視輔導,對較大的疑難進行共同討論、詳細講解。

2、精講多練,努力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在練習中儘量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的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大差距,是今後自己不斷克服和加強的。

3、在設計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概念教學上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實例化、形象化的必要性,如何通過多種形式採用直觀教學手段,以形象思維強化認識的表象,從而推進抽象思維的發展,這些都是自己之前做得不夠和需要加強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