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鎮黨委書記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典型案例分析會上的交流發言

欄目: 代表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2.88W

鎮黨委書記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典型案例分析會上的交流發言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鎮位於市西南,區北部滬、浙交界處,轄區面積75.66平方公里,居民區19個,總人口13萬多,是區人口較多的鎮之一。近年來,我鎮黨委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積極創新實踐“美麗朱涇.頻道”“互聯網+”治理、“三全值守”制度、“三一三全”社會治理工作法等基層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徑,形成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朱涇經驗”,人民羣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2020-2022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也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面對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我鎮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羣齊心協力打贏了保衞戰,期間湧現出一批感人的事蹟和優秀經驗做法。比如,鐘樓居民區黨總支以樓組為最小治理單元,實施“樓組自治”工作法,將組織建設、疫情防控、生活保障等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到樓組,交出了令居民羣眾滿意的“暖心答卷”。

對此,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鎮以總結提煉、深化完善黨建引領“樓組自治”工作法為契機,深入社區一線調研,立足既有基層治理成功經驗,積極探索“樓組自治”工作模式,推動黨的政治、組織優勢在樓組凝聚,居民自治成效在樓組彰顯,最終達到“組織在樓組、鄰里心連心、治理顯成效、社區更和諧”的工作目標。

一、主要做法

黨建引領“樓組自治”工作模式以組織建設為根基,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保障,發揮黨建凝聚人心“強磁場”的作用,逐漸使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轉為社區治理的主動參與者,推動基層治理實現“鄰里大合唱”。

(一)強化組織力,健全執行有力的樓組組織網。根據“相對集中、便於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健全社區微網格的基礎上,以單個樓組覆蓋3-5個樓棟、規模不超過60户為標準,劃分樓組自治單元。在黨員數不少於3人的樓組中建立樓組黨小組,不滿3人的共同建立樓組聯合黨小組,推選熱心社區事務、號召力強的黨員擔任樓組黨小組長,並由每個樓棟自主推選1名黨員骨幹擔任“紅色管家”,做到“一人一樓”包乾負責,構建“居民區黨組織——微網格黨支部——樓組黨小組——樓棟‘紅色管家’”的四級組織架構,不斷延伸黨組織觸角,前移服務羣眾端口。

(二)增強凝聚力,打造同心協力的自治共同體。廣泛發動黨員羣眾投入樓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將社區內在職黨員、志願者、居委會幹部、下沉幹部、物業管理人員等力量化整為零,組建“1+1+2”樓組自治聯盟,“1”即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微網格黨支部書記;“1”即樓組黨小組長和“紅色管家”;“2”即以在職黨員、居委會幹部、下沉幹部為主體的樓組先鋒隊和以黨員羣眾骨幹為主體的樓組志願服務隊兩支“樓組工作隊”。其中“樓組工作隊”根據成員居住情況和工作需要分片配置到每個樓組,並按需分設樓棟工作小組,將樓棟黨員信息上牆、黨員家庭户掛牌,確保工作力量覆蓋全部樓棟。

(三)提升號召力,建立即時響應的聯繫直通車。實行“一樓一羣”聯繫溝通模式,建立樓棟居民聯絡羣,在每個樓組由社區微網格長、樓組黨小組長、“紅色管家”、樓棟居民等組建樓組聯絡羣,與原有社區聯絡羣組成“三級聯絡羣”,形成信息閉環。其中,樓組聯絡羣中,由樓組黨小組長任羣主負責統籌,社區微網格長任管理員負責監督,確保居民區黨組織始終能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員幹部在羣內積極發聲,帶頭弘揚正能量。通過“三級聯絡羣”主動向居民問需問情,動態徵求意見建議,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及時為居民排疑解憂。建立健全“居民點單——居委派單——樓組接單、送單”的工作流程,針對居民需求和意見,及時彙總分類,加急處置急事、難事,着力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

(四)加大服務力,編織守望相助的和諧鄰里情。建立樓組黨員“星級”評定製度,設立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三個等次,激勵黨員參與樓組自治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悄然形成互信互融、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堅持需求導向,組織黨員幹部開展“敲門走訪”行動,重點關注高齡獨居老人、失能失智人員、殘障人士等特殊羣體特別是“沉默的少數”,經常送去一聲關心問候、收集困難訴求,幫助解決煩心事、揪心事。延展居民公約內涵,結合實際制定《小櫃公約》,在每個樓組設立“愛心小櫃”,發揮鄰里互助優良傳統,鼓勵居民拿出家中閒置物品放到小櫃,有需要的居民按需拿取和置換。

二、成效反響

黨建引領“樓組自治”工作模式將基層治理的被動服務變為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式的自理、自治,激發黨員帶羣眾參與自治的熱情,建立起更加牢固的鄰里情感紐帶。

(一)由點到面,打通了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樓組自治”工作模式把社區中人、事、物等各類優勢資源集中整合到樓組這個最小治理單元,延伸了社區治理的服務半徑,也激活了網格末梢的“源動力”。如,針對日益強烈的“一鍵直達”老房幸福生活訴求,北圩居民區以樓組黨建為抓手,組織樓棟“紅色管家”引領先鋒力量帶頭開展“老房加梯”的溝通聯繫、徵詢解釋等工作,順利促成了加梯成功簽約。“加梯”期間,“樓組自治”工作模式團結凝聚了更多樓組居民投身於樓組共建共治,樓道內熱心的退休黨員、在職黨員自覺組建成為巡查員、監督員,幫助居民在加梯的各個環節“填坑”“排雷”“破難”。

(二)由此及彼,推動了居民羣眾的“身份轉換”。樓組黨小組長、“紅色管家”、樓棟工作組的成員充分履行自身職責,主動參與到樓組中各項信息排摸、宣傳引導、協商議事、安全監督、互助幫困等工作中,不斷加大服務需求的收集力度,確保服務更接地氣、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社區居民們也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紛紛弘揚主人翁精神。如,通過常態化開展樓組自治會,將樓道內不同年齡層的羣體納入自治會名單,羣策羣力、集思廣益,在議事過程中彙集羣眾的智慧,尋找到社區治理難點的解決路徑,真正實現讓居民“提出來”“説了算”“自己幹”。諸如樓道亂停車、亂堆物、飛線充電等老大難問題通過樓組自治會得以破題解題。

(三)由表及裏,延伸了紅色陣地的“宣傳觸角”。走進樓道,就是進了家門,把支部工作與樓組治理相結合,將紅色陣地建到家門口,不僅能推動紅色資源覆蓋到樓組,也能讓居民走出家門就能擁有好環境、好心情。鐘樓居民區積極鼓勵居民自發動手整治樓道環境、裝扮樓道牆面,普通的樓道搖身一變成為了黨史學習教育和紅色革命傳承的重要宣傳陣地。同時在樓道轉角開展樓道文化體驗活動,煥然一新的樓道成為了居民日常交流互動展示的“共享空間”,不僅密切了鄰里關係,接地氣的紅色陣地也使紅色教育潛移默化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助推基層黨建提檔升級。

(四)由慢到快,建立了問題處置的“綠色通道”。通過建立“一人一樓”包乾負責、“三級聯絡羣”即時響應等一系列制度機制,把居委會、樓組工作力量與居民羣眾通過黨組織緊緊聯繫到一起,進一步暢通各項政策上傳下達的渠道,進一步加強矛盾問題的收集力度,推動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堵心事解決在樓組內,有效提升了問題處理效率。僅因居民在“三級聯絡羣”裏的一句“要是快遞櫃就在樓下就好咯”的家常閒話,紅菱居民區便迅速將智能快遞櫃鋪到了每一位居民的家門前,問題清單轉化為了成果清單,樓道口的“取件自由”是紅菱居委會打通服務羣眾“最後一百米”的暖心舉措,更是鎮黨建引領“樓組自治”工作模式下,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生動縮影。

三、幾點啟示

探索黨建引領“樓組自治”工作模式,讓治理單元從社區到樓組,以“小樓組”實現“大善治”,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

(一)要把黨建引領貫穿始終。面對樓組中紛繁複雜的人羣和各種事項,唯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做好樓組黨建工作,才能更加有效的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羣眾處理社區“大小事”,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對此,要健全完善居民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協同運行機制和多級組織架構,深入開展“樓組黨建”行動,把黨的組織建設嵌入到“樓組自治”的各方面和各環節,進一步將黨旗插在樓組治理單元,切實築牢羣眾身邊的紅色堡壘。

(二)要把優勢資源整合融通。隨着居民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日益增多,原來社區居委會或居民區黨組織的單一供給模式已經不合時宜,迫切需要更加強有力的組織推動和更優質的資源整合平台,把更多的資源整合凝聚到社區、樓組。對此,要探索建立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的“街委會”模式,進一步凝聚轄區沿街商鋪、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力量,完善在職黨員社區報到服務制度,把凝聚合力貫穿到“樓組自治”的全方位和全過程,使各方的力量和資源充分吸納和融入。

(三)要把為民服務記在心中。只有讓居民羣眾滿意,持續提升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社區治理才真正落到了實處,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居民作為治理主體的主動參與,從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對此,要持續深化聯繫服務羣眾的常態化制度機制,進一步組織動員黨員幹部為民解憂、為民辦事、為民謀利,發揮模範作用,把服務保障好樓組內居民作為“樓組自治”的主要任務和終極目標,真正踐行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