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奇聞異事的大學聯考寫作素材(精品多篇)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奇聞異事的大學聯考寫作素材(精品多篇)

奇聞異事的大學聯考寫作素材 篇一

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着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説,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着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話題:“誠信與人生”“互助”“誠信的'價值”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燬。事後,對兒子説:“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畫家、藝術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話題:“誠信人生”“重諾”

奇聞異事的大學聯考寫作素材 篇二

達爾文獎

這項奇怪獎項是專門頒發給那些以蠢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方法,意外令自己身亡或嚴重受傷的人。他們得獎的原因由達爾文獎網站的擁躉詳細記錄下來,紀念這班在物競天擇的世界自我淘汰的人。一個得獎者必須表現得超出常理的白痴行為,如拋耍手榴彈(克羅地亞,1987年),為了拍高空急降不穿降落傘就跳出機外(北卡羅米納,1987年),或用打火機照亮燃料槽來確定有無可燃揮發氣體。

相關資料:

達爾文獎(Darwin Awards)是一個帶半開玩笑性質的獎項。該獎項以著名進化論學者查爾斯·達爾文命名,是因為獎項的得主均失去了繁殖的能力,讓自己愚蠢的基因不再自由地傳播出去,對人類的進化做出了貢獻。亦有人認為達爾文獎是用來記錄那些在進化過程中走得最慢的人們。

達爾文獎由斯坦福大學教授温蒂·諾斯喀特(WendyNorthcutt)創建,此命名是為了表示對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敬意,是網絡幽默的表現。

自1985年以來,達爾文獎就在電子郵件和Usenet的新聞組中廣為流傳。自1991年以來,每年都有頒發新的達爾文獎。有數個網站在記錄着新出現的達爾文獎項,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個是由美國人温蒂·諾斯喀特自1994年管理維護的。諾斯喀特自己也寫過數本關於達爾文獎的書。

奇聞異事的大學聯考寫作素材 篇三

1、霍去病

他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

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説:“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麪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2、喜劇大師卓別林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年少時因相貌不佳總是成為別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劇生涯中這恰恰成為一種優勢,他主演的無聲喜劇電影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不得不説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3、小品王趙本山

趙本山還是一個農民時,有人説他重活幹不了,輕活不願幹,光會耍嘴皮子。但他硬是把嘴皮子耍成一門功,最終成為了家喻户曉的小品大師。

關於選擇的經典素材

魯迅棄醫從文(人生之路的選擇)

在中國人被誣為“東亞病夫”的黑暗時代,魯迅抱着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麻木不仁看同胞被害的人羣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健壯也只能做毫無疑義的示眾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因此毅然棄醫從文,獻身於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革命文藝運動。

任小萍的經歷(沒有選擇的選擇)

現任北京外交學院副院長的任小萍女士説,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組織上安排的,自己並沒有什麼自主權。但在每一個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選擇,那就是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大學畢業後,她被分到英國大使館做接線員。做一個小小的接線員,是很多人覺着沒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卻把這個普通工作做出了名堂。她把使館所有人的名字、電話、工作範圍甚至連他們的家屬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有些電話進來,有事不知道該找誰,她就會多問問,儘量幫他準確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館人員有事要外出,並不是告訴他們的翻譯,而是給她打電話,告訴她會有誰來電話,請轉告什麼,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託她通知,任小萍成為全面負責的留言點、大祕書。

結果沒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調去給英國某大報記者處做翻譯。該報的首席記者是個脾氣很大的老太太,把前任翻譯給趕跑了。剛開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資歷,後來才勉強同意讓她試一試。一年後,老太太經常對別人説:“我的翻譯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調到美國駐華聯絡處,她幹得又同樣出色,獲外交部嘉獎?一個人在無法選擇工作時,至少他永遠有一樣可以選擇,就是好好幹還是得過且過。同一種工作崗位上,有的人勤懇敬業,付出的多,收穫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調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實,這樣的選擇就決定了將來的被選擇。

奇聞異事的大學聯考寫作素材 篇四

快樂的學問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理直氣和

“小姐你過來你過來”一位顧客高聲喊,指着面前的杯子,滿臉寒霜地説,“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一杯紅茶都糟蹋了”

“真對不起”服務小姐賠着不是,“我立刻給您換一杯。”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邊跟前一杯一樣,放着新鮮的檸檬和牛奶。小姐輕輕放在顧客面前,又輕聲地説:“我是不是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那位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有人笑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土。你為什麼不直説他呢他那麼粗魯地叫你,你為什麼不還以顏色”

“正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式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説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聲”小姐説,“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要用氣和來交朋友”。

“破窗理論”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做過這樣一項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比較雜亂的街區,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他把停在雜亂街區的那一輛的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擺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一輛過了一個星期也安然無恙。後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後來,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依託這項試驗,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户玻璃,而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户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那麼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破窗理論”在社會管理和企業管理中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們中國有句成語叫“防微杜漸”,説的正是這個道理。

“少”的哲學

早在1583年,作為藥理學家和學者的帕拉斯爾薩斯就説過一句極其中肯而精彩的話:“只有劑量能決定一種東西沒有毒。”直到今天,這句話仍然不失其意義。姑且不論中國民間“是藥三分毒”的説法,就是人們一般不可須臾離開的裹腹之物———食物,也並非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食物如果過多,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謂過猶不及。

最近,美英一個專家小組經過考察和比較研究指出,中國對肝癌的化療用藥不僅品種多而且劑量大,比美英一般用藥量多一半。結果是,肝癌病人的死亡率不僅比國外高,而且即使能達到有效治療,患者的存活期也不過一兩年或二三年,相比之下,國外的肝癌病人的治癒率不僅高於中國的肝癌病人,而且一般存活年限也比中國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是五六年。

為什麼會有這樣迥然相異的結果呢其中的原理很簡單。肝癌本來就極大地損害了肝臟的功能,如果這時再對病人大劑量用藥和用多種藥,肝臟的負擔更重。所以許多肝癌病人並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藥物中毒。儘管醫生的用藥是用心良苦,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

少,但是有效,不僅是用藥的一種方法,而且是生活早就闡明的一個簡單道理。簡單而實用比繁瑣哲學好得多。

“我心有主”

有這樣一個故事,説的是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一棵梨樹,行人紛紛去摘梨,惟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便問:“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這樣亂,管他是誰的梨。”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意味着一個人能夠堅持自己的主見,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擾和誘惑,不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貪贓枉法,或晚節不保,最後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終生,代價極為慘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於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反,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堅守精神家園,自然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這是一種準則、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精神。

“字字皆辛苦”

一天,我教小孫子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時,想不到他説:“一點都不辛苦,還沒有我讀書辛苦呢。你沒看電視上説,現在都用什麼現代化機械耕種土地了,幾個人都能管一個大農場,人也不出汗了,不滴禾下土了,機器也不會出汗,還能收好多好多糧食。”他又説:“我們到鄉下姥姥那裏去,好多人在那裏坐着玩,打撲克下棋説話。聽姥姥説,還有好多人都不種田了,出去打什麼工了。”他還説,他六點鐘就要起牀,晚上做作業到十點多鐘,而在鄉下時,姥姥早上八點還沒起牀,晚上八點就睡覺了,哪有他讀書辛苦,一個字要練習十多遍,手都寫痛了,那才是“字字皆辛苦”呢。

小孫子的話給我很大啟發。是的,時代變了,有些觀念也應該變。過去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現在不一定是真理了,或者説不那麼真理了。

愛下棋的國王

有一個愛下象棋的國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對弈。幾年來,每次下棋國王都是贏家,大家都恭維他為天下獨一無二的象棋高手。

一日,國王微服私訪。他來到京城一家酒店,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正和一個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把青年人殺得一敗塗地。國王坐下來和小姑娘對弈,不多一會就損兵折將,成了小姑娘的手下敗將。國王不服輸,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盤,結果是同樣慘敗。國王這才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