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春的大學聯考素材參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5W

青春的大學聯考素材參考(精品多篇)

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 篇一

美國專欄作家威廉·科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數十年之後,我們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觸摸到數十年後的那個目標,其間的距離,我們為什麼不能用快樂的心態去完成呢?

年輕時,威廉·科貝特辭掉了報社的工作,一頭扎進創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鴻篇鉅製”卻一直寫不出來,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絕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地向他傾訴了自己的苦惱。朋友聽了後,對他説:“咱們走路去我家好嗎?”“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幾個小時。”朋友見他退縮,便改口説:“咱們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帶他到射擊遊藝場觀看射擊,到動物園觀看猴子。他們走走停停,不知不覺,竟走到了朋友的家裏。幾個小時走下來,他們都沒有感到一點累。在朋友家裏,威廉·科貝特聽到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席話:“今天走的路,你要記在心裏,無論你與目標之間有多遠,也要學會輕鬆地走路。只有這樣,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煩悶,才不會被遙遠的未來嚇倒。”

就是這番話,改變了威廉·科貝特的創作態度。他不再把創作看作一件苦差,而是在輕鬆的創作過程中,盡情地享受創作的快樂。不知不覺間,他寫出了《莫德》、《交際》等一系列名篇佳作,成為美國一位著名的專欄作家。

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 篇二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拉格出生在英國一個貧困的家裏,儘管貧窮,父母仍然懂得知識的重要性,省吃儉用供他到寄宿學校讀書。布拉格知道父母辛苦,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於是學習非常努力。一些富家子弟常常攀比新衣服、新鞋子、他總是無動於衷,從不參與。

布拉格學習成績很好,老師常常在班上表揚他。這引起了一些富家子弟的妒忌,他們開始和布拉格作對。布拉格總穿一雙破舊的大皮鞋,樣式古老,非常不合腳。於是大家就開始説這雙皮鞋是布拉格偷來的。

學校裏的流言蜚語瞞不過學監的耳朵。得知自己學校有學生有偷東西的行為,學監非常氣憤,他絕不允許這種有損學校聲譽的事情發生,準備開除這個品德敗壞的學生。

看到學監把布拉格叫去了,那些富家子弟在背後偷笑,他們心想:這個討厭的傢伙終於要被開除了。

來到學監的辦公室,布拉格看見學監盯着自己的大皮鞋,難色鐵青,心裏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那些討厭的謠言被學監知道了。問心無愧的布拉格昂首挺胸,迎着學監的目光走上去,遞給學監一封信。學監疑惑地打開,慢慢地,他的難色變得祥和起來。

原來,這封信是布拉格父親寫給他的,上面説:“孩子,真抱歉,希望過一兩年,我的那雙破皮鞋,你穿在腳上就不會嫌大了。我抱着這樣的希望:等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你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奮鬥成功的”。

最後,學監向布拉格道歉,並且在後來的日子裏,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給了他不少幫助。

布拉格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這個穿着大皮鞋奮鬥的孩子,長大後因為非凡的科學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 篇三

孟非,江蘇衞視著名主持人,由他主持的《非誠勿擾》節目收視率一度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受到觀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後,孟非和幾個同學一起去深圳淘金,嚴酷的現實讓他不得已做了一名搬運工。一個月後,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覺得只要從頭做起,相信一定能實現人生的跨越。回到南京後,他到一家印刷廠當起了工人,同時報名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拿到文憑後,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當一名記者!有了目標,他開始了一步步的跨越,於是從一名業餘記者,到一名新聞工作者,從新聞工作者到著名主持人,孟非走向了成功。孟非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命運給我我生命中一個低谷,我會用它來創造巔峯。”

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 篇四

他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早晨起來發現,爸爸沒有在桌上留下一分錢,連坐公交車的錢都沒留下。他走了三個小時去上課,遲到被老師罵。這個時候心裏是有小小埋怨的,怪爸爸為什麼一聲不吭地就消失,連一句再見都不説。

那個時候的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只是他悲慘生活的序幕。爸爸一直沒有回家,15歲的小小孩童,沒有錢,沒有人照顧。他開始跟同學和老師借錢,他一定會跟人家説清楚他還錢的時間,從來都在約定時間到之前把錢還清。他冬天去洗車,夏天發廣告單,在冷熱交替間不斷上演生活不易的腳本。

17歲,他就進娛樂圈了,組了個組合叫“四大天王”。後來組合解散,他又和“小豬”羅志祥一起組了“羅密歐”。他站在羅志祥旁邊,高大帥氣的“小豬”佔盡風頭,他卻一直默默無聞。即便他能模仿各式各樣的藝人,唱歌、舞蹈、口技,也一直都不惹人注目。他不敢想太多。娛樂圈永遠這麼殘酷,想太多反而更痛苦。反正,我可以賺錢了,這樣就很好。他是這樣想的。他每個月都給爸爸還債,那時候,他覺得其實也挺幸福的。

打拼了幾年,好不容易攢下了人氣和知名度,他又要去服兵役。他像一陣曾刮到娛樂圈的小風,只是在飄過。

服兵役的時候是很苦的。更讓他難過的是,別人都有父母來探望,他卻一直沒等到過。終於有一天,爸爸來了,他無比激動地衝出去,卻驚訝地發現,原本精神帥氣的爸爸滿臉是傷,鼻青臉腫。

他一句話都沒説,也不知道能説些什麼。爸爸絮絮叨叨地講着,欠人家債,被放高li貸的人追殺,實在是沒辦法了,你救救爸爸,你可不可以幫爸爸籤這個支票?不然他們不會讓我走的兒子。

爸爸朝他跪下了,跪碎了他所有的依靠和自以為幸福的假象。

他拿過筆,重重地一筆一畫地將名字刻進債務裏,他簽了上百萬的本票,把爸爸的債全部扛了過來。那是他最最苦悶的一段生活,突然找不到任何出口,像被上帝拋棄的小孩。

帶着百萬的債務,他重新進入娛樂圈,卻發現早已物是人非。他依然活躍在各個綜藝節目現場,開始做旁邊不鹹不淡的小綠葉。台灣唱片界變蕭條了,曾經最愛的人Makiyo居然和好友羅志祥在一起了。他也沒有埋怨,除了在節目裏,半真半假地調侃過。

經歷過後是從容和淡定,從台視、三立、華視到東風,他在台灣各大電視台的主打娛樂節目上摸爬滾打。在《康熙來了》裏大秀模仿功力,讓小s和康永笑到抽筋;在《國光幫幫忙》裏邊B—BOX邊唱歌;在《鑽石夜總會》裏見招拆招。他依然和小豬一起上節目,亂七八糟一起胡鬧,在一起講以前的事情講得兩個人都笑趴下,最後歐弟還説,我就是沒辦法對他生氣。

只是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他都會一個人到海邊吹冷風,默默想自己的生活。此時的他,還債還得很辛苦,他沒想到的是,又會有新的債務找上他。

他被人挾持到咖啡廳,給他看寫有他父親名字的上百萬的借條,他一併簽下。他對父親的心情是很矛盾的。希望他出現,又害怕他出現帶來更多的債務。辛苦工作的背後有太多不為人知的心酸。他其實是有墮落的理由的,不過他一直都記得,高中時候老師説的那句話,你要相信人性最善良的那一面,以後不管走到哪裏,你都要保持持赤子之心,一直到老。

所以他一直都沒有失望過。

但也許是宣傳方式不對,也許是他一直找不到對的路,他還是不太紅。也有人説,他只會瞎胡鬧,永遠都是根草。

命運是個巨大的轉輪吧,我只是一直等不到機會的那一個,他對自己説,總是會好的。

2008年,他開始到大陸做主持。初到內地,沒有知名度,對內地娛樂節目的操作方式也不熟悉。在《天天向上》裏與汪涵大哥合作,他一點都不能分神,一有接不上話冷場的時候,底下噓聲一片。導播示意重來,他就冷汗漣漣。做完節目餓着肚子去網上看觀眾評論,好評壞評,他都認真看完,然後跟自己説,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只要再多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能做好。

眾小生舌頭打結的時候,都是他接過話頭,將尷尬局面挽回;搭檔控制不住情緒笑場,他都會“隨機應變”讓劇情瞬間扭轉;笑點不夠時,都是他躥出來,拿自己開玩笑,搞怪依舊;嬉笑怒罵,左蹦右跳的小調皮,各種各樣流露着孩子氣的模仿,帶給觀眾重重驚喜。他漸漸收穫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他拼命工作,直到終於將簽着自己名字的賬單還清了,爸爸卻一直都沒有與他聯繫過。

堅持了這麼多年,他想,幸好我還有一顆赤子之心。

2010年2月13日,天涯發佈的“歐弟不紅,天理難容”的帖子,引爆了歐弟粉絲的眾口歡呼,他艱辛地走了一路,終於收穫了無數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即便是做小小的綠葉,他也做得風生水起,用他的真誠和善良打動了無數人。有時候錄節目錄到很晚,走出電視台,還能看到外面有等他的粉絲。他總是會走過去説,不要太晚回家,爸爸媽媽會擔心的。

他看上去像什麼都得到過的孩子,而其實,他得到的很少。他從來不曾放棄,也從來都覺得人其實都很善良。

他明白走了這一路有多艱辛,所以更珍惜在舞台的過程,他明白那種被拋棄的感覺,所以他總是盡力幫助身邊的人。他明白得到有多難,所以他一直都很知足。

有女生説,找一個歐弟這樣的男朋友多幸福啊。在時光的道路上,有些人眼中的草,終究會長成另一些人手中的寶。

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 篇五

做一個永遠不對自己説“不可能”的強者

世界激勵大師約翰·庫提斯剛出生時,身體嚴重畸形,只有一隻礦泉水瓶大。他生下來後,醫生看着他罕見微小的樣子,斷定他不會活過當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礦泉水瓶”男孩兒卻活了下來,並在父母的精心呵護和照料下一天天成長起來。如今的他,不僅讓當年一再為他的生命設限的醫生張口結舌,還成功地養活了自己,而且在精神方面已經變得無比強悍。更讓世人稱奇的是,這個至今“身高”還不到1米的演講天才,他受到過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接見,並且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同台演講過。在他不平凡的成長曆程中,他的業餘生活十分豐富,他不但喜歡駕車、釣魚、看球賽,還做過殘疾人游泳、跳水、橄欖球、乒乓球教練。

因為殘疾和病痛,1970年出生的約翰·庫提斯這些年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自己也説不清了。他只記得早在上國小時,曾因為身有殘疾,被其他健康的孩子追得到處躲藏。有一次,一羣孩子把他綁起來,用膠布封上嘴,把他仍進了垃圾桶裏,然後點上火企圖把他燒死。那時,垃圾燃燒生出的濃煙,發出的“噼裏啪啦”的聲音,把他嚇得幾近窒息,為了活命,他在垃圾桶裏拼命扭動,直到把身邊的火苗撲滅,就在他奄奄一息時,才被人發現救了出來。在他17歲那年,由於下肢疾病的惡化,他不得不從腿部截肢,剩下的“身高”不足1米,從此,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僅有“上半身”的矮人。然而,更讓約翰·庫提斯難以想到的是,悲慘的命運總是拿他開玩笑,病魔和痛苦不去光顧別人,竟然總是在他這樣的高度傷殘者身上揮之不去,在他29歲那年,僅剩“半個身子”的他又患上了癌症。

為了自強自立,更為了用他的拼搏精神和不甘向命運低頭的意志去激勵別人,約翰·庫提斯在同命運和自身殘疾挑戰的同時,喜歡上用自己“半個身子”現身説法的演講事業,在8年多的激情演講中,他“走”過19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聞名世界的傳奇式人物,並被譽為世界激勵大師。而他在“走”向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演講征程中,他經常會用一隻胳膊支撐着“全身”,騰出另一隻手推動滑輪,驅動不到1米高的軀體在地面上快速前行,頭始終高昂着,神情中甚至有幾分驕傲。有人對他如此“賣力”和不珍惜自己的身體有些不解時,他總是充滿自信地説:“我這樣做的唯一原因就是為了激勵別人,證明自己沒有不可能!”

為了激勵別人,約翰·庫提斯在8年的演講中曾不止一次地講述過他早年申請駕照時的一段“趣聞”。當時他坐在椅子上,接待他的小姐坐在櫃枱裏,只能看見他的上半身,便問他有沒有殘疾。“怎麼跟你形容呢?”約翰·庫提斯煞有介事地説,然後猛地雙手撐住櫃枱跳了起來:“這算不算殘疾?”當時嚇得小姐幾乎暈過去了。他在對人介紹自己時説:“你們看到的我沒有雙腿,但我卻能做很多的事情,而有的人四肢健全,卻什麼也做不成,整天抱怨,為什麼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在到一些地方演講時,他不止一次地對聽眾説:“現在我來到這裏,就是想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激勵別人——無論你現在的狀況有多差,要永遠想念明天可以更美好!我現在每天都很忙,在世界各國演講,我是在激勵別人也是在激勵自己,別對自己説‘不可能’,這是我這樣一個高度殘疾人永恆的信念,但願通過我的演講激勵,它也會成為許多身體健全者的信念。”

約翰·庫提斯被冠以世界激勵大師這一稱謂,他以不足1米高的殘軀周遊世界進行勵志演講的行為堪稱舉世無雙。更為可敬的是,他除了擁有永遠激情的語言,激勵別人的還有他一貫的行動。面對世界各國的觀眾,約翰·庫提斯總給人一種“激情洋溢”的印象,他好像擁有永不枯竭的鬥志,眾多聽過他演講的人,常常會這樣評價他。近年來因為演講,約翰·庫提斯到過中國若干座城市,讓很多中國人見證了他的“傳奇”。7年前,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一句漢語也不會説,中國助理成為他的第一位漢語老師,經過不停地學習,現在約翰·庫提斯已經可以準確地説一些漢語了。

前不久,約翰·庫提斯再一次來到中國,他在山東濟南進行演講時對記者説:“在中國,我經常聽見朋友們説‘我今天過得很不開心。但什麼是不好的一天呢?對我而言很少。就像自己的命運,不管你覺得多麼不幸,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我當然也會有傷心和沮喪的時候,因為我是正常的人,但這只是人生的起起伏伏,人生的起伏有高低,才會繼續下去。”

是的,人生有起伏有高低,自己的路才會繼續走下去,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無論是坎坷,還是平坦,只要自己像約翰·庫提斯那樣高昂着頭堅持走,就會摘取到成功的。果實,品嚐到美好生活的滋味。我想,像約翰·庫提斯這樣高度殘疾的人,之所以能夠在挑戰命運中取得成功,是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不對自己説不可能的強者,而且在他的心靈中,他還會像花朵一樣温柔,像火一樣熱烈,又像水一樣博大,唯有擁有這些,才能成為人生競技場上的勝利者。

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 篇六

邁克·泰森曾是一位職業拳擊手,曾獲世界重量級冠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級拳擊手之一。在其全盛時期,他以毀滅性的風格多次擊敗了著名的對手,一度是最具威脅性的拳擊手之一。但其事業前途卻因個人問題、缺乏訓練而中斷。在監獄他曾企圖恢復職業生涯,但在與知名對手比賽中卻沒有獲勝。2005年6月11日,他與學徒拳擊手凱文麥克布萊德打了最後一場比賽,亦以失敗收場,從此宣佈永久退出拳壇。曾經輝煌一時的他沒能跨越自己,獲得新生,成為無數拳擊迷心中永遠的遺憾,也給我們留下很多思索。

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 篇七

素材五:《風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警醒的美國電影。故事的主人公利茲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珍妮因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利茲只好流浪街頭。不久,母親去世了,利茲很受震動,她意識到如果沉淪下去,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過去,開始全新的人生。她以真誠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最終憑藉着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邁入她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