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作文素材積累,寫法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2.27W

作文素材積累,寫法6寬容潤滑了彼此的關係,消除了彼此的隔閡,掃清了彼此的顧忌,增進了彼此的瞭解。大學聯考作文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素材的科學選用不可輕視,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選用的素材往往也是不太理想的,因為就作文而言,沒有東西寫也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通過盤點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大學聯考優秀作文選用的素材有以下來源:來源之一,語文課本。語文教材裏的選文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名篇,無論從語言表達、寫作技巧、素材運用、思想立意哪一方面看,都是作文的範例。認真揣摩語文課本里的範文,自然會積累豐富多彩的素材。請看一考生《捻亮點點心燈》片段:

作文素材積累,寫法

摺扇輕搖,衣袂飄飄。那瀟灑的身影,緩緩沿着歷史的楊柳岸踱步。

誰都贊他是一代才子,才情飛揚,然而窮困潦倒的他最終也只得“忍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生命原本只是平凡的一點,卻在點點滴滴的歲月中得到了拓展。他發展了詞的長調體制,為宋詞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最終成了北宋最有影響的詞人之一。

煙柳一夢,仍舊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淡雅,仍舊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念,點點心燈,夢境絢爛。

這個片段就成功地化用和引用了柳永的詞句,這些詞句均來源於課本。可見,從語文課本里挖掘素材,是一種可行的做法。

來源之二,社會生活。對我們來説,最缺的不是生活,而是發現和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留心身邊的一人一事,一沙一石,一分一秒,得到的素材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請看一考生《綠色生活》片段:

村裏總是大片大片綠色的田野,淹沒了在田間埋頭幹活的男人。誰的莊稼種得好,誰的玉米長得快,誰的棉花受了蟲災,晚上去誰家喝酒,誰的水壺沒水了,拿起誰的就往下灌。日暮的時候,蹲在田埂上抽着煙,落日的餘暉灑遍整片望不到盡頭的綠色,一年年的收成便從煙捲裏一圈圈地冒了出來。

這位考生寫的就是身邊淳樸自然的鄉村生活,字裏行間充溢着淡淡的人間煙火味,頗有沈從文《邊城》的味道。家庭、學校和社會給了考生太多的幸福和温暖,也給了考生太多的思考和感悟,引導考生把目光投向生活,寫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就給作文注入了一股源頭活水。

來源之三,名人故事。多讀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瞭解名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把握名人的人生軌跡,評價典型的事件,進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這有利於作文素材的積累。請看一考生《偶然之處詩意花開》片段:

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偶然之時發現了青黴素。而“有心栽花”苦苦研究的葡萄球菌卻與他無緣。青黴素對人類的貢獻不可估量,弗萊明也被譽為“青黴素之父”。有時候,踏破鐵鞋無覓處;有時候,得來全不費功夫。偶然之中,藴含着必然,只要不懈努力,偶然中必然有詩意花開的美麗景象。

考生經常寫到的名人有古今中外的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有當今走紅的影視明星、體壇健將、勞動模範、大學聯考狀元等。他們之所以是“名人”,是因為有不同於“常人”

的地方,這不同於“常人”的地方往往藴含着豐富的“寶藏”,認真挖掘,就不愁沒有素材。

來源之四,美文時文。精讀相當數量的美文時文,先成竹於胸,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自己的語文素養,寫起文章來,筆下自然會流出心靈的清泉。請看一考生《與你為鄰》片段:

大海啊,與你為鄰,你的兒女變得勤勞質樸;與你為鄰,你的兒女學會了自力更生;與你為鄰,你的兒女生活得幸福快樂。你從遠古走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你還將繼續走向未來,一切生靈怎能不懷着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你?我想借用一位作家的幾句話來表達我的滿腔熱情:

大海,請聽我説/請一直蔚藍/因為我在看着你∥請一直歌唱/因為我在聽着你∥請一直幸福/因為我在想着你??

藉助時文美文對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情感、優化自己的語言,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考生把目光投向了時文美文,從優秀的考場作文中就能看到考生可貴的人文精神與文學資質,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因為讀書是永恆的主題。

來源之五,時事熱點。平時多關心國家大事,多思考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準確捕捉關鍵信息,再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能完成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寫出的文章就大氣。一考生在《難題》裏這樣寫:

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海灣闖了大禍。我感到那源源不斷湧出的石油就像一股股冒着熱氣的血液,正從人類的胸口源源不斷地流出。那些披着“油衣”的海鳥,孤寂地趴在海岸上,它們的表情,我看不清,但我知道,它們的內心一定有巨大的悲愴、無比的憤懣和對人類的絕望。石油的泄露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將拋給人類越來越多的難題。近期,佛羅里達州沿岸已被確認有石油入侵。陽光包圍,海浪撫摸的這一片樂園,會不會變成黑乎乎的一片?我們都希望不會。

另外,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地球一小時,低碳,限塑令,汶川、海地和智利地震等熱點素材在考場上使用的頻率也比較高。

來源之六,歷史事件。讀史,悟史,在作文中定格歷史的瞬間,就能增加作文的厚重感。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究竟是怎樣走到今天的。請看一考生《在生命彎道綻放光彩》片段:

鳳凰浴火方能重生,幼蛹破繭才能成蝶。蘇武在漫天飛雪中堅守信念,綻放人生的光彩。朔風凜冽,他與冷月為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誓言銘刻在心;黃沙漫漫,他與孤冢為伴,放眼遠望,將“高官厚祿”的引誘忘得一乾二淨;地窖冰冷,他把氈毛草皮連同沸騰的熱血一起嚥下。他用睿智,將光禿禿的旄節昇華為一段不朽的佳話;他用勇氣,將北海的羊羣定格成一段千古的傳奇。

荊軻刺秦、焚書坑儒、安史之亂、南京大屠殺、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經典歷史事件,具有永恆的價值。思考這些歷史事件並提煉出符合文章主旨的經驗教訓,也是考生喜歡的一種寫法。

儘管考場環境特殊,考生作文素材涉及的領域還是如此廣闊,考生作文素材折射的文化積澱還是如此深厚。這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生活積累、閲讀積累是作文備考的制高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啊,如果沒有積累,作文素材運用中自然而然就會碰觸以下雷區:

雷區之一,低幼化。思想認識停留在較低的層次,選擇的也是一些簡單的素材,不能引導讀者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例如有文章寫助人為樂,就選一位老奶奶摔傷了,一個小朋友送她去醫院的素材。好像這老奶奶沒摔傷,就沒辦法表現助人為樂的主題,像這樣的素材,是作文敗筆的一部分,因為沒有多深的思想性。也有文章寫太陽公公月亮姐姐(不是不能寫,國小生經常寫),這和高中學生的思維認識不太吻合吧!還有文章對素材的處理過於簡單,既沒有自己的見解,又沒有聯繫生活實際,有人戲稱為一個故事兩句感歎。

雷區之二,套板化。作文是個性化的產物,老重複別人走過的老路,沒有一丁點兒的個性和創造,充其量只是複製和粘貼,這樣的作文有多大的價值呢?朱光潛曾説,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它們是“套語”“濫調”??是“套版反應”??“套版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仇敵,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尤其是一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素材,如果常常以老面孔出現,就不容易抓讀者的眼球了。

最後,來談談大學聯考作文素材運用的應試技巧問題。

技巧之一,順手牽羊法。名言警句類素材,最適合引用。既可以表明觀點,又可以證明觀點。引用素材的關鍵是準確,要準確識記,要準確理解。請看一考生《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片段:

在一篇名為《降低飛翔的高度》的文章中讀到了下面的文字:

如果不能浩蕩為一方大海,那就流淌成一條小溪,潺潺而歌,為大地演奏純淨的音樂。

如果不能站立為一棵大樹,那就葱蘢為一株小草,迎風搖擺,給春天增添些許的色彩。

如果不能崔嵬為一座高峯,那就鍛鍊成一枚石礫,與日月同輝,替大山堆砌微薄的高遠。

針對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好高騖遠,最終一事無成的現象,這篇文章就引用了《降低飛翔的高度》裏的文字,很好地論證了“降低飛翔的高度,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奮鬥目標,併為之不懈努力”的觀點。

技巧之二,畫龍點睛法。如果説引述素材是畫龍,那麼對素材的點評就是點睛。點評,要言簡意賅,一針見血。既要寫出作者自己獨到的見解,又要切合素材的核心。請看一考生《換個角度會很美》片段:

(第1自然段)從同一扇窗向外看,有人看到的是牆下污濁的淤泥,有人看到的是天上燦爛的繁星。有時,換個角度會很美。

(第2自然段)1848年,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金礦,成千上萬的淘金大軍蜂擁而來,可是被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有人靈機一動,在河上做起了擺渡生意,不過幾年,他便成了一支船隊的老闆。面對金礦,多數人眼裏看到的只是金子;而那位聰明的擺渡者,卻站在另一個角度,在洶湧的波濤中看到了“淘金”的機會。換個角度,思常人所不能思,想常人所不能想,你就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神話。

第2自然段的最後兩句話就是對素材恰到好處的點評,既切合素材的核心,又呼應了開頭。

技巧之三,一線穿珠法。作文時往往要用到好幾則素材,這就要圍繞一箇中心,對這幾則素材,進行合理剪輯,使之更好地為中心服務。請看一考生《選擇》片段:

錢學森得知新中國成立後,立即放棄了國外優越生活的“魚”,追逐中國航天事業的“鼠”,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了厚重的一筆。因為在他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季羨林一生研究學問,“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光環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軌跡,最終成為人們敬仰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

任繼俞曾請人給自己刻下了“不敢從心所欲”的印章,以此勉勵自己專心研究學問。甚至連生日聚會都不允許辦,只為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完成自己的學術研究,他視安逸生活為糞土,畢生追逐自己鍾愛的事業。

李靈在如花的年齡,放棄了享受物質生活的“魚”,追求當鄉村教師這隻“鼠”,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這位最美麗的80後鄉村女校長,放飛自己心靈的“貓”,用自己的雙肩,挑起了孩子們沉甸甸的夢想,贏得了眾人的尊敬。

這裏就選擇了錢學森、季羨林、任繼愈、李靈這四個人物正確選擇的材料,來論證“放棄物質享受,追求理想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這一中心。

技巧之四,改編翻新法。考生積累的素材,大多是一些未經加工提煉的實際生活現象,要把這些素材用到作文中,必須經過加工提煉,常見的加工提煉的方法有:變換角度,壓縮素材,虛構素材等。請看一考生《深深淺淺》片段:

我是一本書,一本很古老的書。他是我的第一位主人,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每天,他都會用拂塵輕輕撣去我身上的灰塵,然後取出書籤,把我放在同樣一塵不染的桌面上,靜靜地讀。我的成就感就在這一刻被釋放到最大。我和他互相看着,他的手指輕輕劃過每一個跳躍在我周身的文字,細膩,綿長。我知道,他是在用心解讀着我的每一樁心事。沒有祕密被看穿的尷尬,只有覓到知音的歡欣。看着他眉頭緊鎖,我知道這是他讀不懂我的心事而苦惱;看着他嘴角微揚,我知道這是他參透了我的內心而欣喜。他仔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重新閲讀,他都會驚喜地發現之前不曾察覺的奧祕。在他一次又一次的閲讀中,我把自己的內涵也揮灑得淋漓精緻。我享受着被他欣賞的日子,直到他再也無法拿起我。

這段文字對“深閲讀”的素材進行加工提煉,從“我(古書)”的角度行文,很有打動讀者的力量。因為第一人稱“我”能給讀者一種真實感、親切感和獨特感。典型的素材,使用的頻率比較高,最容易以老面孔出現,這就要對素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提煉。別人直接引用,你間

接引用;別人用第三人稱,你用第一人稱;別人順敍,你插敍;別人直錄,你虛構。在角度的變換中,就能看出作者創造性思考的痕跡。

作文時,素材往往不能完全照搬,需要根據行文的需要,對素材進行合理的壓縮,把素材和文章中心最吻合的部分保留下來,其餘的刪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底”通“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段文字,就是壓縮了司馬遷《報任安書》裏的文字,經常被用來佐證“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等觀點。

“仲卿,你看這湖水,清靈透徹,清清淡淡,卻能幸福地與這巨石相守相伴。我總覺得有些不安,總覺得自己像那遠處飄搖的蒲葦,沒有依靠,孤孤單單。我是一個平凡人家的孩子,你選擇我,難道不後悔嗎?”蘭芝抬起頭看着仲卿,她的雙眸如同這湖水一樣,深邃中泛着一絲光芒。 這是一學生《魂斷定情湖》片段,通過合理的想象和聯想,通過對話、神態、語言描寫,虛構了蘭芝的素材,使她的形象更豐滿更美麗

Tags:寫法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