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朝的名人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唐朝的名人故事精品多篇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一

太白酒家

有一年,冬天剛到,寒氣襲人。住在採石磯的李白,常到街頭的一家酒店裏買酒喝。這店是一個姓魯的財主家開的,人們都叫他魯老闆。別看這魯老闆表面對人和顏悦色,骨子裏才狠哩!他家用的幾個酒保(酒店中的夥計)個個累得彎腰駝背,到頭來,都被他踢出門外。

這天,李白又走進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魯老闆捻着鬍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這個窮寫詩的離開京都幾年了,帶來的錢興許花得差不多了。記得,李白頭次進店,他笑臉相迎,以後常來常往,他估計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臉色就一次比一次難看。他暗示小酒保別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熱情為李白斟酒:臨走,還把上等美酒給李白灌上一大壺。這回,説什麼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邊,弦外有音地説:“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淺,經不住翰林(唐初設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學上有才能的人,為朝廷服務。)這樣的大酒壺呵!”

李白明知上回給的錢還夠買幾次酒,現在看魯老闆這副模樣,不願同他爭辯,就從懷裏取出最後一錠銀子往櫃枱上一扔,“啪”!震得魯老闆兩眼發花,滿面烏雲立時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識江底淺,沒想到李翰林還有這麼多酒錢。”他轉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錢!”

李白一揮袖子:“算了,別找了,下次再來!”魯老闆兩眼眯成一道縫,一個勁地連説:“是,是!”

第二天黃昏,李白又來了,酒保又為他滿滿灌上一壺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魯老闆很不耐煩,他算算李白丟下的銀子,再有個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語支開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壺裏兑水。

李白喝了幾口,覺得味道不濃,也沒説什麼。以後每次來,魯老闆總裝得特別熱情,親自為李白灌酒,暗地裏卻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無其事。後來魯老闆乾脆給李白灌上滿滿一壺涼水。李白還以為是酒,高高興興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壺往杯子裏倒,一聞,味道不對;喝一口,“呸”地吐了出來!一看,才知是又濁又渾的江水。他氣壞了,想找店主論理去。又一想,和這種人沒講頭!可是採石磯一帶就這一家酒店。求他施捨,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爺面前,李白也不願低三下四,更何況對這樣一個前(錢)心貼後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靜,他翻來覆去地睡不穩;想寫點詩,寫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壺下肚,他便暫時忘記愁苦;把霧濛濛的世界,看個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這滿目淒涼的採石磯頭,連唯一能使他解悶的酒都沒有了!“李白斗酒詩百篇”,沒有酒,就寫不出詩。他歎了口氣,靜聽着房檐下淅淅瀝瀝的雨滴聲,心都要碎了。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過一間茅舍,一位兩鬢全白的老人家,朝他點頭微笑,熱情地請他到屋裏坐。一進門,老人朝着李白便拜:“感謝救命大恩人!”

李白呆立着,不知是怎麼回事。老漢含淚訴説道:“我姓紀,老家幽州。那年遭災荒,我和老伴帶着孩子上山剝樹皮。忽然出現兩隻吊睛白額大虎撲上來,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嚇得魂不附體。多虧先生正好漫遊到那裏,飛起一箭,連射死了兩虎,我父子倆才死裏逃生。”

李白聽了恍然記起,連忙扶起老漢説:“算不了什麼,算不了什麼。”

老漢説:“多少年來,為了報恩,我一直在暗地裏跟着你,除了你在京都時,我進不了皇宮外,從金陵到廬州,從宣城到採石,我一直跟在你身邊,捕魚,打柴。”

李白聽了,熱淚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搖晃着,親切地問:“孩子哩?”

老人順手一指:“喏,在酒店裏幫工。”

李白正想把魯老闆以水當酒的事對老人説,老人打斷了他:“我已聽孩子講啦。那號人,什麼事幹不出來?!”説罷,從屋裏抱出一大罈子酒,“來,仙人,請開懷大飲吧!”老人拍拍胸,“往後,你喝的酒,全由我這老頭子包啦!”

李白樂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癮,一下子全衝了出來。他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來一飲而盡。飲着,飲着,醉了。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門外“聯璧台”上,叫人拿筆;老人知道李白詩興來了,趕快遞上準備好的筆墨紙張。李白遙望滾滾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筆,一揮而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老人伸出顫抖的手,捧起墨跡未乾的草書,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貼在牆上。

打那起,這間普通的茅屋可熱鬧起來了。過路的,打柴的,捕魚的,都想進來看看牆上的詩,有的抄,有的背,一傳十,十傳百。有的還千里迢迢,專門來欣賞這首詩。有人問起是誰寫的,老漢總豎起拇指,自豪地對大家説:“是詩仙李白的手跡!他是喝了我釀的酒,才寫出這般好詩的呀!”

一聽這話,南來北往的人都爭着到這裏,坐下喝兩盅,細細品味着這醉人的美酒,領略着詩人創造的意境……也不知從哪天起,老漢開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為李白釀酒,還用辛勤的勞作為旅客洗去一路的風塵。

從此,“太白酒家”的店號就亮了出來。

那個魯老闆聽説姓紀的老頭釀酒手藝高超,生意興隆。一肚子不快。加上小酒保也跑到太白酒家去,鬧得自家酒店門庭冷落,酒客越來越少,氣得他吹鬍子瞪眼。左思右想,也沒法子,只得叫傭人捧着幾隻大元寶,外帶兩罈美酒,親自到江邊去拜訪李白,目的是想請他也為自己寫一首詩,撐撐門面。

李白一眼看出這位魯老闆的來意,衝他擺擺手:“你家酒池太淺經不住我一口喝啊!”説罷把手一揚,叫船伕開船,只見竹篙一點,小船輕輕離開江岸,朝江心駛去了。

魯老闆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嘶啞着喉嚨喊道:“仙人哪仙人,你停停,有話好説,好説!”跑了幾步,被石頭絆了一下,“撲通”一聲倒在沙灘上。

不久,魯家酒店關門了,而紀老漢的“太白酒家”生意,卻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後,老漢不幸病故,李白悲痛欲絕,把酒灑進長江,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並且寫下一首悼念老漢的詩.

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

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可見,李白與釀酒老漢情誼多麼深厚!

千百年來,沿江一帶,許多大大小小的酒店總以“太白酒家”、“太白遺風”作為店號,用布寫好,挑在門前廊下,表現出對偉大詩人李白的一片真情。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二

李白求師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着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採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裏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麼一大把年紀,怎麼能挑這麼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着,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裏。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遊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着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麼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痠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歎,“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裏,李白怎麼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着乾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裏。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説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裏,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巖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飢;酒癮上來,就捧着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着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着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着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閒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説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着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迴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着一堆稻穀,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緻,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划來一隻小船,一位鬚髮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杆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鬱鬱葱葱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着這位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説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説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麼,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麼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説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裏,還是在落日的餘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譁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一到黃山,總愛順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遊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巖,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説,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裏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三

白居易憑詩進長安

大概在他十五六歲那年,他父親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讓他到京城長安去見世面,結交名人。

那時候,正是朱泚叛亂之後,長安遭到很大的破壞。特別是連年戰爭,到處糧食緊缺,長安米價飛漲,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當時,長安有一個文學家顧況,很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遇到後生晚輩,常常倚老賣老。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了自己的詩稿,到顧況家去請教。

顧況聽説白居易也是個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見了顧況,送上名帖和詩卷。

顧況瞅了瞅這個小夥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兩個字,皺起眉頭打趣説:“近來長安米價很貴,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顧況莫名其妙地數落了幾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來,眼睛盯着詩卷,輕輕地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到這裏,臉上顯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熱情地説:“啊!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住在長安也不難了。剛才跟您開個玩笑,您別見怪。”

打這次見面以後,顧況十分欣賞白居易的詩才,逢人就誇説白家的孩子怎麼了不起。一傳十,十傳百,白居易也就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取了進士。唐憲宗聽説他的名氣,馬上提拔他做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擔任左拾遺。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四

李白的釣魚詩

據説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報家門道:“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笑問:“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鈎線?”李白説:“以明月為鈎,虹霓為線。”宰相又問:“用什麼做釣餌呢?”李白高聲道:“就用天下最無義氣的士大夫作釣餌。”宰相聞言不禁毛骨悚然。千百年後蘇東坡評價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一翻氣壯山河、威懾羣小的釣魚高論把李白的俠肝義膽、高情逸緻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五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是我國古代畫聖之一,也是唐玄宗時的宮廷畫家。他的人物畫栩栩如生,像要跑出來似的。一次,唐玄宗問他:“愛卿,聽説江南的女子很美,你能去畫幾張送到宮裏來嗎”

吳道子在京城本來悶得慌,就答應了唐玄宗的要求。來到江南,正是五月梅雨天氣,一忽兒陽光露臉,一忽兒下着細雨,滿世界迷迷濛濛的。這天,他攜帶雨具,興沖沖來到太湖邊,只見湖畔長滿桑樹,一個個天仙般美貌的採桑姑娘頭戴竹笠,肩背竹簍,唱着吳歌,在濛濛細雨中歡樂地採桑。吳道子立刻拿出畫具,對着一個最漂亮的姑娘作起畫來。才半個時辰,一幅採桑圖完成了。只見畫上以飄渺的太湖為背景,一抹濕漉漉的淡綠中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揚起頭,挺着飽滿的酥胸,左手採一撮桑葉往後放進竹簍裏,右手舉一顆紫色的桑葚,正向鮮紅的櫻桃小嘴送去,一副嬌憨之態,呼之欲出。吳道子自己也被這幅畫迷住了,正發呆之際,背後突然響起銀鈴般的笑聲,吳道子回頭一看,原來身後站的正是被自己畫入畫中的採桑姑娘。姑娘笑吟吟地説:“師傅,你把我畫得像天上的仙女一樣漂亮啊”吳道子説:“你本來就比天上的仙女漂亮呀”姑娘説:“師傅,送給我好嗎”吳道子説:“好畫只能畫一張,不能給你。但是,雖然不能給你,這幅畫卻能留下去光照千秋的。”採桑姑娘也不硬要,也不知道他説的光照千秋是什麼意思,一轉身又撒着笑聲跑開了。

吳道子在江南作了許多畫後回到京城。唐玄宗一張張看吳道子的畫,一面看一面讚歎不已。當他看到那幅採桑圖時,眼睛裏突然放出兩道鋥亮的光芒,一下呆住不動,許久才醒過神來,説:“這幅採桑圖朕太喜歡了,朕宮裏粉黛三千,一個也比不上這個民間採桑姑娘,就是朕寵愛的貴妃娘娘也遜色三分啊不知愛卿在何處所畫”

吳道子説:“回皇上,小的在江南太湖邊上所畫 。”

唐玄宗點點頭,重金賞了吳道子,又叫他把畫裱了,掛到後宮畫室。唐玄宗對這幅畫喜歡得不得了,下了朝就到畫室對着畫上的採桑姑娘痴痴相望。

三個月後,吳道子有事被召進後宮,出來時忽然聽到有幽幽哭泣之聲。這聲音好耳熟,他吃了一驚,循聲尋去,哭泣之聲來自深宮花叢之中。他走近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哭泣的宮女不是別人,正是三個月前在江南太湖邊桑林裏被自己畫入畫中的採桑姑娘,她怎麼會跑進宮裏當宮女的呢已經作了宮女的採桑姑娘也認出了吳道子,一陣驚愕之後,忽然舉起小拳頭,雨點般擂到他胸前,含滿淚水的眼睛裏噴出一股怨恨,連聲説:“你害了我害了我害了我……”

吳道子像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説:“姑娘,我害你什麼了,你是怎麼進宮的,説與我聽。”

採桑姑娘這才一擦眼淚,告訴吳道子進宮的原因。自從吳道子畫了採桑圖送進宮後,唐玄宗見了畫上的採桑姑娘長得如此美貌,還有一股來自民間的野性,神魂顛倒飯食不思。有個宮中太監看出了他的心思,向他獻計説:“既然皇上看上了這個姑娘,你只管叫人仿畫一張圖,到江南太湖邊尋找就是。”太監的話提醒了唐玄宗,就依了太監的辦法,差一個得力的京官來到江南太湖邊尋找採桑圖上的採桑姑娘。一個月後,這個姑娘果然被尋到,強行押進京都,進了皇宮。採桑姑娘“撲通”一聲跪在吳道子面前,淚流滿面説:“小女子叫春香,是有了未婚夫君的民間女子,皇上天天逼我同他交歡,我誓死不從。師傅,你畫了我害了我,我同你無冤無仇,你一定要救我出宮啊。若是我被皇上破了身,只好拼命一死,可憐我的未婚夫君得到我死了的消息,也會一頭扎進萬頃太湖,我倆只好在陰間會面了。”

吳道子聽了非常難受,如果不把叫春香的採桑姑娘救出宮去,是自己的罪孽啊於是他就把春香扶起來,説:“春香姑娘,你放心,我一定想辦法把你救出宮去。”

春香感激地説:“大師傅,春香把一切都拜託你了,如果我還能同我的未婚夫君相見,下世一定投生一隻貓偎在你身邊報答你。”

吳道子説:“春香姑娘,如果我救不出你,我下世只好變只狗了。”

其實,如何把春香姑娘救出宮去,吳道子心裏一點底也沒有。想想看,宮裏戒備森嚴,吳道子又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手無縛雞之力,宮裏沒有內線,宮外沒有接應,要想把春香救出宮去,比搬梯子登天還難呀一連幾天,吳道子愁眉不展,夜不能寢。這天,他被唐玄宗召進宮裏,又碰上了眼睛哭得紅腫的春香,求他快點想辦法把她救出宮去,説皇上已經向她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再不從了皇上的意志,就要來強硬的了,她也準備在乾淨的地方用條白綾結束此生。吳道子心裏一急,竟然一下想出了個辦法,對春香説:“好,春香姑娘,不出三天,你就可以出宮。”

春香將信將疑,望着吳道子説:“大師傅,三天後我真的可以出宮了”

吳道子點點頭,堅定地説:“是的,三天後你一定可以出宮。”

第二天,吳道子來到後宮見到唐玄宗,跪下説:“皇上,剛才微臣在畫室看到採桑圖上的採桑姑娘變得憂哀悲愁,整幅畫也色彩灰暗,臣尋思這個採桑姑娘難道發生了什麼痛苦之事”

唐玄宗吃了一驚,春香的情緒怎麼會反映到畫上去呢,立刻同吳道子快步趕到畫室,果然看到採桑圖上的春香變了臉色,正如吳道子所説,憂哀悲愁,失去了可愛的嬌憨之態,整個畫面也灰灰的沒有了色彩。唐玄宗暗暗叫奇,問吳道子這是怎麼回事吳道子説:“回皇上,凡用心靈去作的畫,畫同被畫之物皆有靈性相通。故微臣能從畫上所見,推想這個採桑姑娘一定有什麼悲愁之苦衷”

唐玄宗只得承認説:“愛卿,朕的事被你説準了。自從你把採桑圖帶進宮後,朕被圖上採桑姑娘的姿色傾倒,差人去江南太湖邊把叫春香的姑娘弄進宮來。哪裏知道,春香對朕的好意誓死不從,朕快沒有這個耐性了。”

吳道子説:“原來這樣,請皇上息怒,春香姑娘本是民間女子,過着村野日子,一時如何習慣得了宮中生活”

唐玄宗説:“依你説,怎麼才能叫春香姑娘服了朕的意志呢”

吳道子説:“愚臣之見,心病要用心來醫,倒不如讓臣把春香姑娘帶出宮去,回江南太湖家鄉,讓她住上一段日子,臣也勸勸她,等她情緒好轉了,臣再把她帶回宮裏。”

唐玄宗低頭不響。吳道子又説:“如果皇上一定硬逼春香姑娘,看來這姑娘有些烈性,恐怕皇上很難真正得到她”

唐玄宗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得同意了吳道子的主意,説:“好吧,朕看你忠厚,把春香姑娘交給你了,你可要好好勸她,早點回宮。”

次日,吳道子就帶着春香出宮,一路坐船,回到了江南太湖之畔。吳道子也在那裏住下,畫了許多太湖風光。春香一家把他當作救命恩人,日日盛情款待。一個月後,吳道子對春香説:“春香姑娘,我要回京去了,你在這裏也不能久留,因為我答應皇上陪你在家鄉住上一段時間後,情緒一有好轉就要送你回宮。其實我只是想了個辦法,那天進畫室在畫上改了幾筆,叫你畫上的形象哀愁悲切,找個理由,放你出宮。老夫答應你的事完成了,你同你的心上人遠走高飛吧,待皇上心中淡了這件事,你們再回來。”

春香一下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被皇上放回的原因,可這是欺君大罪,吳道子回京後要被殺頭的。想到這裏,心裏非常感動,世上竟然還有如此俠義老人,她一下跪倒,流着淚説:“吳先生,小女子不能害你,,我已與未婚夫君見了面,快快樂樂過了三十個日子,死而無憾了,我還是跟你回宮去吧。”

吳道子把春香扶起來説:“春香姑娘,你不必為老夫擔憂,我已過六十花甲,就是皇上把我處死,也換了條年輕生命,老夫足矣。”

吳道子同春香離別回京,徑直來到宮裏。唐玄宗見到吳道子,高興地對他説:“愛卿,你同春香離開皇宮沒出半月,那幅採桑圖上春香姑娘的臉果然又變得嬌憨可愛,説明春香姑娘回鄉後確實高興了,先生不愧為世上畫聖,所作之畫竟能反映出畫中人物的情緒變化,靈性極了。”

原來,吳道子那天改畫,用的是一種特殊顏料,一般約半個月左右改上的顏色會自動退去,露出本來色彩,唐玄宗卻信以為真,此時,唐玄宗突然四處張望,問吳道子:“春香姑娘呢,怎麼沒有帶進宮來見朕,一個多月不見,朕想死了。”

吳道子立即跪倒在地説:“皇上,臣罪該萬死,春香姑娘不會再回宮裏來了,我已叫她同她的未婚夫君遠走高飛了。”

唐玄宗勃然大怒,説:“吳道子,你好大膽,竟敢把朕喜歡的女子私自放了,朕要殺了你。”

吳道子仍伏在地上説:“皇上,你乃當今世上最聖明的皇帝,聽微臣説完再把我殺了不遲。春香姑娘乃有未婚夫君之女,她的心思不在你皇上身上,即使你得到了她的人,也得不到她的心。如果你一定要佔有她的身子,她必定以死相拼,不但世上一個絕美的女子不見了,而且,我畫的那幅採桑圖也會永遠黯然失色,到時候皇上什麼也不能得到,如果這事傳出去,天下萬民還以為你是貪色之君,永遭嘲笑。倒不如放了這姑娘,讓她在世上鮮鮮活活存在着,而那幅畫也能流傳千年。皇上,這才是你的恩德,你的賢明,你撒向人間的洪福啊”

唐玄宗聽吳道子説完,覺得春香已經遠走高飛,為了一個民間姑娘殺了當今很有名望的畫壇高手,傳出去,真要被天下人恥笑。再有,唐玄宗是個酷愛書畫的皇帝,覺得殺掉了吳道子,他不能再為宮裏作畫,實在可惜。他從氣恨中轉過神來,長歎一聲説:“朕這回就饒你不死吧”

吳道子説了聲:“微臣叩謝皇上不殺之恩。”站起來,背心已經被冷汗濕得一片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