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憲宗李淳的歷史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憲宗李淳的歷史故事【多篇】

韓愈反對迎佛骨 篇一

唐憲宗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亂,覺得臉上光彩。他決定立一個紀功碑,來紀念這一次大勝利。叫誰來寫這個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個行軍司馬韓愈,擅長寫文章,又跟隨裴度到過淮西。唐憲宗就命令韓愈起草《平淮西碑》。

韓愈是唐朝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他認為自從魏晉南北朝以來,社會風氣不好,連文風也衰落了。許多文人寫的文章,喜歡堆砌詞藻,講求對偶,缺少真情實感。他決心對這種文風進行改革,寫了不少散文,在當時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主張和寫作實踐實際上是一種改革,但是也繼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傳統,所以被稱做“古文運動”。後來,人們把他和柳宗元兩人稱為“古文運動”的創導人。

韓愈不但善於寫文章,還是個直言敢諫的大臣。在他寫完《平淮西碑》之後,又發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兒。

原來唐憲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來。他打聽到鳳翔的法門寺裏,有一座寶塔,叫護國真身塔。塔裏供奉着一根骨頭,據説是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一節指骨,每三十年開放一次,讓人瞻仰禮拜。這樣做,就能夠求得風調雨順,人人平安。

唐憲宗給人説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隊伍,到法門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長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宮裏供奉,再送到寺裏,讓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這樣認真,不論信或是不信,都要湊個趣。許多人千方百計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機會。有錢的,捐了香火錢;沒錢的,就用香火在頭頂、手臂上燙幾個香疤,也算表示對佛的虔誠。

韓愈是向來不信佛的,更不要説瞻仰佛骨了。他對這樣鋪張浪費來迎接佛骨,很不滿意,就給唐憲宗上了一道奏章,勸諫憲宗不要幹這種迷信的事。他説,佛法的事,中國古代是沒有的,只有在漢明帝以來,才從西域傳了進來。他又説,歷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壽命都不長,可見佛是不可信的。

唐憲宗收到這個奏章,大發脾氣,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來,説韓愈誹謗朝廷,非把他處死不可。

裴度連忙替韓愈求情,唐憲宗氣慢慢平了,説:“韓愈説我信佛過了頭,我還可寬恕他;他竟説信佛的皇帝,壽命都短促,這不是在咒我嗎?就憑這一點,我不能饒他。”

後來,替韓愈求情的人越來越多,唐憲宗沒殺韓愈,就把他降職到潮州去當刺史。

從長安到潮州,路遠迢迢,韓愈孤單一個人,被派到那麼邊遠的地方去,一路上的辛酸心情,就別提了。

韓愈到了潮州,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也考慮到百姓的生活。他把潮州官府裏的官員找了來,問當地老百姓有什麼疾苦。

有人説:“這兒出產少,老百姓日子過得很苦;還有城東惡溪(今廣東韓江)裏有條鱷魚,經常上岸來傷害牲畜,百姓真被它害苦了。”

韓愈説:“既是這樣,我們就得想法把它除掉。”

話雖那樣説,可韓愈是個文人,一不會動刀,二不會射箭,怎能除掉鱷魚呢?後來,他寫了一篇《祭鱷魚文》,專門派人到江邊去讀這篇祭文,又叫人殺了一口豬一頭羊,把它丟到江裏去喂鱷魚。在那篇祭文裏,他限令鱷魚在七天之內遷到大海里去,否則就用強弓毒箭,把鱷魚全部射殺。

韓愈不信佛,怎麼會信鱷魚有靈呢?這當然只是他安定人心的一種手法罷了。

事有湊巧,據説打那以後,大池裏的鱷魚真的沒有再出現過。當地的百姓認為朝廷派來的大官給鱷魚下的驅逐令見了效,都安心生產了。

韓愈在外地做了一年官,才又回到長安,負責國子監(朝廷設立的最高教育機構)的工作。就在這一年(公元820年),唐憲宗被宦官所殺。他的兒子李恆即位,這就是唐穆宗。

李愬雪夜下蔡州 篇二

在各個藩鎮中,淮西是個頑固的割據勢力。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去,他的兒子吳元濟自立。唐憲宗發兵征討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統帥,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圖。結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費了大量財力,都失敗了。朝廷官員都認為不能再打下去,大臣裴度卻認為淮西好比身上長的毒瘡,不可不除。唐憲宗拜裴度做宰相,決心繼續征討淮西。

公元817年,朝廷派李愬擔任唐州(今河南唐河)等三州節度使,要他進剿吳元濟的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

唐州的將士打了幾年仗,都不願再打,聽到李愬一來,有點擔心。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員宣佈説:“我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廷派我來,是為了安頓地方秩序。至於打吳元濟,不干我的事。”

這個消息傳到吳元濟那裏。吳元濟打了幾次勝仗,本來就有點驕傲,聽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備放在心上了。

以後,李愬一點不提打淮西的事,唐州城裏有許多生病和受傷的兵士,李愬一家家上門慰問,一點官架子也沒有。將士們都很感激他。

有一次,李愬的兵士在邊界巡邏,碰到一小股淮西兵士,雙方打了一陣,唐軍把淮西兵士打跑了,還活捉了淮西軍的一個小軍官丁士良。

丁士良是吳元濟手下的一名勇將,經常帶人侵犯唐州一帶,唐軍中很多人都吃過他的虧,非常恨他。這一回活捉了他,大夥都請求李愬把他殺了,給死亡的唐軍兵士報仇。

將士們把丁士良押到李愬跟前。李愬吩咐兵士鬆了他的綁,好言好語問他為什麼要跟吳元濟鬧叛亂。丁士良本來不是淮西兵士,是被吳元濟俘虜過去的,見李愬這樣寬待他,就投降了。

李愬靠丁士良的幫助,打下了淮西的據點——文城柵和興橋柵,先後收服了兩個降將,一個叫李祐,一個叫李忠義。李愬知道這兩人都是有勇有謀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們,跟兩人祕密討論攻蔡州的計劃,有時討論到深更半夜,李愬手下的將領為了這件事都很不高興,軍營裏沸沸揚揚,都説李祐是敵人派來做內應的。有的還有憑有據地説,捉到的敵人探子,也供認李愬是間諜。

李愬怕這些閒話傳到朝廷,讓唐憲宗聽信了這些話,自己要保李愬也保不住了,就向大家宣佈説:“既然大家認為李愬不可靠,我就把他送到長安去,請皇上去發落吧。”

他吩咐兵士把李祐套上鐐銬,押送到長安,一面祕密派人送了一道奏章給朝廷,説他已經跟李祐一起定好攻取蔡州的計劃,如果殺了李祐,攻蔡州的計劃也就吹了。

唐憲宗得到李愬的密奏,就下令釋放李祐,並且叫他仍舊回到唐州協助李愬。

李祐回到唐州,李愬見了他,高興極了,握着他的手説:“你能安全回來,真是國家有福了。”説着,立刻派他擔任軍職,讓他攜帶兵器進出大營。李祐知道李愬千方百計保護他,感動得偷偷地痛哭。

沒多久,宰相裴度親自到淮西督戰。原來,各路唐軍作戰都有宦官監陣,將領沒有指揮權。打勝仗是宦官的功勞,打敗仗卻輪到將領捱整。裴度到了淮西,發現這個情形,立刻奏請唐憲宗,把宦官監陣的權撤消了。將領們聽到這個決定,都很興奮。

李祐向李愬獻計説:“吳元濟的精兵都駐紮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和四面邊境上,守蔡州的不過是一些老弱殘兵。我們抓住他的空隙,直攻蔡州,活捉吳元濟是沒問題的。”

李愬把這個計劃祕密派人告訴裴度。裴度也支持他,説:

“打仗就是要出奇制勝,你們看看辦吧。”

李愬命令李祐、李忠義帶領精兵三千充當先鋒,自己親率中軍、後衞陸續出發。除了李愬、李祐幾個人,誰也不知道到哪裏去。有人偷偷問李愬,李愬説:“只管朝東前進!”

趕了六十里地,到了張柴村。守在那兒的淮西兵毫無防備,被李祐帶的先鋒部隊全部消滅。李愬佔領了張柴村,命令將士休息一會,再留下一批兵士守住張柴村,截斷通往洄曲的路。一切安排妥當,就下令連夜繼續進發。

將領們又向李愬請示往哪裏去,李愬這才宣佈:“到蔡州去,捉拿吳元濟!”

將領中有一些是在吳元濟手裏吃過敗仗的,一聽到這個命令,嚇得臉色都變了。監軍的宦官特別膽小,急得哭了起來,説:“我們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計了。”

這個時候,天色黑洞洞的,北風越刮越緊,鵝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密。從張柴村通往蔡州的路,是唐軍從來沒走過的小道。大家暗暗叫苦,但是,李愬平日治軍很嚴,誰也不敢違抗軍令。

半夜裏,兵士們踏着厚厚的積雪,又趕了七十里,才到了蔡州城邊。正好城邊有一個養鵝、鴨的池塘,鵝鴨的叫聲,把人馬發出的響聲掩蓋過去了。

李祐、李忠義吩咐兵士在城牆上挖了一個個坎兒,他們帶頭踏着坎兒爬上城,兵士們也跟着爬上去。守城的淮西兵正在呼呼睡大覺,唐軍把他們殺了,只留着一個打更的,叫他照樣敲梆子打更。接着,打開城門,讓李愬大軍進城。

大軍到了內城,也照這個辦法順利地打進了城,內城裏的淮西軍一點也沒有發覺。

雞叫頭遍的時候,天矇矇亮了,雪也止了。唐軍已經佔領了吳元濟的外院,吳元濟還在裏屋睡大覺呢。有個淮西兵士發現了唐軍,急忙闖進裏屋報告吳元濟説:“不好了,官軍到了。”

吳元濟懶洋洋躺在牀上不想起來,笑着説:“這一定是犯人們在鬧事,等天亮了看我來收拾他們。”

剛説完,又有兵士氣急敗壞地衝進來説:“城門已經被官軍打開了。”

吳元濟奇怪起來,説:“大概是洄曲那邊派人來找我們討寒衣的吧!”

吳元濟起了牀,只聽見院子裏一陣陣吆喝傳令聲:“常侍傳令囉……”(常侍是李愬的官銜)接着,又是成千上萬的兵士的應聲。吳元濟這才害怕起來,説:“這是什麼常侍?怎麼跑到這兒來傳令?”説着,帶了幾個親信兵士爬上院牆抵抗。

李愬對將士説:“吳元濟敢於頑抗,是因為他在洄曲還有一萬精兵,等待那邊來援救。”

駐洄曲的淮西將領董重質,家在蔡州。李愬派人慰撫董重質的家屬,派董重質的兒子到洄曲勸降。董重質一看大勢已去,就親自趕到蔡州向李愬投降了。

李愬命令將士繼續攻打院牆,砸爛了外門,佔領了軍械庫。吳元濟還想憑着院牆頑抗。第二天,李愬又放火燒了院牆的南門。蔡州的百姓們受夠吳元濟的苦,都扛着柴草來幫助唐軍,唐軍兵士射到內院裏的箭,密集得像刺蝟毛一樣。

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內院終於被攻破,吳元濟沒有辦法,只好哀求投降。

李愬取得了全勝,一面用囚車把吳元濟押送到長安去,一面派人向宰相裴度報告戰果。

裴度、李愬平定淮西、活捉吳元濟的消息傳到河北,使河北藩鎮大為震動,紛紛表示服從政府。唐代藩鎮叛亂的局面總算暫時安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