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古詩賞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古詩賞析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一、複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誰來背一背呢?

2、指名學生背誦。

3、(過渡)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描繪了邊塞地區惡劣、艱苦的自然環境,塑造了一批批充滿豪情壯志、鬥志昂揚的戍邊戰士們的形象,通過詩人的描寫,讓我們心中湧起對這樣一羣視死如歸、保家衞國的戰士們的敬佩之情。那麼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詩,來感受他的愛國之情。

二、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詩題足足有11個字,但卻概括了詩人創作這首詩的時間、地點和環境,誰來找一找,詩人在什麼樣的時間和地點,做了什麼事?才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呢?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斷句並引導學生説詩題含義。

3、帶着自己對詩題的理解,齊讀詩題,注意斷句。

三、瞭解作者

1、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的陸游,提起他,同學們你們對他了解多少?

2、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3、回顧以前學過的古詩《示兒》。

我們來看他在臨終之前留給家人的一封遺囑,這首詩就是《示兒》,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4、學生背誦《示兒》

5(過渡)一首《示兒》讓我們感受到了陸游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對宋朝統治者能夠收復失地的信心。這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又體現了陸游什麼樣的心情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那悲憤而又充滿希望、無奈而又充滿激情的心靈吧。

四、初讀古詩

1、三分鐘時間,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停頓,開始吧!

2、學生自由朗讀。

3、教師示範讀。

4、指名學生朗讀,並請其他同學評價。

5、齊讀古詩。

五、品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情感

1、(過渡)其實詩歌不僅具有韻律美,而且在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獨特的情感,有時作者還將自己的情懷寄託在一些景物中,那麼這首詩中前兩句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呢?(“三萬裏河”和“五千仞嶽”)

2、誰來説説“三萬裏河”指的是什麼?(黃河)

3、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發源於我國青海省,由西往東,最後在山東注入渤海。“三萬裏”是真實的數字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而修辭手法?(不是,誇張,是為了突出黃河的長)

4、僅僅是長嗎?你們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黃河呢?(可以用“氣勢磅礴、一瀉千里、驚濤駭浪、波濤洶湧”等詞語來形容黃河)

5、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黃河的磅礴氣勢,誰來把黃河的這種氣勢讀出來?(指名學生讀“三萬裏河東入海”)

6、“五千仞嶽”中“嶽”指的是什麼?(西嶽華山)“仞”是什麼意思?(長度單位,古時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五千仞嶽”表現了華山的什麼特點?(高)高到哪種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麼意思?(碰到天)這也是什麼樣的修辭手法?(誇張)

7、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華山?(直插雲霄、聳入雲天、高聳入雲)

8、此時此刻,你感受到詩人筆下的祖國河山是怎樣的?(板書:山河壯麗)

9、面對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你的心裏湧起一股怎樣的情懷?(高興、激動、自豪、興奮)

10請全班男生帶着這種激動、自豪的心情再來讀一讀古詩的第一、二句。

11、(過渡)此時此刻,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湧起了一股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讓我們把這份情融入這琅琅的誦讀聲中吧。(齊讀整首詩)

12、讀完後兩句,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心情呢?(悲涼、悲傷)你是從哪個字中體會到的?(從“淚”字體會到的)淚流到了哪種程度?(“淚盡”,淚都流完了,這是何等的傷心欲絕,痛斷肝腸啊!)

13、同學們,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我們的詩人心中應該是無比的自豪、興奮,可是詩人卻為何如此的悲傷呢?是什麼讓他如此心痛呢?(這些美好的河山被金人佔領了)

補充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開封,北宋滅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臨安稱帝,統治着江南一小塊江山,根本不思進取,無心收復失地,繼續過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時年過六旬的詩人陸游面對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淚、痛斷肝腸呢?

14、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什麼畫面?你彷彿看到金兵在幹什麼?你彷彿看到或聽到百姓怎樣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趕下四處逃竄,有的倒在金兵的鐵蹄下,到處血流成河)

15、金兵橫行,遺民淚盡,國破家亡,生靈塗炭,這是何等的淒涼啊!但是他們絕望了嗎?(沒有)他們仍然——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們“望”的是什麼?(期望王師趕走金兵,收復失地)

16、是啊!金兵鐵蹄濺起的塵土,擋不住遺民們期望的目光。僅僅只有遺民在等待王師嗎?還有我們的詩人,還有許許多多正直、有愛國心的人們。所以陸游在臨終之際留下一紙遺囑《示兒》。此時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憂國憂民)

六、小結提升

1、自由練説

這一刻,你想説些什麼呢?

課件出示: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你想説些什麼呢?

面對在金統治地區裏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説些什麼呢?

面對壯志難酬、憂國憂民的詩人陸游,你又想説些什麼呢?

你想對誰説些什麼?選擇一題,來説一説。

2、教師小結:我們的詩人最終帶着滿腔的遺憾離開人世,但是詩人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對祖國無限的熱愛都凝聚在這首古詩裏,那一字一句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最後讓我們一起試着把這首詩背誦一遍。

3、這首詩中還有四個要求同學們會寫的字,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結構,説一説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4、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指導

教學目標 篇二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正確地朗讀、背誦。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責任”為主題,編排了《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詩和《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清貧》三篇課文,意在讓學生感受先輩們的崇高精神。本單元語文要素是:通過課文中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本單元的學習,既包括體會人物的感情,也包括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變化,體會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學生對人物內心體會得更豐富、細膩、深入。

註釋 篇四

詩題意思:秋天的夜裏,天快要亮的時候,走出籬笆門,忽然對面吹來一陣涼風,心中產生一股傷感,於是寫下這首詩。

(1)將曉:天將要亮。

(2)籬門:用竹片或竹竿編的門。

(3)三萬裏: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八尺為一仞(一作七尺)。

(5)嶽:指西嶽華山。嶽:指北方泰、恆、嵩、華諸山,一説指東嶽泰山和西嶽華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觸。

(7)遺民:指在金佔領區生活卻認同南宋王朝統治的人民。

作者簡介 篇五

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賞析 篇六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 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試題】

(1)請談談這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藴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入”字表現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這首詩前兩句用誇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併為進一步抒情作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註釋】

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2.三萬裏河:指黃河。“三萬裏”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3.五千仞嶽:指西嶽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胡塵: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稱。

5、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譯詩、詩意】

三萬裏的黃河呵向東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呵上摩青天。淪陷區的遺民眼淚都已哭幹了,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一年又一年!

黃河那麼長,滾滾向東流入大海,華山那麼高,快要碰到藍天。可是美麗的山河被敵人佔領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軍隊打回去,趕走敵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們的眼淚都哭幹了。

【鑑賞】

一個初秋之夜,暑氣未消,悶熱難耐,因堅持抗戰二被罷還鄉已經四年的68歲的詩人,更覺內心鬱悶,出籬門迎涼,為排遣心中苦悶,成詩二首,是為第二首。詩直接以誇張渲染氣勢:滾滾黃河奔流三萬裏,東入大海;巍巍華嶽五千仞,上與天齊。但如此之大好河山,卻淪陷“胡塵裏”,又是一年過去,王師在哪裏!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個又“字”多少悲憤,多少辛酸。詩的意境是如此的雄渾壯闊,格調又是如此的蒼涼悲壯。

詩一開始劈空而來,氣象森嚴。山河本來是不動的,由於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這黃河、華山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但大好河山,陷於敵手,怎能不使人感到無比憤慨!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工整。

“遺民淚盡胡塵裏”的“盡”字,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盡?但即使“眼枯終見血”,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以“胡塵”作“淚盡”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結句“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遺民苦盼,年復一年,但路遠山遙,他們哪裏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乾乾淨淨!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千迴百轉的心情。這是悲壯深沉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中年從軍西南,壯闊的現實世界、熱烈的戰地生活,使他的詩歌境界大為開闊。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憶的“中年始少悟,漸欲窺宏大”;《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所自述的“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浩氣吐虹霓,壯懷鬱雲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蟲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陰,而志氣不衰,鐵馬冰河,時時入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眾命運的無限關切,對南宋統治集團苟安誤國的無限痛恨,在這首七絕四句中盡情地傾吐出來。

“河”,指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嶽,指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等立地擎天的峯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奇偉壯麗的`山河,標誌着祖國的可愛,象徵着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卻長期以來淪陷在金朝貴族鐵蹄蹂躪之下,下兩句筆鋒一轉,頓覺風雲突起,詩境向更深遠的方向開拓。“淚盡”一詞,千回萬轉,中原廣大人民受到壓迫的沉重,經受折磨歷程的長久,企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他們年年歲歲盼望着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願落空。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蕩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於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後,可謂心死久矣,又是多麼可歎!後一層意思,在詩中雖未明言點破,強烈的批判精神則躍然可見。

無盡想象,真切體驗 篇七

這首古詩寫於南宋時期,而宋朝又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年代。考慮到學生頭腦中的背景材料幾乎處於零的狀態,我的設計中展現了較多的詩人背景介紹和時代背景介紹,但細細想來,學生對於枯燥的文字敍述還是很難在頭腦中生成畫面,很難有真切的感受。我在開課時便告訴説,陸游和南宋抗金英雄岳飛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這樣,利用學生熟悉的人物,很快便有了代入感,學生對於當時的背景有了較深的體會。然而在接下來的講解中,發現學生品味“胡塵”一詞則非常困難,而“胡塵”的體驗是為之後教學的重要鋪墊。為此,我在教學“胡塵”一詞,製作了音頻、圖片相結合的課件,學生彷彿親臨現場,那戰場的廝殺聲振聾發聵,學生頭腦中已經有材料相聯繫在一起,喚起了學生的無盡想象,很快讓學生走進詩中描繪的場景,感受“遺民”生活的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