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析我國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2W

淺析我國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新版多篇)

經濟效益審計: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 篇一

經濟效益審計: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

http://fin 2006年06月06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交通銀行審計部 朱卿芳

效益審計同任何事物一樣,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總體上,實施效益審計較早的國家和地區,一般處於領先行列,諸如:加拿大、美國、瑞典、英國等。加拿大是第一個採用效益審計的國家,創立了綜合審計(把效益審計與常規審計相結合)的典型經驗;美國則是最早將效益審計注入政府審計的國家;英美等國又是較早將審計貫穿於管理全過

程的國家。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國審計工作重點亦正在向效益審計方向發展,以便與國際接軌。

隨着我國商業銀行陸續或即將在香港上市,標誌着我國商業銀行正邁向國際一流商業銀行的新起點。為使商業銀行在收益既定的情況下降低資產風險,或者在風險既定的情況下提高收益,實現風險和收益的良好均衡,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國際一流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必須引進國外最新審計理念,提出開展內部審計的新模式,不能再拘泥於簡單的對單項業務或部門進行審計,而應發展到為銀行整個管理目標提供服務;不能再侷限於對操作層風險的審計,而應更注重效益的審計,這是我國商業銀行自身發展與追求利益的必然趨勢。

經濟效益審計基礎已初步形成

國家審計署在2003年推出的審計工作五年規劃中就曾明確規定效益審計工作量要達到50%的比例。當前,經濟效益審計已成為國家審計工作的發展方向,也是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重點。

1、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五屆二次理事會上強調指出:“僅僅開展以查錯防弊為主要內容的財務收支審計,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經濟增長的質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為管理層當好參謀和顧問。內部審計要以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為主,從效益審計出發,最後落實到管理審計。”李金華同時表示,審計並不是要揭露案件,更重要的是促成整改,加強管理,提高效益。近期在深圳召開的效益審計現場會上,審計署又強調要求各特派辦加強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這次現場會的召開將中國效益審計工作推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2、經濟效益審計的科學技術應用平台已基本搭建。隨着我國商業銀行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提升,數據處理日益網絡化和電子化,將原先分散在各個分支機構的數據集中到上級機構乃至總行,統一組織賬務、集中處理會計業務和信息,基本形成全行“一本賬”格局。隨之帶來的效應是,商業銀行的財務會計活動日益規範,財務活動中的違紀違規現象日趨減少,傳統合規性財務審計頻率逐漸降低,因此,內部審計功能相應需不斷延伸,逐步將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為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

3、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較高。由於審計不是程式化工作,而是綜合能力的體現,每次審計都會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對審計人員的學歷水平普遍要求較高。經調查,我國某商業銀行審計人員中,大學畢業或相當於大學畢業人數佔比達80%,中高級職稱人數佔比達70%。而瑞典73%的審計人員是大學畢業或相當於大學畢業,荷蘭是78%。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審計隊伍高學歷人員佔比高,預示着審計人員的分析能力、組織能力相對較強,為做好經濟效益審計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做好經濟效益審計的前提條件

效益審計應以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資料的真實性和公允性為前提,建立在傳統真實性審計和合規性審計基礎之上。因此,在內部審計過程中,要求被審計單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管理陳述和數據是完全真實可靠、值得信賴的,不存在違紀違規、有意欺瞞現象。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各行會計核算系統使交易邏輯、交易數據等高度集中,各分支機構在非授權情況下不能修改交易邏輯、運算參數和交易數據,但不可否認的是,被審計單位往往會利用管理層無法控制的環節,如通過虛假租賃套取費用、中間業務收入不入賬形成“小金庫”、降低授信條件發放關係户貸款等違規行為,使審計人員做出錯誤的審計評價。

2、被審計單位管理的任何方面均不是盡善盡美的,有持續改進的餘地。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很好,無懈可擊,也就沒有必要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相反,如果被審計單位在管理上明顯有違規操作、故意浪費、低效、營私舞弊等行為,也沒有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必要,因為任何一個審計人員都會指出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低下的原因,知道應採取何種措施加以杜絕,以提高經濟效益;

3、內部審計人員會盡職盡責地開展經濟效益審計,不因經濟效益審計難度大、要求高而有為難情緒,同時,內部審計機構也不應片面追求審計數量,而忽視審計質量。

經濟效益審計方法的運用

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除了採用財務審計的一般方法外,還可適當運用一些現代管理的方法,如杜邦分析法、淨現值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等。根據審計對象的不同,現着重介紹兩種審計方法供參考:

1、杜邦分析法的運用。杜邦分析法是一種分解財務比率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財務指標,它可以用於各種財務比率的分解,並根據分解後的指標在不同期限予以對比分析,研究產生差異的原因和採取避免不利差異出現的措施,尋求挖掘潛力的途徑。

商業銀行在運用杜邦分析法時,可以銀行資產收益率為中心,將其向下分解為總利潤率和資產使用率,再通過指標進一步分解分析各指標構成因素的變化對盈利能力的影響。如:某商業銀行2004年、2005年的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和1.11%,對資產收益率進行分解尋求差異原因,得知2004年該行的總利潤率為31.17%,資產使用率為3.86%,而2005年該行兩項指標分別為29.56%、3.77%,2005年影響資產收益率的的兩個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進一步分析總利潤率和資產使用率下降的原因,得知該行由於貸款投放時間不合理,集中在年末放款使得收益未在當年得以體現、貸款利率下浮幅度較大影響收入實現以及投資利率下降造成投資收益減少等原因影響了收入的增長,從而影響利潤的增長,使用效益的低下,這樣從指標變動中就可找到影響分行盈利的原因,對症下藥,從而便於審計人員在找到原因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的貸款投放時間、貸款投向、貸款企業質量高低以及在商業銀行有閒置資金時的投資形式提出審計建議,從而幫助被審計單位提高經濟效益。杜邦分析法側重於財務指標的運用,主要以事後評價為主,可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整體分析。

2、本量利分析法的運用。本量利分析法首先應確定商業銀行業務量、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的組成部分。商業銀行的業務量指標涉及的範圍主要有:資產類的貸款、拆放資金、對外投資、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其中貸款和拆放資金合併稱“放款額”,能獲得利息收入;負債類的一般性存款、同業存款、拆入資金;所有都權益類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等。

由於商業銀行進行內部審計時,審計對象是以分行為單位,而分行所有者權益很少,只有少量的營運資金,可忽略不計,因此負債類的一般性存款、同業存款、拆入資金合併稱“籌資額”。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因此可將籌資額作為本量利分析的業務量標準。現假定銀行全部籌資額中有L%用於貸款;I%用於投資;C%用於備用金、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非盈利資產;R%用於繳存準備金;D%用於存放資金(包括同業和系統內往來),L%+ I%+ C%+ R%+D%=1。相應的,商業銀行收入=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益+金融企業往來利息收入=平均籌資額×L%×平均貸款利率+平均籌資額×I%×平均投資收益利率+平均籌資額×(R%+D%)×平均同業存款利率。商業銀行支出主要包括籌資成本和營業費用。籌資成本隨籌資量的變化成正比例變化,屬變動成本;商業銀行的營業費用可按特性主要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業務量影響的成本,如人工費、辦公費、折舊費、租賃費等;變動成本是隨業務量增長而正比例增長的成本,如廣告費、電子設備運轉費、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等。根據收入、成本的構成,即可求得邊際貢獻。邊際貢獻=收入-籌資成本-營業費用的變動成本,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籌資額=籌資收入率-籌資變動成本率。籌資收入率的高低取決於放款利率和對外投資效率,籌資變動成本率主要取決於籌資成本,因此,邊際貢獻率就取決於存、放款利率差的大小。商業銀行利潤=邊際貢獻-固定成本=收入-籌資成本-營業費用=籌資收入-籌資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將方程進行交換,把待求變量置於公式左邊,可分別計算出所需籌資額、邊際貢獻率、籌資收入率、籌資變動成本率和固定成本。如:在固定成本、利潤指標和利差率確定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需要籌集多少資金才能使利潤最大化,實現風險和收益的良好均衡。本量利分析可用於各分行之間經營業績差異的因素分析和業績考核,可測算不同分行在籌資規模相同的情況下,由於放款質量高低、投資效果好壞和籌資成本好壞來預測邊際貢獻率的大小,從而發現各行經營業績差異的原因,診斷經營管理中的弊病。為完成預計利潤指標,分行可通過本量利等式進行測算,本量利分析可作為預測分析,可對被審計單位的某個項目單獨進行分析。

經濟效益審計的風險

任何工作都會有風險,審計也不例外。經濟效益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評價風險、歸因風險和建議風險。

1、評價風險。經濟效益評價首先是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然後給出結論並提出建議,但是關鍵是評估。從現有審計人員的崗位設置、從業經驗來看,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而且逐步向年輕化趨勢發展,但作為審計人員特別是經濟效益審計人員的要求相比,顯得業務相對專業,業務素質綜合型人才相對較少、而且由於內部審計人員長期從事真實性和合規性審計,其思考問題的侷限性較大,長期按照常規性審計思維思考問題,極易將經濟效益審計簡單化,會產生抓點證據就給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下結論。

2、歸因風險。歸因風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經濟效益評估失當,導致的歸因失敗。因此,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對被審計單位的效益狀況作出正確的評價意見,才能確切地分析出效益產生好壞的原因,正確的效益評價是正確歸因的前提條件。相反,由於效益評價不當,就無法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好壞原因作出正確分析,極容易導致歸因風險;二是由於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評價就事論事,導致歸因膚淺,缺乏整體和深層次原因分析,就會把原因都歸於工作上的粗枝大葉、工作疏忽、不嚴謹、不完善等。

3、建議風險。根據經濟效益評價內容和存在問題原因,審計人員會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幫助被審計單位改進工作,提高效益。由於效益評價、歸因風險的存在,會進一步導致建議風險。比如建議過於泛泛,沒有針對性;缺乏對建議方案的詳細設計和論證,沒有用數字説話,有時缺乏可行性;建議大多是針對具體問題的,缺乏綜合改進計劃安排,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嫌。

做好經濟效益審計的建議

我國商業銀行在以經濟資本進行績效考核管理的今天,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商業銀行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銀行內部的經濟效益審計工作。

主要建議有三:一是內部審計理念要創新。隨着我國商業銀行陸續或即將在香港上市,成為國際一流銀行,以經濟資本理念拓展銀行業務和加強銀行管理是歷史的必然。而經濟效益審計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二是應制定指導性文件作為參考。在借鑑、研究國外經濟效益審計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為更好評價銀行效益執行情況,銀監會和各商業銀行應制定一個較為全面可行的指導性文件作為參考,文件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如管理層履職情況、各項經營指標明細,指標比較參數等,便於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有據可依,做到客觀公正。

三是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經濟效益審計人員來講,能力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較強的宏觀和微觀分析能力,而且還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這就需要各商業銀行管理局多創造條件,注意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培訓,且培訓人員要求不要限於專業對口,同時要經常創造機會,讓現有的審計人員進行輪崗,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促進現有審計人員知識面的拓展。

經濟效益證明 篇二

經濟效益證明

廣州市xx公司負責施工的xx項目在對樁底超厚沉渣處理施工中,採用了“高壓旋噴清水切割氣舉排渣的方法清洗樁底樁身後,高壓注入高強度的水泥漿液充填的施工方案進行處理施工技術”,創新了施工工藝,加快了施工進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施工成本,有效控制了樁底沉渣問題,確保了施工安全與工程質量,並通過了工程驗收。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節約了施工成本 萬元,減少了施工工期 天。

廣州市xx公司

財務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及其經濟效益分析 篇三

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及其經濟效益分析

現在我國的小額信貸仍在實踐中探索,在借鑑國際項目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繼續摸索經驗。雖然小額信貸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展,甚至在一些發達國家也十分活躍,但在我國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尚待解決的問題。

多重因素制約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

目前,我國有五六百家格萊珉模式的小額信貸機構,能夠正常運轉的不多。“只貸不存”,資金匱乏是我國小額信貸發展的最大障礙,大部分依靠央行再貸款。只有在發放貸款的同時吸納存款,我國小額信貸的整體項目才可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扶貧”理念曲解了小額信貸意義。在我國,小額信貸更多的是被視為一種單純扶貧方式而非新型的信貸方式來對待。要實現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首先認識到小額信貸既是一種特殊的金融形式同時又是扶貧手段;既要遵循市場規則,同時又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小額信貸扶貧是一種經濟政策行為,不是權宜之計,只有考慮信貸資金的回收和財務管理目標,按市場法則辦事,小額信貸扶貧才能實現其利人利己的雙贏目的。

我國現在缺乏專門針對農村小額信貸機構的金融政策和法規制度。小額信貸是一種創新的金融活動,國內還沒有較適用的法規,還處在一種無法可依的狀態。沒有法律的規範和保護,制約了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

農户小額信貸資金得不到良性循環。我國的小額信貸項目,資金是首要問題,尤其是在農村所進行的小額信貸活動中,資金很難得到良性循環。造成這種弊端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方面:

農户小額信貸的資金需求量大,使用時間長,對農信社的資金籌措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盈利能力弱影響了農信社的資金供給能力;農户貸款“門檻”過高,放貸並不完全將錢貸給那些最貧窮的人們,農信社普遍存在着“畏借惜貸”心理;缺乏金融意識和信用觀念,部分農户只貸不還,逃廢債務,隨意改變貸款用途,失去支農效益;小額信貸資金“放”與“管”不到位,目的意義不明確,農信社的內控制度不嚴,風險控制機制軟化,不良貸款居高不下。

執行主體轉型難。小額信貸項目在由非政府組織(NGO)資助向正規金融機構轉型時遇到的轉型難題表現在:金融機構認為農户的居住範圍廣,貸款規模小、交易成本大、風險大,得不償失;現行信貸利率水平低,不能補償信貸成本;小額信貸的扶貧目標與商業銀行的利潤目標相悖。

利率管制導致小額信貸的供小於求。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農村金融機構的農户小額信貸利率浮動區間為5.02%~12.83%。由於信貸額度小,交易成本高,風險大,相應貸款成本也高。在小額信貸高風險的民族地區,其貸款成本則會更高。國際相關研究顯示,小額信貸有效利率至少達到16%以上,才能覆蓋其經營成本,故目前的規定利率偏低,金融機構不能獲得正當合理利潤。

農户小額信貸的經濟效益分析

農户小額信貸的主體有銀行、農民和政府。只有各利益主體達到同時受益,農户信貸才可健康發展。

銀行的經濟效益。交易成本、利率、風險等因素影響銀行的經濟效益,同時受其他兩個信貸主體行為的影響,如風險受貸款農户行為的影響,利率受中央銀行利率管制影響。顯而易見,銀行的利潤與交易成本和風險呈負相關,與貸款利率呈正相關。要提≤≥高銀行效益必須從提高利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入手。

農户的經濟效益。農户是小額信貸的受益主體,主要是針對那些具創造價值、有生產能力,但無資本的農户,其貸款項目所創造的勞動產出會隨着貸款額以及生產能力的投入而變化,其邊際效益將會經歷遞增、遞減和負增長這三個階段。當農户獲取信貸後投入生產,在資本和生產能力共同作用下其產出是正增長,處於遞增階段。在這一階段,隨着資本增加,勞動產出的總量和資本增加的邊際產量總是增加的。

隨着資本增加,在技術條件和勞動投入既定的條件下,邊際產出(MPK)隨市場需求變化而逐漸進入邊際收入遞減乃至負增長階段。因此,貧困農户的小額信貸初始投入可以為他們帶來遞增收益。

政府的宏觀效益分析。轉移支付是政府重要的職能之一。由於政府的約束函數,政府用於扶貧的財力是有限的。當政府的購買支出乘數(Kg)大於税收乘數(KT)及政府的轉移支付乘數(Ktr),也就是説,改變政府的購買水平對宏觀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效果要大於税收和轉移支付所產生的效果。

如果政府大力促進小額信貸發展,那麼原來由政府承擔的扶貧任務由正規金融機構來承擔,減輕了政府轉移支付的財政壓力。當政府轉移支付的支出總量減少,可增加政府購買方面的支出。改變政府購買水平是財政政策的有效手段,政府購買力的增加會使國民收入增加。在政府的效用函數中,將以最小的代價減少最多的貧困。

(作者單位分別為國立華僑大學商學院、財政部離退休幹部管理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淺析我國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 篇四

10G精彩管理資料盡, 中華經理人資訊網,成功的新起點 淺析我國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

周君霞

(石家莊郵政高等專科學校,050021)

摘要本文結合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簡要介紹了目前我國企業規模經濟效

益的現狀,着重論述了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途徑,強調了企業實現規模

經濟必須具備幾個方面的支撐因素,以此達到獲取規模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企業規模規模經濟引言

當前我國企業正處於經濟轉軌變型時期,一部分企業已經順利地完成了由遵從企業制度到遵從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還有一部分企業正在或擬將進行企業制度的轉變。這個轉變過程,不僅僅是形式的轉變,更重要的是體制的轉變,管理人員思維的轉變。具體地説,就是在企業產權清晰的基礎上,加強管理的現代化。過去幾十年期間,由於我國一直執行計劃經濟體制,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使用,不是以最大發揮企業效益為目的,而是以計劃安排為主,使得企業不能和忽視企業內部管理,不考慮投入產出的效益,即科學的利用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產出,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應。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縱深進行,我國經濟也參與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人借鑑國外知名企業的管理經驗,認識到規模經濟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所起的作用,開始重視規模經濟效應。目前我國企業規模經濟的狀況

所謂規模經濟,就是隨着生產能力的擴大,使經濟成本下降的趨勢,即長期平均費用下降的趨勢。企業規模,可以從投入和產出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從投入的角度看,企業規模的大小表現為企業所擁有的勞動者的數量、資本的額度和佔地面積的大小;從產出的角度看,企業規模大小表現為產品量的大小和銷售額的多少。但並不是説規模大的企業一定就會有規模經濟,如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大量多餘的人員等,因此,規模經濟應理解為一定條件下的企業平均產量的遞增和平均成本下降的區間。如下圖所示:

LAPLAC

0AXY0Q圖1平均產量與企業投入量關係曲線圖2 長期平均成本與產量關係曲線

圖1中,LAP為平均產量曲線,XY為企業投入量,在OA之間,隨着投入量的增加,企業的平均產量遞增,圖2中,LAC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Q為產量,在OA區間,隨着產品量的增加,企業的平均成本遞減,稱之為規模經濟。由此看出,企業的規模經濟是指隨着企業投入量的增加,產品量隨之增加,長期平均成本降低。若隨着企業投入量的增加,企業產品量降低,長期平均成本增加,即是規模不經濟。

最全的中文管理資料庫,首家中文資訊交流交易平台,在線即時網上一對一信息服務,資料整理

分析評估平台,從十九世紀末至今,世界經濟出現了五次大的併購浪潮,企業併購浪潮的翻湧,使得一部分企業消失和一部分企業規模變的更大,規模效應理論隨之產生並得到廣泛的運用。到1997年8月1日,位於世界航空製造業第一位的波音和位於第三位的麥道公司的正式合併,將全球的新一輪併購浪潮推向高潮,企業兼併戰打的如火如荼,其目的不外是想擴大原有企業規模,增強競爭力,減少競爭對手,以使自己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國企業併購起始於1985年前後,1989年以後,企業併購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據統計僅1989年一年發生企業併購2559起,共轉移資產20.15億元,減少企業虧損1024家,減少虧損額1.34億。通過併購,很多企業因而達到了增加資產存量、優化資源配置、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市場佔有份額的目標。

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證明了通過併購可以擴大企業規模,使企業輕而易舉的進入到未知領域,增加市場佔有份額和競爭能力。但是,要實現規模經濟只有併購這一種方式嗎?併購後的每一個企業都獲利嗎?企業只有擴大規模才能實現規模經濟嗎?回答是否定的。1997年1月23日,韓國第二大鋼鐵企業“韓寶鋼鐵公司”破產,韓寶集團的核心公司韓寶株式會社等20家系列企業也隨即倒閉。究其原因是因為投資過大,負債過多而破產;韓國的另一集團公司“起亞集團”原本生產汽車,卻併購建築、鋼鐵等企業,最終因戰線過長而失敗。我國珠海巨人集團也曾名響中華大地,然而其也因腳踩多隻船而“下海”。事實證明,併購可以使得一些企業規模龐大,在市場上獨佔熬頭,甚至使得我國很多虧損企業“起死回生”,但也因此使得一些企業家錯誤的認為只要與其他企業合併,就會扭轉本企業虧損的局面;或者,只要購買其他企業,就會增加本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達到規模經濟效益。這種錯誤的理解,使得企業的併購脱離實際,一味求大,簡單的在大規模和高效益之間劃等號,組建了一些所謂的大企業集團,強行將某些企業合併在一起,以此相結合形成一個“規模大”的企業集團。然而,沒有在很好的研究如何優化資源組織、人員組織和管理組織的基礎上的企業併購,不僅沒有給企業帶來規模經濟效益,反而,一些虧損企業依附於盈利企業,又將盈利企業拖住,使得新企業矛盾重重,內耗加大,最終使新企業在“大規模”的旗幟下倒下,造成規模不經濟。

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必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人、財、物的配置要以滿足其產品量的生產為限,否則就會造成資源的閒置浪費,達不到規模經濟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當企業的現有資源滿足不了市場各種需求的增加時,企業要增加產銷量穩固其市場佔有份額,就必須增加人、財、物的配置,靠擴大規模提供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產量,佔有市場份額,增加市場競爭能力,獲取更多的利潤,達到規模經濟效益。由此我認為,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通過不同的途徑來獲取規模經濟效益。

3企業獲取規模經濟的途徑

3.1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擴大產銷量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很多處於虧損狀態,其虧損的原因,不是因為其規模小,而是因為沒有很好的進行市場預測,根據市場需求配置資源和生產產品,因此造成企業資產閒置,職工在家待業;還有一些企業儘管生產仍在進行,但生產能力過剩,形不成規模經濟。對於這樣的企業要扭虧為盈和增加利潤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根據市場需求,充分挖掘使用企業內部資源,擴大產銷量,降低單位固定成本,提高單位利潤。

固定成本在一定的產銷量範圍內保持不變,那麼增加產品的產銷量會使單位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的利潤,並使利潤的增長率大於業務量的增長率;反之,會造成單位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小於業務量的增長率。也正是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利潤的變動率與業務量的變動率不能按比例增減。因此在經濟生活中

出現了只要銷售上有較小幅度的變化就會引起利潤上有較大幅度的變動,即利潤率變動大於業務量變動率的現象,財務管理稱之為“經營槓桿”(Operating Leverage)。例如:某企業生產甲產品,固定成本為50萬元,當銷售額為100萬元時,單位固定成本為0.5萬元;當銷售額為200萬元時,單位固定成本為0.25萬元,當銷售額為300萬元時,單位固定成本為0.17萬元。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銷售額越高,單位固定成本就越低,單位利潤就越高,就可以獲取現有規模的規模經濟效益。

發揮企業的規模效益作用,不是盲目地、片面地追求企業規模越大越好,恰恰相反,而是要求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來決定合理的企業規模,並在已確定的規模條件下,獲取儘可能好的經濟效益。

3.2負債經營擴大規模

當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量時,企業必須增加生產能力,擴大規模,才不會丟失原有的市場份額。要擴大規模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單靠企業自身的資本積累很難完成擴張的實現,這時企業可以通過負債經營來完成規模的擴張。

企業通過負債籌集所需資金,就要有還本付息的壓力,若負債經營不當,還會使企業趨於破產。因此當企業選擇負債經營擴大規模時,首先要考慮投資所獲得的預期利潤率一定要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其次要考慮企業的財務彈性不能太小,使得企業財務風險加大。例如:

表1投資利潤率計算表

(一)單位:萬元 投資總投資額負債淨投資利潤利息利潤投資利潤率 項目總額淨額

表2投資利潤率計算表

(二)單位:萬元

投資總投資額負債淨投資利潤利息利潤投資利潤率 項目總額淨額由表1看出,當企業投資利潤率(20%)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12%)時,這時採用負債經營所獲取的投資利潤率的淨額(28%)高於採用自有資金獲取投資利潤率的淨額(20%);但當借入資金利息率(13%)高於投資利潤率(12%)時,採用負債經營所獲得的利潤6萬元,而支付的利息卻是6.5萬元。因此,企業若採用負債的方式擴大規模,實現規模經濟,一定要做好預測,否則,會使企業走向破產的境地。

3.3通過併購擴大企業規模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喬治·施蒂格勒曾經説過一句話:“沒有一個美國的大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兼併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個美國的大公司是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通過併購是實現企業規模經濟的主要方法之一。併購即兼併和收購,其根本的動因一是併購可以提高其市場佔有率,從而使企業提高控制市場的能力,促進壟斷競爭性的結構,產生壟斷競爭效應;二是通過併購實現規模經濟可以使企業長期平均成本降低,達到規模經濟效應。

企業併購是現代企業擴張的重要形式。它和其他任何一種投資一樣,也要考慮其投資的效益,做出成本效益的權衡。這種投資方式的特殊性在於,它不是一般的固定資產或流動資產的買賣和流動,而是“購進一些在理論上可以獨立運轉的經營單位”,換句話説“就是把以前由幾個經營單位進行的活動及其相互交易內部化”。通過併購可以給企業帶來單靠自身積累不能很快達到的規模經濟效益。但是如果這種方式運用不當,如前所述,會給企業帶來破產的危險。

3.4與外部企業搞好關係,形成一種規模

企業要獲取規模經濟效益,一方面要處理好企業內部的各種經營要素的集聚程度及其相互關係,包括整個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內部各個生產部門生產能力的確定;另一方面還要重視企業外部的各種規模企業之間的經濟關係。企業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想從事的行業都納入自己的組織之中,大量的中小型工廠仍然是以獨立的單廠企業形式從事經營活動。企業既要合理確定自身的規模,又要明確本企業與其他企業的相互關係,力求通過各種途徑,包括生產分工協作、產品聯繫、銷售渠道、技術開發、人員培訓、承包轉包、項目投資、資金融通以及其他有效方式,把更多的中小型企業聯繫在本企業的周圍,以擴大本企業的經營成果。實際上,這就是發揮企業規模經濟效益的又一種表現。

4我國企業實現規模經濟的支撐

目前,中國面臨加入世貿組織(WTO)。加入WTO後,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將直接面對國外競爭者,衝擊是不可避免的,機遇和挑戰並存。中國企業如何抓住發展的大好機遇,並迎接“入世”的挑戰?就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或通過擴張來達到規模經濟。而要獲取一定的規模經濟,我認為,必須有以下幾方面的支撐:

4.1技術的支撐

中國企業在追求擴大規模上,常常忽視了檔次的提高,只是簡單地進行量的擴張,而在技術進步方面卻並不改進,走的是粗放型之路。這種狀態下進行經營,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會使企業獲得些許利益,但是企業技術上不去,勢必影響企業產品的質量,產品一旦滯銷,大規模反倒成為負擔了。上了規模不練內功,規模經濟的取得不可能保持很久。當今世界科技水平在生產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如果企業能夠擁有他國企業無法比擬的技術,那麼該企業的產品在競爭力上必然強大,在進軍國外市場上也能暢通無阻,這便提高了該企業的競爭優勢,並有利於其進一步擴大優勢,發展成為更為強大的企業集團,爭取到更大的規模經濟。

4.2資本的支撐

企業無論採用什麼樣的途徑達到規模經濟,都需要有強大的資本支撐,而目前我國企業一方面資本緊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資本閒置、大量浪費的現象。因此,我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樹立節約資本、提高資本效率的觀念,而且,必須建立完善資本市場,加大企業改制的步伐。

4.3企業家能力的支撐

許多企業領導平時應酬太多,真正體察企業情況和自我學習的時間太少。由此其直接影

響到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方針。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企業領導管理手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現代化,培養貼近市場經濟的組織管理觀念。但是傳統的觀念非一朝一夕便能消除,隱藏於管理者腦中的一些未根除的觀念一旦釋放出來,勢必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狀況。如果產生個人武斷決策,與事實相反的決策事實過程中勢必損失企業的很多利益。尤其是目前我國的決策權比較集中,難以適應市場經濟變化快的特點。產生決策效率低,甚至使企業遭受損失。專家指出,企業家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則企業難以獲得規模經濟。

4.4市場的支撐

市場需求量的大小是實現規模經濟的前提條件。規模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產品量也要隨之增加,才能降低單位固定成本,達到規模經濟。這就要求企業要生產市場需求的產品,擴大規模,加大生產,便有利可圖。如果產品不受市場歡迎,又想加大規模,擴大產品產量,就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更談不上什麼規模經濟了。簡單的認為企業上規模了便能帶來大筆財富是不確實的,沒有市場需求,根本不能談規模。所以,要獲取規模經濟,得先考慮產品市場需求情況。

4.5利潤水平的支撐

利潤最大化和資產的最大增值,是每一個企業經營的目標。擴大企業規模只是為達到這個目標的一種手段而已。有些企業在利潤有限、負擔沉重的基礎上不是考慮擴大內涵再生產,實現非擴張下的規模經濟,而是大舉擴張,併購同類廠商,雖然使自己在同類企業中地位提高,但財務風險的加大,會令其經營十分困難。一旦各種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超過其主要經營收入時,這個企業的前景便令人擔憂。

綜上所述,我認為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是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有利保證,但是,且莫把企業規模和規模經濟混為一談。每個企業都應該充分考慮本企業的自身情況,實現自身的規模經濟。切不可以好大喜功,一味的擴充企業,認為企業規模擴大了,就肯定會獲取規模經濟。

參考文獻於江富。集團化——管理之手。1998年。11月出版:35,171,228喬樑。規模經濟論。2000年6月:40-42

Simply analysing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of scale

zhou junxia

(shiJia zhuang Postal College,050021)

AbstractAccording to analys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of scale,the paper put forward a path that how toobtainthe benefit from the it suggests some supporting factors that can meet the end of the economic of scale and get the benefits from ordsEnterprise scaleEconomies of 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