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4W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多篇)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1

一、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人教版第二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韻文體裁形式描寫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們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們不同——正在冬眠呢!課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種動物爪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位於第一冊教材的第七單元,它在這冊教材中起着總結和提高的作用。 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且都是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特別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於是,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這一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每一個層次都注意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2、情感性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有感情地朗讀、表演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

重點與難點

本文采用擬人、比喻的手法介紹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特點,生動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就成為本課重點,瞭解青蛙冬眠的習性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因為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依據教材特點,擬訂以下教學方法。1創設情境法。通過課件創設美麗的雪景圖,以及教師豐富的表情、動作等,為學生創設美妙的情境,使學生醉於境中,開心學語文。2以讀代講法。新課標強調,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還給學生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因此,教學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讀精講,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獲得個性話的情感體驗,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培養語感。

三、説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運用讀書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聯繫生活法等進行學習。

1、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在學習《雪地裏的小畫家》過程中,我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表演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

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2、合作探究法。新課標倡導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小畫家們怎樣作畫?”等等。在講到動物冬眠習慣這環節時,讓學習小組合作問答句式進行創編等。

3、聯繫生活法

語文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正如美國某位教育家所説:“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堂上,我積極引導他們把學習語言的觸角伸向課外,給他們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如:“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冬眠的特點?”學生興趣很高,一下説出了“蛇、狗熊、刺蝟”等等很多動物。再此基礎上進行問答句式的創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導入:咱們班小朋友個個都是畫畫能手,説説你們會畫些什麼?你們會畫這麼多畫,太棒了!現在有一羣小畫家,不用顏料不用筆卻能畫出畫,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嗎?如此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慾望。隨後師揭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齊讀課題之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讀課文,畫出生字,要求學生藉助拼音把音讀準,之後讓學生認識生字,可採用自由讀、學習小組讀、班上交流等多種形式,使生字在課堂多次利復現,讓學生迅速記住生字。

三、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組織初讀課文:同桌一起讀——指名讀,讀完評議——小組賽讀——師生合作讀。

四、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激情範讀,引生入境。課件演示雪地背景圖,師激情範讀一、二句,學生學學文中小動物,讀出小動物來到雪地中的歡快心情。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質疑解疑,重點引導學生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小畫家們畫了什麼?怎麼畫?

(2)它們畫的畫為什麼不一樣?

(3)青蛙為什麼不參加?哪些動物也要冬眠?

(4)仿照書上問答句式,進行問答句式創編訓練

(如:狗熊為什麼不參加?它在洞裏睡着啦!)

4、形式多樣,感情朗讀

通過師範讀,生帶動物卡片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讀。

五、拓展思維

演示課件:老虎等動物雪地作畫

引導學生談話:雪地裏又來了一羣小畫家,他們畫出來的畫會是什麼樣的呢?先小組內説一説,再動筆畫一畫。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教國學任務。

二、説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1個生字,會寫“兒、用、魚”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説過程:

(一)看看:

1、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呢?(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回答),是呀,大地象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台自我介紹“我是……。”老師指着他們説: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樣説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2、藉助課件,感悟“小畫家”作畫。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繫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將學生帶入思維。最近發展區,可適時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着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氣學生看後再讀文。啟發學生,提問:你們讀懂了什麼?這時學生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將豁然感悟。

(二)讀讀:

朗讀在低年級更顯重要,為此我設計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1、嘗試性的朗讀。

要求讀正確、流利,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歎號,要讀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2、老師用問題提示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來了誰?學生讀: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它們是誰,怎麼畫畫?學生讀:“小雞畫竹葉。……幾步就成一幅畫。”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學生讀: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

3、分角色讀。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4、全班練習有感情朗讀。

(三)畫畫:

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小狗()、小鴨()、小馬()。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將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的同學讓他們完;成課後作業,連一連、讀一讀,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或連線重!温了課文內容。

(四)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的總結階段,啟發學生思考:

(1)雪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2)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麼?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3

《雪地裏的小畫家》一課以韻文的形式,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語言活潑,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一年級上冊少有的美文,字時行間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要達到三個學習目標:1、認識11個生字,會寫2個,認識兩個偏旁“蟲、目”。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爪(蹄)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其中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節課我圍繞初讀感知、識字寫字、精讀感悟、拓展延伸幾個環節展開教學。接下來我從四方面介紹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計情境,引導學生開課讀文,初讀感知

上課後談話,很快引出第一句話,藉助圖畫,加上生動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情境,接着把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4個動物圖貼到圖畫上,圖文結合,較自然地領着孩子通讀課文,對全文有了整體感知。

二、形式多樣、紮實有效地識字、寫字

《課程標準》關於低年級閲讀教學首先提出:“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識字寫字的第一條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教材提倡多認少寫,我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同時結合教學兩個偏旁,對“睡、蛙”進行點撥指導,這樣教師的指導就更有針對性,對於寫字我重在引導學生會觀察、比較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鞏固識字的最好方法是重複。因此,我力求讓生字多與學生見面。採用了圈畫生字、拼讀生字、開火車讀字、遊戲“看誰反應快”,“雪花飄飄”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儘快識記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三、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華東師大的楊再隋教授説:“老師講的再多,難道還比課文本身更生動,更形象嗎?……不如老老實實地指導把課文讀好,讀美,在讀中去感悟,在讀中去欣賞,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年級兒童善於模仿,因此我放棄朗讀技巧的指導,我採用老師範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採用“生活經驗的遷移”指導朗讀第一句。在讀部分句子時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採用“你問我答”、“對山歌”等多種形式的變式訓練,讓朗讀更具有趣味性和實效性。

我把掛圖中的動物和相應的腳印製作成活動的卡片,主學生動手貼一貼,這樣改造掛圖,變靜為動,拉近了圖與文的距離。在學生動一動,讀一讀的活動中輕鬆理解內容。

四、拓展延伸,大膽嘗試

在課末,我和學生模仿《雪地裏的小畫家》集體創作一首同題詩: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小鳥畫竹葉,小貓畫梅花,小鵝畫楓葉,小牛畫月牙……

我想課文不過是個例子,我們應該用好教材,讓學生在和諧、寬鬆的氛圍裏學得大膽,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4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説課的題目是《雪地裏的小畫家》。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國小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7課的內容,它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介紹幾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知識。全文共六句話,語言生動活潑,極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良好素材。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幾、用、魚這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閲讀、表達、觀察、思維、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和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是本課的重點。

2、由於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少,觀察能力較差,因此瞭解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與竹葉、梅花等實物之間的聯繫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此外我將準備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二、説教法、學法

由於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優勢,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情景教學法、誦讀體驗法,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地學習氛圍,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運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讀中感悟,觀察對比,知識的遷移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閲讀、表達、觀察、思維、想象等多種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能在看、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設置情境,揭示課題。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興趣點燃了。所以,我設計了遊戲導入的環節:在撲有粉筆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畫遊戲,引出“小畫家”,再播放課件進一步引出銀裝素裹的雪世界,然後言語激發興趣:在這美麗世界裏,誰來啦?他們是怎樣把這世界打扮得生機勃勃的?如此激趣導入新課,抓住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於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層層遞進,初讀識字。

1、生自讀課文,勾畫出本課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讀錯,該怎麼讀?b.哪些字容易寫錯,該怎麼記?

2、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識字辦法學習生字。

3、多種方式認讀注音生字:(1)學生自願認讀、教讀生字。(2)開火車讀。(3)齊讀生字。(4)男女生比賽讀。

(三)、品析課文,指導朗讀

1、低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比較差,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比較困難。所以我採用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指導。播放課件,創設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進文本,讓學生自然流露出高興、激動的心情,跟隨雪地裏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並引導學生從“啦”字和感歎號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點,設置懸念,播放課件,(聽叫聲,猜動物),引出小畫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指導學生高興地朗讀第2句話,並引導學生理解“一羣”的意思。

3、由於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生活經驗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腳印,並與實物進行對比,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能直觀地發現四種動物腳的形狀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動物的腳印與實物非常相似,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我還補充問:他們的腳印還像什麼?(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再引導學生用讚賞、誇獎的語氣讀第3句話(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齊讀)。

4、課中輕鬆活動(聽歌曲,律動)(因為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學們平時畫畫要用什麼工具?而小畫家呢?學生通過對比就能讀出輕鬆、得意的語氣。為了進一步鞏固重點,我還補充問:他們都是用腳畫畫,可畫的畫為什麼不一樣呢?(表演讀、指名讀第4句)

6、過渡語導入第5句話,引導學生從“為什麼”和問號體會奇怪的、疑問的語氣。(這堂課兩處這樣安排都是為了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和標點培養語感,同時指導了學生正確使用標點。)

7、聯繫生活,引導學生輕且慢地讀第6句話。合作讀,表演讀5、6句。(滲透青蛙冬眠的知識)

(四)、複習鞏固,拓展延伸

1、做找腳印的遊戲,即補充了板書,又完成了課後的練習。

2、為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雪地裏還會有哪些小畫家?他們會畫什麼呢?還有誰也沒參加?(學生分小組討論,仿照課文編兒歌,同學們可選一項或幾項來説,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學生在學習第3句話時已經進行了知識遷移的練習,因此學生能編得比較豐富有趣。這一環節既加深了學生對兒歌的理解,又將學習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學生引發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更多的事物。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編動作讀全文。

(五)、教師小節,佈置作業

1、查找資料:還有哪些動物會冬眠?(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誦課文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雪地裏的小畫家》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生動有趣,抓、住重點,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17雪地裏的小畫家小雞小狗腳印貼圖腳印貼圖小鴨小馬腳印貼圖腳印貼圖青蛙(圖)——冬眠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5

【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教國學任務。

【説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1個生字,會寫兒、用、魚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説過程】

看看:

一、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呢?(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回答),是呀,大地象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台自我介紹我是。老師指着他們説: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樣説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藉助課件,感悟小畫家作畫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繫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將學生帶入思維。最近發展區,可適時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着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氣學生看後再讀文。啟發學生,提問:你們讀懂了什麼?這時學生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將豁然感悟。

讀讀:

朗讀在低年級更顯重要,為此我設計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1、嘗試性的朗讀。

要求讀正確、流利,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歎號,要讀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2、老師用問題提示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來了誰?學生讀: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它們是誰,怎麼畫畫?學生讀:小雞畫竹葉。幾步就成一幅畫。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學生讀: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

3、分角色讀。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4、全班練習有感情朗讀。

畫畫:

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小狗()、小鴨()、小馬()。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將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的同學讓他們完;成課後作業,連一連、讀一讀,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或連線重!温了課文內容。

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的總結階段,啟發學生思考:

⑴雪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⑵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麼?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6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國小語文第一冊第15課《雪地裏的小畫家》。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本文位於第一冊教材的第九單元,在這冊教材中起着總結與提高的作用。本文既是一篇課文,也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一冊教材中不可多見的美文,這篇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韻文體裁形式,描寫了雪地裏一羣“小畫家”畫畫的事,全文共六句話,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教學目的:

①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馬、小雞、小鴨、小狗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性。

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教學重、難點:

知道誰是雪地裏的小畫家,它們都畫了什麼,青蛙為什麼沒參加。

二、説教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上課後,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圖”,加上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把學生帶進情境,接着把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4個動物展示在背景圖上。

通過變文為圖,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準確的理解。

2、出示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根據低年級的特點,用圖示表示。看圖、劃句子、讀文、思考問題、朗讀背誦。

3、抓住圖與文的聯繫,理解課文重點。

在講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可利用反覆看圖的方法。

4、採用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

首先我採用“生活經驗的遷移”來指導朗讀第一句,在指導讀第三句時,我採用的是“體態語言暗示”的方法來進行抑揚頓挫的訓練。此外,我還採用了“教師情感的傳遞”這一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指導朗讀最後一句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徵,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的舞蹈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5、在課中做“對號入座”的遊戲,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6、在教學中,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了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創造性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小動物們還能在什麼地方畫出圖畫呢?

7、生字複習打破傳統方式,不是把複習生字詞和講解課文割裂開來,而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隨機地自然地指導他們複習鞏固。

8、板書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造”,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

三、説學法:

採用“看圖——讀文——思考問題——劃句子——朗讀背誦”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7

一、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課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腳印的形狀和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1、教材地位。

本課是最後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因此在全冊便起着“鞏固識字,用學到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朗讀課文,能提出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並能討論解決。”等作用。

2、教學目標。

我安排兩課時來與孩子進行交流學習,本目標為第一課時。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本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4個生字,認識“蟲、目”兩個偏旁,理解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針對本課教學目標及教學目標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的聯繫等,確定本課時的重難點是一致的,即自主識字和朗讀體驗。

二、説教法。

泰勒説過:教師的責任在於運用各種方法手段讓學生置身於一個可以活躍心靈以及充滿智慧與人類經驗的環境中。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依據教材我擬定了以下教法:

1、創設情境法。

情境教學符合低齡孩子的年齡特徵,順應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豐富學生感知,啟發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想象,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條件。上課開始,利用課件播放雪景圖,我扮演冬爺爺,引領孩子進入課文的學習,讓孩子沉浸於下雪的氛圍,把激勵與情感帶入課堂,做到課伊始,趣即生。

2、自主識字閲讀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也是這冊教材最後一單元中的主體課文,學生已經能利用平常積累的方法來識字、閲讀,在初讀課文環節中我採用此方法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獨立閲讀能力及養成自主閲讀、合作交流的習慣。

3、朗讀體驗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知。這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韻文,孩子有着極大的閲讀興趣,讓孩子在初讀熟悉課文之後,帶上表情把內心對文本的體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既有助與理解課文內容,又能讓孩子感受朗讀的樂趣,不會讓學生的朗讀束縛在一個框架中,不會讓真實美好的感受遊離於生硬的朗讀技巧中。

此外,還有質疑法,分工合作閲讀法,在上述教法中,最主要教法是朗讀體驗法,因為文本的內容對於孩子來説並不難理解,關鍵是讓孩子從讀中感受、體驗。

三、説學法。

在閲讀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傳授知識重要,讓學生“會學”比“學會”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滲透學法。這節課主要讓孩子學會朗讀體驗這一方法,懂得自主識字和與人交流,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閲讀、思考、學習。

四、説教學流程。

“雪”是南方孩子難得見到的,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會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雪景的圖片,並和學生一起佈置教室、佈置黑板(黑板上貼滿“雪花”),創設情境,讓孩子們進入下雪的氛圍。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事先我佈置學生觀察小雞、小狗、小貓、小鴨等動物的腳印,並把觀察到的説一説,這樣也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我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事先播放課件,老師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了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是呀,大地像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出示貼圖於黑板上。這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讀文,自主分層識字。

課件展示課文內容,即起到示範作用,同時又是一種激勵手段。要想把課文讀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寶寶交上朋友。(出示生字)

(1)獨立自主解決已認的字。

學生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對於認識的字,讀一讀,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表揚自己一下。對於不認識的字先畫個“?”。然後再給自己的同桌讀一讀、比一比,看誰不用老師教認的字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也使孩子樹立起認字的自信心、自豪感。

(2)小組合作解決認識的字。

低年級的孩子合作能力較差。為了培養這一能力同時也為了提高識字效率,所以對於不認識的字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合作小組都有4名成員構成,成員都有分工,小組長負責整個合作活動。首先,小組長幫助認字有困難的同學記住要求認識的字,接着在“考一考”的環節中,各小組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用各種形式把字認牢。

(3)多種形式,自主彙報。

小組合作學習後,各小組都急於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時可找幾個小組來展示一下認字的程度,有的小組可能派一名代表,有的小組可能一起讀,也有的小組可能輪讀。總之,展示的方式多種多樣。這時,可能有些小組沒有參與,為了擴大參與面,可以同學們想辦法比賽讀。有的同學可能想每組選派一名代表讀,也可能是男、女生對讀。這樣參與面廣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高了,認的字也牢了。

(4)回到課文中識字。

識字不能脱離語言環境,最後再讓孩子到文中識字,鞏固識字的效果。

2、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對於低年級的課,我基本上採用“多讀少講”的策略,讓孩子在讀中悟,悟中知。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音。(2)學生小組內讀文。做到把課文讀通,同時質疑解疑。(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4)男女對讀、指名讀、評讀等。使學生在一次次的讀書中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注重學生的個性,學生就會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得精彩些,讀給大家聽,他們才會讀中體會,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在質疑時,我也儘量讓學生相互解答,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從而解決“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等問題。

3、拓展延深。

在此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小畫家除了能畫“竹葉、梅花、月牙、楓葉”還能畫什麼?不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想象,同時還進行語言訓練。

(三)分層作業,自主選擇。

1、續編兒歌

看,雪地裏又來了一羣小畫家。(出示:獅子、小鳥……)請你當回“小詩人”為他們編兒歌。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有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可謂一舉多得。

2、請你完成一幅有關“雪景”的圖畫日記。

(四)小結:體驗成功,樹立參與的自信。

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動力,我們作為教育者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獲得成功。所以,在最後小結後,我讓學生美美地讀文成背文,展示給喜歡的小夥伴或者是老師,在讓他們為你評一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悟情、悟理,紮實訓練以“趣”字貫穿,學生的創新火花將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閃爍!

板書設計:

17、雪地裏的小畫家

小雞圖小狗圖小鴨圖小馬圖

(對應貼上腳印圖)

竹葉圖梅花圖楓葉圖月牙圖

《雪地裏的小畫家》説課稿8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實驗教科書(北師大)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十單元《冬天》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課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這樣的課文形象、直觀、感情色彩強,讀起來琅琅上口,非常地吸引孩子。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來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本課是第一課時。依據新課程標準,本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依據新課程標準,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知識目標:識字15個,學習感歎句,比喻句,理解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雪”是南方孩子難以見到的,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會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雪景的圖片,並和學生一起佈置教室、佈置黑板(黑板上貼滿了雪花),創設情境,讓孩子們進入下雪的氛圍。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事先我佈置學生觀察小雞、小貓、小狗、小鴨等動物的腳印,並把觀察到的説一説,這樣也為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本課教學內容具有很可強的兒童趣味,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我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為此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看看、讀讀、畫畫、想想。看看是導入,讀讀是主要部分,畫畫是鞏固,想想是延伸。

看看:

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可啟發學生結合課文和收集到的圖片回答)。是呀,大地像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台自我介紹“我是……”教師指着它們説:“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麼説,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讀讀:

《語文標準》特別強調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知。對於低年級的課,我基本上都是採用“多讀少講”的策略,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我設計了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一)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比如:用拼音,問同桌,聽別人讀,查認字表,甚至可以猜一猜等)

通過自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掌握生字的讀音,初步認識字形,使識字與感知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二)分工合作,滲透合作精神。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三)教師用問題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裏來了誰?

它們是誰?怎麼畫畫?

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

(四)質疑

在《語文標準》閲讀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閲讀也不例外。學生在閲讀《雪地裏的小畫家》時,肯定會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如:為什麼它們不用顏料不用筆?問題提出來後,大家一起解決。

(五)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標準》關於閲讀的基本要求。閲讀目標在第一學段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説出他自己的想法後,師再給予學生建議和指導。這也是我為什麼將錄音機朗讀這一程序安排在學生自己分析完作品的情感以後的原因。我想很多人都會將錄音機朗讀放在前面,我個人認為,假如先聽錄音機範讀或者教師範讀,這就好像給了學生一個侷限,一個框架。也就減少讓學生自己用心去體驗的機會。

(六)錄音機朗讀,學生對其進行評價。

(七)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

(八)試着背誦課文,培養語感,積累豐富的語言。

這一部分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運用多種閲讀方法,這樣才能調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畫畫:

1、學生自己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

兒童好奇,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小狗()小鴨()小馬()。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畫的同學讓他們連一連,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畫或連線重温課文內容。

2、教師用簡筆分別畫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印,再畫上竹葉,楓葉,梅花、月牙的圖案,請學生觀察,瞭解腳印與圖案相似之處,連線理解為什麼稱小動物為小畫家,幫助理解比喻句,理解課文。

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文的總結階段,可啟發學生思考:

(1)雪地裏還會來哪些小畫家,它們會畫出什麼?

(2)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參加,為什麼?發散學生思維,把學生引發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更多的事物,並且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