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2W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一

《去年的樹》是一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第一次讀到這篇童話時,樹與鳥之間的蕩氣迴腸的友誼深深感動了我!特別是讀到“鳥在燈火前凝視了一會,又唱起了去年的歌”時,我竟然眼眶濕潤了……如何能把這種感情傳遞給孩子,他們小小年紀,能體會到這份真摯的友情嗎?

“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本文故事內容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樹與鳥的這份情。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書。體會小鳥尋找好朋友樹的曲折和不易。自由朗讀時,找出小鳥尋找樹到過哪些地方,問過誰。學生找出了從很遠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問過“樹根——大門——小女孩”,最後找到燈火。我隨即板書,從這些句子、詞語中抓住故事的情節,感受小鳥千里迢迢、歷盡艱辛找朋友的過程,體會到小鳥對友情無比珍惜的情感。

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進一步昇華情感。學生真的是為此動容了,當我問到“小鳥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會想什麼呢?學生答,會想他們以前在一起玩的事。“唱完歌,小鳥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這時他會説什麼呢?有的答,我終於找到你了,有的答,我很想你,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們純潔幼稚的童心對文本所藴含的情感的獨特理解。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二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故事,用平淡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深厚的情誼。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通過研讀教材,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定為:通過多層次的對話,體會這篇童話的語言魅力:用最平淡的語言,描寫最深厚的感情。因此我創設情境,通過補充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髮揮想象,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和多元化的朗讀,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鳥兒和樹之間深厚的情感。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感情的深厚。但畢竟是新接手的班級,對學情把握不準,所以在上這堂課時感覺很吃力,期望過高。我努力地創設情境力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學生的朗讀水平有限,不能通過朗讀來很好地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1、重視整體把握和各環節時間的安排。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就能更好地整體規劃,有意識地,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並引導學生如何去評價。班上大多數學生的突出表現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學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可以這麼説,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語感。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三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主角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好處上説,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主角,體會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覆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在小鳥應對着燈火,唱歌給樹聽這一部分。那裏有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那裏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最後我還在那裏安排了一個想象説話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説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

但設計畢竟是預設的,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一、對文本多元解讀時,正確把握教學的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就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資料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用心健康,就應説都是能夠的。但是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元解讀時,還得思考教學的主導傾向。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麼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於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一樣: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敍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局讓我們心靈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儘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恆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於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就應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後,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於十分生動地敍寫並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着燈火歌唱着,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但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麼還要歌唱?小鳥對着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我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二、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資料的順利完成。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着重體會樹和鳥兒在一齊的快樂,感受他們分別時的難捨難分,第二課時讀餘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但是一試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資料太少,課顯得很單薄,不充實。於是,我又調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複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後又去試教,感覺這樣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律的。透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閲讀教學的方法,對改善自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忙。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四

《去年的樹》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它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明年回來唱歌給樹聽。可第二年鳥兒飛回來時,樹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於是,鳥兒面對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每次讀它,都被小鳥和樹之間的友情所感動。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一上課,我播放了這個故事的動畫。雖然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還沒看完,孩子們就已經哭了。這就已經確定了這節課的情感基調。

整節課,同學們都沉浸在小鳥苦苦尋找大樹的焦急和大樹最終消失的痛苦心情以及深深的感動之中。小鳥一次次尋找,同學們一步步體會。課講完了,同學們的思維卻在延伸。

“課文學完了,作為讀者,你想對誰(小鳥、大樹、伐木人、作者……)説些什麼?”孩子們含着眼淚寫下了心中的話。

王秉宇:“小鳥,你雖然不能陪在樹的身邊,但是,你一定會想念它的,對嗎?”

徐炳元:“大樹,雖然你變成了燈火,但是鳥兒還想着你。你只要和它心靈相通,就可以再見面……”

孫一帆:“小鳥,你真可憐。雖然樹不見了,但是我希望你能交更多的朋友,永遠快樂地代替樹活下去。”

於子涵:“伐木工人,你們知道嗎?鳥兒為了找樹多辛苦啊!你們就非要砍掉這棵樹嗎?我恨你們!”

管旻暉:“鳥兒,雖然你的朋友沒有了,但是如果樹有在天之靈的話,一定會懲罰那些可惡、殘忍、無知的伐木工人的。”

……

最後,我送給孩子們八個字:信守諾言,珍愛友情。

自我感覺這節課上的比較成功。最根本的一點在於,利用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了學生。正是因為這一點做的到位,從而使接下來的課堂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充分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是浮在表面的文字上。所以,利用有效的手段使學生融入課文是非常重要的。這節課收穫不多,但啟發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