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咕咚》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75K

《咕咚》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咕咚》教學反思 篇一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能力。“咕咚了”這節我切合了語言活動的特點,讓幼兒多説,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為了讓幼兒對於語言學的更加生動有趣,於是我加上了一些表情和動作豐富這節的內容,讓幼兒學的更快樂,所以,在目標中,我設計了“學説故事對話,並運用表情和動作大膽表演”這一個重要性的目標活動。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於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了輔助性的作用。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以表情圖片的方式導入,為了引出故事主人公的表情,為了表達故事中,小動物們聽到“咕咚”聲,而引起的害怕情緒,也為了切合目標,所以,在分段講述中,我都會在學完對話的基礎上,進行表情動作的表演,使內容更加豐富。在遇到長毛獅之後,我讓幼兒自己去想象它的表情,從而讓幼兒感受故事想要表達的意思。讓幼兒通過表情加深語言內容的有趣性。

我感覺本次活動中,引導孩子猜測遇到長毛獅子時候,“長毛獅子也會與狐狸一樣跟着跑起嗎?”我拋出這個問題後,孩子們從討論—以至於辯論起了,場面很激烈。雙方各執一詞,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一些通過對方理由的基礎上嘗試反駁。

咕咚教學反思 篇二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時,我力求能夠讓學生通過品讀、表演領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1、為了從一開始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課文有關的動畫短片,同學們看了動畫中驚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問:“你都看到了什麼?”“看了動畫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孩子們都活躍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説起來,看來,他們真的非常想學習這篇課文呢,興趣被調動起來。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閲讀境界。

咕咚教學反思 篇三

最近家長開放日上了一節《咕咚》,總算完完整整的上下來了,自我感覺還可以,但聽了師傅的指導發現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從頭開始,第一個問題是給“咚”注音時“d“沒寫好,寫成了英語裏的”d“,這個是我平常沒注意到的,但作為一年級的老師,這個是我的疏忽,老師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要給學生做師範,拼音是低段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平常的寫時都要認真、規範。

然後是文本讀得還不夠,讓學生找出不同小動物的反應,教案上是寫先讀每一段再找答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高估了學生,以為學生能找出答案,但從學生的舉手發言情況看,只有少部分學生能找到答案,大部分學生文本讀得還不夠,所以答案不能很快的找出,以後在教學中,還要再注重對文本的讀,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再來分析文本,這樣會更有效。

《咕咚》教學反思 篇四

最初在選擇課文的時候,實則也是糾結了一番,因為課文所剩無幾,考慮到自己的駕馭能力,也是選了又選,最終選定這個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較強的《咕咚來了》。備課時,查閲了很多相關資料,覺得由板畫入手,既新穎又代替了板書,故事情節一目瞭然,孩子們也很容易進入文本當中去。作為一堂低年級語文課,本課兼容識字、寫字、課文分析、朗讀、表演等多方面,僅僅 40分鐘面面俱到有點牽強,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還請各位老師指點一二。

一、識字與寫字。

在進入課文之前以複習會認字導入,小老師領讀。這裏遺漏了拿生字可以説一個句子來回憶課文內容,應該具體複習到該字的音、形、意。比如説“着”、“看”可作為形近字出現,以組詞區別;“喊叫”説個句子,其實都能達到最終目的。

寫字方面記憶法、組詞這方面考慮周全。但是該有的近反義詞點的不夠透,還有一個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導時發生口誤,都誤以為了三筆,實則我是提的是兩筆,寫時不該頓筆,很遺憾,不過課後我又重新指導了一遍。

二、內容簡析。

在圖文對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們能夠像看繪本一樣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語氣、語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們可以一段一段的連貫的看圖講述下來,方便記憶課文細節部分。圖文對照能夠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節,就是在練習小兔、小猴、狐狸、老虎的語言時,學生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説出他們的話,説明孩子們對於圖畫的理解還很容易。

還有一點做的很不夠,那就是評價語言的匱乏,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和研究的。在學生很積極的朗讀、回答問題前就應該準備好一定的評價語。這一點説明的儲備量遠遠不夠。

在觀察小動物們逃走時,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很實際,但是由於考慮時間只讓一個孩子進行了彙報,很遺憾。這種情況還存在於“亂哄哄”,這個詞在什麼情況下用呢,沒有具體的説明,只是描述了一下場面。對話也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指導。在文本最後應該從“最喜歡誰?”引出故事的道理,其實不説孩子們也知道,説了就可以鍛鍊他們的表達,輕而易舉的引出課文宗旨。

三、拓展方面。

在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同時可設計講講這個故事環節,最後再進行表演,效果可能會比這樣強一些,孩子們沒有組織,缺少紀律性的自由表演,為這個環節減了不少分。

最後,我要感謝辦公室以及給予我指導的各位師傅們,其實你們的指導及建議對我是最重要的。二教齡的公開課已結束,但是學習沒有停止,我會繼續認真研討。

《咕咚》教學反思 篇五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確定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新課時,我先用課件模仿大自然和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着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課的導入方式是為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閲讀期待。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閲讀境界。

3、本課故事情節簡單有趣,理解起來並無太大困難,但文章篇幅較長,所以我設想採用“集中——發散”的方式,挑出文中所有的對白,製成小劇本,然後再以讀帶講、以句帶段。讓學生在精彩的表演和豐富的想象中愉快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在教這堂課的時候,課前的設計落實得不錯,學生對於模擬聲音的課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從而奠定了學生熱情投入學習的基調。在教師範讀和學生自讀課文之後,大家就能夠迅速地將文章中的對白找出來組成一個小劇本。學生對於小劇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現出相當的積極性,並且以句帶段,有效地提升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和昇華。看得出,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這堂課也體現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能對以後的教學起到借鑑作用。 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並且教師的示範性還不夠到位。在課堂上分角色、分層次的朗讀比較多,但是相對缺乏集體朗讀,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進行分角色朗讀。而且作為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朗讀示範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課堂上引導有餘、示範不足。沒有什麼比教師親身示範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

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不能讓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性地朗讀。這讓學生失去了一個隨文思考的機會。而在朗讀之後再提出疑問,既花時間又會影響課堂效果。 在課堂上,我缺乏“靜待花開”的耐心。這點體現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因為新課之前的導入讓學生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進入課文分析之後,要讓學生從剛才的熱烈中投入另外一個冷靜思考的氛圍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課堂不能永遠熱鬧喧天,安靜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現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作為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咕咚教學反思 篇六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能力。“咕咚來了”這節課我切合了語言活動的特點,讓幼兒多説,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為了讓幼兒對於語言學的更加生動有趣,於是我加上了一些表情和動作來豐富這節課的內容,讓幼兒學的更快樂,所以,在目標中,我設計了“學説故事對話,並運用表情和動作大膽表演”這一個重要性的目標活動。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於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了輔助性的作用。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以表情圖片的方式導入,為了引出故事主人公的表情,為了表達故事中,小動物們聽到“咕咚”聲,而引起的害怕情緒,也為了切合目標,所以,在分段講述中,我都會在學完對話的基礎上,進行表情動作的表演,使內容更加豐富。在遇到長毛獅之後,我讓幼兒自己去想象它的表情,從而讓幼兒來感受故事想要表達的意思。讓幼兒通過表情來加深語言內容的有趣性。

我感覺本次活動中,引導孩子猜測遇到長毛獅子時候,“長毛獅子也會與狐狸一樣跟着跑起來嗎?”我拋出這個問題後,孩子們從討論—以至於辯論起來了,場面很激烈。雙方各執一詞,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一些通過對方理由的基礎上嘗試反駁。

《咕咚》教學反思 篇七

教師風采展示上我與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節語言活動“咕咚來了在本次語言活動中首先我的設計意圖是充分調動孩子們大膽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育孩子們遇到事情不要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後再行動。

首先我利用“咕咚聲音調動孩子們的探索和求知慾,接下來利用小兔子擬人化以及ppt進行故事的講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表情將故事繪聲繪色的展現給孩子們,孩子們聽的也聚精會神,故事講完後通過幾個小問題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回顧故事的同時對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有了細節上的瞭解,孩子們在故事複述及扮演中表現的很棒,我通過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其中,不僅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逐漸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慢慢的與我熟悉起來,雖然積極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個孩子都會認真的聽其他人回答,本節課在角色扮演及創編環節中進入了尾聲。

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反思到,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的語言環境及空間,同時在今後設計課程環節時也要仔細反覆推敲自己的課程,按照園領導的培訓及《綱要》中的要求將每個環節運用特色教學手段進行精彩的設計,不要過於心急,這樣一節好的語言課才能很好的呈現,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知識!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新課時,我先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接着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咕咚》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這課的導入方式是為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閲讀期待。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閲讀境界。

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本教學設計着力讓學生參與讀、想、做、演等活動,引領學生深入課文,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在人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之由讀文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閲讀境界。

1、用吸引人的聲音將學生領入課堂。六七歲還是一個以玩為主的年齡,怎樣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變換多樣的聲音中我帶領孩子們進入深入學習、得到了他們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只是個例子,更多的知識需要老師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本設計重在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了篇章結構後結合自己的認識對教材進行創新重組。

《咕咚》教學反思 篇八

有人説,低年級的語文課難度低,好把握。但當我得知待評名師講課題目是《咕咚》的第二課時,卻不免有些擔憂。雖然課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淺顯易懂,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這是他們目前接觸的篇幅最長的一篇老課文,而且其中的對白較多,要講出新意並不容易。因此,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上頗費了一番功夫,力求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拓展思維,提高能力,明白事理。自我感覺教學效果良好。

一、新穎獨特的注意力訓練

上課伊始,孩子們的心有的被草草收兵的遊戲牽制,有的被呼哧呼哧的喘氣羈絆,可謂是“魂不附體”,很難一下子安定下來。假如教師忽略這一點,急於按部就班實施教學,結果往往是“欲速不達”。其實能抓住孩子內心的導入方式很多:比如談話、猜謎、畫畫等等。除利用上述方法外,我採用“科學坐姿”、“定點凝視”等提升注意力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緒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二、以興趣為先導,圖文結合入情境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鮮活的畫面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湖邊的木瓜樹,並配以“咕咚”聲,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思維很快活躍。在回顧第一課時內容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貼的一個個可愛的動物圖片

豐富了板書內容,並再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個個躍躍欲試,都想一吐為快。

三、夯實基礎,以識字、寫字為基石

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新課標對寫字教學提出明確要求:教學中“多認少寫”;強調寫字姿勢正確,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我採用以下策略:

(一)閃式詞語。用新奇的詞語出現方式吸引注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並運用開火車讀,合作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讀詞,加以鞏固。

(二)識字。提出問題,引導多種方法識字。隨文出現的生字“跟”,分析字形識記。將“足”字與“足字旁”進行觀察對比;——你想怎樣記住它?(換偏旁、熟字加偏旁??)——你還知道哪些“足字旁” 的字?(跑、跳、蹲、蹦、路、踢??)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前積累的好習慣。

(三)寫字。重點指導“跟”字的書寫。要求學生在教師板書範寫時邊觀察邊書空,注意每一筆的書寫規則;學生動筆書寫時強調寫字姿勢,要求書寫認真、正確,教師在巡視中進行個別指導和評價,保證了書寫效果。

四、以朗讀為主線,抓重點詞語感悟

閲讀是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

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強調有感情朗讀,學習運用恰當的語氣、語調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採用多種形式讀。在讀中思,在讀中知,在讀中悟。比如: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比讀、領讀、讀後評價等。

(二)抓住重點詞語悟。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還處在懵懂期,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我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啟發引導。比如:“撒腿就跑” ——我們通常遇到什麼樣的事才會“撒腿就跑”呢?(體會緊張、害怕的心理指導朗讀;)

“亂哄哄”——平時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亂哄哄?結合圖片體會當時混亂的場面,感受慌亂的心理狀態。

理解“愣”一詞,讓學生邊做動作邊體會,在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準確把握朗讀的語氣語調。

(三)角色讀演,生生配合。由於課文篇幅較長,而且對白較多,通過分角色朗讀,能夠再現課文情境,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每個小動物的心情。我找出五名同學分別朗讀小兔、狐狸、獅子、小猴和旁白內容。而其他同學則邊聽邊根據自己的理解配合做動作。這樣生生配合,讀的同學聲情並茂,表演的同學入情入理,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想象力。

五、以合作交流為新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一)小組合作探究:讀一讀5-7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描寫獅子

的語句。學生帶着問題讀文、交流,增強了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二)小組討論:在這個有趣的故事中,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的做法?不喜歡誰的做法?分別説説理由。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在交流中受到啟發,語言表達得到鍛鍊,增強了明辨是非能力。

六、注重思維的拓展,想象力的培養

(一)小動物弄清真相之後都笑了,他們會邊笑邊説些什麼?

(二)如果你在湖邊聽到咕咚聲,你會怎麼辦?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這兩個問題,既培養了學生想象力,又與生活實際相連,讓他們懂得,遇事要看一看,問一問,想一想,才能瞭解事情的真相。

七、用改編的兒歌結尾

朗朗上口的兒歌,便於學生記憶,在加深理解課文的同時再次獲得思想啟迪。讓學生牢記:遇事情,不慌張,看仔細,想明白,事情真相要弄清!

八、角色演評,滲透德育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教學《咕咚》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後,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並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學生要學習野牛做事弄清事實真相的精神。

九、反思不足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即使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也會有不足。錄像課之後,我伏案沉思:儘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仍需改進:

(一)學生在課上的書寫時間還應適當增加。進一步加強寫字指導和練習,力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人人寫一手漂亮字。

(二)個別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注意力及興趣培養還有待提高。需進一步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不但“學會”,還要“會學”、“樂學”。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進一步培養興趣,發展思維,提升注意力,達到課堂有質、有效、高效。

咕咚教學反思 篇九

《咕咚》一課在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出現。這是繼一年級上冊《小蝸牛》這篇課文之後,又一次出現的沒有注音的連環畫課文。本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淺顯易懂。

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這是他們目前接觸的篇幅最長的一篇課文,所以我決定仍以識字教學為主,藉助漢之星所提供的優質資源,利用歸類識字、隨文識字、生字演變等多種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根據漢字的特點,通過“跟”“叫”兩個字的構字特點,引出本文要表達的思想――遇事要動腦子,不能盲從。

教學結束,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語文課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這節課上我用多種方法教孩子識字、指導學生朗讀。但是,語文的語用價值我並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一邊跑一邊叫”這個句式,以及反覆出現但略有不同的句子,雖然在課堂中提及了,卻沒有時間去讓學生練習。當然,還有別的不足,希望各位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