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業檢查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87K

農業檢查報告多篇

【第1篇】農業部門貫徹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農業部門貫徹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安排,我們在總結學習調研階段工作的基礎上,認真分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狀況,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突出問題並分析原因,進一步明確科學發展的思路和對策。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關於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的發展戰略,落實農業安全發展和農村和諧穩定兩大任務,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成效突出,亮點紛呈。主要體現為“五個進一步”:

農業質量安全進一步提升。重大動植物病得到有效防控,近幾年來沒有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紅火蟻疫情得到控制。農產品質量檢測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建成市農業檢測防疫綜合大樓,以農檢中心為龍頭、鎮街檢測機構為骨幹、主要生產基地及農批市場檢測點為基礎的檢測體系進一步完善。今年1-4月,市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共檢測蔬菜樣本17.15萬份,檢測生豬肉品及生豬尿液樣本7.62萬份,合格率分別為96.64%、99.85%,均在去年較好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提升,為近年來最高水平。

農業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農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首批6個產業園累計投入建設資金7300多萬元,修築路基近40公里,鋪設水泥(瀝青)路面17公里、硬底化排灌渠27公里,整治農田3960畝,建成現代化温室大棚15000多平方米。第二批的清溪農業產業園於3月上旬全面進場施工。園區招商工作初見成效,中堂鎮計劃近期與深圳市龍日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園區合作經營協議,麻涌鎮在引入台灣資金、技術、人才參與園區建設等方面與台商協會達成初步共識。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紮實推進,20xx年完成12個先行點的施工建設,整治基本農田1.24萬畝。到目前,全市標準化農田達5.86萬畝。

農村民生狀況進一步改善。連續5年加大對欠發達鎮村和不發達革命老區的扶持,建成水泥公路326公里,小型橋樑近1000米,供水管網731公里,修繕醫療衞生站1.3萬平方米,全市所有自然村實現通水泥路和自來水。為11個欠發達鎮落實扶貧貸款36.7億元,有效地幫助其發展啟動項目,增強造血功能,促進了經濟發展顯著提速。大嶺山鎮、沙田鎮、沙田穗豐年村等欠發達鎮村發展勢頭迅猛,主要經濟指標都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拓展。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增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迅速發展,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户發展生產促進增收的功能逐步增強。全市發展農業龍頭企業1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3家。今年推薦的1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已完成申報工作並進行了公示,近期將可獲得認定。農業品牌化標準化加快推進。全市有省農業名牌產品23個,通過“三品”認證農產品69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和市級示範點各5個。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市佔地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達15家,有效促進和帶動了農業生產。

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整合提升現有物業資源,加強資金運籌管理,集體貨幣資金營運效益不斷提高。至去年底,全市農村集體總資產達1088.6億元,佔全省同級資產的三分之一;經營總收入140.2億元,約佔全市公共可支配財力的三分之一;兩級淨資產821.2億元,純收入81.8億元,村均淨資產超億元、純收入超千萬,分別達1.5億元和1463萬元。

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做法是“四個堅持”:

(一)堅持以思路創新為先導,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善於思想,敢於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近年來,我們不斷探索適應城市化發展的農業模式。通過對我市農業發展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提出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新思路,並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切入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引導農業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轉變。全市分兩批確立了10個市級農業產業園,總規劃面積2.89萬畝,計劃用3-5年時間建成。農業產業園的建設主要抓好高標準規劃、扶持資金投入、政策制訂和指導經營管理,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市場化運作機制,着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平台。

(二)堅持以夯實基礎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堅實的基礎,我們以推進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為着力點,努力夯實農業基礎,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大力開展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初步確定麻涌、沙田、高埗、東坑、中堂、石碣等6個鎮共12個點為今年現代標準農田建設點,建設面積7780畝。抓好農科基礎建設,不斷健全和完善農業科研推廣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科研和推廣活動,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促 進了全市農業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去年建立了重點科技試驗示範基地10個,向社會推介農業主導品種26個、主推技術16項,獲省農技推廣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6項、市專利金獎1項。

(三)堅持以農業安全為保障,切實加強生產監督管理。農業生產安全事關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是農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將農業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採取有效措施,認真抓好落實。一是着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加強組織協調,突出源頭整治,抓好日常抽檢。通過組織蔬菜生產地村(居)委會、土地發包方與種植户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各方責任。組織農資經營單位簽訂承諾書,規範經營行為。推行生產環節農業投入品台帳制度,指導1.6萬農户建立生產台帳。大力實施產銷聯建制度,審核認定了73個供莞生豬定點基地,有效保障了生豬質量安全。二是着力抓好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抓好春秋兩季動物大防疫和日常防疫免疫工作,加強檢疫監督和重點場所消毒滅原,嚴格生豬屠宰檢疫,實行屠宰場生豬“零庫存”制度,消滅疫病隱患。同時,認真抓好香蕉黃葉病和有害生物的防治。三是着力整治農資市場秩序。通過常規檢查和專項治理相結合的辦法,大力整頓和規範農資經營市場秩序。

(四)堅持以農村穩定為前提,全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穩定,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民安居樂業的前提。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管理指導,切實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一是大力扶持欠發達鎮村發展。20xx年以來,我們通過落實財政轉移支付、發放扶貧貸款、開展結對幫扶和“千幹扶千户”活動等一系列農村扶貧政策措施,幫助11個欠發達鎮、81個欠發達村發展經濟。二是積極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從20xx年7月開始,用了3年時間,在全市全面開展農村合作制改革,建立了559個股份經濟聯社、2499個股份經濟合作社,119.9萬名村民成為農村經濟股份合作組織的股東,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近幾年,我們大力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形成了會計出納委派、審計監督、統計監控三管齊下的農村集體資產營運監控模式,促進了監管機制不斷健全完善,農村集體資產持續保值增值,為農村經濟發展與和諧穩定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四是切實開展土地問題專項治理。通過成立機構,制定方案,調查摸底,認真開展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促進了土地承包政策全面落實,穩定了農村生產關係。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學習調研階段,我們充分發揚民主,廣開言路,積極開展“我為東莞農業農村經濟科學發展建言獻策”活動,採取召開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表、接訪基層羣眾等形式,利用“三農”熱線電話、“局長信箱”、機關網站等各種渠道,廣泛徵求意見,認真梳理總結,查擺出當前影響和制約東莞農業農村經濟科學發展和羣眾反映強烈的五個突出問題。

(一)農村區域發展不平衡

20xx年以來,我市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從總體上看,全市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轉,欠發達鎮村在新一輪發展中仍然面臨着諸多問題和困難。一是欠發達鎮村集體經濟仍然薄弱。近年來,欠發達鎮村在社會管理、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剛性支出逐年增加,公共負擔日益沉重,用於發展的資金短缺。11個欠發達鎮的人口、土地分別佔全市總量的25.3%和28.9%,但gdp、税收總額、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僅分別佔全市總量的13.6%、10.4%和18.8%;81個欠發達村的人口占全市農村總人口的14.6%,但其經營純收入、淨資產僅分別佔全市農村總量的1.3%和2.8%;20xx年末,全市仍有21個欠發達村未達到脱貧標準,另外有24個原為非欠發達的村也下滑到欠發達層面。二是農村民生設施仍有欠缺。水管老化問題突出,嚴重影響30個鎮街344個村(社區)77.4萬羣眾的飲水問題,其中有62個欠發達村的90個自然村飲用水管老化問題尤其突出。相當部分欠發達村由於資金缺乏,沒有足夠能力按照“五有”新村的標準建設籃球場、小公園、垃圾收集站、公廁、羣眾辦事中心等,公益設施建設較為滯後。三是香蕉產區農民收入下降明顯。我市欠發達鎮村的農業比重相對較高,農民增收比較困難。沿海水鄉片的香蕉生產,由於受黃葉病和颱風、凍害等因素影響,畝純收由20xx年的1481元,下降到20xx年的373元。20xx年麻涌、沙田、洪梅、望牛墩、中堂等五個香蕉主產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8276元、8502元、7960元、7511元和10276元,分別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330元、3104元、3646元、4095元和1330元。

(二)農村集體分配不規範

當前,我市農村集體分配不規範的現象日益突出,集中表現為“三過一舊”:一是直接分配過度。有些地方的農村基層幹部懾於“村民自治”的壓力,沒有處理好分配與積累的關係,脱離實際,盲目攀比,用非理性分配來滿足股東的要求,造成分配過度。20xx年全市有265個經聯社和1483個經濟社直接分配超過章程規定標準,分配超額10.2億元。二是公益開支過重。我市多數農村股份經濟組織承擔着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和社區管理兩大職責,社會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開銷龐大。近五年,農村集體公益開支(不含固定資產投入)年均增長14.3%,是同期集體純收增長的2.1倍。20xx年,全市村組集體公益費用開支達40億元,有258個村的集體股收益不足集體公益開支,佔村總數的46.2%。三是福利開支過濫。目前,我市農村養老、醫療、優撫、助學、衞生等村民直接受益的民生政策,其資金投入基本都由集體承擔,農村集體福利開支過濫現象較為突出。此外,村民數量的增加,也使集體支付的各種福利“水漲船高”,支付壓力與日俱增。四是分配方式守舊。在實際的集體分配過程中,部分村組仍不同程度地按“老規矩”辦事。新生兒童和新遷入户人口,仍然享受集體福利,甚至與股東同等參與集體分配,而“出嫁女”、外遷户等股東的分配權益仍未得到全面落實。

(三)農業基礎建設不完善

總體上,我市農業基礎還沒有達到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所需的標準要求。一是農業產業園建設進度偏慢。作為我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平台和帶動龍頭的10大市級農業產業園建設進度不夠快,與預期的建設目標相距較大。二是現代標準農田總面積偏少。現有標準化農田面積僅佔全市基本農田的11.39%,其餘農田基礎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加上非農建設對農田基礎設施造成一定損壞,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大幅下降。三是農業裝備及機械化水平偏低。機械化綜合水平不高,農機社會化服務網絡不健全,設施農業、節水噴灌面積規模不大,農機結構比較單一。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不理想

我市耕地分佈零散,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偏低。20xx年,全市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户有372户,種植面積5.01萬畝;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平均耕種面積1.3畝,遠遠達不到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指標,農業產業化進程相對滯後,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產業基礎薄弱,影響了產業化發展。全市19家農業龍頭企業中,國家級和省級僅分別為1家和3家,均遠少於廣州、中山、珠海等周邊地區,多數農業龍頭企業實力不強,檔次不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生產、開拓市場、提供社會服務的功能不明顯,帶動農户能力較弱。同時,我市原有的香蕉、荔枝等特色產業產量下降、效益降低,麻涌香蕉、大朗荔枝等傳統知名產品的影響力逐漸減弱,主導產業和農業名牌產品不突出。

(五)農產品安全保障不穩定

蔬菜農藥殘留和生豬瘦肉精檢測陽性率雖然較低,但由於部分鎮街管理職責不夠明確,一些生產經營者特別是外來種植户質量安全意識淡薄,亂用、濫用農業投入品的現象仍有發生,加上我市95%以上的畜禽產品和70%以上的蔬菜依靠外地輸入,異地供莞農產品量大面廣,來源複雜,保障安全的難度較大。

產生影響和制約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除了客觀原因外,也與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五個不夠”密切相關:

第一,科學發展的思想不夠牢。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沒有完全做到求真求深,科學發展的理論功底不夠深厚,理論武裝滯後於形勢發展需要,滯後於新時期工作需要。想工作、辦事情繫統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還不夠,按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解決問題的力度還不夠,還沒有從根本上樹立全面拓展農業服務城市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先進農業發展理念。

第二,統籌發展的能力不夠強。對工作的整體把握還不夠到位,尤其從東莞城市戰略產業高度謀劃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不夠深入,通過跳出農業看農業、跳出農村看農村、跳出東莞看東莞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夠一貫。雖然確立了農業發展的近期和中長期目標,每年也制定工作計劃,但協調各鎮街組織實施力度不足,效果不理想。統籌開展各項工作還比較欠缺,沒能很好地把工作的整體推進與解決個別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各項工作的推進不平衡。

第三,謀劃發展的作風不夠實。日常工作中,我們比較注重農業農村具體管理工作,從科學發展的高度謀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較少。相對於農業轉型升級來説,對農村轉型問題的研究不夠到位,深入農業農村基層開展“三農”問題的調研不夠經常,對農村基層實際情況瞭解不夠全面,對形勢發展的判斷預見不夠準確,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可操作性仍有欠缺,效率不高。

第四,創新發展的舉措不夠多。研究解決農業農村工作新情況、新問題有時侷限於傳統思維定式,創新進取精神不強,立足於科學發展的新思路不廣、新辦法不多、新措施不力。特別是在構建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推動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等一些深層次問題上,思考不深,把握不牢,以致推進力度不大,進展不快,效果不明顯。

第五,破解難題的信心不夠足。在我市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生產空間越來越窄的新形勢下,對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顯得信心不足、決心不大,存在畏難情緒。當一些新思路和新工作在付諸實施中碰到困難時,往往抱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態度,沒有想方設法去爭取各方的支持配合,最大限度地協調方方面面抓好落實。如在推進農業產業園建設中,對困難估計不足,計劃不夠周密,檢查督促不夠細緻和經常,致使建設進度偏慢。

三、科學發展的思路和具體措施

按照市委提出精細發展第一產業的要求,我們認為,我市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綜合拓展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加快推進園區型、品牌型、創意型農業的發展,促進我市農業從依託農村、服務農村的粗放型傳統模式向依託城市、服務城市的精細型現代都市農業模式轉變。

當前,我們要重點從六個方面抓好農業農村經濟的科學發展:

(一)進一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配合市委農辦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輪扶持政策,力爭在繼續實施結對幫扶、提供貸款支持、實施税收返還政策的基礎上,全力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落實財政扶持。編制扶持欠發達地區的資金年度預算,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每年根據財力增長情況,不斷加大市級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引導各鎮街根據中央、省、市的政策導向和工作重點,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投資重點適當轉向農村,新增財力適當向欠發達地區傾斜。既要幫助欠發達地區優化發展環境,增強造血功能,加快發展經濟,又要切實減輕教育辦學、治安管理、環衞保潔、社保支出等方面的負擔。

加強經濟管理。指導欠發達鎮村加強資產的運營和管理,選準發展方向和經營項目,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加強內部挖潛,推行整合發展,繼續幫助欠發達鎮村對不良歷史債務進行清理,協調銀信部門優先為欠發達鎮村用以地抵債的方式核銷呆賬,使欠發達鎮村的資產負債率保持在一個比較恰當的水平。

推行生態補償。根據全市土地總面積、基本農田總量、户籍人口總量以及各鎮街的土地面積和户籍人口,計算核定各鎮街應該承擔的基本農田保有量。通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平衡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利益關係,緩解欠發達鎮村保護基本農田與發展二、三產業的矛盾,更好地調動欠發達鎮村保護耕地、保護生態、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

改善民生設施。抓好3-5個欠發達村老化水管改造試點,探索城鄉一體化供水機制。在此基礎上,通過市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全面扶持欠發達地區改造農村供水管網,儘快建立完善的城鄉統一供水機制。爭取市財政連續5年給欠發達村發放“五有”新村建設補助,幫助欠發達村進一步配套完善公共設施。

促進蕉農增收。加強香蕉黃葉病的防控,強化種苗監管,嚴格執行香蕉種苗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制度,進一步規範香蕉種苗的生產經營。加強抗病品種的選育研究,聯合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共同開展科技攻關,加快香蕉抗病品種的選育進程。建立蕉園轉產改制示範點,實行改種直接補貼和農機補貼政策,強化改種的技術服務、農機服務和信息服務,引導蕉農有序改種,加快蕉區轉產改制,促進蕉區農民增收。

(二)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分配

健全約束機制。研究建立和完善分配重大事項審查制度,嚴把分配審批關。督促各鎮街切實履行職責,對集體分配的內容、比例、程序等進行審核。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聯合紀檢、監察、審計等相關部門,研究制訂農村幹部和經濟組織違反分配等資產財務管理制度的責任追究辦法。完善考核制度,將集體分配製度的貫徹實施納入市鎮對鎮村領導班子年度量化考核內容,督促鎮村加強對集體分配的把關和指導。

強化監管指導。切實加強政策引導,督促集體經濟組織按章分配,逐步改變傳統的福利分配模式,促使集體分配“股權化”。在兼顧現有分配水平基礎上,推行集體分配與經營成果、債務清償緊密掛鈎的分配方式。嚴格集體股、個人股收益使用,股東分配只能在個人股年度收益中開支,社區公益等費用只能在集體股年度收益中支出。引導集體分配與農民就業有效對接,逐步將分紅與就業創業掛鈎,通過獎勤罰懶政策,引導農民就業和創業。

創新管理體制。在集體經濟組織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推動村社分帳核算,進一步提升集體經濟組織法人主體地位,提高經濟組織獨立經營管理水平。在堅持村基層黨組織、村委會對集體經濟組織領導和監督的前提下,引導村委會幹部與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成員逐步分開任職,促使理事會幹部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村委會幹部聚精會神抓管理。

減輕農村負擔。進一步明晰負擔的責任,調整負擔的方式,規範集體開支,逐步改變集體包攬應由村民負擔的福利開支的狀況。重點研究統籌銜接非股東村民養老保障,調整完善農民養老保險負擔的相關政策。加大對農村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農村治安、保潔、保綠等公共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經費補助,加強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力度。

完善股份合作制度。逐步擴大量化範圍,對“固化暫不量化”模式設置股權的,指導督促有條件量化的股份經濟組織逐步將資產量化到人;對於“固化量化”模式設置股權的,要指導集體股分配有盈餘的村組降低集體股比例。分步穩妥推進集體股股權改革,探索逐步取消集體股,直接從股份經濟組織經營收益提取公共公益經費的辦法。加強股權管理,嚴格執行“生不增,死不減”的股權制度和同股同權、按股分紅政策,糾正以外遷、福利分配等為由損害股東權益行為。制定並落實股權繼承指引,規範股權內部流轉程序。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健全理事會、監事會、股東(代表)大會會議制度和股份經濟決策、分配、監督機制,推動股份經濟組織向“管理科學、運轉協調、分配規範”經濟實體轉變。提高管理隊伍素質。指導各地努力將素質好、能力強、威望高的股東選入理事會,建立公正守法、堅強有力的集體經濟管理隊伍。

(三)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加速構建土地、資金、技術高度集約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平台,通過農業產業園孵化壯大一批創新型農業企業,帶動周邊基地和農户發展生產,逐步走“園區+企業+基地+農户”的一體化道路,全力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精品。一是加快建設進度。定期召開園區建設工作會議,分析建設情況,掌握工作進度。督促石排、大朗、道滘等3個園區抓緊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爭取6月底前全面啟動施工建設。二是組織招商引資。在徵求相關單位和鎮的意見的基礎上,完善農業產業園招商引資政策,爭取第二季度正式出台。着力開展農業產業園招商引資推介,力爭引進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農業企業和科研機構入駐農業產業園投資創業。三是落實資金保障。指導各園區堅持經濟實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則,正確把握建設標準,嚴格控制投資規模,儘量節省建設成本,及早落實自籌資金,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抓好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對園區以外的農田,要進一步加強規劃,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現代標準農田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將100畝以上連片農田全部納入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範疇,力爭到20xx年全面完成全市建成10萬畝以上標準化農田的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7780畝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在高標準規劃設計的基礎上,力爭上半年陸續進場施工,年底順利完成建設任務。

抓好農業裝備水平提升。結合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推廣使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機械等先進適用農機具,大幅度地提高農機化水平。同時,加快温室大棚、節水灌溉、控温控濕設備等先進農業裝備的推廣和應用,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

(四)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推動耕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開展耕地統籌集中經營研究,組織開展試點工作,通過試點建設,推動全市零散耕地、耕種意願低農户的土地向專業大户或園區流轉,引導產業化組織向園區集聚。重點探索和完善三種耕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形式:一是承包土地使用權入股形式。主要通過一定的土地面積折算股份,入股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土地集約化經營。二是分散農田集中經營形式。將分散的農田集中起來,由企業或專業大户集中經營,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三是統一整合土地形式。將分散農田整合成一定規模的連片地塊,對種植結構作出整體規劃,按統一標準組織生產和技術指導,實行分户管理。

鞏固提高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能力。一是提高產業化組織聯結帶動意識。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把提高聯結帶動農户能力作為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理事長的帶頭意識和市場意識,強化成員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觀念。二是對全市龍頭企業進行復查考核和整改。重點對企業帶動農户的情況進行檢查,對帶動農户鬆散的企業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實行“可進可出”的嚴格的動態模式加強管理。三是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聯結帶動水平。協助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合作服務機制。鼓勵合作組織吸收更多農户,提高農民主體地位。

大力培育發展新型帶動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加強宣傳,認真物色培育對象,指導培育對象創新和擴大聯結帶動農户的方式和規模,大力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重點培育我市花卉產業、創意農業、加工農業類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户發展生產,增加農户對農業產業鏈延長增值部分的收入。

完善農業產業化組織各項管理制度。在完善企業聯結帶動農户機制和考核認定程序的基礎上,儘早出台《東莞市農業龍頭企業項目貸款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對企業貸款貼息實行最高限額,嚴格新增貼息貸款上報備案制度,加強對企業貸款貼息資金使用的監管和引導。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項扶持資金的作用,引導合作組織將專項資金投向提高帶動能力等關鍵環節。

(五)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加強源頭監管。重點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巡查和日常監督,以違禁藥物為主要檢查對象,組織開展農藥、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專項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銷售高毒高殘留農藥獸藥行為。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指導和監督農產品生產者遵守投入品使用要求和規範,推動清潔生產。加大對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場的巡查力度,嚴厲查處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化學物質的行為,從源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強化檢測監督。繼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不斷擴大農產品檢測的覆蓋面,增加檢測頻次和檢測項目,力爭蔬菜實時聯機檢測監控比例達到30%以上,生豬抽檢比例達到5%以上,檢測不合格農產品100%得到及時處理。準確掌握各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適時發佈信息,科學引導生產與消費。

推進產銷聯建。加強與產地畜牧管理部門的協作,不斷強化和鞏固供莞生豬基地的產銷關係,確保切實發揮日常和應急供應的作用。積極加強與市外蔬菜產區開展產銷合作的研究,探索供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加大對供莞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監測力度,與產地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協作,共同對定點基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控,保障供莞主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理順監管職能。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農產品安全監管職能。在重點負責和抓好轄區內生產環節質量監管的同時,加強與工商、質監、衞生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共同開展其它環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六)進一步解放思想

按照中央和省、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繼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機制,加強黨建,不斷強化農業農村經濟工作領域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制度和組織保障。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注重理論武裝學習。積極利用“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論壇”、“組工論壇”、“黨員學習論壇”等載體,繼續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增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強化奉獻“三農”意識,立志全心全意服務農村、服務農業、服務農民,努力在實踐中做理論學習的先行者,做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做執政為民的實踐者,爭當“三農”領域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創新機制制度建設,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一是創新崗位績效評價體系。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標準,以調動工作積極性、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機關工作效能為目標,積極探索建立科學、合理、有效、操作性強的績效管理考核辦法。二是全面落實責任追究制。嚴格執行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對服務效能低下的科室和個人動真格查處。圍繞局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和熱點難點,及時制定《交辦事項通知單》和《月度工作情況》,不斷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全力推動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三是創新調研工作制度。制定調研工作激勵機制和優秀調研報告評選辦法,促使調研工作重點圍繞更新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思路、探尋發展舉措等問題展開,深入調查研究影響“三農”領域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和原因,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鞏固強化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組織戰鬥力。着力鞏固和強化黨建工作基礎,為工作的落實提供動力源泉。一是科學合理配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優化農業局系統基層黨支部領導班子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二是提高黨員幹部素質。進一步強化黨紀教育、政紀教育和法紀教育,鼓勵進行在職學歷教育和各類培訓,增強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大局觀念和業務素質。三是開展“市直機關示範黨支部”創建活動。以“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機關”為主題,在農業局系統着力創建一批科學發展好、作用發揮好、工作機制好、創新成果好、服務基層好、硬件建設好的基層黨支部。

【第2篇】農業局創建市級文明單位複查的自我檢查報告

近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方略,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目標任務,“三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全面實現了“十五”計劃的發展目標的同時,以培育“四有”公民為目標,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遵循“重在建設,貴在堅持,注重實效”的原則,深入開展了職工思想道德教育,強化了農業科技培訓和更新知識培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健康向上的羣眾性文化活動,倡導了文明新風尚,三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主要成效

我局注重以人為本,大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化隊伍作風建設,提高幹部綜合素質和文明素養,為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抓機構改革和幹部人事管理,促進了幹部隊伍建設;抓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促進了局屬單位經濟效益不斷提高;通過抓技術服務,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職工思想建設得到強化,幹部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我局緊密圍繞“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羣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總要求,強化“有為才有位”的`競爭意識,幹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班子的戰鬥力、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團結、友好、實幹、和諧的局面得到體現,切實提高了各級領導幹部的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鋭性,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廣大幹部職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論素養,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工作中增強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改進工作作風和方法,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培養新的工作理念,增強工作的主動性。

通過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家履行職責,努力工作,呈現了愛崗敬業、勇於奉獻、團結奮進、努力拼搏的良好氛圍。達到了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紀律嚴”的幹部隊伍的目標。

(二)黨風廉政建設效果明顯

我局按照市委的部署,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方針,全面落實中央和市有關會議精神,堅持反腐敗三項工作,在綜合治理上下功夫抓落實,使我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1、領導幹部自律意識增強,廉潔自律工作得到較好落實。一是領導幹部無違規使用公車現象。二是對在公務活動中無贈送、接受禮金和有價證券行為。三是建立了財務管理和監督審計制度,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監督審計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通過財務收支審計,促進了全局增收節支。

2、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制得到較好貫徹落實。制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制,局級領導根據各自分工,依照“誰分管誰負責”的原則,把黨風廉政建設與分管業務一起抓,有效地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3、高度重視羣眾來信來訪工作,認真查處違法違紀案件。認真對待和處理羣眾來信來訪,基本做到了件件有落實,事事有迴音。我們熱情接待來訪羣眾,對他們反映的問題,凡涉及到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嚴格按《農村土地承包法》及農業部相關文件加以解釋,對來訪事件不夠清楚或解決受阻的,我們派人到村、組調查核實後,給當地鄉、鎮提出要求限期解決,以化解矛盾,確保社會穩定。

4、行業糾風和執法監察工作得到較好落實。一是成立了糾風領導小組,下設有辦公室,專人負責。二是認真落實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規定。三是加強了監督檢查,有效制止了“吃、拿、卡、要”及“亂收費”、“亂罰款”等行業不正之風。

(三)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塑造了農業新形象。

,我局被縣列為政風行風評議的重點單位。在縣糾風辦、行評巡視員的具體指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下,行評工作啟動以來,全局精心組織,紮實推進,認真按方案實施,全面完成了宣傳發動、查擺問題、集中整改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通過開展上下聯動,人人蔘與的政風行風評議和建設工作,切實端正了政風行風,形成了“敬業為農、優質服務、文明執法、廉潔高效”的行業新風。經最後綜合測評,我局行評工作綜合得分居五個重點評議單位之首。

(四)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機關建設不斷增強。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規範機關各項管理。我們先後制訂和完善了《機關考勤制度》、《機關學習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項目跟蹤督查制度》、《工作定期彙報制度》、《專家座談會制度》、《定期研究解決突出問題制度》等十多項制度,將機關各項工作納入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二是加強硬件建設,改善機關辦公條件,使機關整體形象得到較大改善。我們通過一系列硬件、制度建設和規範化的管理,着力打造“學習型、服務型、勤政型、落實型”機關,局黨組成員和助理調研員率先垂範,各科、室、站盡職盡責,不僅在技術推廣、招商引資等方面抓得主動、紮實,富有成效,而且在機關政工、紀檢監察、財務管理、信訪接待、檔案保密、老幹、工會、扶貧等方面工作也有聲有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門前四包”等都達到了目標要求。

(五)依靠科技進步,農業地位顯著提高

近年來圍繞突出調整優化結構,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和強化農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這個重點,面向市場,依靠科技,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近年來我縣主要農產品產量均保持了穩步增長或者持平的水平,尤其是一些價值高、產量增長快的優質農產品對農業總產值和增加值貢獻較大。隨着結構調整,尤其是五大產業化工程的實施,我縣湧現出一批上規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發展,不但提高了農業生產

農業局創建市級文明單位複查的自我檢查報告來自範文搜,僅供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3篇】縣農業局行政執法評議自我檢查報告

在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基本告一段落、全縣上下正深入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六次全委會精神之際,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對我局進行行政執法評議,我們認為:這對推動我局深化和鞏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轉變作風、轉變職能、優化服務、加快發展有着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縣人大常委會對我們農業局的關心和厚愛,體現了對我縣“三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縣委、縣人大作出對農業局行政執法工作進行評議的決定後,我局高度重視,將評議活動作為推進我局行政執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自身建設的難得機遇,本着主動、認真、負責、虛心的態度,積極組織開展了行政執法評議“迎評”活動。根據縣人大常委會《關於組織開展“兩項評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自7月初起,我們就着手進行了“迎評”的宣傳發動、方案制訂等組織準備工作。從7月中旬開始集中時間和精力,開展了執法自查自糾活動。對2003年以來農業局依法履行職責、強化行政管理、農業(農機、漁業)執法監督、勤政廉政、加強法制建設和隊伍自身建設的情況進行了實事求是、全面細緻地自我分析檢查和回顧總結,認真排查存在問題,並切實加以整改。在人民羣眾的監督和支持下,努力提高農業行政執法水平,努力提高服務“三農”的能力。現將農業局兩年多來的行政執法工作情況作一彙報,請予以審議。

一. 行政執法評議活動基本情況

縣農業局是縣政府主管全縣農業工作的職能部門,主要承擔農業(漁業)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由各級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行使的種子、蠶種、食用菌種、種畜禽、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初級農產品、農業轉基因生物產品、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業機械、漁業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執法檢查、行政處罰工作。

縣農業局主要履行《種子法》、《動物防疫法》、《漁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6部與農業(漁業)有關的法律、100餘部行政法規及地方性法規等的貫徹實施和行政執法工作。

今年7月以來,局黨委將評議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始終堅持正確的執法評議指導思想,剖析過去、立足當前、着眼未來,嚴格按照縣委和縣人大常委會的評議工作步驟和要求,紮紮實實做好執法評議的各項工作。制訂下發了淳農[]81號《關於組織開展“兩項評議”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迎評”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成立了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兩項評議”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迎評”工作的實施。7月11日,召開了由局中層副職以上幹部參加的動員大會。要求農業局幹部職工必須充分認識執法評議的意義,端正態度、精心組織,主動紮實地做好“迎評”各項工作。在評議過程中,局黨委多次聽取和研究執法評議工作動態情況,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局屬各科室站層層發動、全面動員,科室領導負責本單位的執法評議工作。這次執法評議工作,我們做到了教育動員從上到下不漏一人,執法自查由點到面不留死角。為搞好農業(漁業)行政執法自查自糾,我們一是堅持以自我為主,立足本職、立足自身,突出重點執法環節的對照檢查,對一年來的行政執法和隊伍建設情況,全面進行了“回頭看”,特別是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和分析。二是堅持開門納諫,查改結合。評議活動以來,我局採用了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通過召開人大代表座談會,上門聽取意見等方式虛心徵求各方對我局行政執法和隊伍建設的批評意見、建議,對代表和羣眾提出的問題,堅持有錯即改,認真對待,努力解決。三是把這次執法評議同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六次全委會精神、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結合農業科技入户工作、“百名農技幹部聯基地聯大户送服務”等活動聽取人民羣眾對農業(漁業)行政執法的意見。日前,農業局全體執法人員的宣傳發動、思想教育基本到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基本查找清楚,加強改進執法和隊伍建設的思路、措施基本明確。

二.農業(漁業)行政執法主要工作

我局的行政執法職能主要包括農業執法、漁業執法和農機監理。兩年多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農業(漁業)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在各鄉鎮政府、有關部門的協助配合下,在全縣人大代表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國家農業(漁業)法律、法規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能,依法行政,力求行政執法主體合法、程序合法、內容合法,積極宣傳普及、嚴格貫徹執行農業(漁業)法律法規,妥善及時地處理違法違規案件,提高了依法護農(漁)、依法治農(漁)的意識和水平,為維護和促進全縣農業經濟持續、協調和健康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此同時,我局狠抓執法規範化建設,及時取消了釣魚證、植物檢疫登記證、農機維修網點等3個項目的核准許可和獸藥生產許可項目,取消了13項農機收費項目,另外又降低了2個收費項目。還完善落實了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開展了最佳案例與最差案例評選活動,嚴格規範執法行為,公正執法、公平執法、文明執法,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幾年來未發生冤案、錯案。也得到了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03年被省海洋與漁業局評為“全省漁業執法先進集體”,被杭

縣農業局行政執法評議自我檢查報告來自範文搜,僅供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