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人教版新版知識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W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人教版新版知識點(新版多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知識點 篇一

1、《記承天寺夜遊》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脱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户灑入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牀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着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閒的人罷了。

基礎知識

文學常識

《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

文言詞語

[解]除去,脱。

[户]門。

[欣然]喜悦的樣子。

[念]考慮、想到。

[遂]於是,就。

[寢]睡覺。

[相與]共同,一起。

[中庭]院裏。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橫]交錯。

[蓋]原來(是)。

[但]只是。

[閒人]清閒的人。

[耳]罷了。

理解探究

整體把握

這篇小品文通過寫“月”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通過寫“閒”,傳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境。將“月”“閒”融為一體,深沈含蓄,精美傳神。

結構提綱

欲睡——(月入)——起行——(念)——尋友——漫步——抒意(少閒)

興奮喜悦 轉憂、孤寂 寬慰、樂極 難言之情

問題探究

1、“月色入户”表現了怎樣的情味?

運用擬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無聊,悄悄進門與他為伴。

2、“欣然起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難得的喜悦與興奮。

3、從“念無與為樂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與誰一同賞月才不致辜負如此良宵?在這謫居的寂寞中,誰能與我同賞明月?透出憂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結果的句子是什麼?

遂只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5、為什麼不假思索地去“尋張懷民”?

同是被貶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懷民亦未寢”,從這裏可以看出什麼?

二人心有靈犀。

7、“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分別比喻什麼?表現了景物什麼特點?

“積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現了月光的皎潔、透明。

“藻荇交橫”比喻月影。表現了月影斑駁,搖曳多姿。也表現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麼?

虛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實景:竹柏之影。襯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靜、淡雅和賞月者的恬靜、悠閒。

9、寫景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清靜、舒適、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與張懷民散步是什麼心情。

悠閒自得、無憂無慮。

11、“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怎樣微妙複雜的感情?(文尾通過“閒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怎樣理解“閒人”的含義?)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閒、尋求解脱的曠達……各種難言之情盡在其中。

12、結尾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了什麼?

世人大多熱中名利,為俗務所累。

13、文中緊扣“閒”字組織文章,“閒人”是點睛之筆,,“閒”表現在何處?(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見“月色入户”則“欣然起行”;與“懷民步於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細。這些都説明是“閒人”。

拓展延伸

1、根據本文創作一副對聯。

例: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户,謫人共嬋娟遣憂逐愁。

2、從文中可見當時作者思想怎樣?你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發?

蘇軾被貶,心情憂鬱。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他月夜遊寺正是消釋抑鬱的具體行為。在政治漩渦中損傷了的心靈只有在清涼的無所掛礙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復,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精神的寄託。作者不是沉溺於感情的深淵中,而是尋求解脱,使這篇散文顯得瀟灑、雋雅。

本文啟發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態去調節自己,樹立進取之心,從而迎來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知識點歸納(二)

《答謝中書書》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歎的。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葱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基礎知識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樑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Mò)陵(今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

文言詞語

【共】一起。

【談】談論,欣賞。

【交輝】交相輝映。

【四時】四季。

【歇】消散。

【頹】墜落。

【沉鱗】潛在水中的魚。鱗,借代魚。

【競躍】爭相跳躍。競,爭着。

【欲界】指人間。

【仙都】指仙境。

【復】再。

【與(yù)】參與,這裏指欣賞。

理解探究

整體把握

文章以感慨發端,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具體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視俯視、平遠高遠的視角,動靜結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

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本文寫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問題探究

1、作者描寫景物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觀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顯而微;景物狀態:由靜而動;時間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諧、完整、統一。

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含作者什麼感情?

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什麼?

“高峯入雲,清流見底”

4、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什麼?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

5、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什麼?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6、“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7、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麼?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8、分析“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歇”“頹”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為,有過程,激發人的想像,充滿生命氣息。“鱗”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語言表現力,文學色彩濃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試分析美在何處。

(1)意境美。風光綺麗,融入感情,形成優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變化之美。

④動靜相襯之美。

(2)結構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以“美”點明全文中心。中間部分具體敍寫山川之美。最後以感歎總括前文,首尾呼應,議敍結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仰視再俯瞰,復平看,最後又分“曉”與“夕來寫,次第井然。

(3)語言美。言簡意賅,多用對稱四字句,配以長句收束;修飾詞語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表露無遺。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知識點歸納(三)

《望 嶽》(杜甫)

望 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峯,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 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羣山們,一覽無遺!

1、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的語句: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2、虛實結合,表現泰山秀美、高大的語句: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3、表現泰山高峻、幽深的語句: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4、既是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頂峯的誓言(表現作者志向高遠、堅定)的語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 望》(杜甫)

春 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

頭髮脱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1、表現長安春日滿目淒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語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詩人感時傷別、見明麗之景誘發內心傷感(或運用擬人抒發傷感之情)的語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寫戰火連綿,久盼家音,抒發千古以來戰爭中人們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詩人刻畫自身形象,抒發憂國念家悲愁的語句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知識點歸納(四)

《石 壕 吏》(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譯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剛黑就有差役進村捉人。這家的老漢聽到動靜爬牆逃走了,老婦人出門去看情況。

差役吼叫聲是那樣的兇,老婦人的啼哭又是那樣的悲痛!

只聽到老婦人上前向差役訴説,她説:我一共有三個兒子,都已經應徵去守鄴城了。最近有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説,兩個兒子已經戰死了。活着的人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遠完了。我家裏再也沒有別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這孫子,所以他母親還沒有離家而去,只是她進進出出,連件完整的衣服也沒有啊!你們如果非抓一個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雖然衰老沒什麼力氣,但今晚跟你們去,還能支應河陽緊急的差使,趕得上給部隊準備明天的早飯。

夜深了,嘈雜的説話聲消失了。我似乎聽到隱隱約約的哭泣抽咽。天亮後,我啟程趕路,只好單獨跟老漢一個人告別。

1、表明捕吏兇暴,老婦悽苦的語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表明老婦家遇不幸,親子戰死,揭露戰爭罪惡的語句: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3、老婦口述生死,暗含悽苦無奈的語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4、表明家無壯男,悽婉可憐的語句: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5、表明戰爭給家庭帶來的不幸與困苦的語句: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6、寫老婦為保家庭,自請應役的語句: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7、暗示老婦人被抓走的語句:天明的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知識點歸納(五)

《歸園田居》(陶淵明)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

南山下有我種的豆地,雜草叢生而豆苗卻稀少。

早晨起來到地裏清除雜草,傍晚頂着月色扛着鋤頭回家。

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傍晚的露水沾濕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濕了並沒有什麼值得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

【註釋】

南山:指廬山。

稀:稀少。

興:起牀。

荒穢:形容詞作名詞,指豆苗裏的雜草。穢:骯髒。這裏指田中雜草

荷鋤:扛着鋤頭。荷,扛着。

晨興理荒穢:早晨起來到田裏清除野草。

狹:狹窄。

草木長:草木叢生。長,生長 沾:(露水)打濕。

足:值得。

但:只。

願:指向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願。

但使願無違: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

違:違背。

1、表明詩人帶着閒適、自豪的心情,寫一日的情形,可見詩人勤奮、執著的語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2、表明詩人熱愛田園、怡然自得、不願在污濁的現實中迷失自我(畫龍點睛)的語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知識點歸納(六)

《使至塞上》(王維)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我)輕車簡從要視察邊疆,要去的地方遠過居延。

(我)像蓬草飄出了漢塞,像歸雁飛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走到蕭關恰好遇見騎馬的偵察兵,前敵統帥正在燕然前線。

1、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鬱心情的語句: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2、以傳神之筆勾畫出一幅塞外雄渾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知識點歸納(七)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自劍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

來到了楚國境內作一次旅遊。

崇山隨着荒野出現漸漸逝盡,

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飛來天鏡,

雲層締構城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

行程萬里繼續漂送我的行舟。

1、點明出發地、目的地的語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2、化靜為動,表現詩人過荊門入楚地的壯闊景象,含喜悦開朗心情、朝氣蓬勃活力的語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3、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4、藉故鄉之水的深情厚誼,表達對故鄉思念之情的語句: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知識點歸納(八)

《遊山西村》(陸游)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正值豐年,樸素的農家自釀臘酒,殺雞宰豬殷勤待客,可別笑話那酒漿渾濁,酒香中溢出的農家熱情早已使人心馳神往。

尋尋覓覓,山巒重重疊疊,溪流迂迴曲折,似已無路可走,繼續前行,忽然柳樹茂密,山花鮮豔,又一村莊出現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裏吹簫打鼓的熱鬧起來了,農家人布衣氈帽,淳厚的古風猶存,好一派清新古樸的鄉村風貌!

從今後,若是您(農家)同意我隨時來拜訪,閒來時我將會拄着枴杖,踏着月色,前來叩門。

【註釋】

①臘酒:臘月裏釀造的酒。

②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餚。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

足:足夠,豐盛。

③山重水複: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豔。

⑤簫鼓:吹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做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穀神,祈求豐收。

⑦古風存:保留着淳樸古代風俗。

⑧若許:如果這樣。

⑨閒乘月:有空閒時趁着月光前來。

⑩無時:沒有一定的時間,即隨時。叩(kòu)門:敲門。

1、含困境中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表現村中熱鬧景象、民風淳樸的語句: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附:名句綜合運用

1、生活中,常有艱難險阻後豁然開朗的情形,引用陸游《遊山西村》中的詩句應該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農民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引用《歸園田居》中的詩句表達: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表達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引用《歸園田居》中的詩句最合適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引用《望嶽》中的詩句表達應該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古詩中勸學的詩句很多,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我們想達到某個目的,又苦於沒有途徑,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6、表達豪邁樂觀之情,引用《秋詞》中的詩句應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7、勸他人要老當益壯,珍惜時間,可引用蘇軾《浣溪紗》中詩句: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八年級下冊語文學習誤區 篇二

學習的四大誤區:

①盲目備考 ②忽視教材 ③鑽進題海 ④焦慮情緒

考試成功的關鍵:

①鑽研考試要求和對試卷編排胸中有數(國中階段瞭解即可) ②夯實教材,深刻理解考點內容 ③分析錯題,提升解題能力 ④調整心態,從容應考

首先明確考試考什麼?

——考知識、考能力、考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重點考查基礎知識,迴歸教材①基礎知識是繼續學習的工具。不僅是記憶,要理解和應用。②基礎知識是應用分析的依據,考試題把基礎知識與新材料,新情境問題重新組合。

“四環一步”學習法:

上課由:“預習——上課——整理——作業”這四個環節組成,一個章節(單元)結束,要進行“系統複習總結”這一步驟,使每課時的小環環環相扣,形成整體。

一、認真預習初步加工

預習,即課前自學,課前預習有以下幾點好處: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可以提高聽講水平,可以提高筆記水平。那麼應該怎樣預習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新講課的科目進行重點預習,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週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習總的任務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處理加工,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要根據不同科目、不同內容來確定。一般有:(1)鞏固複習舊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記下來。(2)初步理解新課的這部分基本內容是什麼?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識結構上向前跨進了多遠?(3)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4)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三是要看、做、思結合。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後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

二、專心上課 積極思考

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一箇中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度過,各科知識的獲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上課這一環節完成。從學法調查中可知:凡是學習得法、成績好的學生都十分重視上課這一環。凡是未學好、成績差的同學,最主要就差在沒有專心上課上。

那麼怎樣才能專心上好課呢?

1、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着老師的嘴;看老師表情;耳朵聽老師講課的聲音;頭腦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保持一致。

2、抓住關鍵。一般老師上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複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着引入新課,進行分析、論證、推理。啟發引導同學們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後還要概括小結一下。

上課時要能抓住本節課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和學科特點上的關鍵。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因學科及具體內容而異。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關係式是關鍵,當老師講到這些關鍵地方,你一定要特別注意,緊抓不放。

3、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理清楚。

4、當堂弄懂。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關係、新技巧、新方法。那麼,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對數理化生中的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以及如何變形和運用。對政史地文中的原則、要點、方法要當堂理解和記憶。對英語中的新詞、句型、語法關係要及時熟記和掌握,當堂任務當堂完成,儘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課後負擔。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懂呢?

一是課堂上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在理解過程中出現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應爭取在老師允許下提出問題。當場把它弄懂。如果課堂上不允許停下來解答你的問題,這時的思路就不要停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應該暫時跨過去,繼續聽老師分析講解下面的內容,等下課後再去請教老師,把課上“卡殼”的地方弄懂。

二是當老師、同學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麼好的想法時,可在紙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後重點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或有價值的地方漏掉。

三、及時整理理解消化,有的同學課上聽得很好,可能還有好的想法,但過幾天就忘了,這就説明一部分同學忽略或不重視課後整理、理解消化這一環節。按照正常學習程序,下課後,應把當天所學內容及時複習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體地説,應做好下面四件事: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和看參考書。

1、嘗試回憶

就是獨立地把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專心致志地去動腦筋。象過電影一樣,在頭腦裏“重映”上課時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個又一個關鍵問題。

嘗試回憶的好處:一是可以檢查當天聽課的效果。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培養愛動腦筋的習慣。三是能提高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

那麼,怎樣進行嘗試回憶?

第一,回憶預習的經過。問問自己預習時不懂的地方現在懂了沒有。

第二,回憶上課的經過。自己懂的部分老師是怎麼講的,自己理解與教師講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師又是怎麼講的,關鍵的地方老師又是如何啟發、引導點撥的?為什麼自己預習時弄不懂,老師比自己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三,回憶剛學的知識,是否真正理解,知識點是否銜接?尤其是理科內容,新知識是如何從舊知識推導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貫通?新知識與舊知識有哪些聯繫?

回憶時,可以邊回憶邊對照課本和筆記,也可以先全部回憶一遍,把回憶不起來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記下來,一起看書、查筆記,或請教別人把它弄通弄懂。

2、看教科書

嘗試回憶後應從頭至尾地看教科書,要一面看書、一面思考。因為這時已不是初次看書,而是在預習、聽課和回憶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可以全面過目,重點思考,要在那些回憶不起來、思考不連貫、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時間,直到徹底弄懂記住為止。

看書時,可用彩色筆把書上的重點、新概念、關鍵地方、容易忽略之處勾劃出來。在書的四周空白處,可以記上一些自己的簡要體會、高度概括課文內容的語言以及有利於記憶、帶有提示性的語句。如果書上寫不下,也可以寫在一張紙上,貼在書上的眉頭或邊角上。以便今後看書時,從這些地方迅速得到啟示,回憶起書中的主要內容和關鍵之處。

3、整理筆記

整理筆記,主要是把上課時未記下的部分補起來,把記得不準確的地方更正過來,把次序顛倒、邏輯順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筆記的內容應當簡練明白,提綱攜領,詳略得當。一般來説,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1、預習時,發現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舊概念、定理、公式等。

2、預習時發現的問題或體會。

3、自認為的重點、難點、關鍵。

4、聽講看書時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

5、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繫或結合點。

6、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7、補充書上或老師講課中的不足。

8、從參考書上摘錄下來的,對本課內容有極強針對性的材料等。

4、看參考書

關於參考書的問題不在看不看上,問題在於看什麼樣的參考書和怎麼看。下面提幾點意見供參考。

1、選擇深淺相宜,解疑釋難的參考書。

2、緊緊圍繞老師講的中心內容去看參考書。

3、參考書中有精彩的論述、精彩的題目,可以縮寫注在課本上的有關地方,也可摘錄放入筆記本的相應部分。4、看參考書的時間也可以放在做完作業之後,時間長就多看,否則就少看。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説》知識整理 篇三

一、作者作品:韓愈唐朝文學家。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裏的《雜説》。

二、説的特點:可以説明事物,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敍事物。

三、閲讀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本文寫法:託物寓意(借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統治者不能識人才,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s

3、本文段意:一段:伯樂對於千里馬的決定作用。二段: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三段:總結全文,寫食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馬與伯樂依賴關係的句子: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5、千里馬必然被埋沒的原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6、描寫千里馬可悲命運的句子及作用: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作用:從反面論述了中心論點。

7、表明食馬者無知的句子或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馬者無知所造成的惡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再次從反面論證論點,揭示被埋沒的原因。

9、寫食馬者的愚妄(平庸淺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馬也'的作用:與開頭呼應,點明全文主旨。

11伯樂、千里馬、食馬者的比喻意義:伯樂比喻知賢識才的人,千里馬比喻出類拔萃的人,食馬者比喻埋沒摧殘人才的統治者。

12、《馬説》中寫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3、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①伯樂不常有。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14、在《馬説》第三段中,作者認為對'千里馬'的摧殘、埋沒體現在哪三個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盡其材。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馬者是怎樣的不認識千里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馬説》中提出人才培養需要外在條件的句子是: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馬説》中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18、《馬説》的主旨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9、懷才不遇的人常慨歎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20、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千里馬比喻有才之士;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治者。

21、對食馬者進行強烈諷刺是哪一句?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人教版新版知識點 篇四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説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説明文類型:事理説明文、事物説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説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説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説、詩歌、戲劇、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

小説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記敍的四種順序:順敍、倒敍、插敍、補敍。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敍、描寫、説明、抒情、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註釋 ②表插説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説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説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複句類型:①並列複句 ②轉折複句 ③條件複句 ④遞進複句 ⑤選擇複句 ⑥因果複句 ⑦假設複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説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複習資料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學習方法 篇五

讀的習慣: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閲讀能力是語文學習能力的首要條件。

(1)養成泛讀的習慣——產生興趣追求。

泛讀,就是廣泛閲讀,有人戲稱為“隨手翻翻”,這樣的閲讀有助於開拓視野。多讀一些富有時代性、文學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靈會受到強烈的震撼,你會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學會做人。

(2)養成精讀的習慣——咀嚼書中精華。

浩瀚書海中,真正值得精讀的書不在少數。一篇文章讀一遍,雖能讀出大概,但還會有不少遺漏之處,如果多讀幾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東西。對一篇文章、一本書的精華部分,一定要細讀,反覆讀,字斟句酌,才能讀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3)養成背誦的習慣——打下文學功底。

中學時代,是記憶力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在此期間背誦上百篇優秀的古文、現代文,就為自己打下了紮實的文學功底。

背誦,應當自然成誦,像流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瀉出來,用古人的話來説,就是“使其言皆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出於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誦,才能把書上的營養真正化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自然成誦的過程就是不斷體驗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過程,不斷領悟名家名篇語言魅力的過程。自然成誦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語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寫的習慣:

(1)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要學好語文,如果沒有知識的積累,是很難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的。語文知識的積累,主要是語言的積累和詞彙的積累,對於中學生來説,做筆記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手段。

(2)養成寫隨筆的習慣。

同學們平時要注意觀察、感悟生活,有感而發地記隨筆,和同學、老師交流,這對提高我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

(3)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時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後再做作業。平時不要過於依賴市場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書,放棄思考,抄襲答案只會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作業書寫要清楚,如犯錯誤一定要認真訂正,切不可忽視。

三、説的習慣:

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同學上課都不願發言。上課積極發言,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清楚、連貫地表述一個話題,這都有助於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當老師的問題提出之後,不要急於回答,要獨立思考或合作討論之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語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裏,語文就到哪裏。我們應該熱愛生活,這樣才會有一雙聰慧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與神奇。再然後,就用我們學習的語文知識去展現那自然界的草長鶯飛、宇宙間的斗轉星移。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目錄 篇六

第一單元

1藤野先生(魯迅)

2我的母親(胡適)

3*我的第一本書(牛漢)

4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倫·凱勒)

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獻給母親的歌

第二單元

6雪(魯迅)

7*雷電頌(郭沫若)

8*短文兩篇(巴金)

日(巴金)

月(巴金)

9海燕(馬克西姆·高爾基)

10*組歌(節選)(紀伯倫)

浪之歌(紀伯倫)

雨之歌(紀伯倫)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

第三單元

11敬畏自然(嚴春友)

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吳剛)

13*旅鼠之謎(位夢華)

14*大雁歸來(利奧波德)

15喂——出來(星新一)

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科海泛舟

第四單元

16雲南的歌會(沈從文)

17端午的鴨蛋(汪曾祺)

18吆喝(蕭乾)

19*春酒(琦君)

20*俗世奇人(馮驥才)

泥人張(馮驥才)

好嘴楊巴(馮驥才)

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到民間採風去

第五單元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23*馬説(韓愈)

24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25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

水調歌頭(蘇軾)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

第六單元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29*滿井遊記(袁宏道)

30詩五首

飲酒(陶淵明)

行路難(李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己亥雜詩(龔自珍)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背起行囊走四方

課外古詩詞誦讀

1贈從弟(劉楨)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登幽州台歌(陳子昂)

4終南別業(王維)

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6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7無題(李商隱)

8相見歡(李煜)

9登飛來峯(王安石)

10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范仲淹)

名著導讀

《海底兩萬裏》:科學與幻想之旅(儒勒·凡爾納)

《名人傳》: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羅曼·羅蘭)

附錄

欣賞唐人狂草

短語結構類型表

句子成分簡表

標點符號用法

中學語文八年級下冊相關知識積累

帶*是略讀課文

八年級下冊語文學習技巧 篇七

1、多讀書: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反覆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寫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説,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覆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