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8W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精品多篇

地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一

南方地區

第一節 自然特徵與農業

一、氣候濕熱的紅土地

1、位置與範圍: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區地形複雜多樣,東部與西部的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佈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南方地區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濕潤。

3、土壤:由於水熱充足,這裏植被常綠。

在濕熱的環境中發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雲貴高原被稱為“喀斯特高原“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長

二、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1、南方地區氣候濕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優越。

2、南方地區耕地多為水田,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3、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湖密佈,灌溉條件良好,水田集中連片,山區水田零散分佈在河谷和緩坡。

4主要農作物

(1) 糧食作物: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

(2) 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3) 三種常見的食材:蓮藕、椰子、竹筍。

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匯之地

1、地理位置和範圍

(1)位置: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範圍: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濕潤。

2、“魚米之鄉”

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湖泊星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3、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依託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繫廣大的內陸地區;同時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並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二、我國最大的城市羣

1、古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揚州等。

2、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綜合型工業城市。

該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且隨着浦東的開放開發,該作用進一步增強。

3、城市羣不同城市間的“同城效應”

(1)依據條件:交通的發展,主要指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們往返於不同城市之間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地理八年級下冊知識大全 篇二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稱謂:文明的搖籃

黃土風情: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

2、黃土高原上奔流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説,其中“風成説”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範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區。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樑(長條狀的山樑)、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地地區)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採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牀、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首都北京 篇三

考點一、世界的黃土堆積區

1、範圍:東起①太行山、西至②烏鞘嶺、南至③秦嶺、北抵④長城,跨⑤晉、⑥陝、⑦甘、⑧寧等省區。

2、景觀:黃土塬、黃土樑、黃土峁。

3、成因:風成説認為黃土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考點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溝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

(3)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4)黃土性質: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

人為因素:開墾、採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鬆。

2、後果

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考點三、脆弱的生態環境

1、脆弱表現: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生態環境破壞後很難恢復。

2、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旱澇災害。

考點四、生態建設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牲畜的數量等。

八年級下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我國的農業

1、農業取得的成就

⑴、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較快。糧食、肉類、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產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水平。

⑵、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生態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較薄弱)

⑶、農業生產的地區佈局趨於合理。

2、糧食作物的分佈

⑴、北方—小麥春小麥:東北平原(三江平原、鬆嫩平原)冬小麥:華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經濟作物的分佈

⑴、特點:①、經濟價值高。②、技術要求高。③、商品性強。

⑵、分佈:

①、棉花: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疆是我國長絨棉主產區。

②、油菜籽:長江流域

③、花生:山東、河南是主產區。

④、甘蔗:四川盆地、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廣西是產區。

⑤、甜菜:黑龍江、吉林、內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葉:泰嶺、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產區。其中閩、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膠:海南省、雷州半島和西雙版納等。

4、新型農業

⑴、外向型農業:以出口創匯為主。主要基地有:山東半島、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閩南等。

⑵、旅遊農業(觀光農業)。

⑶、生態農業和精確農業。

5、畜牧業分佈

⑴、主要牧區及優良畜種:

①、內蒙古牧區——三河馬、三河牛

②、新疆牧區——新疆細毛羊

③、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犛牛

④、寧夏牧區——灘羊

⑵、商品生豬的主要產區:湘、川、豫。

二、中國的工業

1、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自然資源條件、人口和勞動力狀況、市場因素及現有經濟基礎等。

2、我國的煤炭、鋼鐵、棉布、電視機、電冰箱等產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業的佈局

⑴、煤炭是我國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產量居全國首位。

⑵、石油是我國第二大能源。大慶油田是我國的石油工業基地。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內,新疆將成為我國石油生產的“龍頭”。(要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基本情況)

⑶、電力工業: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電力工業等。

火力——主要分佈在北方地區。如山西的電力工業。

4、鋼鐵工業的分佈

⑴、大型鋼鐵工業基地:

①、東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長江沿岸:馬鞍山、武漢、重慶、攀枝花。

③、黃河流域:包頭、太原。

⑵、分析武鋼和寶鋼建立鋼鐵工業基地的有利條件。(略)

5、機械工業的分佈:遼寧、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國大型的工業基地)

6、紡織工業的分佈:我國以的棉紡織工業為主。

主要棉紡織工業基地:上海、天津、青島、石家莊、鄭州、西安、武漢等。

7、高技術產業

⑴、形成高技術產業的條件: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國的高技術產業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等。

⑶、高技術產業四大密集區。(見教材P18—19面的説明)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篇五

中國的四大地區

北方地區

1、地形: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東北平原是中國的平原,位於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之間,由鬆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土壤為肥力的黑土,被譽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2、氣候: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北温帶,温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南方地區

1、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位於第二、三級階梯,丘陵交錯。

2、氣候: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西北地區

1、地形:西部地區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崑崙山脈、阿爾泰山脈、河西走廊、準www.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2、氣候:西部地區僅東南部少數地區為温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為温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而乾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

青藏地區

1、地形: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2、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温暖,全年乾旱少雨,輻射強烈,植被較少。

八年級下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六

世界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稱謂:文明的搖籃,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下的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黃土風情。

2、黃土高原上奔流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的黃土堆積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説,其中“風成説”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範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區。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樑(長條狀的山樑)、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地地區)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採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牀、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篇七

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中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温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6、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7、渤海有我國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的漁場舟山漁場。

8、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9、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0、我國總人口為13.40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其中少數民族最多的是壯族。

11、為了使人口數量的減少,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2、我國人口分佈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3、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衝市。

14、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5、漢族的分佈遍佈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八年級下冊地理基礎知識 篇八

北方地區

一、自然特徵

1、黑土地 、黃土地:

(1)位置: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北平原被稱為“黑土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被稱為“黃土地”。

(3)氣候:地跨中温帶和暖温帶,大部分屬温帶季風氣候,屬於半濕潤區。

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發展優勢: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農作物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穀子;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黃土地農業發展

華北地區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發量大;(3)春季正值華北地區冬小麥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農業用水量較大。

二、“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1、自然環境

(1)位置、範圍: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3)氣候: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2、農業發展——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發展條件

有利: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熱同期的氣候

不利:春秋季節易發生低温凍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農作物: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4)問題與措施:墾荒擴大耕地,造成濕地面積鋭減、生態環境惡化,為此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

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1)位置、範圍: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陝西省的大部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甘肅省的東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如傳統民居是窯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陝北民歌等

2、風吹來的黃土:

(1)黃土的來源:多種假説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是“風成説”,黃土來自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

(2)黃土地貌景觀: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樑、川地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壞了農田和村莊,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牀、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難。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樹種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

(3)合理安排生產活動。例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

四、祖國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羣山。

(2)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3)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歷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方方正正,佈局均衡對稱。

(2)旅遊名勝: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另外還有四合院、衚衕、牌樓等。

3、現代化的大都市:

(1)重點功能區: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

(2)現代化交通網: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建設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篇九

1、不同的地理區域

地理區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如:行政區域:省、縣、鄉;再如:温度帶:熱帶、亞熱帶、温帶(暖温帶、中温帶、寒温帶))。

自然區域,如長江三角洲、熱帶等;經濟區域,如工業區、經濟特區等;行政區域,如廣東省、廣州市等,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大體以秦嶺—淮河為界,確定這個界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即1月0℃等温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大體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也與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基本吻合,這個界線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候。

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分界線大體是我國地勢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即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

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

1月0℃等温線經過的地方;亞熱帶與暖温帶的分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温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黃土高原 篇十

1、位置

東北區包括黑、吉、遼三省,位於我國東北部,與朝鮮和俄羅斯兩國接壤,大部分處在中温帶。

2、地形和氣候

山環水繞、平原遼闊的地形特徵。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積分佈的積雪和凍土改變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證了土壤有較好的墒情,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熱量條件不足,早霜冷害影響農業收成。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麥,雜糧,春小麥產量居全國第一位。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亞麻,東北甜菜產量佔全國的一半以上。遼東半島是國內外的蘋果產地。東北平原西部的防護林是我國目前的防護林,長達800千米,被譽為“綠色長城”。東北山地有“東北林海”之稱,森林資源豐富,是目前我國的森林採伐基地和世界的紅松林區。林區出產的貂皮、鹿茸、人蔘素稱東北“三寶”。

4、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東北是全國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目前的原油供應基地。的大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東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煤炭、化學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6、稠密的鐵路網

主要鐵路幹線有濱洲線、濱綏線、哈大線。瀋陽是東北地區的城市。大連港是東北的海港。松花江是東北最主要的內河航線。現在已建成我國最長的瀋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