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K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新版多篇)

課外交事業的發展 篇一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敵對關係,分析中美關係70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瞭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祕密訪華、71年尼克松訪華和上海《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我國在何時哪屆大會上恢復的?哪些國家提出議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同時恢復的還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合法席位。

3、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何時加入?主題、內容和地位:中國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APEC會議的主題是“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歸納 篇二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1、時間: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原因:美國侵略活動給中國東北邊境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衞國       

4、概況: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

5、主要戰役:上甘嶺戰役

6、英雄功臣(“最可愛的人”)

(1)黃繼光:上甘嶺戰役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射口的戰鬥英雄。

(2)邱少雲: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

8、結果: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9、影響

(1)抵禦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衞了新中國安全,保衞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

(2)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二。抗美援朝精神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課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篇三

1、衣食住行的變遷:根本原因是實行了改革開放,有何變化?

2、就業、保障制度:就業制度有何變化;知道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個是最密切關注的,對社會起了怎樣的作用。

歷史重點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題是向社會主義過渡,是新民主主義社會。

1、新中國成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遺留革命任務。

2、54門禮炮代表參加第一屆政協會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憲。

3、解放方式與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標誌着大陸基本統一,實現了民族大團結。1959年進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廢除了封建農奴制,成為國家重要牧區。

4、1950年10月開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簽訂《朝鮮停戰協定》為標誌取得勝利,為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穩定的和平環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頒佈為標誌,在新解放區展開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數民族外取得勝利。結果確立的是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沒有剝削。為工業化準備了條件。1953年對農業改造的道路是走集體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造的實質是變革生產關係的社會主義革命;創舉是對工商業的贖買政策。

6、1953年實行的一五計劃,重點是發展重工業,目的是實現工業化,東北工業基地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向工業化邁進。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題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始於八大。

1、因果關係:1958年總路線 大躍進、農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鍊鋼鐵) 嚴重經濟困難 全面調整經濟

2、初級階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務(實現工業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會矛盾。

三、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思想、組織、政治路線的轉變)

1、1980年劉少奇案平反。兩個凡是導致出現徘徊局面。思想大討論“解放”的是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

2、改革突破於農村:1978年,鳳陽小崗村;形式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特點是分田包產到户,自負盈虧。方向是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鄉鎮企業突起影響最深遠。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1992年後推行公司、股份制。

3、畫圈,80設點。(從廣東、福建開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東是國際化經濟、金融中心。最終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地區——內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

4、改革開放始於十一屆三中全會:

會議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轉移,思想路線核心是實事求是。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搞好改革開放、現代化的根本途徑。

這是黨史的轉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階級鬥爭為綱。

5、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理論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級階段理論、初級階段總路線,和三步走戰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三中全會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十四大形成了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集體。

單元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篇四

第6課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內容:

1)主要矛盾:隨着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基本建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2)主要任務: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意義: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成為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誤

1、探索時期的總路線: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1958年八大二次會議)

2、失誤的表現:(1)大躍進:標誌: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運動:特點:一大(規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3、失誤的原因:違背客觀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

第7課“”十年內亂(1966—1976年)

一、發動

1、導火線:上海《文匯報》發表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作者:姚文元)

2、開始標誌: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二、發展;

1)毛澤東《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矛頭指向劉少奇、鄧小平。(全面爆發的標誌)

2)1967年1月開始奪權,全面內亂

3)形成“”“”兩大反革命集團。

4)“”期間冤案:劉少奇被開除出黨並含冤病逝。

三、結束:1976年10月粉碎反革命集團。結束。

四、評價

1、性質:“”是一場由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危害: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生產處於半停產或停產狀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嚴重摧殘,阻滯了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事業的發展。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了。

五、中汲取的啟示:

1)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2)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4)反對個人崇拜5)要以史為鑑。

第8課鑄起共和國鋼鐵長城

一、國防(“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衞星)

1、核武器的發展

原因:我國為什麼要下決心研製核武器?

答:我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打破核壟斷,反對核威脅,最終目的是為了消滅核武器,保衞祖國的獨立和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我國政府多次宣佈,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國外擴散核武器,不在國外部署核武器。

過程:①1964年10月,原子彈爆炸、新疆羅布泊——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術

②1966年10月,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實現了導彈和原子彈的結合

③1967年6月,氫彈爆炸實驗——繼美、蘇、英之後第四個能夠自己研製

2、“東方紅”衞星遨遊太空

過程: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1號”順利升入太空

意義:標誌着中國人民成功地掌握了人造衞星的空間技術。從此,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生於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3、解放軍的發展:①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②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

③1966年7月1日組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成立

我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①地地戰略導彈部隊;②海軍潛地戰略導彈部隊;③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

意義:標誌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走上科技強國之路。

4、兩彈一星的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攀高峯的精神。

第9課新國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聯合國

1、時間:1971年10月2、會議: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

二、中美建交

1、過程:①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尼克松訪華的這一週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週”)

②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

③1978年12月,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

(4)1979年1月1日,中國於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2、意義:①美國承認,只有一箇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②對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PS:當前中美關係以三個公報為原則:

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1978年中美《建交公報》1982年《八一七公報》。

三、中日建交:

1972年,中日兩國政府簽署了《中日聯合聲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PS:我國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主要歸功於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補充:1、什麼是“小球”?什麼是“大球”?“小球轉動大球”指什麼?

答:“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地球;意味着從“乒乓外交”開始,中美關係逐步改善並進入正常化階段,國際關係和世界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2、改變世界的一週指什麼?答: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的這一週。

3、)本站●(歷史性的握手指什麼?答:周恩來總理在機場與美國總統尼克松握手。

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篇五

1、1956年召開的八大確定的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誤的原因:黨中央發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3、建設偉大成就:石油工業——王進喜,先進人物——兩彈元勛鄧稼先,縣委書記焦裕祿。

課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 篇六

1、文學:兩個創作高峯期,代表作品的特點。茅盾獎四個作品

2、體育:特別是近20年的世人矚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現實意義。

課土地改革 篇七

1、土改原因:地主、富農佔有大部分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農民去佔有極少的土地,他們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温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佈時間、內容、結果、意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以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