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分層教學的方案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71K

分層教學的方案通用多篇

分層次教學的模式和做法 篇一

分層次教學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按如下模式進行:

(一)分層建組

(1)實行動態分層,把學生分為A、B、C三層;

(2)建立學生的個人檔案;

(3)建立各層學生互幫互學小組。

(二)分層備課

(1)制定分層次教學目標;

(2)篩選分層內容;

(3)設計分層問題;

(4)設計分層練習;

(5)安排分層指導時間;

(6)設置分層作業。

(三)分層授課

(1)分層設疑;

(2)分層釋疑;

(3)分層練習;

(4)分層輔導;

(5)分層反饋;

(6)分層納入知識系統。

(四)分層輔導

(1)教師輔導;①查漏補缺;②學法指導;③心理輔導。

(2)建立課外興趣小組、互幫互學小組。

(五)分層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①必做題;②選做題。

(2)課外作業:①每日一題;②拓展題。

(六)分層測試

(1)考試題包括:①基礎題(80分);②提高題(20分);③綜合題(20分)。

(2)採用不同的記分方法。

(3)分類矯正,全面提高。

(七)分層評價

(1)根據學生達標遞進情況,對學生進行層次升降;

(2)建立分層激勵機制,體驗成功;

(3)改變傳統的成績報告單模式。

1、分層建組

把學生分層建組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基礎。對學生分層應遵循“多維性原則、自願性原則和動態性原則”。教師通過對全班學生平時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習慣及學習成績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採取學生自報和教師考查相結合的辦法,把學生按好、中、差分為

A、B、C三層,分別佔全班人數的30%、50%、20%左右,隨着學生成績的全面提高,A層學生所佔的比例應有所增加,B、C層學生所佔的比例應有所所減少。分層前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明白分層次教學的目的,瞭解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並説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地作些調整,合理地進行升降,消除學生的心理不平衡狀態。分層後,再按自願結合的方式組成互幫互學小組,每組裏A、B、C三層學生都有,給學生提供互幫互學的機會,鍛鍊學生的交流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建立學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質和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個人檔案,使分層次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前提。備課要在透徹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分層教學目標。當然,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有不同的要求,對相同內容的層次要求也應隨知識、能力的增長而逐步提高。在分層教學目標確定後,應制定分層教學方法,篩選不同的訓練內容,設置分層練習、作業,設計反饋檢測題。其中要特別關注如何解決C層學生的學習困難和A類學生潛能的發展。

3、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探究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宗旨,做好分層設疑,分層釋疑,分層練習,分層指導,分層反饋,分層納入知識系統等六個教學環節。具體要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

內容,精心分層設疑,通過分層提問、討論、答疑等形式使各層學生學懂本節課的基本概念、主要內容。接着進行分層練習,教師分層重點指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再進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訓練,教師對時間、題量、難度等方面做合理的安排,使各層學生學得靈活、主動。最後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層反饋和指導,做到統籌兼顧,矯正提高,在此基礎上,將學生所學的知識納入整個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保證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

4、分層輔導

分層輔導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關鍵。因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課堂上只能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問題,兩頭學生依然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等現象,故教師應加強分層輔導。分層輔導包括查漏補缺,學法指導和心理輔導。對A層學生輔導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及解題的思路分析,並提供一些課外思考題,充分開發其學習的潛能;對B層學生輔導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C層學生輔導重點放在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題型的解決上,鼓勵其學好。除教師個別輔導外,還可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幫教小組,開展互幫互學,使學生整體優化,進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分層佈置作業

分層佈置作業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有效途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佈置不同的作業,使各層學生得以提高和發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對C層學生,作業的份量較少,難度較低,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儘可能安排一個題目考查一個知識點的練習;對A層學生則可減少一些重複性作業,適當增加一些靈活性較大的題型,以綜合性、提高性為主;B層學生介於二者之間,要求A層學生也要完成B層學生的要求,鼓勵B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的部分作業和C層學生選做B層學生的部分作業。另外也可以通過每日一題的形式,按題目的難易程度佈置三道習題,讓各層學生有選擇地做,使每位學生學有所得。

6、分層測試

分層測試是衡量分層次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統一試題要求下,對不同層次學生採用不同的記分方法,試卷分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三部分。基礎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滿分為80分,各層學生都要做,C層學生得分80分記作100分;提高題考查的是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滿分為20分,A、B兩層學生必做,C層學生選做,B層學生得100分記作100分;綜合題考查的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滿分為20分,A層學生必做,B、C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得120分記作100分。如果B層學生考試得分超過100分,主動升為A層再折算分數,C層學生得分超過80分或100分,升為B層或A層再折算分數。從而改變一張試卷,一個標準來衡量學生的現狀,使各層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也可避免優生常因得高分而產生的驕傲自滿的思想。

7、分層評價

分層評價是進行分層次教學的重要環節。分層次教學是使所有學生通過教學都有所學、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發展區”遞進,從而提高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但整體水平提高後,並非不存在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只不過此時比原先提高了。一個班級內學生的差異始終是存在的,為了更好地發揮分層互促的作用,在評價中也應進行分層,對C層學生側重表揚,B層學生側重鼓勵,A層學生側重促其發展,讓每位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一段時間後。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成績進步的給予升級,退步的則降級,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於實施分層考試,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成績報告單的模式,由單純地報告學生成績改為報告A、B、C三層學生在德、智、體、特長等各方面綜合性素質成績。

分層次教學的依據 篇二

1、分層次教學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學生對知識、對社會、對他人和對自己的理解是建立在其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的基礎之上的。學生的認知決非無中生有,而是以一定的前提為基礎,這種前提就是學生的經驗以及

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認知結構。從宏觀來講,人都是生活在傳統之中的,生活在文化和情景之中的。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一降生就帶有特定的文化印記,被帶入一定的生長環境。這些文化環境就給予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和前提。對學生的教育也要建立在這些經驗之上。具體來説,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建構需要其原有經驗的支撐,對知識的學習如果抽掉了經驗的支撐,那麼知識只能成為抽象觀念搭建成的空殼,意義無從產生。根據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只有把知識與其經驗相聯繫,學生才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他們的認知結構才能有意義地同化和建構知識,否則只能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學生的經驗不同、需要和興趣不同,因此應尊重兒童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引導其不同的探究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其完滿的發展。

由於先天素質和後天環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學生的智力存在着個別差異。心理學和教育學明確指出,教師必須針對個別差異,進行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一方面在教學的廣度、深度、進度上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必須考慮學生個性特點,尊重個別差異。成功教育表明每一個正常兒童,只有採用適宜的教育手段,都會獲得發展,取得成功。分層次教學正是從這些理論出發,選擇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育途徑和方法,開發他們的潛能,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發展,最終達到人人合格。

2、分層次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基礎教育積極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新世紀人才的客觀要求。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個大轉變,要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科類課程教學中的問題不解決,活動類課程就不能正常組織,“面向全體”、“促進全面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分層次教學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從最關鍵的環節上,解決“教育目標的短視性”、“教育對象的侷限性”和“教育內容的片面性”,是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3、分層次教學是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需要

統觀《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內容設計有一定的彈性,一方面,教師要按照《標準》中指出的要求,保證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與一定的訓練;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髮展的差異和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教師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體現一定的彈性,要充分發揮創造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具體的內容安排可以是就同一問題情景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問題,以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提供一定的閲讀材料供學生選擇閲讀;習題可以設置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探索性問題等多種層次;在安排課題學習時,所選擇的課題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體驗;教師可以增加一些拓寬知識的內容,但應注意思想方法,注重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學生認識的本質與作用,增強對的學習興趣,而不應該片面追求解題的難度、技巧和速度。

分層次教學的目標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篇三

1、發展A層學生的學習品質,特長,培養並提高他們的知識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

2、提高B層學生,使他們牢固掌握課程標準、教材所規定的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努力爭取成為A層學生。

3、幫助C層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嚴格要求,熱情關懷,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質量,穩步發展成為B層學生。

分層次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篇四

分層次教學雖然有很多的優點,但對其工作的難度應當有充分的估計,且認真加以研究,

背景 篇五

1、現代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個體優勢,最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圓滿完成學業。新課程確立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體現出教育的大眾化和平民化。讓每一位學生實現各自的完滿發展是國民素質整體性提高的前提。在這種歷史和社會的要求下,在個人能力有大小的現實中,有必要對不同的學生提出相應的主體要求,實施分層次教學。

2、新課程確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體現出教育的個性化。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學生都享有平等的、適合於自身的發展機會的基礎上的。追求平等並不意味着不管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而提供整齊劃一的課程和教學,而是以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前提的。只有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機會以最大程度地促進自身的發展,這樣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才是大眾主義的教育。

3、學生的經驗不同、需要和興趣不同,因此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引導其不同的探究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其完滿的發展。個性化的學習權利關注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反對劃一的、標準化的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倡導多樣化的、非模式化的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學校不是加工廠,學生也不是同質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不同的認知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心理特徵,不問青紅皂白“一刀切”,必然會抹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本來進校時有着各種差別的學生,從學校畢業出來後就成了模式化的產品,這何嘗不是學校教育的悲哀!在新世紀的課程改革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分層次實施教學。

4、傳統的教學與社會需要脱節,與發展相背離,與實現有效的智力活動相沖突,所以“一刀切”的教學,應從現實的教學中消失。主體教學和分層將把教師從課堂的“一言堂”解放出來。課上,教師將從“傳授知識”轉變到“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實踐模式。學生將從注重模仿轉變為注重理解;從缺乏創造轉變為注重創造;從熱衷於過多的常規練習轉變到發展基礎及寬廣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從接受性學習向發現性學習轉變。接受性學習是一種封閉性的學習,而發現性學習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過程具有開放性。

5、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師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儘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嘗試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閲讀,發展他們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