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通用多篇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一

某年1月24日10時許,在某路段發生特大汽車追尾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一輛運輸車上裝載的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發牛在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方向的距某市14KM處,前方4輛汽車相撞,其中一輛麪包車上一家3人當場死亡,另一輛掛重慶車牌的運輸車被撞壞,造成車上2人死亡、1人受傷,運輸車裝載的15,四氯化鈦開始部分泄漏。四氯化鈦是一種有毒化工原料,有刺激氣味,揮發快,對皮膚、眼睛會造成損傷,大量吸人可致人死亡。事故現場恰逢小雨,此物質遇水後起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市、縣有關領導聞訊後立即趕赴現場,組織公安、消防人員及附近羣眾200餘人,對泄漏物質緊急採取以土掩埋等處置措施。

一、簡答題

1、化學品運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有哪些?

2、對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3、危險化學品公路運輸有哪些安全要求?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二

甲駕駛裝滿液氯的槽罐車在高速公路上與乙駕駛的貨車相撞。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兩人死亡,甲不顧槽車嚴重損壞、液氯泄漏的危險情況,沒有報警和採取措施,逃離事故現場,形成大範圍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療,近萬人疏散。

一、單項選擇題

1、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槽車與貨車相撞而泄漏B.槽車設計不合理

C.駕駛員的教育培訓不夠D.村民對液氯的危害認識不夠

2、根據《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該事故屬於_。

A.特別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傷事故D.一般事故

[[[

二、多項選擇題

3、根據《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該事故調查組職責包括_。

A.請軍隊參加調查B.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

C.調查事故原因D.提出對駕駛員甲的處理意見

4、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化學標準》,導致事故的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不包括_。

A.槽車液氯破裂B.標誌不清C.有毒物質D.作業環境不良

5、調查取證主要包括_。

A.蒐集事故發生有關事實B.成立救援指揮部

C.慰問搶險人員D.詢訪駕駛員甲

三、簡答題

6、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駕駛員甲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7、參照《_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槽車停運期間減少的經濟收人能否算做直接經濟損失的項目?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三

成功學家安東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讓學生對社會對環境及周圍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從而走出大寫的人生之路。

一、問題行為表現:

博文同學個性鮮明,從接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她。她的舉止行為與眾不同,與同學的關係也不是很融洽,經常發生矛盾,解決問題常常是使用武力。上課經常搞小動作,坐姿永遠是懶洋洋地攤在座位上,影響老師講課。而且在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時,也常表現出一幅滿不在乎的樣子。對她的種種表現,我曾給予嚴厲的批評,但效果不是很好。

記得一次上課正上到激情澎湃處,咦,那邊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來就是她,我頓時火冒三丈我昨天剛剛跟她交流過,本想她在表現上會有一個哪怕是短暫的改變,而現在,她竟睡意朦朧!我努力壓抑自己的怒火,冷靜下來,放下音調,緩和語氣,儘可能平等地用心靈去對話。可她竟然仍是吊兒郎當地站在那裏,靠着桌子一言不發。回到辦公桌前,我默默地坐在那裏,內心卻如翻江倒海。

還有一次,她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與同學發生了衝突,吵起架來,當問起她吵架的原因時,竟然強詞奪理。我氣憤地問:“能解決問題嗎?”她竟然理所當然地説:“當然。這樣同學才會怕我,才不敢招惹我。”

二、行為原因剖析:

通過對博文的觀察我也發現她的個性偏激,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她執拗、任性、自大,這些心理障礙直接損害了她本應和諧的人際關係,損傷了她與同學間的友誼,使得她在班集體中漸漸失去了朋友。

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也發現他的家庭環境很好,父母對他管教很嚴,但是隻重視對他的成績的管理約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質上比較放任。父親經常出差在外,他經常與母親獨自在家,母親對於孩子過於溺愛造成了他過於乖張的性格。他在母親的百般呵護,悉心照料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他接受了太多的愛,漸漸的,連他自己也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他習慣了索取,即使父母親再苦再累也必須滿足他自己的要求,而他卻從不懂得去為父母親做些什麼,分擔些什麼,稍有些不如意,便大發脾氣,缺乏感恩之心。漸漸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獨尊,恃寵而驕的性格。

博文雖然知識積累已經有一定程度,但是感恩意識淡薄、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弱化,他對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憂少;對老師挑剔多,尊重理解少;關心同學少,對自己考慮多„„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內容就是感恩教育。作為班主任,我會努力把“感恩教育”作為教育他的切入點,對他實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讓他從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人的開始,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當報湧泉”的情感在該生心目中生根、開花、結果。並以此增強他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質。當然博文並不是一個特例,他代表着現代孩子們的共性,新時代的孩子們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三、輔導策略:

(一)、積極開展宣傳動員,營造班級感恩濃烈氛圍,讓學生感受愛

首先,為使感恩教育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組織全體學生學習有關公民道德的相關材料,充分認識培養學生自身感恩意識的重要意義。再結合實際,制訂詳細的活動方案,明確目標,落實任務。

其次,為營造濃烈的教育氛圍,通過板報、宣傳欄等,用活潑的版面、立意鮮明的內容,刊出本班、身邊的、社會上的有關“感恩”的個案,使學生親眼目睹“感恩”的形象,體會感恩並不遙遠,就在身邊。向學生積極宣傳感恩活動的意義,並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教學生唱《感恩的心》、《燭光裏的媽媽》、《五星紅旗》等感恩歌曲,讓學生浸潤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還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偉人(如岳飛、朱德等)給學生做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再次,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國曆史上流傳着許的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體現。可以通過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經典,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且教育學生從愛父母做起,學會做人。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關於感恩教育的好書,如《英雄女孩》、《冠軍媽媽》、《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故事》等等。讀後,還可以組織學生寫關於感恩的讀後感。

相信在這樣充滿感恩的濃烈氛圍中,一定會讓博文感受到愛,也會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愛。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愛

要讓豐富的感性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必須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萌發真情。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引導、深化和推進感恩教育。營造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氛圍,讓學生的心靈充分接受感恩意識的薰陶,逐步培養和形成感恩思維和習慣。

對於博文讓他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從計劃到策劃到執行,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體驗到愛。

三、促進家校互動,引導自覺行為,讓學生回報愛

感恩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重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並促進三者之間的有效整合。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舉辦家長學校等活動形式,讓家長理解當前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導家長密切配合學校開展此項活動,努力形成齊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動中,引導家長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過度呵護自己的孩子,超越愛的邊界,剝奪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和表達感恩的機會。同時,要求家長善於將感恩教育與教師節、重陽節、勞動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慶活動結合起來。如:在教師節到來之際,提醒孩子給老師送一張自制的小賀卡,説聲:“老師辛苦了!”;在重陽節來臨時,讓孩子為爺爺奶奶送上一份小禮物等,將感恩教育於細微之處。相信在於家長的不斷配合之下,肯定能讓博文具有一顆感恩之心,越來越懂得愛,能夠回報他人愛。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四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

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教學反思。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説有創新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説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説啥就説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五

轉化“差生”重在心育

20xx年5月的一天,班長來告訴我王隆龍在教室裏與幾個同學開玩笑,又打破了一扇玻璃窗。不知道為什麼,他總是生<>事,前幾天才和別的同學打架,真讓人頭痛。

[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難道差生就不求上進嗎?眾所周知差生的思想工作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最感到頭痛的問題。這個“教育”涉及到 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教育層面。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往往是以成績為中心。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成績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學生的心靈和個性需要必然會被忽視,甚至遭到壓抑扭曲。再者,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大人的百般呵護下成長,嬌生慣養。因此任性、心胸狹窄、意志薄弱在大多數學生身上都能看到。在我們學校所在集鎮的單親家庭又較多。家長只顧賺錢,不關心孩子的感情需要的大有人在。因此,無論學生在學校,還是家裏常常缺乏相應的感情溝通,讓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少而又少。如果稍遇到挫折就會難以承受。因此,學生情緒波動大,甚至難以控制。他們會變得不相信自己的老師,不相信自己的父母,只要有機會就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以表痛快。王隆龍同學個性好玩,又是獨子,家中父母過於溺愛,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對他進行耐心的教育方式。家庭比較富裕,生活條件較好,但他對自己的家庭成員很尊重,對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無論老師對他怎麼教育、談心,他就是沒有辦法專心讀書。

[對策]學生自身要自尊、自重、自強、自立。尊重他人等於尊重自己。教育者也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恰當。下面談一些我自己面對“差生”時的教育方法:

1、社會化教育。教育不能只依賴學校,因該全方位的教育學生。教育者不能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要發揮社會功能,多聯繫家長,及時反映“差生”在學校的表現,同時要求家長毫無保留的反映學生在家的表現,共同探討教育的方法對策。

2、軟處理。往往面對性格孤僻的學生,教師不能怒其不爭,對他痛罵一頓。應要求自己不急噪、武斷和情緒化,保持應有的冷靜和理智。否則,極易傷害“差生”的自尊,也傷害自己。我認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反而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會故意惹事對抗。“親其師,信其道”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融洽的師生關係是班主任工作的潤滑劑。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更要知道學生糾正錯誤,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不斷規範完善的過程。每當學生犯錯的時候,先搞清楚出錯的原因,為什麼?多設身處地的為學生想一想,多一些推心置腹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的同時換取學生的信任和改正錯誤的決心。有的學生犯錯不少並非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教師心知肚明,怒往心裏去,笑從口中出,應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師生平等。學生雖小,在教師眼裏他們什麼都不懂。我們要充分的認識到,他們是鮮活的個體,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説不定我們有很多要向學生學習。作為教育者,要把學生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個性,特別是不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替身”去實現某種理想而使用的“工具”。只有尊重學生,解放學生,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自我發展,自我超越。教育者應該有這樣的共識:學生不管他做什麼事,只要目的正確,他已經盡力了,我們應該感到欣慰!

4、恆心。“差生”的行為規範最具有反覆性。“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須持久之功”。因此,教育者要深入細緻的瞭解“差生”心理,並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差生”的缺點和習慣的慣性決定了糾正“差生”行為應有一個時間上的延緩過程。教育“差生”往往要一次談話不行就得有第二次、第三次,這期間不能有一勞永逸的心理,更不能用惡語訓斥。否則,收效甚微,更可能表現為表面上接受教育,實質上不服氣;或者出現頂撞現象。

[結束語]事實證明,轉變“差生”,多用點心,多注意方法,收穫還是較大的,雖然王隆龍同學學習進步不大,但他能較好的遵守紀律了。老師教育他的時候,態度也明顯好了很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德育案例分析 篇六

學生個人德育案例分析

這名學生上課非常搗蛋跑來跑去對老師的批評不屑一顧,不完成作業成績差,忘性很大,書寫不認真,是讓老師頭痛的對象。針對李卓華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因為是家裏的獨子難免受到寵愛。父母較忙平時對他的教育比較鬆懈,平時與爺爺奶奶住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孩子頑劣媽媽只會狠狠的打。同時上課喜歡搗蛋,注意力不集中,並且影響別的學生,使得別的學生厭惡他。因此,這樣的學生往往使教師感到“頭痛”,他的不良行為的反覆讓人產生厭惡之情。細細分析起來,這種孩子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便以不學習、違反紀律的方式來引起人們的關注,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李卓華的違紀,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厭棄,這種情況循環往復,造成了惡性循環。

三、採取措施

曾有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指出,有 95 %以上的人有自我貶低的傾向。而“後進生”由於長期失敗,自我貶低的傾向更為嚴重。我們常常發現,有些學生明明是經過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們卻不能體驗成功,把獲得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認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因此,我對李卓華投去了更多關注的目光:上課時,我有意的讓他回答一些對別人來説極其簡單,對他來説有難度的問題;如果他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我會先叫他,答對了給予表揚,使他獲得進步的喜悦,答錯了進行鼓勵,給他以信心。有時,他舉手回答問題,等他站起來時卻説:“老師„„老師我想不起來了,您先讓別人説吧。”“那好,你先坐下想一想,想起來再説。”“好吧。”他撓撓頭不好意思的坐下了。雖然他沒有回答出問題,但是我知道他在聽講,這個舉動證明他的思維在課堂上。課下,我最常問的一句就是:“李卓華,這節課學會了什麼,有問題想着問老師或同學。”

漸漸的,李卓華和老師交談的話多了,雖然其中也有不少廢話,我並不厭煩他,我想這正是他表達自己情感的途徑,從他的廢話中,我們也可以去了解他的思想動態。

漸漸的,老師的關懷與同學的幫助使李卓華感到師生的平等,同學的可親,他在老師的寬容中,在同學的關心下,深深的體驗到了集體的温暖。他不再欺負同學了,不再招這個,惹那個,下課時不會再時常聽到“老師李卓華擠我”“老師李卓華拿我東西”„„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段的瞭解及教育,李卓華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汪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五、理論分析與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説:“要注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使學生不斷享受成功的歡樂。因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的學習的願望。”因此,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要堅持表揚為主,多鼓勵、少批評的手段,保護後進生的“面子”,促進其在自省中明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學生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緻地瞭解和具體地分析,抓住他們的優勢、長處,就可以此為突破口,實施有效的幫帶和轉化工作。在對待後進學生的問題上教師要採取寬容的態度,寬容是加深情誼並使之持久的極為重要的一環,因為天下沒有完人。也就是説,任何人都有一定的缺點和毛病。尤其是少年兒童,更是如此。對於李卓華的問題,從表象分析本質。我在教育他的過程中採用了心理學中的正增強和消弱原理。在為其創造良好生活、學習環境的同時,忽略他不良的行為習慣,根據消弱原理,老師採取冷處理的方法,對他不完成作業的行為不與理睬,對他招惹同學的行為不採取嚴厲的批評,進行換位思考,讓他想想如果自己是被他欺負的那位同學,你會怎樣想?他愧疚的低下頭,這説明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對於這個問題我以説服教育為主,淡化矛盾。與此同時,利用正增強原理,對他微小的進步給予肯定,樹立其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他逐步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行為上的自信。最終的結果是他懂得了做事要努力去做,做人要關愛他人,積極進取。

六、下一步措施

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對:教育“後進生”,“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耐心”,時刻把後進生放在心中,想着他們,惦着他們,為他們的落後而焦急,為他們的進步而欣喜,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應當比教育正常兒童百倍地細緻,耐心和富有同情心。”成長需要鼓勵。我們要儘可能地運用表揚的武器。無論何時,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防止他們形成自卑人格,產生自我否定的傾向。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後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後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後進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轉變為一名合格的學生。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七

彭某某系某企業單位職工,因年滿60歲,於20xx年10月30日經批准辦理退休手續。因其所在單位暫無人接替彭某某的工作,單位將彭某某聘用回去擔任原工作。起初單位代彭某某領回的退休金髮給彭某某,聘回的待遇照本單位在職同等 職工工資發給。

20xx年元月20日,彭某某與單位簽訂了《暫時留用彭某某的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此協議第二條規定:“乙方留用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與在職職工一樣享受。”全文未涉及彭某某的養老金問題。簽約 後,單位按《協議》第二條規定辦理。每月發給彭某某工資500餘元後增至600餘元,另發獎金100元。彭某某的退休修養老金單位支配,未發給彭某某。單位口頭對彭某某説:“單位困難,不再聘用彭某某時返還彭某某。”20xx年6月30日終止《協議》時,彭某某要求單位返還養老金。單位拒絕。並稱:發給彭某某聘用期間的每月工資已包括了養老金。彭某某訴至法院,要求單位返還32個月的養老金16568元。

學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篇八

一、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説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敍為主,兼有議論和説明。也就是説,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説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二、教學案例的分析

教學案例分析是在記敍事件的基礎上,評價分析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通過對案例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行為、過程、結果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總結成敗的原因和教育教學的規律,揭示事件的啟示意義及其價值。

評析可以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如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切入,進行理論闡述,也可以有感而發,就事論事。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貴在具有獨到的思考,能夠從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1、分析教學案例中的理論要素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中分析出理論觀點,要認真研究哪些教學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質量觀、學生觀,哪些教學行為注重了從認知的角度或從知識結構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要把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行為提升到“説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

2、分析教學案例對教學的啟示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情景中歸納出問題並進行分析,分析要着重於其對教學的啟示,即有何成功之處,閃光點是什麼;不足又在哪裏,問題的根源又是什麼?使得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效地運用這種逐步培養起來的思維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關注案例中教師的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脈絡,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則。

3、提出對案例中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

分析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其目的在於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

案。因此,要對案例中的教學設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師獨到的改進意見,這應該成為教學案例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教師一旦將這種認識表達出來,可以增進教師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師改進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基礎,並以此達到理解這些教學案例背後更為深遠的教育教學意義的目的。

三、教育案例及分析舉例

[案例一]有人認為在課堂中,師生保持“零距離接觸”,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做教師要求做的事,只要有這種共同活動就是師生互動。

問題:你認為這種説法對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顯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這將使師生互動流於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旨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不僅要讓他們“在思維”,更要讓他們“會思維”。認知心理學指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由此可見,師生互動並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的體現。因此,廣義地講,凡是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來完成認識上兩個飛躍的各種教學活動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師生互動。

[案例二]一次公開課過後,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為獎勵發給同學們,然後對他們課堂上踴躍的表現給予表揚。從這以後,我漸漸發現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説:“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後,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通過詢問,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後對母親説:“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課表現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現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牀頭,誰都不準碰。他説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讚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裏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

榮譽也將一直激勵着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案例三]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髒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於耳。吸煙後,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後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説髒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後果,做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答案]: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着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於“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不過是為了不讓學生弄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化成 給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着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於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案例四]課堂中的吵鬧

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説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裏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吵鬧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於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麼?

[參考答案]基本態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學生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悦、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於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