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刻舟求劍的成語典故(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刻舟求劍的成語典故(精品多篇)

關於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篇一

【成語】: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是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就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説: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説: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都紛紛的大笑了起來,説:船是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呂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事後評論説這個,刻舟求劍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關於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篇二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春秋戰國時期

【成語辨形】劍,不能寫作“箭”。舟,不能寫作“州”或“洲”。

【詞語解釋】在船上刻下記號,船停後,從記號處尋找落水的劍。比喻缺乏生活常識。

【典故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又名《呂覽》)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詞語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茅盾《致陳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釋,蓋咬住一、二字,~以駁難,似已成風氣,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按圖索驥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成語用法】連動式;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狀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多含貶義。

【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只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成語故事】

在劍落水位置的船身上刻上記號,再去找劍,可以找到麼?有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船是移動的,在船行駛到其他位置後,還按照在船身上刻的記號找劍,找得到麼?肯定是不可能,因為船的位置已經發生了改變。

但《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載的一位楚國人卻覺得可以。這位楚國人,坐船渡江時不慎把寶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説:“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着記號跳入江中找劍,遍尋不獲。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

不注意變化的楚國人,可以説是對不知變通之人的絕妙諷刺,生動地驗證了“不努力,很糟糕。只知努力,不知變通,更糟糕!”這句話。楚人如此,大不了給我們留個笑話罷了,如果我們現在還像楚人一樣,很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今的世界,發展變化的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如果還固執、不知變通地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水隨形而方圓,人隨勢而變通,才是我們面對這個飛速變化世界的恰當態度。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篇三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着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裏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裏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説:“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説:“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説:“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説:“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説:“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着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裏的劍是不會隨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髮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舟 是 船 , 求 是 尋找 。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説他是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篇四

出處

《呂氏春秋》。

在戰國的時候,一位楚國人很喜愛劍術,總是隨身攜帶一把寶劍。他做事非常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學劍時師父怎麼教的他就怎麼練,甚至遇到解決不了的事,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着怎麼做,從來不肯改變一下。

一回,他經過山林,看見一位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把斧頭掉進山谷去了。從山上往下看,不知斧頭落在何處。只見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去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着山上的標記,很快在草叢裏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一直在旁邊瞧着,心裏十分佩服那位樵夫,於是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中。

有一天,這位楚同人搭乘一條渡船過江去。大家站在船上一邊觀看江景,一邊談天,這位楚國人恰好站在船舷邊。渡船行到江中,忽聽“撲通”一聲,楚國人不小心,將那把寶劍滑落到江裏去了。同船的渡客見了,急忙請船家停船。一位好心的渡客勸這位楚國人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笑着搖搖頭,不慌不忙地説:“我自有妙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劍是從這裏掉下去的!”然後他站起身,招呼船家繼續行船。一位會游泳的青年要幫他下水打撈,也被他笑着謝絕了。

渡船在江上行了好久,終於到了岸邊。這位楚國人這才慢慢地脱了衣服,從船舷邊他所刻的記號那裏跳下水去。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他浮出水面驚訝地説:“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同船的渡客見他這副模樣,全都鬨然大笑起來。那位青年更是笑痛了肚子,他説:“渡船已經走了這麼遠,而掉在水裏的劍是不會走的,怎麼能刻舟求劍呢?你是不是太糊塗了?”

釋義

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