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偉人成長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19K

*名人偉人成長故事【精品多篇】

故事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這個事可能是真實的事,也可能是虛構的事。它是通過敍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偉人成長故事【優秀7篇】,希望可以啟發、幫助到大家。

偉人的成長故事大全_歷史故事 篇一

華盛頓分大蘋果的故事

秋天到了。一個早晨,鳥兒在樹上唱歌,樹葉和花草上的露珠在初升的太陽光中閃爍。華盛頓的爸爸一手拉着小華盛頓,一手拉着他的表哥走進了一片蘋果園中,只見一株株蘋果樹果實累累,壓滿枝頭。華盛頓的爸爸説:“嗨,兒子,”他指了指滿園的果樹,“瞧這兒,我的孩子,這許許多多的蘋果都是你的。”華盛頓一聽高興地拍起了手。

爸爸低下頭對他説:“你還記得春天表哥來時帶來的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嗎?”華盛頓一聽低下了頭,他用腳在鬆軟的泥土上劃來劃去,不知説什麼好。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淚水晶瑩地望着爸爸,柔聲説:“爸爸,就原諒我這一次吧,我今後再也不那麼小氣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華盛頓的表哥在春天時到他家來做客,帶給小華盛頓一個大蘋果,爸爸告訴他要分給兄弟姐妹們吃,可華盛頓怎麼也不肯。爸爸給他講了許多道理,可華盛頓還是不聽,直到後來爸爸對他保證説:“只要你願意把蘋果分給大家一起吃,作為獎賞,萬能的上帝就會在秋天送給你許許多多的蘋果。”他才將蘋果分給了別人。今天,爸爸帶他到這兒來,就是要小華盛頓明白一個道理。

在愛心中成長的樹

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着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羅斯福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自己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説,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羅斯福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突然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兒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理它。

幾天後,羅斯福再去看他栽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栽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兑現了他的諾言,給他買了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説,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羅斯福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羅斯福躺在牀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説過的話:植物一般都豐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栽的那棵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着什麼。頓時,他一切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棵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自那以後,羅斯福變得更加樂觀了,無論做什麼事,他都用積極的心態去做。

魯迅刻“早”字勵志

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城內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原名周樹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裏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裏。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裏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裏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説:“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着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裏,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裏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牀,料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裏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裏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為魯迅留下深刻的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着“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着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十七歲時從三味書屋畢業,十八歲那年考入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後來又公費到日本留學,學習西醫。1906年魯迅又放棄了醫學,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學校教過課,成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魯迅是中國文壇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魯迅全集》,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泛地在世界上傳播。

名人成長故事 篇二

1961年的三月,微風中帶着絲絲春意,我家的小房子裏卻鬧翻了天。因為已經42歲的母親竟然再次懷孕了,而她肚裏的那個小生命就是我。

“生出來的寶寶身體可能會很弱,不要冒險,還是拿掉吧。”“科學界研究過,高齡孕育的寶寶,低能的機率要大一些。”一屋的親朋七嘴八舌,極力阻止我來到這世上。

但不管他們怎麼舉例子、講科學,母親都鐵了心——“我的孩子個個都健康、聰明!”就是這樣一句充滿勇氣而堅定的回答,賜予了我生命。高齡孕育和生產的艱辛,母親默默承受,絕口不提。

我是個特別頑皮的孩子,幾乎不可能安靜地在一個地方坐上半小時;上課特愛講話,甚至惹得忍無可忍的老師用膠帶封了我的嘴;為了能晚睡一小時,我把家裏的鐘錶全調慢一小時,害得母親第二天遲到……但母親並不像其他家長一樣對我嚴厲管教懲罰,反而覺得我非常有趣。

我想,母親一定擁有一顆年輕的心,才能如此容忍甚至欣賞孩子的調皮和淘氣吧。母親陪我們玩遊戲總是很投入,有次她跟哥哥玩水戰,在樓上看到哥哥從樓下經過,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了他頭上,兩人玩得開心極了,家裏卻變成了一片汪洋。

曾有個鄰居誇口,説他家水池裏養了一百條魚,我們全家都不信。幾個孩子趁鄰居不在家,將水池的水放幹,一條一條地數魚,只有五十多條!魚被折騰死不少,氣急敗壞的鄰居到我們家抗議,母親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為“數魚行動”就是她親手策劃並帶着我們乾的。

和這樣的母親在一起,我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即便是現在,母親也和我們打成一片。

幼兒園的第一次跨越

母親的寬容和“頑皮”並非沒有節制。一旦與我的成長、未來相關,她就會變得嚴肅起來,要求也非常嚴格,甚至沒有一點通融的餘地。

在這樣的教育下,當其他同齡孩子還在父母懷裏撒嬌時,我已會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詩詞了,我並不熱衷於撒嬌,我渴望長大。記得那一天,母親告訴我:“明天送你去幼兒園。”我興奮地在牀上蹦跳着,彷彿一入學就是大人了。

剛去幼兒園的幾天,一切都很新鮮,連糖果都比家裏的好吃,還有這麼多同學一起玩兒。但好日子沒過多久我就膩了,吃點心、唱兒歌,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就足夠了,但我們每天都重複着吃呀唱呀,我連做夢都是聽膩的兒歌……我跑回家,大聲宣佈:“我不上幼兒園了行不行?我要上國小。”

母親問我:“怎麼了,幼兒園不好嗎?”

“太無聊了,老師教的東西也太簡單了。”我一股腦地傾訴着。

“你才五歲,再讀一年幼兒園就可以讀國小了。”

“讓我嘗試一下好嗎?下個月私立國小有入學考試。如果我的能力不夠,我就沒法通過國小的入學考試;可如果我通過了,就表明我有這樣的能力,你們就應該讓我去讀國小。”

母親確信我不是一時衝動:“好吧,我明天去學校問問。”

國小入學試題對我來説易如反掌。放榜那天,母親陪我去學校,一下子就看到“李開復”三個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閃亮。母親像個孩子般激動地叫起來:“哎呀,第一個就是李開復,你考上了!”

我也激動地抱住母親哇哇大叫。那一刻,母親臉上掩飾不住的興奮和自豪即便是過了幾十年我也記憶猶新。原來,孩子一丁點的小成功都能夠讓母親那麼驕傲。感謝母親給了我第一次跨越的機會,讓我體會到了大膽嘗試、積極進取的成功。

在中國,父母不願讓孩子冒險嘗試與眾不同的東西,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其實,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心、選擇能力和判斷力是很重要的。

嚴厲的慈母

中國人總是把孩子的“聽話”當作優點,但我的母親更希望我學會“講理”。

考入國小後,我不免得意。每逢父母有朋友來家做客,我都要偷偷告訴他們我有多聰明、多厲害:“阿姨,我已經讀國小了!”

“真的嗎?你不是才五歲嗎?”

“對啊,我跳級考進去的,還是第一名呢!”

“那進去以後的成績呢?”

“除了100分,我連99分都沒見過呢!”

沒想到,我剛誇下海口,第二週的考試就得了個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績單,媽媽二話不説,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頓:“打你是因為你驕傲。你説‘連99分都沒見過’,那你就給我每次考100分看看!不只要好好學習,還要改掉驕傲的毛病。別人出自真心誇獎你,才值得你高興。自誇是要不得的,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懂了嗎?”

“知道了。媽媽還生氣嗎?”

“不氣了,要不要躺在我懷裏看書?”母親的氣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她每次的處罰都能得到預期的效果——讓我永遠牢記。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躺在母親懷裏讀書。有次考了第一名,母親帶我去買禮物。我看上了一套《福爾摩斯全集》,但母親説:“書不算是禮物。你要買多少書,只要是中外名著,隨時都可以買。”結果,她不但買了書,還買了一隻手錶作為禮物送給我。

從那時起,我就整天讀書,一年至少要看兩三百本書。直到現在,書也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

42個月的陪讀生活

我10歲時,遠在美國的大哥回家探親。他跟母親抱怨,怪台灣的教育太嚴厲,小孩子的靈氣越來越少。母親歎了口氣:“唉,為了大學聯考,有什麼辦法呢?”

看着我整天被試卷和成績單包圍,承受着升學的壓力,沒時間出去玩,也沒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説:“這樣下去,考上大學也沒用。不如跟我到美國去吧。”

母親從沒去過美國,她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但卻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開明的天性。聽了大哥的建議,她決定給我一片自由的天地。

11歲的我來到了美國南方田納西州的一個小城市,在這裏的一所天主教國小讀書。入學第一天,我就蒙了。雖然也學了不少英文,我卻完全聽不懂老師和同學們在説什麼。

幸好我還算聰明。有次數學課,老師問1/7換成小數是多少。我雖聽不太懂英語,但還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當我朗聲回答“0.142857142857……”後,同學和老師都目瞪口呆,從不讓學生“背書”的美國老師幾乎認為我是“數學天才”。母親得知後,顯得比我還興奮,因為我終於開始一點點適應這裏的生活了。

母親一直不懂英語,但她每年都會花6個月時間在美國陪我讀書,每天看着我去上學,唯一能做的是為我準備好吃的點心和晚餐,她每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等我放學後聽我聊學校裏的事。這種陪讀生活延續了整整7年,在每年陪讀的6個月裏,母親要默默忍受語言不通、文化迥異的生活環境;而在她返回台灣,與我分別的6個月裏,同樣為我的學業操心着。

別忘了你是中國人

我在美國的第一年,母親陪讀6個月後要趕着回台灣料理事務了。上飛機前,她交代我兩件事:“第一件是不可以娶美國太太。”

“拜託,我才12歲!”我紅着臉回答。

“美國的孩子都很早熟,所以要早點告訴你。不是美國人不好,只是美國人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都不一樣。而且,我希望你做個自豪的中國人,也希望你的後代都是自豪的中國人,身體裏流的是百分之百炎黃子孫的血……”母親拉住我的手繼續説:“第二件事,每週寫封信回家。”

我在美國接觸到的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這在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種子。我很快克服了語言障礙,並在兩年後的州級寫作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人們都説,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種語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種語言。但我並未放棄中文學習,按照約定,我每週都會用中文給母親寫一封信。收到信後,她會逐字逐句地檢查,找出錯別字,並在回信中羅列出來。為了在信中儘量不寫錯別字,我到處找中文書籍閲讀,不斷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正是因為每週一封的中文家書,讓我的中文沒有被ABC慢慢侵蝕掉。

逐漸長大後,我開始明白,母親臨走時叮囑的兩件事,並非簡單地希望我娶中國妻子,記住母語,而是藴含着濃濃的家國夢,深深的中國情。她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別忘了你是中國人。”

兒子是母親最甜蜜的牽掛

有人説:子女是父母最甜蜜的牽掛。對此,我以前還不大理解。當我有了孩子後,我真的體會到了這一點,也因此特別懷念那一段母親把我攬在懷裏的歲月。其實,每個人不管年紀有多大,他始終是母親的孩子。無論我自己在事業上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在母親眼裏,我還是她的幺子,還是讓她魂牽夢繫的牽掛。

1989年的一天深夜,我在美國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問我大地震對我有沒有影響?我對她説:“地震發生在加州,我住在賓州,那是幾千裏之外呢!”母親並不知道美國到底有多大,但一看到大地震的新聞,她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遠在美國的兒子。

2005年,當我離開微軟加盟Google時,微軟公司決定起訴我,我知道我有麻煩了。深夜裏,我佯裝鎮定打電話給母親。在電話那一頭,她堅定地告訴我:“一切都會沒事的。不管你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我都是站在你這邊,你永遠都是最棒的。”

隔着太平洋,我強忍住感動的淚水,沒有在電話中失聲。但放下電話後,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我無比感動並深深地自責,感動的是母親對我的真誠支持,自責的是我還需要母親為我的工作操心。

其實,除了我之外,對她的另外六個孩子,還有十幾個孫輩,母親的慈愛之情一樣厚重。無論是哪一個孩子的問題,無論是工作、婚姻還是健康方面的問題,年邁的母親總是牽掛在心頭。但我相信,她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們給她帶來的歡樂也會越來越多。母親常常驕傲地説,她最大的財富就是她的七個優秀子女。

母親最高興的事,是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雖然這種時候並不多,但只要有機會,我們都會趕回台灣的家中相聚。這種最濃最濃的親情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無法被隔斷的。

我很慶幸有這樣一位既傳統又開明,既嚴厲又温和,既勇敢又風趣,既有愛心又有智慧的母親。她的教育既有中國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國式的自由放權;既有中國式的以誠待人,也有美國式的積極進取。如果説我今天取得了任何的成功,那麼,這些成功都是來源於母親的教誨、犧牲、信任和支持。

偉人的成長故事 篇三

一代偉人毛澤東於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的上屋場。

韶山沖是個美麗的地方,羣山懷抱,綠樹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這種房屋當地稱作“一擔柴”式民居。房屋的牆都是用土磚砌的,一多半蓋着青瓦,另一小半蓋着稻草。毛澤東就出生在那青瓦屋裏。這裏叫上屋場。毛澤東的家門口有兩個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澤東的父親叫毛順生。毛順生只讀過兩年書,7歲就當家理事,但繼承的卻是一大筆欠債,不得已去當了幾年兵,回來以後在家務農。他聰明能幹,善於經商,還作糧食和豬牛生意,很快就還清了債,贖回了15畝稻田,日子越過越好。

毛澤東的母親叫文七妹,孃家離韶山沖只10幾裏地,與韶山沖只隔着一座雲盤山,在湘鄉縣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長得清秀,圓臉龐,寬前額,聰慧又善良,勤勞又儉樸,樂於助人,每逢災荒之年,常接濟窮人,深得鄉親們的讚譽。

毛澤東出生以後,父母非常高興,滿月的時候做“三朝酒”,專門請一位有學問的老先生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毛澤東”,字潤之。毛澤東滿月以後,母親文七妹把他帶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愛這個外孫。就請算命先生給外孫測了八字,説要平安長大成人,必須拜一個長壽的乾孃。誰長壽呢?外婆認為後山那塊兩丈多高的石頭最長壽。於是,選了個黃道吉日置辦了香燭酒醴,把毛澤東抱到那塊大石頭前面,讓他作了個揖,拜這塊大石頭為“乾孃”,還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石三”,按當地的習慣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捨不得外孫,毛澤東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歲。

毛澤東從小就聰明,人們都誇他長大了一定有出息,是個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歲的時候。過年了,外婆給他穿了一身新衣服,頭上戴着一頂紅風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喜歡跟孩子們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臉,翹起白鬍子,嚇唬小孩子們,説:“不許你們在這兒玩,我要割掉你們的耳朵。

小朋友們一聽,都嚇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兒不動。白鬍子老頭就問他:”你為什麼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點都不害怕他,反而問道:”老阿公!你為什麼要割我的耳朵呢?“白鬍子老頭覺得這個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經地説:”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石三伢子一點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經地説:”一個人做事要講道理。老阿公,你講不講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給你吃;你要是沒道理,我就扯掉你的鬍子。“石三伢子邊説邊笑咪咪地望着白鬍子老頭,還把紅風帽子的扣解開,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鬍子老頭大吃一驚,心想:一個4歲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膽量和聰明,真是少見。

毛澤東在外婆家住的時候,他的八舅開了一個家館教孩子們讀書。4歲的石三伢子跟着去當”旁聽生“。幾個弟兄背書的時候,因為他們平時貪玩,一個個都憋得滿頭大汗,臉漲得通紅,誰也背不下來。這時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來,説:”八舅,讓我背吧!“八舅驚奇地説:”你能背嗎?“”我能背下來,不信,你聽!“石三伢子從容地”趙錢孫李,周武鄭王…“一氣背了下來,一個字不錯。外婆聽説這件事以後,高興地説:”石三伢子真是聰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石三伢子6歲就開始跟着大人幹活。他常和幾個小夥伴去放牛。小孩子貪玩,玩高興了,就忘牛,不是讓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飽。怎麼才能又讓牛吃得飽,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小夥伴們組織起來,一夥人放牛,一夥人採野果子,割青草。然後,把牛拴起來,讓它們吃割來的青草,小夥伴們就可以做遊戲,講故事。

名人成長故事 篇四

從蓋爾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媽媽就開始為他擔心了,因為蓋爾左手的尾指邊長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轉眼間,蓋爾已經3歲,父母把他送進了幼兒園。可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他回家後便眼淚汪汪地問爸媽和爺爺:“為什麼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頭?迪克説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隨着年齡的增長,蓋爾的第六根指頭也長大了許多,看上去有點礙眼。此時此刻,爺爺陷入了沉思,蓋爾是那樣的聰明可愛、乖巧伶俐,他的傷心和自卑令爺爺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過鋼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壓在掌心裏。爺爺像發現什麼珍寶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裏看了又看,然後會心一笑,把蓋爾抱放在自己的膝蓋上。

“寶貝,你看爺爺右手的大拇指,它是個小懶蟲,從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開始睡覺了,到現在都不肯起來。”爺爺邊説邊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後讓掌心朝下,並把蓋爾的左手掌心朝上,當兩隻手合在一起的時候,正好10個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懶不聽話,所以,我就替您長了一根手指,是這樣的吧,爺爺?”天真的蓋爾開心地笑了,充滿了自豪。小小的他覺得,這第6根手指擔負着重大的責任,它是來幫助爺爺的。

爺爺迅速把這件事告訴了家人和朋友,還請蓋爾的老師在班上告訴其他小朋友,蓋爾幫爺爺長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們非但不再嘲笑蓋爾了,還佩服蓋爾小小年紀就幫助大人。

自從和蓋爾説過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後,只要見到蓋爾,爺爺右手的大拇指就會條件反射般地蜷曲進掌心。時間稍長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會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幫忙才能慢慢地舒展開。久而久之,爺爺竟習慣成自然,時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來,也習慣了用四根指頭吃飯做事。不熟悉的人還真以為爺爺的手原本就是那樣的。而蓋爾呢,自從聽了爺爺的故事後,對第六指特別關心愛護,冬天的時候還特意塗上一層厚厚的防裂霜,他覺得這是愛爺爺的一種表現。

一次,當爸爸媽媽把蓋爾帶到醫院説可以切除第六指,蓋爾大聲抗議:“這是我幫爺爺長的手指,怎麼可以切除呢?除非爺爺的大拇指睡醒起來了。”可是,爺爺的手指五年來一直習慣蜷曲在掌心裏,它已經變形萎縮,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卻使蓋爾度過了幸福快樂的童年。爺爺對此,已經非常滿足了。

當爺爺知道蓋爾拒絕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後,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找來紗布,把大拇指纏住,然後告訴蓋爾,他已經動了手術,手指馬上可以伸直了,蓋爾的第六指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蓋爾聽話地隨父母去了醫院,手術很成功,而爺爺的大拇指雖然用紗布纏了很久,但始終無法伸展。

爺爺去世後,父母將大拇指的真相告訴了蓋爾。那一刻,蓋爾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為沉睡的大拇指給了他完整的人生,還真真切切地告訴他什麼叫親情。

偉人的成長故事 篇五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着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説,誰栽的樹苗長得,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兑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説,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牀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説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裏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着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偉人的成長故事 篇六

這就是我的生命

1957年漫畫開始在台灣流行,蔡志忠立志要做一名職業漫畫家。這一志向伴隨着他此後的一生,“我很愛畫,我很會畫,只要不遏制我,我就會畫一輩子”。

“我喜歡一個人待着。”

坐在沙發一角的他,平常中透着一些特別,牛鼻厚嘴,額頭寬闊,稍顯凌亂的長髮中多了白髮。這個從台灣最早引進內地的漫畫書作者,一口閩南音很是温和,有些咬字並不清楚,説話的神態卻是格外認真。

提起他,人們會恍然,然後一拍大腿很興奮地念叨:“蔡志忠啊,知道知道,我看過他的漫畫《六祖壇經》、《大醉俠》、《菜根譚》哩!”當然,還有人會提及當年風靡的動畫《老夫子》、《烏龍院》等等,有印象的人,只要稍微的提示,就會列舉出一大串他的作品。

1989年,蔡志忠第一次來到大陸,並逐漸為人關注。多年過去,這位來自寶島台灣的漫畫家,看似與人們已經相當熟絡,人生故事四處傳播,人羣中談笑風生。然而,在鏡頭下,蔡志忠收起了謙和的笑容,有些嚴肅。距離幾步之處看他,橫在空氣之中的陌生感撲面而來。

“我不是個念家的人”

蔡志忠的故事,總會從那個小村莊講起。

台灣彰化縣花壇鄉三家村,一個約百來户的中型村落,民風淳樸,古風猶存。蔡志忠所屬的蔡氏家族,在台灣已經繁衍生息三百多年。

1948年2月2日,蔡志忠來到人世。父母沒有希望蔡志忠在人生的舞台扮演多偉大的角色,只求他能夠無災無事地長大。

蔡志忠的家庭並不算富裕——但在村裏還算是小康之家——父親在公家單位工作,是花壇鄉公所“鄉民代表會”的祕書,每個月有一筆固定收入;另外還有塊九分大的旱田,可以種點甘薯、花生,補充食物的不足。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台灣農村,對鄉民而言,讀書只是個識字工具,學而優則仕的途徑並不如子承父業來得實際。“我們村莊裏每個小孩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鐵匠的孩子幫父親打鐵,3歲的姐姐揹着一個1歲的,牽了一個2歲的,這樣的場景也不稀奇”。然而令蔡志忠惶恐的是,“我爸爸是鄉公所職員,我不可能從小立志當鄉公所職員,這是當不了的。”

“什麼都不會”的蔡志忠還是發現了自己喜歡畫畫,四歲半立志要畫電影招牌。這一決定緣於他去彰化鎮,曾路過專門繪製電影看板的師傅家,當時的繪畫場景看得他“失神忘魂”。相比於大哥家的小孩“要當大總統,要做神氣的警察”,這是他“能想到的理想了”。當然,這一志向在他9歲時發生了改變,1957年漫畫開始在台灣流行,蔡志忠立志要做一名職業漫畫家。這一志向伴隨着他此後的一生,“我很愛畫,我很會畫,只要不遏制我,我就會畫一輩子”。

在家中,蔡志忠和母親講話最多,“90%的性格來自我的母親”。在一本關於蔡志忠前半生的小冊子中寫道:勤勞的母親通常都是在煮飯、做菜,或養豬,忙碌地走來走去;蔡志忠就會一直跟着她,從廚房走到庭院、從庭院跟到豬圈、再從豬圈走回廚房,嘴裏一直不停地講:“阿母聽我給你講故事,阿母聽我給你講故事。”

在多年後的某一天,再回憶起母親,蔡志忠的語調平和,隱隱約約中摻雜着懷念的情愫。興致上來,他會壓低聲音,一板一眼地模仿起小時候母親調侃他的話:“哇,那麼厲害,玩得那麼髒,這手不去剁掉怎麼洗得乾淨啊!”

在父母眼中偏向乖巧、卻又喜歡天馬行空想象的蔡志忠還是惦記着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實現自己的漫畫夢想。

1963年的暑假,讀八年級的蔡志忠從彰化中學輟學了。因為台北一家漫畫出版社“集英社”寫信給他,邀他去畫漫畫。難得的機會,蔡志忠決意休學北上,一向與他交流很少的父親淡淡地説了句:那就去吧。眼都沒有抬一下。

15歲的蔡志忠,獨自一人提着皮箱,去往台北,“終於可以奔向自由天堂了”。

在那個通訊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寫信是最主要的通訊方式。而初次離家的蔡志忠,卻從未主動寫過家書,“我是樂不思蜀了”。在台北工作的蔡志忠,一年就回去兩次,農曆春節是一定要回去的,還有就是暑假,“父母總是念叨着我怎麼還不回家,然後就一直催一直催”。

“我好像是個不念家的人”,蔡志忠對此並不掩飾。15歲離家後的歲月,蔡志忠回家的次數逐年減少。即便在電話已經普及的年代,蔡志忠依舊保持“出國三個月,都不會給家裏打一個電話,到現在也是這樣”。

這個有着“回家恐懼症”的漫畫家,習慣用“畫面記憶”來重温着家鄉的點點滴滴。

“與花壇鄉相鄰的是秀水鄉和芬園鄉,都是美麗的名字”,花壇鄉——確實是個意象美麗的名字,還有很特別的地理環境,“這裏的山除開表面是樹,有點石頭,下面都是紅土,沒有半點雜質,可以用來燒磚。”

“被人擺佈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樸素的白襯衣,有些破洞的卡其褲,光腳穿一雙米灰色膠底布鞋。蔡志忠的打扮很簡單,卻是一成不變。

聚光燈下的蔡志忠帶着些微羞澀、温和敦厚,與那個在媒體上放出豪言“我可以用101種方法,證明愛因斯坦的時間論是錯的”的蔡志忠,是同一個人,但也有一種距離感。

和蔡志忠相識交往多年的台灣動漫製作人鄧有立先生卻不止一次對媒體説:“蔡志忠是個非常狂傲的人。蔡先生很孤傲,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和他一樣狂傲的人,讓兩個人去對談。”

當然,蔡志忠絕對有着驕傲的資本。他的漫畫已在44個國家和地區出版,有多種文字,已經發行了4000多萬冊。當蔡志忠在凌晨3點畫漫畫時,全世界有15部以上的印刷機正在印着他的作品。

即便是業餘愛好他也能玩出境界。蔡志忠喜歡打橋牌,並且水平很高。“我大大小小拿過120多個橋牌冠軍,還曾是台灣橋牌代表隊的副隊長,在牌桌上我會‘蹂躪’對手,把他的肚子‘氣爆’。”這些他自是得意,問及近況,他回答時自信的語氣容不得半點懷疑:“過兩天去天津參加橋牌名人賽,拿個冠軍就不打了。”

1998年9月3日,50歲的蔡志忠停止一切日常工作,閉關專心研究物理、數學。

十年閉關,蔡志忠收穫了16萬餘張物理數學畫稿,超過1400萬字的研究心得。2008年10月13日,出關的蔡志忠交出了他的新作——《東方宇宙四部曲》,也順便拋出了“挑戰愛因斯坦”的言論。輿論譁然,他並不避諱,反而認定“如果我有一天會留名在世上,那大概就是物理”。

“看我平時的講話,大家都會覺得我很驕傲。其實,我私下裏屬於話很少的。”褪去光環,蔡志忠不過是個普通人。一天抽兩包煙,要那種帶有薄荷味的;一天只吃一頓飯,一般是米飯、白菜和水果;晚上早睡,凌晨一點多起牀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從1989年第一次來北京到如今,永遠住在同一家賓館,同一樣布鞋買14雙,同一樣衣服買30件,對生活保持着單純的慣性。母親曾對他説:“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他記在心裏,除開工作需要,他更願意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對於外界所謂的“狂傲自大”,蔡志忠有着另外一種解釋:“我從來都不是什麼乖寶寶,被人擺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應該把主權交給自己。”

他的一頭長髮,就是最為明顯的佐證。1964年,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士(又稱甲殼蟲樂隊)的電影《一夜狂歡》登陸台北。列儂他們的一頭長髮,如一顆石子投在了蔡志忠心中,他為此迷戀。一個很有意思的背景是,“國中時必須剃光頭,教官定期檢查,兩個禮拜就得理一次。”

蔡志忠此後留起了長髮,在普遍注重務實精神的台灣鄉間,他的舉動無疑帶着離經叛道的意味。鄉民們自是嗤之為“壞小孩,混太保的”,談及當年的情形,蔡志忠微微一笑,隨後語氣稍稍提高:“留長髮和我乖不乖關他們什麼事,我高興樂意,誰也管不了。”

“我會微笑着死去”

“一生是您能把控得了的嗎?”

“你知道嗎,我連屍體都捐出去了,我死後會葬在少林寺,方丈會替我立碑。這樣的話,即使死去也還有觀光價值。”

提問者是蔡志忠所説的“漂亮女生”,擺出一本正經的樣子。回答者疑問的口氣,加上“觀光價值”的調侃,引來台下一片好奇的神情伴隨着滿堂大笑。

關於蔡志忠的一生,台灣的媒體有着簡要的概括:生於台灣,老死於杭州,葬於少林寺。如今63歲的他,“不再把生死之事記掛在心頭”。

蔡志忠習慣從死亡時刻倒推自己的人生,“我死之前要做什麼做什麼”。然而,順着人生軌跡,他的“生死之事”也能窺探出個大概。

1985年,37歲的蔡志忠名列“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正是春風得意之時。就在這一年,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之事——留下遺書,只是因為他篤定地認為“一個人並不是理所當然可以活到七八十歲的,應該為死亡早做準備”。

早在一年前,蔡志忠關掉了他一手創立的龍卡通公司,“當時每個月可以賺25到30萬(台幣)”。同是1984年,台灣《皇冠》雜誌成立__週年,蔡志忠應邀寫了一篇文章,表露了他的心跡:過去十年,我賺了1000多萬(台幣),非常希望用這1000萬換來年輕10年。當然這辦不到,但從現在開始我可以做到。從此之後,我可以不再用十年、一年、一月、一天去賺取1000萬。因為這是虧本生意,你不可能在死之前對神説:神啊,我給你1000萬,你讓我多活一天。

“要把生命自己享用,不切割任何時間去換錢”,蔡志忠這樣解釋當年的舉動。

從1998年開始,閉關的蔡志忠每一年都會寫一個問題,“如果還有一年我就會死,我會幹什麼?”在當時,他還是有些事情未了,只要“畫以授業繪以解惑”的任務還沒完成,他就沒時間退休,沒時間生病,沒時間死。

在杭州轉塘的創意產業園最深處,一幢三層的小樓,門口的牆上“蔡志忠”三個字清晰可見。2009年7月21日,蔡志忠成為了首位入駐之江文化創意園的台灣名人。在這幢小樓裏,將誕生13部西洋美術史動畫和一部3D動畫片。不過,真正吸引大眾目光的是蔡志忠的驚人之語,“希望我的有生之年,能夠老死杭州”。

而在此三年前,蔡志忠死後的遺體已經有了明確去處——嵩山少林寺。

2006年9月,“少林論禪”活動讓蔡志忠與少林寺初次相見,“在少林寺內,每走一步就有可能踩着當年達摩的足跡”。他是個心中有佛的人,從1992年起收集佛像的他,現在已達到3520尊之多。為此,他曾在各地遊走,拜訪高僧,探討佛教知識,收集歷代佛像。

“我從來都不怕死,什麼時候死我都會微笑着死去”。所有剎那相加構成生命,蔡志忠秉持的生命觀是希望活着的時候,“過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沒有敷衍,盡到責任,這就是我的生命”。

2011年9月9日,凌晨6點29分。蔡志忠一如既往地在新浪微博上更新狀態:《生死天命》——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他也會離開這世界。他來到這世界帶着眼淚,離開這世界也帶着眼淚。他來到這世界帶着愛, 離開這世界也帶着愛。

兩天前的早上,蔡志忠和老朋友董秀玉聊起生死話題。他這樣説道:“我會晚上把工作做完,把漫畫文件傳給你,像平常一樣説聲再見,然後去睡覺,然後就再也沒有起來了。

名人偉人的成長故事:圓周率和祖沖之的故事 篇七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着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裏。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裏,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讚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曆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裏,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曆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曆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佈新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説:“曆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説:“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曆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佈新曆。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曆才得到推行。

儘管當時社會十分**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註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衞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