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名人成長故事多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2W

中國名人成長故事多篇(新版多篇)

中國名人故事1200字以上2:李靖的故事 篇一

李靖(571-649),唐初軍事家。原名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常與他討論兵法,曾稱讚説:“可與我討論孫吳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一人了。”隋朝煬帝末年,李靖出任馬邑郡丞。公元617年,李淵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長安被俘,李淵欲殺之,在李世民説情下倖免一死,於是隨李世民,在征討王世充的戰爭中立下戰功,被授為開府。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隨趙郡王李孝恭征討盤據長江中下游的蕭銑。九月,李靖趁長江水位暴漲、蕭銑疏於防備之機,率軍從夔州出三峽,順江東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至江陵城下,迫使蕭銑投降。李靖率軍進入江陵後,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江南各州郡聞風歸附。李靖因功授上柱國,封永康縣公,任檢校荊州刺史。接着,李靖率軍南下廣西,派人到各州進行招撫,使嶺南地區96個州,60多萬户歸順唐朝。於是,李靖又被任命為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

武德六年(623年),輔公袥在江南重新起兵反唐。高祖以李孝恭為元帥,李靖為副元帥前往討伐。李靖出其不意地先攻破輔公袥的水軍,接着率輕裝唐軍直趨丹陽,俘虜了輔公袥,徹底平定江南。之後,李靖先後出任東南道行台兵部尚書、檢校揚州大都督長史。

武德八年(625年),突厥犯太原,李淵命李靖為行軍總管,領江淮兵一萬北上抵禦突厥,同年任檢校安州大都督。武德九年四月,李靖在靈州與突厥頡利可漢激戰一天,迫使頡利引兵北撤。不久,任靈州道行軍總管。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先後任命李靖為刑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

貞觀三年(629年),太宗決定大舉反擊突厥,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兵10萬,分六道出擊突厥。貞觀四年正月,李靖親率三千精騎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漢的牙帳所在地定襄。太宗稱讚説:“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於是進封李靖為代國公。二月,李靖又率一萬精騎突襲陰山,俘虜突厥兵一千餘帳。接着趁大霧向鐵山急進,一舉攻破頡利可漢的牙帳,生擒頡利可漢,為患中原多年的東突厥從此滅亡。李靖因滅東突厥之功,獲加光祿大夫,拜尚書右僕射。

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土谷渾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出征,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大軍征討土谷渾。貞觀九年,李靖在積石山大敗土谷渾軍,土谷渾可汗伏允被殺,其國土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太宗改封李靖為衞國公。

貞觀649),李靖病逝,享年78歲。唐太宗特命陪葬昭陵,其墳冢修成鐵山、積石山形狀,以表彰他擊滅東突厥,征服土谷渾的輝煌戰功,幷諡號景武,把他的畫像懸掛在凌煙閣裏。

李靖歸唐後,南平江南,北滅突厥,西定土谷渾,顯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史家稱李靖“臨機果,料敵明”,是戰績與理論俱豐的軍事家。着有《李靖六軍鏡》等兵書多部,但大多已散佚,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衞公問對》、《衞公兵法》等兵書。《唐太宗李衞公問對》在北宋神宗時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是中國古代兵學寶典。

中國名人成長故事 篇二

李嘉誠

一次在取汽車鑰匙時,李嘉誠不慎丟落一枚2元硬幣。硬幣滾到車底。當時他估計若汽車開動,硬幣會掉到坑渠裏。李嘉誠及時蹲下身欲拾取。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見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該硬幣後,竟給他100元酬謝。李嘉誠對此的解釋是:“若我不拾該2元,讓它滾到坑渠,該2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之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這件小事説明了李嘉誠的一種理財哲學,也説明了他的思維風格,這就是用社會總淨值的增損來判斷個人行為合理與否。只要社會總鬥爭值增加了,自己損失一點也不算什麼;相反,如果社會總淨值減少了,自己即使收穫了一定的財利也是損失。不要小覷了着眼社會總淨值的思維方式,這是關係到國家富強的大問題。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有這樣一個重要論點:人以自利為出發點對社會貢獻,要比意圖改善社會的人的貢獻大。這樣的“自利”或者説“自私”就有幾分可愛了。因為如此,“自利”能給別人帶來利益,自己的“利”和別人的“利”加起來,社會總淨值必然會增加,國家自然富強。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不患寡”,就是不怕社會積弱;“患不均”,就是怕別人比自己好。別人好了,我要想辦法讓他不好,雖然這樣做我也沒利。“內耗”的結果是沒有“利”的我和沒有“利”的別人組成了一個平均型的“寡”的會。用社會總淨值衡量,也能説明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為什麼可惡。製假貨造成的資源和人國成本的浪費,最終造成的是社會總淨值的減少。如果任其發展,勢必削弱國國。一部分藉此先富起來的人和其他被剝奪了財富的人組成的是一個不均型的“寡”的社會。

李嘉誠的境界是富國的境界。他的心態既是傳統文化的異質,也是不規範的市場經濟文化的異質,值得我們好好揣摩。

中國名人成長故事 篇三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裏。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卧牀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裏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牀,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採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採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着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穫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後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國小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國小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為國小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祕。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中國名人成長故事 篇四

梅蘭芳

梅蘭芳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認的成就,成為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他被邀請參加了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中國文聯和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

他經常參加國內外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從事藝術研究,還認真培養青年演員。他的學生,不但有京劇演員還有不少地方戲的演員。同時,他仍然經常演出。全國各地都向他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到那裏演出。他理解人民的要求,在十年的時間裏,走了十九個省,讓觀眾實現了“看看梅蘭芳”的願望。

1959年,在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時候,梅蘭芳排演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新戲:《穆桂英掛帥》。那年,他已經是六十五歲的高齡了,可扮演出的穆桂英仍然是神采奕奕,為建國十週年增添了喜慶氣氛。

梅蘭芳在晚年患有心臟病,可他不顧這些,一心要為更多的人演戲。1961年夏天,六十七歲的梅蘭芳應邀到新疆參加鐵路落成典禮,並進行演出。

一想到此生能到大西北為人民演戲,他很激動,做好了各種準備。不料就在這時候,他的心臟病發作,住進了醫院。新疆去不成了,他十分着急。

8月4日,周恩來總理來醫院探視梅蘭芳,對他説:“梅先生,我正在北戴河開會,聽説你病了,特意趕來看你。”

梅蘭芳有些着急地説:“新疆有條鐵路剛剛落成,約我參加通車典禮,火車票都買好了,可我卻去不成了……”

“不要急,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養病。等病好了,還愁沒有工作幹嗎?”周總理安慰説。

不幸,四天之後,梅蘭芳因病去世了。他為中國人民創造的藝術精品永遠是民族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