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9W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緣 起 篇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徒每天早晚課必誦的經典,有人唸了一輩子,幾萬遍或幾十萬遍,甚至幾百萬遍了,可是能明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含義的人幾乎沒有。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專門講修煉的,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所以,只要他能明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含義的人,他就能修成正果!你看當今中國有幾個人修成正果了呢?

當今學佛的人不是在爭名奪利,就是在渾渾噩噩混日子,講修煉的人少的可憐,懂修煉的人幾乎沒有!基本上都是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的廟混子!很多老和尚在廟裏混了一輩子,依然免不了疾病的困擾,痛苦呻吟,真是可憐!有人看到這可能心裏很不舒服,你如果心裏不舒服,那麼覺燾要問你,請問佛學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佛學是用來了生死,度眾生的!再請問你出家的目的是幹什麼?難道就是為了混口飯吃,苟延殘生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佛教真是太悲哀了!你如果不想讓人家叫你叫廟混子,哪你就拿出點上進心來,認真去修行,修出點東西讓人看看,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廟混子?俗話説: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騮騮!否則你不想人家不説你是廟混子都難!

什麼叫廟混子?廟混子就是不去修行了生死,而是在廟裏混吃混喝等死的人就叫廟混子。不知道這些廟混子,白吃白喝白拿善男信女的'那麼多錢,不知道將來會有什麼因果?現在很多廟裏把會念幾句經,會敲幾個法器的人就像寶貝一樣供着他,真是滑稽!這本是一個出家人的基本功課而已!有什麼值得尊重的呢?他們離真正修行人的目標還差十萬八千里呢!如果在廟裏混了幾年,連經也不會念,法器也不會打,又不去修行了生死,那就是真正是披着人皮的屎尿台、寄生蟲了!現在還有一些和尚覺得自己會念幾句經就很了不起!在那搖頭晃腦,洋洋自得,不給錢經也不念,早晚課都不做,簡直是無語。覺燾不才,今天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供大家修學參考。

另外還要對歷代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人説幾句話,他們同樣沒有看明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含義,他們同樣沒有修成正果,他們只是佛教的學者,他們不是佛學的實踐者。他們只是在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畫蛇添足而已,他們註解過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它人依然看不明白如何修,如何煉,依然是茫然不知所措,所以他們只是在自話自説而已。

這裏舉兩個例子説明一下:第一個例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名稱的註解。般若兩個字基本上註解為智慧或大智慧。波羅蜜註解為到彼岸。連起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到彼岸幹什麼呢?需要説一大堆廢話來解釋,説我們現實人生有很多痛苦煩惱,就象是在苦海中輪迴不停,到彼岸呢就不會有痛苦煩惱,生死輪迴了,可以不生不滅了!我這是把他們註解的內容概括起來還是這麼囉嗦,為什麼不能直白説“了生死”呢?這不是更簡單直白嗎?

把般若解釋為智慧或大智慧更是荒唐!請問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智慧能了生死呢?只有方法才能了生死,所以把般若兩個字解釋為智慧或大智慧是不正確的。還有把“心經”的心字恨不能寫一部書來解釋它,一個標題的最後兩個字用得着那麼大費周章嗎?如果心字那麼重要,請問般若波羅蜜多這六個字又是幹什麼用的呢?所以覺燾説他們是在望文生義,斷章取義!他們修不成正果是很自然的了。標題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經文的中心思想,只有在少數情況下,標題和經文沒有太大的關係。

哪覺燾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是怎麼解釋的呢?覺燾的解釋是“禪定開慧了生死心法”。只有這樣解釋才能和經文裏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和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究竟涅槃,以及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聯繫得起來,對得上號。如果不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為禪定開慧了生死心法的話,請問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如何行?又如何深呢?三世諸佛又如何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涅槃呢?所以只有禪定可以行深度禪定,行淺度禪定,可以開慧,可以了生死,可以入涅槃。心經兩個字現在不解釋,後面正式註解經文的時候再解釋。

咱們再講第二個例子舍利子:舍利子是修成正果的人,圓寂時所化的實物。舍利弗是一個部族長老,是一個人名。而以往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人幾乎一致都把舍利子當作舍利弗來註解的,這是非常荒謬的!一、舍利弗和觀世音菩薩都是釋迦牟尼的追隨者,他們兩個人同輩,舍利弗不去請釋迦牟尼開示,而去請觀世音菩薩開示不符合常理。二、稱人家小名的,只有兩種情況會用,一是長者叫晚輩為某某子,如牙子、小子、狗子、肥子等等。二是尊者對卑者的稱呼,如善男子、舍利子等等。可是觀世音菩薩和舍利弗是同輩,而且釋迦牟尼當年講彌陀經時稱舍利弗都沒有稱舍利子,觀世音菩薩怎麼敢稱舍利弗為舍利子呢?所以從以上兩點足以看出歷代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人都沒有真正看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他們更不可能修成正果了。他們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自然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畫蛇添足了。

哪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用舍利子來作引子呢?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高明之處。

一、舍利子是歷代修成正果的人圓寂時所化的法物,足可以證明佛學是真實的,不是虛的,更不是假的,舍利子就可以證明一切。

二、舍利子本身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長,完全等同於佛性,可它卻又不是佛性,它是佛性所化的法性實物。所以用舍利子來作引子再恰當不過。好了,閒話不多説了,下面正式註解經文。

經文的段落及大意 篇二

題目:“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整個經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顯説般若,從“觀自在菩薩”至“真實不虛”。第二部分是密説般若,從“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至“菩提薩婆訶”。

再細分可分為五分。

第一分就是《心經》的總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分從“舍利子”至“無智亦無得”,是講般若的妙義。我們來看這一段文字: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段是講我們凡夫身心世界的基本組成要素——五藴。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這是進一步[]地講,在真空當中,沒有五藴之相。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是講的我們凡夫的生活現實,六根對六塵(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也就是説,在真空當中,緣生無自性,這六根六塵都是無相的。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是講十八界。(眼界就是眼睛,眼睛有它自己一定的界限,所以叫眼界。然後是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再就是色 界(可視物)、聲界(聲音)、香界(氣味)、味界(食物)、觸界(引發觸覺之物)、法界(意識所緣境界);然後是眼識界(視覺)、耳識界(聽覺)、鼻識界(嗅覺)、舌識界(味覺)、身識界(觸覺)、意識界(思維認知)。六根、六塵、六識合起來稱為十八界,也就是十八個部分。這十八個部分,有物質的部分,有精神的部分。屬於物質的部分有十一種,屬於精神的部分有六種多一點點。因為其中的法界,雖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純精神的活動,但是也有屬於法塵的一部分,也就是意識中呈現出來的物象,叫做“法處所攝色”。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講十二因緣;“無苦集滅道”講四諦;“無智亦無得”講菩薩以甚深智慧所取得修行的成果。智就是智慧(菩提),得就是涅盤。

在真空當中,既無五藴,也沒有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這是講凡夫的生活境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講緣覺的生活境界;“無苦集滅道”是講聲聞的生活境界;“無智亦無得”是講菩薩的生活境界。

以上這一段,是講般若的妙義。因為在我們凡夫看起來,這些都是生活的現實。但是把它提升到甚深般若境界的觀照下,凡夫的生活境界也好,聲聞、緣覺、菩薩的生活境界也好,實質上都是因緣所生法,其性本空。所以説,在真空當中,既無五藴六根六塵之相,也沒有十二因緣、四諦、菩薩的得與智之相。所謂無相,所謂空,其目的就是要我們破除凡夫的執著,破除二乘的執著,破除大乘在修行過程中的一切執著。一切都要以無所求心、無住的心,來面對凡夫和聖者的生活境界。所以以上這一段,就是講的般若的妙義。

第三分講般若的妙行。“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這是講菩薩在無所得的甚深般若觀照下所取得修行成果。修行成果是什麼呢?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這就是修行所取得的成果。菩薩在行甚深般若時,所取得究竟成果,那就是無上大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也是依般若成就,依般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般若為佛母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行深般若,所以能夠得到究竟涅盤;能行甚深般若,所以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第四分,以祕密般若來稱讚顯了般若。“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第五分,以祕密般若加持顯了般若。“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此經268字分這五個部分,大家把這五個部分區分好了,記牢了,我們再來念《心經》,就能夠隨文入觀。在觀照中,逐步地照見五藴皆空,照見六根六塵皆空,照見十八界皆空,照見十二因緣、四諦皆空,照見菩薩的智與得皆空。在沒有所求心、沒有執著心、沒有分別心的甚深般若指導下,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解 經 篇三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相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雖然總共只有260個字,它卻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的核心,因為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教的任何一部講修煉的經書都不能出其右,更無法超越它,所以它被佛教列為每天早晚必誦的經典,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請問佛教還有哪部經典被列為佛教每天早晚必誦的經典呢?覺燾説它是三藏十二部經的核心不過份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字解釋為“禪定開慧了生死心法”。般若和多字解釋為“禪定開慧”四個字。因為般若兩個字歷來解釋為智慧或大智慧,覺燾給它註解為開慧兩個字。多字有人註解為定字,覺燾給它註解為禪定兩個字。多字覺燾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叫“非常之”,而且多字無論註解為禪定,還是非常之都必須放在般若的註解前面來讀。如果把多字註解為非常之的話,那麼般若兩個字就要註解為禪定開慧四個字了,它們連起來讀就是“非常之禪定開慧了生死心法”。也可以這麼讀“禪定開慧了生死非常之心法”!不管怎麼讀,但是覺燾覺得有點羅嗦了,而且跟歷代註解者差別太大,恐怕有人接受不了,所以覺燾就不用“非常之”來註解多字。

下面來講講心經兩個字的註解,先解釋一下經字,然後再把經字和心字連起來講解。經字有三種説法:一、經是聖人寫的書稱為“經”,其它任何人寫的書都不能稱為經,所以經是至高無上的真理!真理是什麼?真理就是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法理依據。二、經字解釋為經緯,經緯就是經度和緯度,經度和緯度是幹麻用的呢?經緯度是用來座標立向的,概括起來就稱之為理法。三、經字也有路徑的含義,路徑是到達某個地方的必經之法,無論那種解釋經字跟法字含義都相近,跟心字連起來自然是心法了。

為什麼要把心經註解為心法呢?原因有二:原因一、心法是由某個人親自實踐並驗證,而且由他親自傳出的,所以就稱為“心法”。原因二,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主宰者,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比心上得法更直接更徹底的,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比它更高級的,所以心法就是佛法中至高無上之法。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若厄。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名稱,觀世音菩薩有好幾個名號。

一、觀世音菩薩。

二、觀音菩薩。

三、觀自在菩薩。

四、慈航真人。

五、慈航普渡。

六、觀音大士。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只有這兩句才是修煉的“玄關”,其中藴藏了無窮無數的玄機,修行人只有完完全全弄懂了這兩句話的玄機,你才有希望修成正果,否則你就是把《三藏十二部經》全部看懂了,你也修不成正果,你最多能明心見性開悟。但是明心見性開悟不等於修成正果,修成正果是指你想什麼時候圓寂入涅槃,就什麼時候圓寂入涅槃,這才叫正果!這才叫了生死!明心見性開悟只是修佛過了第一關,你明白了萬事萬物的定數,不再懵懵懂懂了。學佛的人有兩個步驟是必須要走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少的,一是開悟。二是入定。那些上根大智之人可以先開悟,然後入定了生死。絕大多數人只能先入定,然後再開悟,最後了生死。那麼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就是入定開悟了生死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