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雖有嘉餚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6W

雖有嘉餚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雖有嘉餚原文及翻譯 篇一

雖有嘉餚(2),弗食,不知其旨也(3)。雖有至道(4),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5)。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6)其此之謂乎!

註釋】

①本節選自《學禮》。②餚:帶骨頭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極點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強(qiang):勉勵。(8)學(xiao)學半:意思是説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譯文一】

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説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説命》説:“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説的餓就是這個道理。

【譯文二】

即使有美味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它,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説“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兑命》説:“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讀解】

看了這段文學,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在《實踐論》當中説的一段話:“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嘗一嘗。.。.。”從這裏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於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

進行實踐必須抱着現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以清醒冷靜的態度面對現實,是一就是一,絕不説是二。即使錯了,也不敢於承認,使知道行合一,理論和實際聯繫在一起,反對空頭理論。這樣就有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種自然而然的結論。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正如毛澤東所説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另一方面,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鋪相成。這樣來看問題,同樣也是現實的。和實際的。

《雖有嘉餚》閲讀答案 篇二

雖有嘉餚

原文:

《禮記·學記》:雖有嘉餚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雖有至道⑶,弗學,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⑹。知不足然後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後能自強⑻也。故⑼曰:教學相長⑽也。《兑命》曰:學學半⑾,其此之謂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説: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兑命》説: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説的就是這個意思。

註釋:

(1)雖有嘉餚,雖,連詞,雖然。嘉餚,美味的魚肉。嘉美好。餚,做熟的魚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我勉勵。強,勉勵。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練習題:

1、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體會古漢語特有的韻律美。

(1)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3)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嘉餚 ( jiá) ( yáo ) 自強( qiǎng ) 兑命( yuè ) 學學半( xiào )

3、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雖有嘉餚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後能自強也 自我勉勵 ⑥雖有至道 達到極點

⑦教學相長 增長 ⑧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後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後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後能自強 勉勵 ⑿學學半 教

⒀其此之謂乎 大概

4、古今異義。

雖有嘉餚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義:主旨 今義:甘美

教然後知困 古義 :不通,理解不了今義:困難

學學半 古義:教 今義:學習

5、翻譯下列句子。

(1)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餚,如果不親自品嚐,就永遠不會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學習,就永遠不知道它的好處。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因此只有學習以後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後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知道不足,然後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後才能自我勉勵。

6、(1)《雖有嘉餚》節選自 學記 ,又名 小戴禮記 , 儒 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 禮儀 論著的選集,共 49 篇。《學記》是 禮記 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學 的專著。

(2)該文中隱藏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是 教學相長 。

雖有嘉餚原文及翻譯 篇三

雖有嘉餚

戴聖〔兩漢〕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兑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文言現象

通假字(兑)命(通“説(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説(yuè)。)古代皇帝發佈的政令。(學)學半(通“斆”(xiào)“),教導。

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2.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

3.教然後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然後能自強也(古義:勉勵;今義:健壯的,有力的)5.教學相長也(古義:促進;今義:增長)

譯文

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後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後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後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説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兑命》上説:“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註釋

雖:雖然。嘉餚:美味的菜。嘉,好、美。餚,用魚、肉做的菜。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是故:所以。困:困惑。自反:反省自己。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兑命》:《尚書》中的一篇。兑,通“説(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説(yuè)。命,《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佈的政令。《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的著作的彙編。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謂乎:大概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之:是代詞,復指前置的賓語“此”。

戴聖

戴聖(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樑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於樑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為“小戴”。戴聖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後蒼學《禮》,兩人被後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聖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漢書》記載成書於漢建初七年(80年)。鹹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其籍貫地詔封戴聖為“考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