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檢閲》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4W

《檢閲》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檢閲教學反思 篇一

《檢閲》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通過閲讀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並從中懂得一定的道理。這篇課文主要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檢閲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喝彩。本文的意義在於通過閲讀領悟到“關注殘疾人就應該給他們和普通人同樣的機會”。

本節課我通過播放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走進博萊克,感受自強與自信;走進兒童隊員,感受尊重與關愛;拓展延伸,昇華主題等幾個環節展開教學,凸顯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課堂呈現出了以下特點:

一、創設情境,感受檢閲之盛大。

檢閲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是陌生的,要體會檢閲的隆重與盛大,就要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才會至深致遠。因此在課前播放了我國反法西斯七十週年時的檢閲視頻,直觀形象的檢閲場面,使學生看後感受頗深:“檢閲的場面真隆重、真壯觀啊!”“這些軍人走得真整齊啊!”這是讚美之語。“我們祖國真強大呀!”“我想為了這次隆重的檢閲,他們一定進行了艱苦的訓練。”這是學生透過畫面想到的。而這也恰恰是我營造這一氛圍所要達到的目的,它為理解課文,感受人物的品質埋下了伏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想要走進波蘭檢閲場面的興趣,一舉兩得。

二、巧妙補白,感受博萊克的自強與自信

在學習語文時,除了要積累語言,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外,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在研讀文本時,善於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來豐富文章內容,突現文章的主題。課文要體現博萊克的自尊自強,可對博萊克的描寫只有第12自然段,重點描寫了他走上檢閲台時的動作與神態,要讓學生通過這麼一段的描寫就感受到博萊克的品質,那是比較單薄的。因此我在教學這一段時,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段,看畫面,想象博萊克在檢閲時能表現的如此出色,離不開檢閲前辛苦的訓練,那麼在訓練時他是怎麼做的?為了便於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在引導説話時,讓學生聯繫實際:在我們舉行運動會前,運動員是怎麼訓練的?在進行六一節目演出前,同學們怎麼排練的?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巧妙地進行補白。孩子們聯繫生活實際,想象出了許多畫面:七月,天非常熱,太陽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博萊克頂着烈日與同學們一起訓練,汗流浹背,但仍然堅持;博萊克在訓練時摔倒了,爬起來繼續練習;當同學們都休息了,可他仍繼續練習……在同學們的補白中,博萊克的形象躍然紙上,他的自尊、自強、自信在同學們的想象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抓住關鍵句段,長文短教

《檢閲》一文共有16個自然段,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這是一篇長課文,如果逐段講解,既顯得繁瑣,也體現不了重點,更不能按規定時間學完教學內容。因此我採用了抓關鍵句段理解文意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默讀1-10自然段,思考:“重要的事”指什麼事?為什麼説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誰都不願第一個開口説的事?然後找出文中相關句段讀一讀,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理解。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抓住關鍵詞語:鴉雀無聲,理解兒童隊員看似無聲卻有聲的矛盾心理,再引出文章第六自然段,描寫兒童隊員心理描寫的段落,反覆誦讀,細細品味,在矛盾之中顯真情,在矛盾之中感悟他們對博萊克的關愛。再通過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隊長與隊員的對話,體會隊長想法的大膽及隊員們對博萊克的尊重,文章主題在關鍵句段的理解中呈現,也實現了長文短教,達到了課堂的高效。同時在教學中也授予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提升了學生的閲讀素養。

四、拓展延伸昇華了主題

常言説“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主題,在學習課文前我安排學生收集身邊身殘志堅的事例及社會各界人士關心、幫助殘疾人的事例。學完課文後,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故事,進一步感受人們對殘疾人的尊重與關愛。同時我又播放了殘奧會上殘疾運動員頑強拼搏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他們的幫助,讓學生從心裏明白作為殘疾人要身殘而不廢,殘志堅,作為健康人一定要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在拓展與延伸中昇華了主題,在拓展與延伸中提高了學生的品德修養,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同理一節課總有遺憾之處,在教學本節課時,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雖能全員參與交流,但在彙報時,不能將自己與組內成員的觀點融為一體,顯得有些凌亂。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多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彙報,教給他們彙報的方法,使合作學習更加實效化,有力地推進高效課堂深入化。

《檢閲》教學反思 篇二

課文《檢閲》講述的是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節的遊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閲這個難題。因為明顯的,如果讓博萊克去,很有可能會使他們的隊伍受到影響,會讓他們的集體受到影響。又想使自己的檢閲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後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羣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洋溢着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走出教材,面對學生,我發現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還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檢閲對很多同學來説,是很陌生的事,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其次,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很多學生大概意思都讀不懂,更不用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人文內涵了。再者,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敍述,都是隱含的,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

所以,在實際的的教學中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了一些效果:

1、觀看國慶50週年閲兵實況,走進文本。

課前通過了解,學生都不瞭解檢閲,通過觀看讓學生感受閲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2、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節課,我在引導學生任何一個環節的學習上,過度的方法,採用的手段,都是朗讀。兒童隊員們所做出的大膽決定就是通過激情朗讀,讀出文字內在的意思,使生品悟到孩子們高貴的品質。聚焦博萊克的畫面,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比賽讀、站起來讀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萊克。檢閲時觀眾的評價及檢閲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過朗讀來體會品悟的。通過朗讀,學生理解了;通過朗讀,學生投入了;通過朗讀,學生感悟了。

我覺得任何一篇課文只要抓住了的切入口,進行合理的教學都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果。

檢閲教學反思 篇三

我以下幾點是我本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聚焦國慶檢閲場面”,適時地插入國慶檢閲的情境圖片,為學生創設形象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檢閲場面的隆重。“體會‘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然後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我們可以想象,左腿截肢的博萊克拄着枴杖和隊員們起早貪黑,堅持訓練:當……時,他;我們鼓勵他:這個……“讓學生想象博萊克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體會博萊克的自尊、自強和自信。”看博萊克高昂着頭,提起胸膛,多麼自信,多麼自豪。如果你是博萊克,此刻你最想説什麼……”讓學生感受博萊克的心理變化。

二、通過朗讀,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

課堂上,我們採用了默讀、齊讀、老師帶讀等形式,讓學生深入文本,去理解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比如,在理解詞語“棘手”時,我説“讀檢閲準備一部分,看從那一段看出很棘手“,本意是讓他們找第六段5個問號的一句。不過同學們不放過任何一個詞語,分別找了”沒有一個人開口“”這件事很難辦“等語句。通過分析,他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這件事確實很難辦。感悟他們的人文精神,不歧視殘疾人,讓他和普通的兒童隊員一樣參加檢閲。

三、讀寫結合,深化認識,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理解了“這些小夥子”和“這個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裏後,學生體會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信任以及關愛,也看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所以,在最後設計了小練筆“寫寫對他們的稱讚“。學生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認識比較深刻,大部分同學語言表達準確生動,達到了”具體“這個要求。最後的思考題,讓學生走出文本,昇華認識。問題貼近學生生活,也引起了學生興趣,遺憾的是課堂沒有完成。不過有些學生,已經準備在日記中完成。學生有表達的慾望,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差不多達成了。

當然在這堂課中還存在了一些的問題:

許多教育專家説過:“朗讀是語文課的靈魂,沒有朗讀的語文課一定不是一堂好課。”本節課我也在努力實踐這一句話。可是由於本文篇幅較長,雖然也讓學生們進行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師引讀、默讀、齊讀等,但是描寫隊員們為難的段落,讓學生找出來了,也進行了指導朗讀,沒有讓學生多讀幾遍,感覺讀得不到位,這是本節課很失敗的地方,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過,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些遺憾,我們才會有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提升。只要不斷努力,就會在探索路中不斷前進!

檢閲教學反思 篇四

課文《檢閲》講述的是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節的遊 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 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閲這個難題。因為明顯的,如果讓博萊克去,很有可能會使他們的隊伍受到影響,會讓他們的集體受到影響。又想使自己的檢閲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後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羣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洋溢着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檢閲》教學反思 篇五

在理解了“這些小夥子”和“這個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裏後,讓學生再讀博萊克的表現,來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從而更深層次地體會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信任以及關愛,讓學生明白博萊克的表現離不開兒童隊員對他的信任與鼓勵。也讓學生感受到這次檢閲不僅讓觀眾看到了整齊的隊伍,更讓觀眾看到了兒童隊員美好的心靈。在最後設計了小練筆“此時,長時間的掌聲淹沒了觀眾的議論聲,通過掌聲,我們彷彿還聽見有人在説:” (孩子們,看着這一切,如果你現在就是在場觀眾中的一員,你想對博萊克或者對兒童隊員們説什麼?寫下來)雖然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沒有留足時間,但學生在簡短的語句中已經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生1: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説,兒童隊員們,我真為你們驕傲!生2: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説,博萊克,你真棒,如果每個截肢的人都能像你一樣,我想我們的國家一定很好。生3: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説,太棒了,這才像兒童隊員呢!生4: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説,博萊克,你能堅持下來,刻苦鍛鍊,真好!我還想對兒童隊員們説,你們的主意真好,能讓博萊克參加檢閲,並且讓他站在隊伍的第一排!

“我今天非常感謝我的隊長和隊員們,是他們鼓勵我關心我,我才能參加這次隆重的檢閲。我沒有辜負大家,雖然我腿截肢了,但我還是有用的。”——小藝

“有的説‘這男孩真勇敢真堅強,雖然他在拄拐,也能走得這麼好。’有的説‘這隊的隊員也肯定很有愛心,他們非常關心殘疾人,給殘疾孩子機會’”——小王

學生這樣精彩的語言還有很多。從他們的練筆中我發現孩子們讀懂了課文。

當然在這堂課中還存在了一些問題:比如朗讀指導得不夠,在學生感受得非常好,説得不錯,卻讀不出感覺的時候,也就是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得很到位,但把‘理解’通過‘朗讀’表現時,出現了偏差。這時,我沒有進行很好的指導。還有對於這篇文章,在讓學生感受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外,對於團隊精神是否要滲透呢?另外,學習了這樣的課文,學生也許説得很好、寫得也不錯,但是在行動中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檢閲》教學反思 篇六

《檢閲》是新課標國小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閲這個難題。因為隊員們既希望自己的檢閲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後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羣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洋溢着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分析教材後,我又走出教材,面對學生,我發現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還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檢閲對很多同學來説,是很陌生的事,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其次,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很多學生大概意思都讀不懂,更不用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人文內涵了。再者,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敍述,都是隱含的,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考慮到這些,我在教學中,努力使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交流,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進行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對話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讓學生與課程資源對話

在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尋找、充分利用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課程資源。

如:一上課,我就給學生播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閲兵式的錄像。放完後,請學生説説感受。錄像的播出,學生一方面理解了檢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看錄像,讓學生感受閲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結束教學之前,我又播放了《千手觀音》的表演片斷,孩子們看得那麼專注,那些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和力量又讓他們深深地震撼了,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二、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本對話的內在需要,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

在課文描寫的第一個場景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朗讀中,學生馬上進入了創設的情景,表情、心理活動隨着文本內容而變化,大家都在為遇到的難題苦惱、思索;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邊聽邊思考,聯繫上下文理解了文本中重點的詞語;在師生進一步的交談中,學生完全進入了兒童隊員的角色,體會了他們矛盾的內心世界,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課文第六自然段是連續六個問號的句子,這靜止的畫面更是孩子們思想鬥爭的矛盾的焦點,思想的高潮。老師隨着學生的每一句朗讀,引導他們以兒童隊員的角色深入到文本中,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感情,體會他們的想法,體會他們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體會他們善良的心地,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就這樣,孩子在教師的引領下,與文本無數次的對話,真正走進了文本,融入了文本,知識、技能目標自然達成,過程與方法潛移默化,情感自然萌發,價值觀又得以提升。

三、讓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

老師帶領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説”得其法,盡情展現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

在課文描述的第二個場景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的採訪,這種形式深受學生的喜愛,他們興致勃勃地選擇當起了小記者,當起了博萊克,當起了現場的觀眾,設身處地想,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與文中的人物進行了一次次對話。這時,學生在感悟、體驗、交流中,已經自然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情感也完全調動起來了,與文中的博萊克、觀眾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對博萊克油然而生敬仰、讚歎之情,同時,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上,對本課的難點,最後兩句話:“這個小夥子真棒!”“這羣小夥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此時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他們的表現投入而到位,感悟也越加豐富而透徹,在動情的朗讀中,學生的心靈得以飛揚,生命的活力得以煥發。

總之,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碰撞,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閲讀體驗。但是,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準備的《波蘭國歌》不知為何無法正常播放,所以無法給學生的朗讀營造那種隆重、熱烈的氣氛;另外,由於有些教學環節還不夠緊湊,以至教學時間延長了兩分鐘。

檢閲教學反思 篇七

《檢閲》一課講述的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閲讀中體會任務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在講授這一課時,我抓住“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兩句重點句,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觀眾為什麼説這個小夥子?這些小夥子真棒!在交流的過程中,抓住文本的重點字詞去突破,如寫博萊克真棒,抓住“忘記自己在拄拐”、“緊跟”、“保持一致”、“睜着大眼睛”這些詞句,體會到一個殘疾孩子博萊克走得非常投入,很有精神。再通過內容補白,想象博萊克為了這一刻,他曾經怎樣做?解決了課文學習的重點,學生比較順利地體悟到他的堅強、自信、勇敢。在體會這些小夥子真棒時,前後勾連,理解在作出決定前隊員們複雜矛盾的心理,感受隊員們美好的心靈。

為了讓學生理解博萊克的自強、自尊、自信這個教學難點,我尋找文中的空白點,讓孩子們展開合理的想象。然後我動情地説道:“一個殘疾人能夠走得和正常人一樣,他該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讀到這裏,我彷彿看到——”學生很多都理解成想象當時博萊克走過檢閲台的情景,這時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他們搶着説:博萊克摔倒了爬起來繼續練;博萊克練得都忘了吃飯;博萊克練得受了傷,但他仍然堅持練習;他一定想着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孩子們已經完全理解了主人公的思想,老師便不需要再作什麼分析了。學生就這樣一步步真正理解博萊克的自信、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