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6W

科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科學教學反思 篇一

我執教的這節課是教科版國小《科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前面已經提及,重點是讓學生經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運動對呼吸和心跳的影響,難點是如何採集比較準確的數據。本節課由於實驗難度大,資料多,所以我在設計時只上了前一個部分的資料“測量呼吸和心跳”,把“呼吸為什麼會加快”放在下一課去上。

導課時,我提出問題:“運動時,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説出了很多身體的變化,其中,有的學生談到呼吸和心跳的變化。我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緊之後問:“人在運動時,呼吸和心跳比平靜時快多少怎樣明白讓學生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要準確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數,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之後就提出怎樣測量呼吸和心跳測量時應當注意什麼呢教師先讓學生説自我的想法,然後再給予補充。

在本節課中,學生能否發現呼吸和心的變化規律,取決於對數據的分析,而如何科學、準確地採集數據,又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據的分析,所以,準確地採集數據成為擺在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而難題當中還有一個難點,即學生要採集的數據必須是同一時間段的,也就是説,呼吸和心跳的次數必須是相同一分鐘裏的,否則,測量一分鐘的呼吸次數,再測量一分鐘心跳的次數,這兩個數據顯然是不科學的。可是,讓學生一個人既要測呼吸,又要測心跳,是無法完成的,於是,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部分學生測量呼吸,一部分學生測量心跳,教師則幫忙學生計時。測量時要求學生都把眼睛閉上,這樣,能夠減少學生分散注意力。從測量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採集的數據接近實際情景。僅有一組同學的數據不夠科學。

由於學生採集的數據比較科學、準確,所以,在接下來對三組數據的分析中,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呼吸和心跳變化的規律,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

應當説,本節課基本突破了難點,所以學生在對數據的分析上就顯得十分簡便,很好地突出了重點,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但在分析哪個運動後呼吸和心跳恢復得快這個問題時,教師反覆強調了一個個數據,顯得太羅嗦了。

上完課之後,我回憶了一下,覺得在對難點的突破時,教師還是説的過多,教師的語言不是十分的精練。另外,在學生測量記錄後就立刻把記錄表貼到黑板上了,在這個環節時本來應當讓學生先在各自的小組裏對照測量到的數據先進行一個分析比較,這樣在之後的全班交流時效果會更好一些。

科學教學反思 篇二

《維護生態平衡》是五年級科學上冊“生物與環境”這一單元的一課,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系統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態平衡的意義的基礎上來學習的。這一課學生將把研究的視角推廣到真實的大自然中,具體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推測草原上某種動植物增減後生態平衡的的變化,建立生物羣落的概念。通過擴展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認識,學生們加深了對人類生活環境的認識,認識到地球是人類的棲息地,進一步增強了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

學生課前利用網絡查找收集和沙塵暴有關資料,瞭解沙塵暴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而我根據教學設計製作好上述內容相關的課件,提供教學之用,這既為提高課堂效率作好準備,又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打下基礎。

根據我們學校的具體特點和學生對生態系統的理解程度,為避免學生討論內容的膚淺、深度不夠,我在教學《維護生態平衡》時着重做了以下2點:

一、利用問題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因為學生對草原、對沙塵暴不是很瞭解,這也為他們得討論提供了更廣闊得思維空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是開放性的,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可以引起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討論之中去!結果我幸喜地發現:參與討論的學生多了,他們的觀點差異也就大了,激起了學生們思維的衝突,求異思維也就越來越豐富,課堂生成也就豐富多彩,這樣的`課顯得精彩亮麗。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思維:我們學校由於地處江南地方,學生不瞭解草原,也不瞭解沙塵暴的危害,因此我就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收集了大量的圖片和相關的視頻向學生進行展示,使學生明白原來草原上的生態不平衡和沙塵暴的形成都是和人們的活動有關的,而且明白一旦環境遭到了破壞想要恢復原來的平衡那就不是一年二年那麼簡單的啦!這樣一方面克服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困難,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也讓學生觀察到直觀、生動的畫面給他們的視覺和幼小的心靈上都有一個很強的撞擊,特別是針對我們的學生中普遍都有的一種想法:“沙塵暴一般都發生在我國的北方,而我們是江南,跟我們關係不大”。我就利用多媒體便捷的優勢,把關於我們江南遭受沙塵暴影響的資料直接展示給學生看!當大家看到這樣的報道時,有的臉露驚訝、有的則表現出了一絲恐懼。最後討論時播放的輕音樂《回家》,意在讓大家知道:動植物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好他們生存的環境,讓他們回到以前那樣美好的家園,和我們一起和諧的生活!!!我想這就是多媒體的作用吧!其實這也是我作為一名科學教師想看到的,至少這樣能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個深刻的記憶!並能在今後自己的一些行為中能注意到保護環境,這是科學課的目的,也是我們做教師想要得到的效果,當然光靠一節課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在課的結束時候用幻燈打出了一行字,希望和大家共勉。我相信今天的課一定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種下一顆環保的種子,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是一名環境保護者!

縱觀整個一堂課,學生精神飽滿、討論熱烈、情緒激昂,時而為人們的行為而憤恨、時而為環境的惡化而擔憂、時而為自己肩負的責任而振奮!我想這堂課的作用已經大大的超出了課堂的範圍,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把他們今天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向其他人進行宣傳教育的!也一定會通過他們的輻射作用產生較好的社會效應!

科學教學反思 篇三

【活動目標】

1、氣球、吸管、小杯子、塑料袋與幼兒人數相等。

2、魚缸裏養一條活魚、土塊兒、三隻短蠟燭、火柴、兩個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抹布一塊、一盆水。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入

1、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見 摸不到,沒有顏色和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

二、找空氣

出示實驗材料,教師指導幼兒操作,尋找空氣。

1、請幼兒把瘦氣球變成胖氣球,往裏吹氣,氣球吹鼓後問:“氣球裏面有什麼?”讓胖氣球減肥變瘦氣球,將吹鼓的氣球口放開,請幼兒觀察發生的情況(空氣跑掉了,氣球變瘦了)。

2、請幼兒用塑料管往水裏吹氣,有氣泡產生。説明人體有空氣。

3、師:今天老師再用塑料袋變個魔術,認真看老師手裏的塑料袋會變出一個什麼祕密來?請看塑料袋怎麼樣了?(鼓起來了)誰能告訴我鼓鼓的塑料袋裏有什麼?(空氣)請幼兒用手摸一摸。

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發現哪裏有空氣呢?(氣球、杯子、水、塑料袋。)

師:那就是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 3f

三、感知活動:空氣的特徵。

師:我們知道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那麼空氣是什麼樣的呢?

1、請幼兒看一看杯子裏的空氣,身體周圍的空氣。

師:你看見空氣了嗎?(沒有。)

師:説明空氣是看不見的。

2、請幼兒摸一摸身體周圍的`空氣。

師:你摸着空氣了嗎?(沒有。)

師:説明空氣是摸不着的。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用眼睛看、用手摸空氣了,誰能告訴我空氣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四、空氣的作用

師:我們知道了l

3、那麼空氣有什麼用途呢?

(一)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

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麼感覺?(有點兒憋氣,很難受。)為什麼?(不能呼吸到空氣。)

得出結論:人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人會死的。

(二)空氣還可以幫我們做什麼呢?

實驗:

教師點燃三支蠟燭,用大小不同兩個玻璃杯同時罩住兩支蠟燭,一支蠟燭不罩,看看有什麼變化?(蓋上小杯子的最先熄滅,蓋上大一點杯子的再滅,不蓋的一直燃燒。)

師:你看蠟燭怎麼樣了?為什麼滅了呢?(空氣進不去,蠟燭就滅了。)

得出結論:火的燃燒需要空氣。

課下在家長的幫助下蒐集信息:那些物品是利用空氣原理製成的。(如:救生圈、風箏、輪胎等。)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繼續玩塑料袋裝空氣的遊戲,以鞏固對空氣到處都存在的認識。

【活動反思】

通過實驗和操作,孩子們掌握了空氣的特徵和用途,同時孩子們也喜歡上了科學小實驗,特別是紙放進水裏不濕的實驗,孩子們反覆做了幾遍,才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只是在觀察土塊裏有空氣時,通過投影儀看的不太清楚,如果讓孩子們座次擺成半圓形,做實驗時離孩子近一點效果會更好些。

科學教學反思 篇四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這個活動主要在操作中完成,從線條的頂端開始,一顆挨着一顆,並且在線條上,給種子進行排隊。我把線條分別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記號來表示,以防止幼兒視覺錯亂找不到線條。在活動中操作,大多數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狀、空間位置等一些粗淺的知識,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中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他們的發現,當我問起幼兒:每一對的長短都一樣長嗎?

幼兒馬上積極的回答:不一樣長。

我又問:為什麼都是10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有幼兒回答:因為蠶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們的隊伍就排得最長。

小豪説:黃豆圓圓的小,所以它們排得短了。

安琪接着説:紅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看來,孩子們通過自己操作,更直觀的發現了三種種子的不同。

這次活動由於考慮不周全,有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材料的準備。我給每組孩子共同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但孩子們不能很好的進行合作,再加上由於黃豆等種子容易到處亂滾,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沒排好,花費了不少時間,就連集體討論時還在鍥而不捨地排着,影響了活動的效果。事後我想到,可以用KT板,上面壓上幾道凹槽來讓孩子們在上面給種子排隊,這樣種子就不會到處亂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