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稱讚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9W

稱讚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稱讚教學反思 篇一

每每拿起語文文書,我就會想到學詞句篇,賈志敏也説過,語文課要教語文,教語文,就要貫徹八個字:字、詞、句、篇、聽、説、讀、寫。豐富的字詞積累,才是一切語文活動的基石,幾年來本人一直關注字詞教學的有效性,通過理論摘記學習,並嘗試着在實踐教學中積極的去探索發現字詞積累教學的經驗

以下是我們學校教研活動同課異構中的字詞教學片段:

【案例描述】

片段一:《稱讚》同課異構中詞語教學片段採集

蔣老師《稱讚》第一課時片斷採集

1.教學“稱讚”導入

師:(板書:稱讚)誰會讀?

生:讀

師:誰給它換個詞?

生:表揚

生:誇獎

師:平時得到老師的表揚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

生:高興

生:很高興

2.教學“粗糙”

師:從哪裏看處小板凳做得很粗糙?

師:(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看看圖,説一説

生:有裂紋

生:太矮了

生:有一隻腳胖一點,有些地方瘦一點。

師:剛才於冬説小板凳做的很粗糙,但很認真,你從哪裏看出來?

生(讀)板凳做的很粗糙……

3.教學“泄氣”

師:誰來讀一讀,泄氣是什麼意思?

生:放棄

師: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到泄氣?

生:(沉默,沒有一個回答)

師:在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跳繩,我們老跳不好的時候,會?

生:做也做不好的時候會滿泄氣。

師:你來讀這句話

生:讀

上課老師反思:課堂上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氛圍,創設情境稱讚學生的學習用具擺放整齊,衣服穿的整潔,人坐的端正,精神好等等,讓學生初步感受稱讚帶來的快樂,為下文“稱讚”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

聽課老師點評斷採集:這堂課上課文。得非常紮實,聯繫生活實際導入課題。先對學生進行一番稱讚,然後讓學生給“稱讚”換個詞。接下來就進入初讀。整個學習小刺蝟稱讚小獾這部分,預設非常充分,抓“粗糙”的理解讓學生看圖進行突破,創設情境“從哪裏看出小獾非常認真?”老師及時的給學生稱讚,與文章的主題相符。“泄氣”的教學利用生活實際進行突破。

黃老師《稱讚》第一課時片斷採集

1.教學“稱讚”

師: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稱讚別人是快樂的。

師:那什麼是稱讚?

生:表揚。

師:還有嗎?

生:誇獎

師:學學這篇課文,看看稱讚是不是這麼神奇。

生:自由讀文

師:指名讀

生:讀

師:仔細聽,

師:表揚她,稱讚她,(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口語中,就運用了詞語)

2.教學“粗心”“泄氣”

師:粗糙的小板凳是什麼樣子的?

生:不平整

生:有裂紋

生:做的高高矮矮的,一個比一個好。

師:都做了三隻了,還做不好,心裏會怎麼想?

生:着急

生:傷心

生:奇怪

師:就是隻泄氣的小刺蝟。

3.教學生字

師:(出示 刺蝟 小獾)瞧瞧他們,你發現了什麼?

生:都是一個偏旁的,都是反quanpang

師:(出示板凳 椅子)你發現了什麼?

生:都是木字旁。

師:有什麼區別?(看圖理解)

生:都是木頭做的。

生:椅子有靠背,板凳沒有

師:哪個難做

生:椅子難做

上課老師反思片斷採集:在教板凳和椅子時,這兩個生字時,讓學生説説它們有什麼不同,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出了椅子有靠背,板凳沒有,根據學生的認識,老師進一步引導“椅子”做起來更難,從而為學生理解後文中“小獾從會做板凳到會做椅子”的進步打下基礎。因此,緊扣文本進行字詞教學,不僅能提高識字效率,提升識字質量,同時讀文識字緊密相連,更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全面的語文素養。

點評:有人説“好的方法是一顆良種,可以播一粒,綠一片,收一筐。”本課識字教學,老師積極遵循漢字構字規律,讓學生輕鬆快樂完成識字任務。它不僅可以提高識字效率還可以舉一反三,擴大識字量,無異於給了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理論解釋及思考討論】

以上是我校兩位老師在一次校本研修活動中同課異構教學片段。兩位老師採用的字詞教學設計不同,各有閃光點,卻感覺都還浮於表面,沒有深入。值得深思。

1.解讀詞語,讀出詞外意

教學詞語,首先要解讀詞語。如何解讀詞語?詞語可以通過工具書(如字典)去理解,可以通過具體的語境去理解,不可以結合生活情境去理解等,先拿我們的“粗糙”一詞來做例子吧。詞典裏的解釋:第一個意思是質料不精細,不光滑。第二個解釋是草率,不細緻。結合《稱讚》這篇課文來想象這裏的粗糙:小板凳表面還帶小刺,是第一個意思;板凳的腳做得一隻粗一隻細,是第二個解釋。正確深入的解讀了“粗糙”一詞,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就會有方向,有內容。如片段一中,老師巧妙地利用插圖引導學生將“粗糙”一詞化為眼前可視的“實物”,從而在對話中感覺到板凳做的糟糕。孩子的思維形象具體,老師通過圖,讓詞語一下子就變的形象可感了。遺憾的是,在通過看圖説話過程中,只有兩三個小朋友回答説“有裂紋,不平整,一隻腳胖一隻腳瘦”,這個詞語的教學就好了,感覺過於簡單了。

如何深入這個詞語的教學?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詞語基礎。粗糙這個詞語孩子們可能已經理解,但是隻停留在學面意思上的理解,也就是詞典中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才是學生要學的,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感覺表面的“粗糙”,再用眼睛觀察做工的“粗糙”,然後還可以拓展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粗糙?小朋友可能會回答説,樹皮是粗糙的,爺爺的手是粗糙的等等。教師還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説出第二種解釋下的例子:如表面光滑,但是外表不大美觀的也可以説粗糙。這樣孩子對粗糙一詞的認識才夠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習言語,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裏,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裏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文章中的許多詞語都是經過作者精心挑選,反覆推敲而來的,不僅形象的生動,而且折射着作者的感情色彩,為了讓兒童獲得深刻的體驗,讓詞語煥發生命的光彩,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領兒童通過想象畫面、詞語組合等方式喚醒詞語表象,由抽象的詞語進入具體的形象去感知、感悟。

2.鏈接生活情境,內化詞語

鏈接生活情境,是指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利用學生生活中有過的經歷和體驗,打通詞語和生活相聯繫的通道,喚起學生頭腦中與詞語相關的表象和情感,使詞語內容與學生只要能意會、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確切,但隨着閲歷的豐富,孩子的理解會加深,這個加深應該是在已經構建的基礎的不斷深入。所以,詞語意象的根基應該打下。在詞語教學實踐中,讓詞語與生活情境結合,可以把模糊的詞語教學變得具體形象,深入淺出,妙趣橫生;可以把思考的權力還給學生,把發現的機會留給學生。如以上的教學例子中兩位老師都將“稱讚”直接運用於課堂,正如老師自己反思的那樣,課堂上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氛圍,創設情境稱讚學生的學習用具擺放整齊,衣服穿的整潔,人坐的端正,精神好等等,讓學生初步感受稱讚帶來的快樂,為下文“稱讚”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低年級,從教學的最初步起,知識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詞,讓詞在兒童的意識裏活起來,歡蹦亂跳,使詞成為兒童藉助它去掌握知識的工具,這是多麼重要啊。”由此可見,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的重要性。詞語教學的成功與否,從某種程度上説直接影響到老師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蔡亞,詞感:低年級學生語感培養的基石――江南教學片段及評析[J].國小教學參考語文。2008

稱讚教學反思 篇二

關鍵詞:優化;英語課堂;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7-0267-02

學習語言是一個艱辛、枯燥的過程,而國小生的形象思維發展要先於抽象思維,對具體的、色彩豐富的事物感興趣,對遊戲性的、能夠運動身體的活動感興趣,學生受表揚後其積極性會有極大提高,而且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但他們不能對學習保持長久的注意力。若我們的評價能以學生心理髮展的基本規律為依據,符合學生的需求與喜好,一定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使評價真正地發揮其激勵和促進的功能。經過教學實踐,我在英語課堂中進行有層次性的稱讚,對學生給予趣味性的獎勵,使用人性化的評價表和分享激勵性的評價來優化英語課堂中的形成性評價。

一、稱讚要體現層次性

國小英語課程改革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稱讚是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孩子對鼓勵與稱讚的需要,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如何讓孩子在英語課堂中體驗成功,擁有一份自信,很大的因素在於教師如何在評價中運用鼓勵與稱讚的藝術,進行有層次性的稱讚。

對於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我們應把握不同的稱讚尺度。同一個班的學生無論是知識水平還是性格特點都存在着差異,若用同一評價標準,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説,稱讚過於頻繁會失去因稱讚帶來的激勵意義,但是對另外一部分學生來説,會因為稱讚標準過高無法實現而失去促進作用,這兩種情況都會使稱讚毫無效力、毫無意義。所以教師對學生稱讚的尺子衡量的不是任務的大小,而是為了任務的完成,付出努力的大小。記得我在教五年級英語時,班上新轉來一名外地女生,她從沒有學過英語。英語對她來説很吃力,儘管我一再幫助她,她也很努力可還是收效甚微,漸漸地她失去了學習英語的勇氣。一次偶然的機會課堂測驗單詞她全對了,雖然僅僅是考了幾個單詞可這對於從沒學過英語的她來説已經十分不易了。為此我在全班表揚她:“我非常佩服***同學,我相信以她的毅力一定能學好英語,而且做別的事情也一定會成功。”這位同學在我的表揚後學習更是努力,英語成績也有了可喜的進步。給學生不同的評價標準,學生按照能力高低,完成難度不同的任務,對於每個學生來説,都是存在挑戰但又可實現的目標,這樣稱讚才能發揮效力,學生才會不斷追求進步。

二、獎勵要體現趣味性

如何讓激勵性評價更具有趣味性,就是要把評價結果直觀化和形象化。在英語教學中簡單的“Good”、“Wonderful”的評價手段已不能滿足學生、吸引學生了。國小生對具體的、色彩豐富的事物感興趣,對遊戲性的、能夠運動身體的活動感興趣,對身體各部位的活動感興趣,利用這一特點,我在英語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實施趣味性的評價。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是英語課堂常常採取的教學活動,評價也可以小組形式,如在學習第三冊Animal的時候,針對學生對動物的喜愛,我把評價與此話題結合起來。讓在競賽中獲勝的小組,成為森林之王,有權賜予動物身份並管理這個森林的動物。組員們把全班的動物頭套收集起來,重新賜予動物身份“You’re a dog. This is for you.”“You’re a monkey.”……教室轉眼間成了動物成羣的大森林,森林之王發號施令了,“Kangaroos,please jump.”“All the bears dance,please.”……課堂上充滿了歡笑,成為森林之王是每個孩子心中的夢想,還有什麼比實現夢想更有吸引力呢?

三、評價表要體現個性化

國小英語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英語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會經常使用評價表,評價表給人的感覺是理性的、思維的、抽象的,而國小生的喜好是感性的、形象的。若評價表自身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愛上它,那麼評價本身也會更容易被學生接納。評價表要吸引學生,一定要符合學生作為孩子的性格的特點,製作得形象、直觀和充滿色彩,只有孩子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設計和製作評價表,製作時,只需規定尺寸大小和評價表的基本評價內容,其餘的完全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的評價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給老師一個瞭解學生的機會,對日常教學也有幫助。自己喜歡的樣式,喜歡的顏色,喜歡的圖案,有些評價表上還有自己的組章和加油打氣的激勵語句,這樣的評價表能不討人喜歡嗎?在這些既可愛又充滿個性的“格格”帶領下,每一個孩子都不會拒絕追求進步的。

四、分享激勵性評價

分享其實是體會之前獲得成功的過程,體驗、回顧、反思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小孩子獲得成功時,內心是非常渴望與他人分享的,他們渴望分享就如種子渴望養料一樣,稱讚能給學生帶來短時間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分享卻能把成就感和自信心延續到四十分鐘以外,甚至更牢固,更持久。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進行的分享應該着重於肯定學生獲得的成功和建立其學習的自信心,也就是進行激勵性的分享。

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我們千萬別忘記與其分享、肯定成功,必要時,讓其周圍的同學、家長一起分享他的成功,使他處於一種被眾人認可的境地,成功感得到儘可能大的滿足,這樣,學生內心因成功感而產生的學習動機才會持久,克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才會因此而增強。尤其曾經一直處於班中落後的學生,與人分享成功的渴望更為強烈,這需要老師不是簡單的分享,而是要把積極的鼓勵滲透當中,以其點滴成功為支撐點,讓他相信自己獲得的成功,改變眾人對他長期的看法,使他對自己充滿希望,眾人對他充滿希望。

稱讚教學反思 篇三

關鍵詞: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主體 專業發展 課後反思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不斷地改變着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同時也起着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信息技術課堂所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問題。

一、備學生,備教材

(一)研究學生,做好學情分析

備課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是教師圓滿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由於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存在着差異,所以教師要在課前瞭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哪些學生都掌握了哪些相關知識,什麼地方需要重點講授、什麼地方可以簡單講授,都需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例如:有些學生在信息技術操作方面有很強的能力,有的學生平常很少接觸電腦,只是在信息技術課上才能用到。)因此,要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具有良好的效果,應當對學生做出更為深入和具體的分析。

(二)精心備課,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

備課是教師基本的常規工作,它直接關係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個人認為備課要做到:心中有課標、腦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把教材吃準吃透,爛熟於心,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中實施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們教師在授課時應根據不同的內容,創設一些能夠讓學生好奇和感興趣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信息技術知識能力的差異。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儘量多設置一些難度不一的任務,根據制定的學生評價量表進行加分等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成功獲得知識的喜悦。

(二)營造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營造輕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平等的關係。教師一張微笑的面孔、期待的眼神,都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信任、熱愛和鼓勵,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輕鬆,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究,讓整個課堂充滿活力,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

(三)學會欣賞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每個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可以通過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都是對自己的超越。有時讚賞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對學生的稱讚和欣賞要發自內心,面帶微笑,語氣肯定,語言準確;對學生的稱讚和欣賞要及時、適時,能夠造成一定的影響,讓他們感到自豪、驕傲或者不丟面子、不傷自尊;對學生的稱讚和欣賞要不分鉅細,在教師心中的小事,在學生看來可能就是大事。

三、提高學生教學過程的參與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喜歡把每一塊內容講得過於細緻,完全是在唱獨角戲,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無法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便為被動學習。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Word中的《圖文混排》,我不去確定主題,而讓學生自己確定主題,自己動手上網搜索素材,學生會發揮不同的想象力,創作出很多有個性的不同作品,如果侷限在教師的框架結構中,就不能夠放開思維想象力,使做出來的作品沒有創新。這樣通過教師佈置的任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完成,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同時也能夠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提高自身素養及專業發展

新課標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映了以人為本、教師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教師專業發展是個長期的過程,是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體現了信息時代教師的高度責任感、積極的進取心和令人欽佩的職業追求。我認為在自己的專業素養中最缺乏的是:知識的更新。教師要發展自己,就要更新知識。

(一)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

目前,教學手段已不斷走向現代化,但教學方法仍比較陳舊,我們是否從照宣科轉為根據學生心理特徵,接受能力去研究一種更有效的傳授知識的方法。讓理論知識真正成為學生做人處理的依據。

(二)擴大知識面,開展深層次的研究

教師除了不斷提高本專業水平外,還應吸引不學生科,特別是關聯學科的知識,做到專深與廣博的結合。

(三)加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教師的對學生起着直接的示範作用,給學生以耳濡目染的薰陶,這點是不可忽視的。

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這樣不斷進取,不斷創造,跨進現代化教育學的行列。

五、課堂教學反思

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一良好的教學習慣,它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思考,有效地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同時也是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第一,課前反思主要是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看能不能達到預設的課堂教學效果;第二,課中反思主是體現在實施過程中與預期有沒有誤區、偏差,如有問題,能否進行及時的調整;第三,課後反思在反思中非常的關鍵,是課前、課中反思的一個昇華,是整個課堂教學後一個全面反思。

總之,有效抵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一種追求、一種理念,是每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長期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可從多方面、多渠道、多樣化地進行研究和探索,為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不懈努力。

稱讚教學反思 篇四

以生為本,把握重點,讀得“活” 東莞東城區花園國小 蘇肖華 閲讀教學要求“實”、求“活”。求“活”就是教學形式要靈活、開放。求“實”,就是在活的形式下學得紮實。在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革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結合並利用知識點的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在《稱讚》一課的教學中,釋題後,我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採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讀得活,學得實。 1、把握重點句,多種形式讀: 《稱讚》這一課,重點是讀好幾個對話,讀中感悟。我抓住兩組對話,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第一組是互相稱讚的話:“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一組對話,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讀,設身處地地稱讚對方,體會稱讚的語氣,然後選派代表讀、評議、領悟稱讚的語氣。第二組對話,是稱讚後帶來的好處的話:讀這一組對話前,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先找出相關的兩句話:(1)“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2)“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倦!”這兩句話的朗讀,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一句,在讀中體會,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在重點句的朗讀中,老師始終把自主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凸現了學生的個性。學生很樂意讀,樂意表現自我,實現自我。學生與作者拉近了距離,貼近了生活,使人文素養得當了昇華。 2、突破難點,品讀: 《稱讚》這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明白:小獾的板凳做很粗糙,為什麼小刺蝟還要稱讚它呢?要突破這一難點,我選擇了品讀。讓學生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悟理。首先設疑,你認為小獾有優點嗎?是在哪一段哪一句知道的?學生馬上拿起書本,認真地讀全文,再通過小組討論,他們終於讀明白了,找出了這句話:“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我因勢利導,你認為小獾的優點是什麼?該讀好哪個詞?同學們紛紛舉手,躍躍欲試。接着,把品讀推向高潮:“那小刺蝟怎麼知道小獾的優點的?”由於有了剛才的品讀經驗,學生很容易找出了這一句:“小刺蝟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我從學生的朗讀中,體會到學生讀出了“味道”了。 3、分角色,表演讀: 演一演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方式。最後,我設計了演一演,讀一讀的環節。讓學生下位,自由選擇喜歡的夥伴,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頭飾,把課文演一演。 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促進合作、互動。在學習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有較多的機會實踐,能自己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夥伴,以飽滿的熱情展開學習活動,學生學得活、學得樂。 [反思] 課堂教學中“活”與“實”的交融是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所向,老師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巧妙地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誘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讀通句子,讀懂句子。通過“演一演”、“説一説”來體現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活”中求“實”,優化了教學環節,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的語感和人文內涵都得到昇華。

稱讚教學反思 篇五

【關鍵詞】稱讚 小刺蝟 小獾 板凳

一、教學背景

近期淮南市成功的舉辦了第二屆班班通“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大賽,我代表大通區,利用《稱讚》一課參賽。

每個人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學生更是如此,尤其是他們取得進步的時候。二年級學生由於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評價自己時優點較多,卻不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不會發自內心真誠地去讚美別人。

二、教學目標

1.會認“刺、蝟、板、凳、糙、但、傍、瞧、留”十個生字,重點認識“板、凳、糙、傍”,會寫“採、背、傍、但”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並加以稱讚。

三、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通過“創設情境法、直觀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師生互動較好地學習了《稱讚》這篇課文中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共同進步”的主旨。同學們通過角色互換,反覆朗讀,從生動地對話中不僅學習了生字,也體會了文中藴涵的真善美。

圖文結合於自己積累的方式自主識字;抓住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朗讀感悟,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分角色表演課文,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轉化成語言、動作,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課文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學着去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白板出示“動物王國”的情境,學生指認小刺蝟和小獾,強調“刺蝟”的“蝟”本音是第四聲,當它和“刺”在一起時就要讀輕聲。

2.板書課題

師:(白板筆)板書課題《稱讚》,學生跟老師寫課題。稱,左邊一個禾,右邊一個爾。贊,上面有兩個先,第一個要把腿蜷起來,給第二個讓讓地方,做人要懂得謙讓,漢字的書寫也要懂得避讓。然後點擊白板筆點擊筆順,再次回放,學生加以記憶。

3.指名讀課題。

提醒“稱”是後鼻韻母,“贊”讀平舌音。

4.齊讀課題。

(二)白板播放《稱讚》動畫,學生了解文中誰稱讚了誰?

生答:小刺蝟稱讚了小獾,小獾也稱讚了小刺蝟。

師引導:這叫相互稱讚。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白板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文。要求:

(1)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標出自然段。

2.(引申)文中的小刺蝟非常喜歡交朋友,看看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朋友?

(1)白板出示帶拼音生字的蘋果樹。

(2)(師生合作)學生上講台用白板筆將自己認識的“蘋果”字摘下來,並帶領同學們一齊讀三遍。

(3)摘完後,齊讀。

(四)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清晨的森林美麗而寧靜,小刺蝟去森林裏採果子,在小路邊它遇見了小獾,那它們在森林裏做了些什麼呢?

(1)學習第1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小刺蝟去森林裏幹什麼?

②師:正音。指名説。

③白板出示“採”字的演變圖片,學生觀察“採”字,師:範寫“採”,學生在填字格里書寫一個“採”字。師:強調只有坐端正,才能把字寫漂亮。

學生投影儀展示,師用白板筆批註,訂正。

(2)學習課文第2~4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2、3、4自然段。思考:小獾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小板凳?

②當學生有説出“粗糙”後,師:白板出示“粗糙”的拼音。

③指名讀,帶讀,齊讀。師提醒“粗糙”都要讀平舌。

④出示三個粗糙的小板凳,利用白板的拖動放大、聚光燈功能,觀察理解“粗糙”的含義――像這樣不精緻不光滑就叫“粗糙”。

⑤練習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説話。

師: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誇它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呢?

指名説,“白板”出示句子“雖然做的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

師:小刺蝟是怎麼稱讚小獾的呢?

舉手説後。“白板”出示“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齊讀。

師:小獾聽了你的稱讚一定很高興,可是小獾還想聽到我們班更多同學的稱讚。

2.學習課文第5~7自然段

在小刺蝟的稱讚下,小獾幹得更有勁了。一晃,太陽快要落山了,這個時間就是(傍晚)。

(1)白板出示“傍晚”圖片。指名讀,齊讀。提醒“傍”是後鼻韻母。

(2)指導識記、書寫“傍”字。白板展示筆順,學生書寫並投影批改。

(3)傍晚,小獾不僅會做板凳了,他還會做椅子了呢!他把自己精心製作的小椅子送給小刺蝟,小刺蝟是怎麼説的呢?

(4)指名説,師白板出示“我怎麼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沒幹什麼呀!”提醒“不好意思”的思在這裏要讀輕聲。你在什麼情況下會不好意思,這時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你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嗎?自讀、指名讀、齊讀。

師:聽了小刺蝟的話後,小獾又是怎麼説的呢?

(5)指名説,師白板出示“在我有點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時我的一點心意,收下吧。”

(6)理解“泄氣、自信。”假如你就是那隻小獾,當你第一個小板凳做得很粗糙,第二個小板凳做得不好看,第三個小板凳做得也不美觀的時候,你就(不想再做了),這個意思就是泄氣。就在這個時候,誰來了?(小刺蝟)他是怎麼稱讚小獾的?(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7)練習用“一個……比一個……”説話。

(8)在小刺蝟的稱讚下,小獾自己對自己有了信心,他不僅會做小板凳,而且還會做小椅子了呢!這就是(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

(9)師範讀。強調要讀出高興、驕傲、自豪的語氣。

(10)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11)分角色朗讀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

3.學習課文第8~10自然段

小獾送給小刺蝟的禮物是一把椅子,小刺蝟送給小獾的禮物又是什麼呢?

(1)指名説,師白板出示句子“小刺蝟連忙從背上取下兩個大蘋果,説:留下吧,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

師:提醒“背”是多音字,當用身體的後半部分馱東西時讀“bēi”,其他情況讀“bèi”。

(2)師引讀“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説……”,學生接讀“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3)師引讀“小刺蝟也高興極了,説……”,學生接讀“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五)拓展延伸

1.你發現了我們的班同學都有哪些優點,你能當面誇一誇他(她)嗎?

2.被誇獎的同學説説自己的感受。

(六)教學總結

師白板出示小刺蝟和小獾圖片説: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小刺蝟的稱讚讓小獾有了自信,小獾的稱讚消除了小刺蝟一天的疲勞,並用白板筆板書(見下)。因此當我們發現身邊的人有優點時,要給予周圍人更多的稱讚,更多的誇獎。

白板出示:稱讚能帶給我們快樂,稱讚能帶給我們自信,稱讚能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悦。大家齊讀。

(七)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家選擇合適的時機,誇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

五、板書設計

18 稱讚

六、教學反思

語文既要教學生學語文,還要教學生做人。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白板創設了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針對孩子們喜歡動物這一特點,我選擇了大量的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孩子們有了興趣,課堂至始至終都充滿了愉悦的氛圍。將學語文與學做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稱讚教學反思 篇六

關鍵詞:課堂 評價

英語基礎教育階段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習語言是一個艱辛的過程,要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持久地保持下去,關鍵在於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評價。若我們的評價能以學生心理髮展的基本規律為依據,符合學生的需求與喜好,一定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使評價真真正正地發揮其激勵和促進的功能。經過教學實踐,在英語課堂中給予獎勵性的評價,進行稱讚性的評價和分享性的評價,更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獎勵性的評價

國小生對身體各部位的活動感興趣,喜歡動身體、動作誇張的活動,喜歡新鮮。如何讓評價對學生產生更持久的影響,就是要把評價結果直觀化和形象化。在英語教學中簡單的“Good”、“Wonderful” 的評價手段已不能滿足學生、吸引學生了。英語教學有自己自身的學科特色,利用這一特點,在英語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實施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是英語課堂常常採取的教學活動,評價也可以小組形式學習,如在學習交通工具時候,針對學生對交通工具的喜愛,可把評價與此話題結合起來。在競賽獲勝的小組,成為飛機小組,有權管理交通工具家族。組員們把全班的交通工具圖片收集起來,重新賜予身份“You’re a train.. This is for you.” “You’re a bus.”… 教室轉眼間成了交通工具的家族,家族首領發號命令了,“bus, please jump.” “All the cars、trains dance, please.”…課堂上充滿了歡笑,成為家族首領是每個孩子心中的夢想,還有什麼比實現夢想更有吸引力呢?哪個小孩子不願意上英語課呢?這樣,除了歡笑,同時也結合了所學知識,學生自如地運用語言。另外,國小生喜歡直觀、具體的事物,而且對於自己喜歡的物品會有很強的佔有慾,採取的行動會非常直接和迅速,行動的過程非常專注。一張有趣的獎狀可以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獎狀的製作也是非常簡便,而且符合環保要求的。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會畫一些圖片或收集相關話題的圖案,上完課後,很多時候就把圖片堆放一邊或隨便扔掉,這是資源的浪費。事實上,我們可以對這些圖片加以利用,製作成一張特別的獎狀。例如,在學習交通工具時,課前發動學生自己畫或收集一些交通工具的圖片,教學活動結束後,把班上所有的圖片集中起來,給每個小組一張雛形獎狀,根據本節課表現依次挑選不同數量的交通工具的圖片貼在雛形獎狀上形成最後的獎狀。當然,最後老師千萬別忘了正式簽名、蓋章,確認獎章的合法性,老師認真對待的態度一定會感染學生珍惜自己的努力成果,正確對待獎狀內真正的評價結果。獎狀貼在牆上會時刻鞭策、鼓勵學生要求進步,努力學習。

二、稱讚性的評價

國小英語課程改革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稱讚是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孩子對鼓勵與稱讚的需要,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勵。”如何讓孩子在英語課堂中體驗成功,擁有一份自信,很大的因素在於教師如何在評價中運用鼓勵與稱讚的藝術,進行有效的稱讚。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我們應把握不同的稱讚尺度。同一個班的學生無論是知識水平還是性格特點都存在着差異,若用同一評價標準,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説,稱讚過於頻繁而失去因稱讚帶來的激勵意義,但是對另外一部分學生來説,會因為稱讚標準過高而無法實現而失去促進作用,這兩種情況都會使稱讚毫無效力,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教師對學生稱讚的尺子衡量的不是任務的大小,而是為了任務的完成,付出努力的大小。一節課內,能力較強的學生能背誦對話應該值得稱讚,能力較差的學生能記憶單詞也同樣值得稱讚。因為這個我們看來是小小的任務卻是某些學生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結果。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可做以下的嘗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一個單元的學習中,給小組內不同的學生定下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生只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是成功的。小組成員要合作完成以下的任務:A背誦單詞(一人);B朗讀課文對話(兩人);C對話表演(一人,與其他小組一人對話)。小組根據各成員的能力進行分配人員。只要完成任務,都可為本組積累分數。採取這種形式,給學生不同的評價標準,學生按照能力高低,完成難度不同的任務,對於每個學生來説,都是存在挑戰但又可實現的目標,這樣稱讚才能發揮效力,學生才會不斷追求進步。

三、分享性的評價

稱讚教學反思 篇七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展,強化教師的參與意識,吸引他們研究、介入教學全過程。

2.通過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展,完善國小數學課“實踐體驗”教學模式,尋找有效運用新模式教學的新方法、新措施。

3.通過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展,使學生主動參與、共同合作、激烈爭辯,在做中悟、在玩中悟、在學中悟,感受到這樣的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

4.通過交流互動的平台,發揮經驗豐富的教師在科組中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全組教師的科研水平,營造開放、民主、爭鳴、碰撞的科研氛圍。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統一思想,明確目標

在學校教科室的統一規劃下,我們國小數學教研組便對教研活動進行了策劃,制定了一學期的教研活動計劃、方案,分段成立備課組――四年級備課組、五年級備課組,並設立相應的備課組長,由教研組長牽頭,各備課組長分段開展活動。之後,教研組召開全體會議,明確本次活動的起因和目標,統一思想。特別強調通過本次活動,逐步解決“體驗型生態課堂”學案導學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實現“以學定教”,課堂對話、小組活動有效開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增加課堂教學的密度和深度。同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積極探索出以“學案導學”“實踐體驗”為策略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獨特味道,讓每一位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僅得到知識方法上的充實,更能心靈觸動,獲得情感體驗,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想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階段:積極探索,逐步推進

(一)確立課題,獨立備課

全組成員召開會議,針對目前各自課堂教學的存在問題進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把這一階段教研活動重點放在四、五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上。因為學校將要開展“學案導學”生態性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我組屆時要承擔兩節展示課,所以我們打算以點帶面,以市級展示課引路,把握方向。要求馮天雲老師和毛姍姍老師先獨立備課,同時備課組的其他教師也要認真查閲資料,鑽研、梳理教材,積極思考,為集體備課做準備。

(二)集體交流,智慧碰撞

學校指定由唐文豔老師專門指導馮天雲老師的課,任愛萍老師專門指導毛姍姍老師的課。在兩位教師的帶領下,備課組開展了集體備課,確定了學案的編寫注意點和上課的基本環節。

(三)教學實踐,反思深化

執教者參考同伴的建議和意見,對學案進行修改。待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之後,教研組長安排課堂實踐,檢驗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馮天雲老師和毛姍姍老師分別在501班與401班進行第一次施教,組內其他組員聽課,同時我們還請來了學校教科室的阮孔驥老師和王震老師,課後進行“集體會診”。

課後,大家聚集在學校小會議室,對課堂細節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討論,反覆斟酌解決問題的方法。

阮孔驥老師:國小數學課可以分三種課型:導學課、議學課、審學課。毛姍姍老師上的“長方體的認識”屬於新授課,可以定為議學課。馮天雲老師上的“比和比例的複習”是複習課,按道理該劃分到審學課裏,但由於知識點較多,有些學生也已經忘記了,所以也以議學課的模式上。導學課中,“長方體的認識”要解決長方體的一些基本概念與認識的問題;“比和比例的複習”要解決比與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質的問題。

王震老師:數學議學課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小組彙報導學課的問題,其他組相機補充;(2)班議重難點問題,提升學習;(3)整理知識;(4)自測反思。

唐文豔老師:兩節課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時間不夠,自測反思來不及,小組彙報是否可以指定彙報,這樣效率可以提高?

任愛萍老師:毛姍姍老師的“長方體的認識”課堂內做一個長方體太費時間了,這個過程是不是可以放到課前?而且這樣的話,學生在介紹長方體的時候也可以拿着自己做的長方體模型進行介紹,這樣既生動形象,也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馮天雲老師:經阮老師和王老師指導後,對課的基本結構感覺條理已經很清晰了。但是在實際操作時一定要掌握好節奏,及時參與到學生的對話中,不然課堂還是無法做到張弛有序。

……

整個過程全體教師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全情投入,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營造出了民主、開放、爭鳴的科研氛圍。尤其是青年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面對面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與專家交流,聆聽他們的指導意見,汲取精華,從而縮短教師的成長過程,加快專業發展的速度。

(四)課堂再實踐,驗證新方法

執教者根據討論的內容,深刻反思,內化專家的指導意見和同伴的建議,重新構思,從教學目標到教學環節的安排,再到教學理念的滲透,做到既發揮教師的個人風格,又借鑑他人思想,對學案再次修改,進行第二次的施教。

教學設計:

1.導入: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螞蟻和大象的故事……

2.分小組彙報課前準備的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課前各小組都有自己的重點問題)

填填想想:

(1)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2)ab=( )÷( )=()/()。

想一想:比和分數、除法有什麼關係?

(3)0.36的比值是( ),把它化簡後是( )。

想一想: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區別?

(4)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一個數和它的倒數( )。

想一想:如何判斷正、反比例?

【感受:由於各小組都有自己的重點準備問題,因此在彙報時基本都能講到要點,學生在彙報時也比較自然,其他學生的補充也相當到位,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3.先獨立完成議學問題,再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進行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1)水是由氫和氧按18的質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含氧多少千克?下列算式中哪些是正確的,把它的序號圈出來。

① 5.4×8/(1+8) ② 5.4×1/(1+8) ③ 5.4÷8×(1+8) ④ 5.4÷(1+8)×8

⑤設5.4千克的水含氧x千克,則 x5.4=89。

(2)學校會議室用方磚鋪地。用8平方分米的方磚鋪,需要350塊;如果改用10平方分米的方磚鋪,需要多少塊?(用比例解)

想一想:用比例解決問題,最關鍵的是要想什麼?

【感受:議學的第一個問題要讓學生講透,一定要説明自己是怎麼想的,充分把學生的思維暴露出來。議學部分充分體現了議學的成分,完成了自議、組議、班議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

4.結合板書,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識。

5.自測反思。

(1)把5克糖放入15克水中完全溶解,糖和糖水的比是( )( )。

(2)如果a×3=b×5,那麼ab=( )( ),如果a4=0.28,則a=( )。

(3)把38的前項加上9,要是比值不變,後項應該加上( )。

(4)做一項工程,甲需要4天完成,乙需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

(5)我會判斷比例關係。(填“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

①長方形面積一定,長和寬( )。

②全班人數一定,出勤人數和缺勤人數( )。

③分數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 )。

6.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36釐米,它的長和寬的比是21,它的面積是( )平方釐米。

7.工藝品車間要製造工藝品1800個,前3天做了450個。照這樣計算,餘下的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用比例解)

【感受:由於導學部分的彙報和議學部分的研討做到張弛有序,因此自測反思就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獨立完成,並在組內互評互批,然後把錯誤率較高的題進行全班交流,把數學課的“做中悟”落到了實處。】

反思是教研活動的一個關鍵環節,它可以通過參加教研活動成員的反思,形成集體智慧,使每一個參與者從中受益。上完課後,大家又聚首,進行互動交流。

(五)展示成功,收穫信心

在慈溪市“學案導學”研討課活動中,馮天雲老師和毛姍姍老師的兩堂課受到了市內兄弟學校與象山爵溪國小教師的一致稱讚,稱讚我們的學生髮言積極、有自信;稱讚我們教改的決心堅決;稱讚我們的教師年輕又富有經驗。活動中,教研組長馮天雲老師還做了國小數學實踐體驗課課型樣式的介紹,並得到教研室金老師的指導及兄弟學校教師中肯的建議。參加活動的專家及教師的肯定與幫助,使我們堅信“學案導學”體驗型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一定會取得成功。

活動體會與反思:

1.在整個活動中,整個科組人員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不僅執教的教師得到了很好的鍛鍊,而且那些發表真知灼見的教師也得到了提高。反思時,每位教師都能夠暢所欲言,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説者不但敢説而且會説,聽的人也心領神會,有時贊同,有時質疑,教師的集體智慧被激活了。這正是教研活動所需要的,營造了一種共同分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氛圍。

2.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不僅生成了新的教學智慧,而且還推動了專家及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引領作用,最終促成了每一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3.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找到了有效解決國小數學“實踐體驗”生態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的方法。(1)數學課分導學課、議學課、審學課來上。導學課一般在前一天的作業整理課中進行,解決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問題,還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供議學課中進行討論。(2)議學課內,先交流導學課中存在的問題,然後自議、組議、班議重難點問題,提升學習。(3)梳理一節課的所學,可以獨立梳理,也可以在組內進行梳理。(4)自測反思,內化所學知識。

稱讚教學反思 篇八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A-0065-02

以讀代講,顧名思義,就是用讀來代替講。以讀代講的語文閲讀教學理念倡導多年,但在課堂教學中,理念與教學行為還是難以實現對接,原因在於教師對以讀代講的定位不夠明確。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對以讀代講進行詳細闡述。

一、把讀作為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

下面是兩位老師同時執教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三個兒子》一課,對朗讀教學的處理各不相同,從中我們對以讀代講的定位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案例一】

(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三個媽媽稱讚自己孩子的句子。

(二)指名學生朗讀三個媽媽稱讚自己孩子的句子,教師進行點撥。

(三)分角色朗讀三個媽媽的話,體會三個媽媽的心情,享受閲讀的樂趣。

【案例二】

(一)在課文裏,三個媽媽是怎麼稱讚自己的孩子的?誰來為我們讀一讀?

老師評價:從這位同學的朗讀中,我們聽出了三個媽媽對自己孩子不同的評價,你聽出來了嗎?請同學們用“______”劃出三個媽媽稱讚自己孩子的句子。

(二)進入角色,感情朗讀,請學生分別讀三個媽媽稱讚自己孩子的句子,體會三個媽媽的心情。分三步:

1.請學生扮演角色讀第一個媽媽的話,其他同學注意聽她是怎麼誇自己的孩子。然後老師評價。

2.讓學生讀第二個媽媽説的話。

3.指名讀第三個媽媽説的話,理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最後全班齊讀。教師小結方法。

(三)聯繫學生生活實際:你的媽媽是怎麼誇你的呢?

(四)指導學生交流、品讀:如果把自己當做媽媽,你會怎樣誇獎你的孩子呢?會用什麼語氣?

【反思】

很顯然,第一位老師將朗讀作為教學結果,這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先理解語言,再進行朗讀指導。因此,朗讀就成了理解後呈現的結果,學生在朗讀前的主要任務是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教學的立足點是分析課文內容。而第二位老師則是先引導學生朗讀,通過聯繫生活指導學生讀,讓學生的朗讀逐漸由感受過渡到語言,從而突出朗讀的層次性。這樣,教學的立足點是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教學既是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過程,也是學生朗讀實踐的習得過程,教師將朗讀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同時也把朗讀作為教學目標。

兩位老師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一致的,但是,第二位老師的教學是在引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突破了重難點,將教學內容寓於讀的過程,以朗讀指導為主線推進教學,很好地實現了以讀代講的目標。

二、力求整體感悟

【案例】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藴含的情感很豐富,一位老師以“可憐”為主線,教學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師:文中寫到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首先由老師讀一遍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

課件出示: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温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着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進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裏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教師在範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時,學生仔細聽,並説出老師哪裏讀得好,為什麼要這樣讀。接下來,老師請學生分別朗讀小女孩接下來的幾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在具體的指導朗讀中,學生透過文字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對小女孩的情感由憐生愛、由愛生悲,情感體驗得到昇華。

【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感情線索較為明顯,教學時不宜層層分析文字,而應以朗讀來代替分析、講解,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整體感悟。如果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朗讀,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體會、對比,對人物的情感就理解得更深刻、更完整,有利於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三、做到內容與形式相統一

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鳥的天堂》為例,文中寫了作者兩次看見大榕樹的情景,第一次是傍晚,看到了靜止狀態的大榕樹的美;第二次是早上,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鳥在大榕樹上歡叫、飛舞、撲騰、嬉戲,此時大榕樹是動態的美。一位老師在教學時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實現了以讀代講。

老師指導學生朗讀作者第一次看見大榕樹的靜態情景,同時配上班得瑞的《寂靜森林》展開配樂朗讀。

老師指導學生朗讀作者第二次看到大榕樹的動態情景。因為這次是動態描寫,因此配上了具有動感節奏的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朗讀,體會文字的變化,讀出畫面感。

整合讀,請全班男生朗讀靜態部分,全班女生朗讀動態部分,在動與靜中的變化中提升感受。

【反思】

朗讀是用語言傳達對作品的理解,需要教師激發學生朗讀的創造力。除了一般的朗讀文字,教師需要對朗讀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揣摩,這就要求教師在分析文本時做到深入理解文字,感受文字背後的意境和作者的寫作手法,運用多種形式為學生的朗讀注入活力和創意。在《鳥的天堂》一文中,這位老師領悟了作者採用的是“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採用相應的配樂形式來引導學生朗讀,提升了學生的感受。

總之,以讀代講讓語文教學從複雜走向簡單,學生從被動的讀走向了主動的建構。要真正實現以讀代講,需要我們從上述三點加以努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