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8W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一

在上個學期,學生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釐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本節課要在實際活動中讓學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瞭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估測能力;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進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角色中去。

教學中我和學生收集了校訊通卡、一分硬幣、生活中10釐米的物體以及一粒米的長、寬來認識1毫米。這些物體的長度、厚度、高度都與分米和毫米有關,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在真實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説一説、做一做,讓學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策略,發展空間感。讓學生多“動”、多“説”、多“想”、多“表現”,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用手勢表示長度單位,是建立相關概念的重要活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經歷“比劃——在尺上驗證——修正比劃——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儘可能地準確。

也存在一些問題:課堂上我在帶領學生數“1釐米裏有幾毫米”時,我只讓學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數,有的學生對1毫米的認識出現了錯誤,把直尺上的1根小豎線看成是1毫米,數到了1釐米有11個小格。第二題數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時有些學生出現了錯誤。如果當時我在黑板上畫一根放大地直尺,指名上黑板數一數,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後,理解就深刻了。從我個人來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有待提高。教學思路要清晰、有層次,不可以被外在因素所幹擾。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二

4月11日,我在二(1)班進行了公開課鉛筆有多長《認識分米、毫米》。講後感覺有點收穫,也有遺憾;有反思,也有進步。

我緊緊圍繞三維目標和“四環三查”教學模式設計導學案。本節課有四個目標:1.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感受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通過尋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2掌握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3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4.能根據具體情景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並激發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的主動性。

根據目標進行達標測試和拓展,設計的練習雖然沒有做完,但學生已經是基本掌握。過程和方法方面,通過有趣的師生合作、同伴合作,在輕鬆愉快中學會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能運用新媒體動畫來調動學習積極性,化簡知識難度;用身上的測量工具形象感知重點知識,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初步運用白板進行教學,不很熟練,還需多用來鞏固。但是沒有敢嘗試展台的'切換,唯恐操作失誤,有點畏手畏腳。注重了小組合作,但仍然沒有多關注後進生。小組展示時間也不夠充分,沒有暴露出掌握知識的缺漏之處,其實是真實存在着的。

總之,精心巧妙的設計,加上耐心合理地實踐,才會真正使學生學會、會學,才能上成常態而高效的課。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三

“認識分米和毫米”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實際活動中讓學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瞭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估測能力;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在課堂中,我力求能體現以下幾點:

1、讓學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教學長度單位時首先要引出單位。我就從我們已經認識的兩個長度單位入手,先讓學生回顧米和釐米兩個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有利於學生新知的掌握。然後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幣的厚度,還能用這兩個長度單位麼?在學生原有認知背景和新的認知衝突中引出毫米,使學生產生比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又讓學生初步感受毫米與已認識的米、釐米之間的關係。發現不到1釐米,那就需要學習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通過以舊引新,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2、設計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會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確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長,單憑聽講接受是不夠的,一個長度單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有效的環節,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感受,逐步地強化。通過讓學生認一認、找一找、量一量、、畫一畫等一系列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幫助學生比較清晰地建立了對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3、從學生相對熟悉的毫米入手,通過結構化地認識毫米,遷移到分米的認識。在最初設計這節課時,我認為學生其實已經認識了釐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具備了一些測量的基本芳法。這節課是否可以改變一下傳統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嘗試學習新的單位。教材是是先認識分米,再認識毫米。我覺得相對於分米,毫米可能學生接觸地更多,因此我從毫米入手,先認識毫米,通過認一認、找一找、量一量、、畫一畫這一系列的活動,形成結構。再遷移到分米,讓學生經歷一個用結構的過程。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方式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經歷對分米、毫米地初步認識。

4、重視用手勢比劃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測能力。

用手勢表示長度單位,是建立相關概念的重要活動。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特徵的思維形式。把直尺上的、物體長度上的共同特徵——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來,用手勢比劃這樣的動作拉動了思維,形成了概念。先提供一定的參照物分米管和硬幣來具體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長度,接着經歷“比劃——在尺上驗證——修正比劃——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儘可能地準確。另外,估測能力既是生活實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義的重要手段。學生掌握了用手勢比劃1分米、1毫米後,就好像隨身帶了一把尺,便於他們隨時進行估測。讓學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度、課桌的寬度目測手錶、鍛帶的長度等,從藉助工具到直接估測,逐漸加大難度,使學生一步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初步培養估計的能力和意識。

5、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上課過程中,思緒比較混亂。丟了很多地方,有些次序也顛倒了。課堂組織教學不足,學生在底下做自己的事。教材不夠熟悉,教學時間把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