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2W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一

《認識負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並初步認識了分數、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讓學生藉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

本單元的教學要讓學生感知到正數與負數表示一對相反意義的數量。教學時有幾處是學生容易出錯的:

1、對温度計上零度以下温度“讀”與“畫”容易出錯。

在教學時發現學生對温度計有一定的認識,課前也知道温度的兩種表示方法——華氏度、攝氏度,但學生在讀温度計上刻度時(尤其是讀零度以下的温度)學生習慣性從下往上讀,如:

此題學生容易讀成“零下十一攝氏度”,因此在例題教學時就要讓學生明確讀零上温度與零下温度的方法——都是從零開始往上或往下讀。在初次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並指邊讀。

2、對於樓層用正負數表示後,計算正負樓層之間的差距容易出錯。

在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數、負數表示,樓層表示方法也不例外。地面以上記作“正”,地面以下記作“負”,但在實際生活中沒有“0層”這一説法,因此學生在計算如:“温度從-3℃上升到3℃,上升了多少度?”學生基本都會將其看做-3到0,0到3,都能解答。而“從-3層走到3層,需要走幾層?”學生容易回答“6層”這裏學生容易忽略從-1層到1層之間是由一層。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建議學生畫圖標上數據,幫助理解。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二

今天上開學的第一節課,內容是“正數和負數一”,主要目標是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

學生對於負數這個概念是陌生的,但是教學中通過設計一些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自然地認識到要學習的負數就是與我們以前學的數是相反的,這樣搭建了一個橋樑,從而讓學生輕鬆地理解了負數這一概念。然後又通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讓學生去體會,加深了對負數這一概念的掌握。

1、讓學生感受到符號的作用。

數學活動需要通過學生的操作實驗、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來完成,恰當的活動形式有利於數學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學生感悟數學思想與方法。課堂讓學生通過對話、傾聽、欣賞、互動和共享,實現了數學活動的有效性。所以這節課採取了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師生共同探究解決的途徑,以談話法為主。

2、教師語言的精練性和指向性

我認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語言的精練性和指向性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思維,影響着教學的效果。本節課我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指向性不強,造成學生不知所問;在課後聽課教師的反饋中知道,多數老師也都十分關注教師語言的表達。在課堂上,不論是從思維的實際價值上,還是從所提問題的指向性上都顯示出了教師語言在課堂上的重要地位。在尊重學生,瞭解學生,把握學生認知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教師的提問更具有啟發性,如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有充分的體驗,能有足夠的思維空間,這應該是每位教師在今後工作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3、重視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這堂課中,我充分挖掘了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素材,每個情境的設計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併為教學目標服務。再加上多個實際參與的環節設計和教師平實、細緻的組織、引導,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不斷的嘗試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讓學生伴隨着學習過程,親身體悟了數學學習的價值、數學學習的魅力。

4、融入多種學習方式,促進有效教學的開展

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給學生充足時間去嘗試,交流方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做到學生間的思想溝通,集思廣益,尋找答案,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思維的多樣化,個性化。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班交流,共同學習。

每一個學生的認識水平不同,思維水平也存在着明顯的差異。教師課前預期的設計有既定的目標,這是必要的,也是要充分考慮的。但怎樣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順應學生的思維,把握學生生成的一些問題並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有賴於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良好的教學素養和機智的駕馭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自己,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的表情、關注學生的思維;敢於抓住新舊知識的結合點、矛盾衝突的碰撞點和學生認知的困惑點,及時的加以放大,努力使問題公開化、明確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選擇上,儘可能注意中國小的銜接,既不違反科學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教師在課堂上要起好主導作用,並讓學生有充分的活動機會,使得課堂氣氛有新鮮感。所以這節課採取了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選擇上,儘可能注意中國小的銜接,既不違反科學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教師在課堂上要起好主導作用,並讓學生有充分的活動機會,使得課堂氣氛有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三

“認識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現實情境,認識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這就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生活經驗,要從學生出發去導入新課。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還能抽象出數學概念。“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並不是一無所知。通過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師,還指引了教學方向。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引入負數,以現實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為教學起點,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又通過設計大量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再從尋找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活動中,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應用多種方式,理解新知。

每一種教學方式有利有弊,任何教學方式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關鍵是看教師如何靈活地運用。在國小教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學生探究學習”時,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學生探究可以得到,不是任何數學規律在國小這個年齡階段都能探究得到。我們知道,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有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方式,兩者各有自己的優越性,也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兩者應既有互相區別又密切相聯。我們主張的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本課力求較好的處理探索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的關係,做到能將體現學習過程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學習效果好的內容則通過講授學習,使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相輔相成,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正數、負數、0之間的關係時,通過練習來自主歸納得出“0不能寫到正數也不能寫到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於是,我們嘗試在這個環節中運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這個教學方法。這樣做既避免了形式主義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讓學生知道了數學上還有一些“規定”。知道規定一種量為“正”,那麼與它相反的量就為“負”,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正負數的意義。接受式學習有着其他學習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優越性。因此,在這節課中,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為學生形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遷移的認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學生的記憶具有豐富的再生力。

三、設計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設計要注重情景,講究實效。本課圍繞教學重點,提供了許多具有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安排了讀一讀、寫一寫、説一説、填一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新知,內化對負數的認識。與最初呈現方式單一、只是少部分人蔘與的練習設計相比,前者將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實處。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真境界應是“樸實無華、真實有效”的。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四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熟悉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來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預設教學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較大的思考空間,創設貼近學生認知規律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正、負數是兩個相反意義的量,在教學的時候,我着重讓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了對比研究,從而能使學生更好地明晰正、負數的意義。正、負數與0的關係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並且認清零在正、負數之間所處的位置是學生正確認識正、負數的關鍵。在這個知識的講解上我有點忽視,尤其是0所處位置的重要性沒有很明確的點出。

本節課的情境內容源於實際生活,由此深入展開對問題的探究。讓學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同時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負數的意義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明確正、負數表示兩個正好相反的意義,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出正數可以表示零上、增多、高於等意義,負數可以表示零下、減少、低於的意義。

對於知識背後折射出的數學思想、方法忽視,只是注重於知識的傳授和講解。生活中的負數這個內容如果把握不好極易片面理解,單單強調負數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觀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正”也就談不上“負”,事物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這是辨證法的基本觀點。通過這個教學內容可以傳遞給學生的也是這樣一種思想,可以提到這樣一個高度上來認識。

在教學的過程中還缺少和孩子之間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沒有讓孩[]子感覺到老師的親近感,過於嚴肅,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注意和孩子交流,融入其中,讓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

通過這次的上課,可以看出我自身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五

教學了《認識負數》,因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比較到位,課堂總體來説很順。但課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不熟悉温度計?

在預習中,學生對課本上的零上4攝氏度記作+4℃,零下4攝氏度記作—4℃,這樣的問題理解很容易,但在練習中很多孩子都不會寫出温度計上的温度,詢問原因,原來他們根本就不會看温度計,所以課堂上我就重點指導認識温度計,然後再指導根據温度在温度計上表示,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這樣處理這方面的教材,我想應該好一些:

加強對温度計的認識,通過對温度計上刻度特點初步感知意義相反的數量。

(1)不要忽視對温度計上攝氏度與華氏度這兩種刻度的區分。至於兩種温度有什麼異同,可以作為課後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去了解。

(2)教會學生仔細觀察刻度單位,能根據刻度上大格與小格的劃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

(3)重點引導學生觀察以0刻度為分界線,上下均有同樣的數字。這為突出零上與零下起關鍵作用。讓學生初步感受在0的兩側,相同的數字表示不同的含義。

2、例1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相反意義的數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過觀察三個地方氣温在温度計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這樣兩個相反意義的數量,用以前的數無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學呼之欲出,感受“+4”和“—4”兩種表示數的方法的需要與重要。在此基礎上掌握讀寫方法,知道“+4”可以寫成“4”,正號可以省略。

3、例2通過生活中另一種相反意義的量——海拔高度,進一步掌握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此時並未抽象出正數與負數的概念,僅僅是學習正、負數的表示方法與讀法。這令我在教學中很難把握,因為常常會在此時衝口説出“正數”與“負數”兩個名稱。

“以海平面為分界線”這是本題的關鍵,它既溝通與上題“以0為分界線”的聯繫,又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兩地海拔高度為何要用正負數來表示的重點。我在教學時先出示圖,然後提問:珠穆朗瑪峯的高度是從哪裏量起的?學生有多種答案:山腳、平地……然後通過讀題了解到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米,從而引出“以海平面為分界線”,高於海平面的'記為正,低於海平面的記為負。

4、利用對課上所接觸到的數分類,將具有現實生活意義的數量抽象出來,完成兩個概念的學習。

在分類過程中進行兩個概念的對比,抽象出正數與負數的各自特徵,強調正、負數與0的關係。完成練一練,鞏固這一知識點。

5、小結本課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梳理新知。

6、堂上檢測。五年級的教學與中低年級不同之處在於增加了練習量,將練習課融入到新課中。

7、及時總結評價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六

本節課是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

這節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這兩點:

一、遊戲導入,深深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遊戲過程中,我特別設計了學生比較熟知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充分體驗什麼是相反意義的量。例如:方位上和下,前和後,電梯的上升和下降,存錢和取錢,得分和扣分,盈利和虧損等。特別是温度計中零上和零下的引用既讓學生很好的感知相反意義的量,又為下一環節利用温度計探索正、負數的有關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情景教學,大大提高學生的思考質量。面對熟知的教學情境,學生是充滿自信的,始終以一種積極地心態面對問題,從而思考問題的質量也是相當高的。創設學生的熟知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同時反思自己的不足。在舉完例子以後,體現相反意義時,引導性不夠好,應多舉幾組例子後,在進行板書(板書太早),目標達成度不夠高。

很多時候,因為教師的急於求成導致整個課程的教學不夠完美。這是年輕教師教學的弊端,對一些關鍵性的東西往往“火候“不夠。所以,要戒驕戒躁,踏踏實實的把一節課上好。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典型的概念教學課。本節課有單位“1”、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幾個抽象的概念需要學生熟知。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其中,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教學重點也是本節最難突破的一個難點。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單位“1”是一個物體,這節課的單位“1”指的是一個活若干個物體。學生在單位“1”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難。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逐步滲透單位“1”的具體含義。從第一組例題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分析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引導學生這個分數是怎樣得到的?第二足例題也是特別注意這個整體指什麼?怎樣得到分數的?學生只有在找到單位“1”的前提下,才能知道把誰平均分,才能知道分數是怎樣來的。在知識的生成過程中,我能夠根據知識的產生過程逐步的展現在學生的思維中,這對孩子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非常有益的。

(二)注重在練習題的挑選上側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選擇的每一道練習題都有精彩的現實情景,有利於學生分析、總結、歸納、理解。在做每一道題以前,先讓學生自己説單位“1”在題中指的是什麼?在讓學生充分的分析分數的意義。

(三)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總結結論。這節課,我設計了很多“拋磚引玉”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的説,教師適時總結引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

當然,課程在設計上還有很多不足。就目前來説,我在研究怎樣設計能使我的教學設計更合理,讓孩子在接受新知識與技能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七

今天上了第二節課,對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點,第二節課與第一節課的區別應該在於,第一節課中有比較明確的“0”,正負表示的量相對較固定,而第二節課的“0”可能並不確定,同時正負表示的量是人為規定的,可以規定向東走為正,也可以規定向西走為正,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並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只有在準確理解正負的相對關係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運用。因此在課始又強調了“零度”、“海拔”等。還有特別重要的0。不論是數軸上的0還是温度計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讓學生充分理解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這樣學生才不至於犯錯。 在教學中有這個一節細節,練習一第10題,表示上下車人數時,有學生回答,上車+8人,下車-3人,是否説明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正負數表示的意義呢?+8的正實際上就表示了上車的意思,他們理解了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首先讓他們觀察哪些數據表示上車人數,哪些表示下車人數,再讓他們説説怎麼看出來的,結果細心的學生髮現起點站+21人肯定是上車的,終點站-21人肯定是下車的,得出了正數表示上車的人數,負數表示下車的人數,這樣再做下面的題目就會好一點。從後面的效果來看還可以。另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學生的負擔越減越重,是否也與數學課堂中其他的知識太多有關?例如這部分內容剛開始就出示温度計(只有攝氏度),讓學生自己讀讀,説説表示的意義,學生是否會學得輕鬆一點。在練習中所接觸的那些具體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師能記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氣温是-183攝氏度,又何況學生呢?現在的數學課對數學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不僅要有紮實的數學基本功還要有紮實的語文功底。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八

一、創設有利於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課始我讓學生記錄老師的話“固城國小本學期轉入學生23名,轉出18名”。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教師敍述的意義。有的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列表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數的方式進行記錄。通過展示,學生對不同的記錄方式進行融合與比較,在此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符號表達信息的簡捷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二、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增進對負數的瞭解

初步認識負數以後,我讓學生結合生活的經驗,説説負數在生活中的表現,通過學生的交流與彙報。學生將負數置於具體的生活經驗之中。在一過程分兩個階段完成:一、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負數?二、結合你自己的理解,舉一些可用負數表示的例子。通過上述兩個階段的活動,學生對負數獲得了基於自身經驗的不同理解。

三、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初步認識負數後,我讓學生在數軸上表示正負數,通過數形結合,學生對於正數和負數獲得了更深的認識。在用數軸上表示正負數的時候我覺得下面兩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一是,表示正數時為什麼要從左往右看,而表示負數時為什麼要從右往左看。(這一問題可以聯繫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來理解),二是,“+2和—2哪個數大?”這一問題不應僅停留在對數軸的直接觀察之上,最好還應該聯繫生活的實際來進行理解。這樣學生才會對這一客觀的數學問題獲得主觀的認識,從而提高知識的活力。

四、藉助於具體的數據,使學生獲得一些生活的常識和社會的知識

教材中安排的許多習題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如水的凝固點、沸點、動物生活的一般温度等;有的是一些社會的知識,如我國的最低點、南極的温度等。在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會讀數,還應該讓學生對於這一些知識有所瞭解,從而實現數學的綜合化。

在本課的教學中有一個難點的處理應該引起注意。“在温度計上表示—11度”,對於這一温度的表示,學生經常會錯誤地表示成—9。對於這一表示錯誤我們應該讓學生進行反思,查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學生領會用負數表示時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方向,其次確定數的表示位置。我想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對於“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徵會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篇九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負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生分別舉例,暢所欲言……。)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着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着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裏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

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後,交流、檢查。

3.聯繫實際,加深認識。

(1)説一説存摺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教學例2。)

(2)聯繫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並用正、負數來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髮言板書。

這樣的正、負數能寫完嗎?(板書:? ?)

強調指出: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1)看一看、讀一讀。

談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屏幕: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氣温情況(課件出示)。

哈爾濱: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數也有負數,請把負數讀出來。

(2)找一找、説一説。

我們來看首都北京當天的温度,“-5 ℃”讀作:“負五攝氏度”或“負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麼?

你能在温度計上找出這兩個温度所在的刻度嗎?(課件出示温度計,沒有刻度數)為什麼?

現在你能很快找出來嗎?(給出温度計的刻度數,生到前面指。)

説一説,你怎麼這麼快就找到了?

(課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嗎?

(3)提升認識。

請學生觀察温度計,説一説有什麼發現?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為分界點,零上温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總結歸納。

如果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數只分為正數和0的話,那麼今天我們可以對“數”進行重新分類:

(完善板書。)

5.練一練。

讀一讀,填一填。(練習一第1題。)

6.出示課題。

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新知識?認識了哪位新朋友?你能為今天的數學課定一個課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並選擇板書課題:認識負數。

7.負數的歷史。

(1)介紹。

其實,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有着悠久的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課件配音播放):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運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對正數和負數就有了記載。魏朝數學家劉徽在該書的註文中則更進一步地概括了正、負數的意義:‘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這句話的意思是:‘兩種得失相反的數,分別叫做正數和負數。’並且規定用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由於記錄時換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紀,數學家還創造了在數字上面畫斜槓來表示負數的方法。國外對負數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並且也出現了各種表示負數的形式,直到20世紀初,才形成了現在的形式。但比中國晚了數百年!”

(2)交流。

簡單瞭解了負數的歷史,你有什麼感受?

三、練習應用

今天,負數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廣泛的用途。讓我們就一起走進生活,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課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題。)

通常,我們規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米,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記作_____________;吐魯番盆地大約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應記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練習一第2題。)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記作_________℃, 夜間的平均温度為零下150℃,記作_____________℃。

3.(出示電梯按鈕圖)小紅的家在五樓,儲藏室在地下一樓。如果她要回家,按哪個按鈕?如果到儲藏室取東西呢?

4.表示時間。(練習一第3題。)

5.

“淨含量:10±0.1kg”表示什麼意思?

四、總結延伸

1.學生交流收穫。

2.總結。

簡要、具體地評價學生的收穫,並強調:關於負數,生活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走進負數,還有更多的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收穫。

【教學反思】:

在設計《負數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大膽嘗試、摸索、利用“讓學生用數學語言去表達數學思想”的思路進行教學,雖然還沒有成形,還在探索中。但是也收穫了許多寶貴的信息。真實、紮實、有效是評判一節好課的標準。對照重難點,我認為本節課做到以下幾點:

1、真實找準基礎。

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為切入,迅速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負數的認識提供了一種必要和需求,主動學習從這裏開始了。

2、紮實整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