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創業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名人創業小故事精品多篇

名人創業小故事 篇一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件、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範圍內領導者。在2008年6月截止上個財年,微軟公司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父親,William es II,是西雅圖律師。蓋茨已故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公立國小和私立湖濱中學。在那裏,他發現了他在軟件方面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時候,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 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創建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工具這樣信念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蓋茨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件產業成功關鍵。在蓋茨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件技術,使軟件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二

今天,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陳山枝,北京慧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曉丹來到中青在線演播室,做客第九期“勞動·創造·奮鬥——我的青春故事”勵志教育在線訪談。作為通訊和軟件行業領軍人物,兩位嘉賓與網友分享了他們工作和創業中的青春故事。

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家裏人希望陳山枝選醫學,但聽説學醫要背很多東西,不喜歡背東西的他選擇了通訊技術,並一直讀到博士。

我國的第一代移動通訊設備都是進口的,第二代的,我國還只能做部分系統設備。到第三代移動通信時候,大唐電信集團抓住了機會,提出了第三代移動通訊技術標準——TD-SCDMA,被國際電信聯盟接納為三個國際主流標準值之一,“大唐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是依靠一個團隊,不是技術總負責人,在這個過程中依靠團隊企業化運作,也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從2006開始,陳山枝帶領科研團隊開展TD-SCDMA4G業務,今年1月正式被國際電聯接納為4G的國際標準,“後面的‘拉犁’更多是我們團隊一塊‘拉犁’的過程”,陳山枝説。

回首自己的成長,陳山枝認為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很重要,“交給你的項目你能認真做好就會有新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經驗、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提升。給你更大項目時候,只要你認真做,一定還會有新機會。”陳山枝説。

姜曉丹研究生階段和幾個同學共同做一些IT方面的研究,“到快畢業的時候,大家覺得把這事就扔了,有點可惜”,當時清華信息學院院長也有一個觀點,IT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必須緊密地和市場結合。

憑着年輕人的拼勁,幾個人成立了北京慧點科技公司。“當時也是一種感召,那會兒談的比較多的是微軟、比爾·蓋茨,看到軟件產業快速的發展趨勢,覺得中國總應該在這個產業上做點事”。

姜曉丹雄心勃勃,但是剛剛創業的他還很快就遇到了企業的困難,“我們是一幫學計算機、自動化、電子類專業的人湊在一塊,但是做綜合管理的沒有,懂技術的沒有,懂銷售的人沒有,我們從只會做技術。”好在這個團隊“一直在學習中成長,缺什麼就補什麼”。

“在成長過程當中,,肯定有失敗,慧點的成長也是在教訓中成長的過程”,面對未來的發展道路,姜曉丹和他的團隊已經將北京慧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定位於要做中國最好的軟件企業。

同樣作為電子技術領域的領跑者,北京華旗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馮軍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企業取名叫“華旗”,就是希望能成為中華企業的一面旗幟。當他還是學生時就有這麼一個願望。後來成立華旗,決定公司的品牌就叫“愛國者”。這個名字吸引了很多優秀的志同道合的人才進來。

在企業與日本品牌、韓國品牌激烈競爭的時候,他和自己的團隊努力堅持。“確實壓力很大、很辛苦。但是大家志同道合,我們都有決心做出一番事業,還是堅守下來了”。

“華旗”在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馮軍坦言,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學到了很多,包括怎樣幫助別人,怎樣與其他企業合作,以及如何走向世界。

對於年輕創業者,馮軍建議別把創業侷限在辦企業、做老闆上。創業就是創造新的價值,要把創業當作事業。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三

送2/3地皮給政府的精明商人

美國某城30英里以外的山坡上有一塊不毛之地,地皮的主人見地皮擱在那裏沒用,就把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新主人靈機一動,跑到當地政府部門説:我有一塊地皮,我願意無償捐獻給政府,但我是一個教育救國論者,因此這塊地皮只能建一所大學。政府如獲至寶,當即就同意了。

於是,他把地皮的2/3捐給了政府。不久,一所頗具規模的大學就矗立在了這塊不毛之地上。聰明的地皮主人就在剩下的1/3的土地上修建了學生公寓、餐廳、商場、酒吧、影劇院等等,形成了大學門前的商業一條街。沒多久,地皮的損失就從商業街的贏利中賺了回來。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四

聯想CEO柳傳志的故事

年齡:65歲

創業時間:1984年創立聯想

第一桶金:漢卡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為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柳傳志:做“倒爺”被騙

1980年代初,計算機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創業成功人士的事例,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

1980年代初,計算機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為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直在私下裏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因為前面沒有路可走,所以選擇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可以使用所裏的技術成果,員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裏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裏,公司裏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幹什麼。柳傳志後來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幹什麼好了,所以能幹什麼就先幹着,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創業成功人士的事例,後來因為聽説倒買一台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着去做。當時有説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小心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不過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後來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必須裝上漢卡,每台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濕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後來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名人創業小故事 篇五

在港台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知名度可以説是最高。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霍英東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一個!

霍英東父母靠着一隻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屍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倖被過路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蠔,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剷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説“倒黴人喝水都牙痛”。不過,早年艱辛和挫折,並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着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英東終於以敏鋭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於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餘物資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後賣出。

由於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幹。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機器,並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闆也看中了這批貨,願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淨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資本。

香港“土地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霍英東就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開發。於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第一幢大廈,並創辦了“立信建築置業有限公司”。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後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可是由於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

一個偶然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以採取房產預售方法,利用想購房者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房地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最高紀錄。當別建築商也學着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築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建築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土地爺”!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六

出生的張勝鋒,是四川樂山人,現在正在四川省西華大學就讀,今年將研究生畢業。對於網絡創業,他説對客户,誠信很重要;對產品,要嚴格把關質量。

今年的就業環境並不輕鬆,就在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為工作四處奔波時,西華大學的應屆研究生張勝鋒則顯得比較從容,因為他已經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早在大二時,張勝鋒就覺察到B2B的營銷模式,開始了互聯網創業之路。他的手工真皮女鞋,在短短的1年裏,就創下了百萬元以上的業績,今年3月以來的銷量,迄今已突破了40萬元。他説:“創業,前期一定要做好知識儲備。”

眼光看準B2B商機 大二開始獨立創業,正在西華大學讀大二的張勝鋒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雖然攻讀的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但是無意中,他發現了電子商務模式當中的商機。他進一步瞭解到,成都作為女鞋之都,擁有大批優質的皮鞋製作廠。

於是,張勝峯開始着手調查市場,註冊阿里巴巴,並獨挑大樑,成了B2B最早一批大學生淘金者。

張勝鋒説,知識儲備是創業最關鍵的因素,“在你決定要開始創業之前,最好在各個方面做好足夠的知識儲備,尤其是你的創業項目所處的行業。豐富的知識儲備,會讓你在創業過程中發展得更快、更出彩。”關於這一點,他舉例分析到,如果有資金問題,可以依賴金融、財務方面的知識儲備,把創業項目做一個完整詳細的報表分析,可以找到很多的融資渠道;如果想分析項目前景,可以依賴數學方面的知識儲備,建模分析項目,可不可行一目瞭然。

張勝鋒暫時擱置了自己的創業項目,他解釋道,“一個人做這個項目確實很累,而且當時我決定考研,增加知識儲備。”對於他而言,攻讀企業管理專業更為合適,也更有用。

他説,研究生教育很大程度上開闊了他的眼界,對他創業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態度誠待商家顧客 零投入換鉅額投資

10月,張勝鋒決定重拾之前的創業項目。很偶然的是,一個女鞋廠商打來電話,提出了先給予貨物支持再資金結算的方案。“在資金方面,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但廠家也不是傻瓜,不會隨隨便便地就把數十萬元的貨物拿給你。過去幾年裏,在和廠家接洽的過程中,我一直是誠實、真誠地和他們溝通。就是因為誠信,我才收穫了這份幸運。”張勝鋒説,他因此一分錢沒花,拿到了十幾萬的“天使投資”。

張勝鋒還自嘲地説自己是一個“偽處女座”,因為無論是在產品質量方面還是材質方面都要求十分嚴格。“在材質方面,使用的材料必須全部是頭層牛皮,產品生產出來以後,必須要檢查,我不允許有一雙不合格的鞋子進入倉庫。”張勝鋒説,並且在發貨時,他要一雙一雙打開盒子檢查以再次確認。

如此這般,張勝鋒一步一步積累起自創品牌“梅利凱恩”女鞋的名氣,由於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現在有不少商家會主動聯繫他,合作的零售商家也越來越多。

“創業過程中,誠信真的很重要。如果你欺騙了一次你的顧客,你將會失去這個客户,帶來的損失是永久的。”張勝鋒堅定地説,如今,他擁有4家穩定優質的供貨商,140多家淘寶合作賣家,在山東、福建、東北等地也有自己的零售合作伙伴。

理想開創90後品牌 並推向全國市場

縱觀現有的女鞋市場,大多是90後、90後人創下的企業,而90後創下的則屈指可數。對於未來發展,張勝鋒説:“希望做一個屬於90後的女鞋品牌。”

在張勝鋒的創業之路上,“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也為張勝鋒的創業項目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中特別指出,開網店可以享受相關扶持政策。而在四川的大學生開網店創業,最高可以拿到政府提供的10萬元創業資金支持。

去年,張勝鋒的創業項目入駐學校的孵化園後,收穫了一大批和他一樣有着相同創業熱情的小夥伴。如今,除了校內孵化園的團隊以外,張勝鋒還在新都的寫字樓租了一個7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固定員工有6個人。

根據張勝鋒的規劃,他將在3年內把自創女鞋品牌推向全國市場,在女鞋市場站穩腳跟,並擁有一大批穩定的客户羣。而在品牌發展規劃上,他將通過科學的管理知識來優化供應鏈。

張勝鋒若有所思的説:“賺錢只是我創業的其中一個目標,對我而言,我創業的另外一個目標是去影響別人的生活,讓人們不再站在昂貴的櫥窗外面惆悵,而是輕鬆、簡單地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幸福。”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七

蔣建平曾被被提名為建國60年餐飲60大人物之一,是第二屆常州市“感動常州”十大新聞人物。他從賣盒飯起家,到2007年,就擁有了10億元資產。可是誰能想到,創業前的蔣建平,窮得連飯都吃不起,這不是開玩笑,現實裏總有很多勵志故事在激勵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一起來看看蔣建平的勵志創業故事。

小時候,蔣建平家境貧寒,只讀到國中就輟學了。走出校門,蔣建平在糧管所當保管員。下崗後,接連兩個月都沒能找到工作,家裏連買米的錢都是向父親借來的。一天,飢腸轆轆的他,在一輛三輪車上花2毛錢買了盒米飯充飢。

1993年,當時還在糧管所當保管員的蔣建平,從攤主的口中得知:賣盒飯很賺錢。他決定賣盒飯。下海創業,辦一個快餐公司。窮得連飯都吃不起,還想創業,這不是痴人説夢嗎?但人就是這樣,越是貧窮,越能激發內心的正能量。一個貧窮的人,很容易在別人不屑一顧的地方發現機會,別無選擇地幹起別人眼中最卑微的工作,別人認為不值得一提的收入,讓他感到無比興奮;這種興奮就是成就偉業的強大動力。

説幹就幹!蔣建平借了一輛三輪車開始賣盒飯。第一天,他和妻子忙碌了大半天,掙了110元。蔣建平看到了希望,整天騎着三輪車賣盒飯。由於他借來的三輪車沒有執照,經常被城管沒收,他只得既交罰款,又説好話。他承包了常州市一家老年公寓的食堂,藉着這個只有20多平方米的場地,一邊為老年供餐,一邊試着做起了電話訂餐的外賣業務。沒人知道他的快餐店,他就散發小廣告。就這樣,他的盒飯事業開始快速發展。

1997年,蔣建平帶着5萬塊錢和幾個老部下,決定進軍北京市場。這時,蔣建平在商業模式上做了一個創新:無店鋪的商業模式。當時北京的快餐市場已近飽和,競爭激烈,而北京的門店租金很高、交通狀況很複雜,根本不是麗華原來的發展模式可以承受的。假如依循常規,租門面,招員工,買送餐車,拉開架式從頭做起,成本將非常高。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科院電子所食堂走入了蔣建平的視線。由於體制的原因,這個食堂一直經營不善,中科院的領導們能解決很高深的學術問題,卻解決不好職工的吃飯問題。“能不能讓我們來承包這個食堂?”這個想法讓他興奮了好幾天,因為承包下來意味着他在北京的店可以開張了,他也不用為開店的資金髮愁了。他主動找到中科院的領導,談了很多次,終於把協議簽了下來:麗華把電子所食堂承包下來,一方面解決電子所職工的吃飯問題,一方面作為麗華快餐的生產車間。

店開了,但北京這麼大的城市怎麼送餐又是一個大問題。買車還是一個資金的問題,只能繞着走。蔣建平發現北京有很多小麪包車,乾脆連人帶車一起租過來吧。這一招和租食堂一樣有效、實用、幫助蔣建平度過了剛來北京的難關。

第一家店在北京開業並獲得成功之後,蔣建平信心大增,把這種低成本擴張模式迅速在北京複製。麗華在北京共開設了22家分店,這些分店有都是由原來國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閒置下來的食堂改造而來,為麗華的發展找到了大量廉價資源。

到2004年麗華快餐在北京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市場都獲得成功之後,把目光投向了珠三角地區。僅僅兩年時間,麗華快餐在珠三角的日銷售份數過萬。2007年,蔣建平的資產已經達到了10億元。

對於80後一代的創業者,我們應該從這個經典的勵志創業故事裏得到一些啟示。蔣建平為什麼能開創事業?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他難道有什麼成功創業的祕訣?其實祕訣就是:當你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硬着頭皮去嘗試那些在別人看來不是辦法的辦法。

勵志創業故事啟示:也許我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從這個勵志創業故事裏,我們看到了蔣建平所創造的10多億資產的原始資本卻是那輛借來的沒有牌照的三輪車。所以,我們不要抱怨自己沒有創業資金,不要抱怨自己沒有一個富爸爸,捫心自問,我們現在的處境比當年的蔣建平還艱難嗎?世上99%的人都不缺創業的資金,他們所缺的只是行動。世上有很多適合白手起家的生意,只要你做一個有心人,你必能找到這樣的生意。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八

美國一出版商有一批滯銷的書久久不能脱手,便給總統送去一本,並三番五次地徵求總統的意見,忙於政務的總統沒有時間與其糾纏,便隨口應了一句:“這本書不錯!”出版商如獲至寶般地大肆宣傳:“現在有總統先生喜歡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滯銷的書不久就被一搶而空了。

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了,他又送給總統一本。總統上了一回當,想奚落他一下,便説:“這本書糟透了。”出版商聽後大喜,他打出廣告:“現在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結果,不少人出於好奇爭相購買,書隨之脱銷。

出版商第三次將書送給總統的時候,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不置可否。出版商卻大作廣告:“現在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賺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