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創業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W

經典創業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最新創業的勵志故事5篇經典 篇一

創業,咱風雨同舟

26年前,一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早早地就意識到:自己的老闆其實就是自己。於是他為自己設定了明確的目標,並立即付諸行動,調動所有可以調動的資源向目標邁進。他甚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為公司的名字和商標,以提醒自己將要為一切結果負責。最終,他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商業成功。這個年輕人就是邁克爾·戴爾。

相似的故事也曾發生在比爾·蓋茨及一批年輕的中國企業家身上。他們的人生傳奇大大激發了一代年輕人的夢想與激情,不少人因此走上了創業的追夢之旅。

然而,一旦上路,你就會發現,創業之路並不像夢中望見的那麼平坦,現實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大多時候,艱辛、坎坷甚至陷阱和痛苦會如影隨形地接踵而來,像潮水般不停地一波一波湧向你,將你圍困,將你擊倒……你不由地會感到迷茫、恐懼,感到孤單無助。但是,這個時候你已經毫無退路了,投出去的錢就像潑出去的水,想抽身、想洗手、想回到從前談何容易!後退一步懸崖萬丈。也許擦掉眼中的淚,咬牙走下去,還有一線生機——

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

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

這是那首“創業聖歌”《在路上》中的兩句歌詞,它道出了無數創業者曾經共有過的心路歷程,因此聽起來才那麼撼人心魄,讓每個曾經歷過創業風雨的人為之眼含熱淚!

沒有夢想,是平庸的。但是,有了夢想就一定能擺脱平庸,走向成功嗎?未必。因為現實就是現實,不是夢中的金光大道。在以往的採訪中,我們曾遇到過不少失敗的創業者以及對創業懷着滿腔熱情和幻想的年輕人,如果論夢想與激情,他們一點都不缺,但是若論創業的準備或經驗,他們幾乎都是一張白紙。他們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有人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有感於此,我們才特別策劃、組織了這一期創業專題。

雖然本刊的宗旨就是“點燃夢想,激勵創業”,而且我們以往一直密切關注着青年的創業問題,但是創業的艱辛、創業之路的坎坷漫長以及創業低成功率的現實,也不斷促使我們理性地思考和對待這個問題。

本期,我們通過微博及其他方式,就創業的動機、創業過程中遭遇的某些問題,進行了隨機的調查與交流,不少專家也積極參與,不僅撰稿支持,還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在此我們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後,我們將對創業中可能遭遇的一系列具體問題,陸續進行專題探討,希望更多的朋友支持並參與進來。如果這些專題能夠對廣大的創業者朋友有所啟發,或者哪怕有一點點的實實在在的助益,我們就滿足了。

在路上,無論雨多麼橫,無論風多麼狂,請記住我們願與您風雨同舟,我們願分擔您的歡樂與憂愁……

最新創業的勵志故事5篇經典 篇二

賴昌星一個流亡者的“窮途末路”

從默默無聞的農村少年,到富甲一方的商界大亨,再到逃亡海外的走私罪犯。12年後的今天,賴昌星再次進入公眾視線。7月23日,“廈門遠華集團特大走私案”首犯賴昌星被遣返回國。

在中國網友的眼中,賴昌星身負多種功能:打壓油價、揭露FB等等。顯然,賴獨特的氣質,以及他身上光怪陸離的傳聞,讓“賴昌星”這個普通的名字,在民間被演變成了一個集野心家與悲情英雄的傳奇符號。賴昌星迴來了,在多年與法律周旋中,他曾多次逃脱法律的制裁,但這一次,卻不再僥倖。如同拉登被擊斃後一樣,中文互聯網又陷入了集體狂歡中。

著名華裔評論家與媒體人丁果,在温哥華多次獨家專訪賴昌星。他在一篇對賴昌星的專訪中這樣寫道:“他還是招牌式地戴着一頂帽子,當他倒茶時,我想象遠華紅極一時的時候,他在那座如今已經被拍賣掉的紅樓裏,被人簇擁着招待八方來賓,哪裏用得着如今這般謙恭地讓座倒茶?”

“賴氏”的“另類奮鬥”

1958年,賴昌星出生,在8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與其他農村孩子一樣,賴昌星上學很晚,直到9歲才踏入學校的大門。童年時期的賴昌星,就表現出了與同齡人不同的經濟頭腦。兒時玩伴賴永獨回憶,早在讀國小時,賴昌星就跟他一起賣過油條、包子、冰棒,還從果農手裏買進水果,再在公路邊賣給路人。1973年國小畢業後,他先是在家種了一陣地,然後跟着哥哥一起到部隊挖了一年多水井,之後又去了泉州挖防空洞。工程做完後,賴昌星迴到了燒厝,與5個村民集資辦了一個小的汽車配件廠,每個人出幾百塊,幾個人既當老闆又當工人。由此,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筆投資。

兩年後,他單起爐灶,開了一個紡織機械廠。紡織機械廠的創辦趕上了改革開放之後來料加工型經濟的發展大潮,這為賴昌星的工廠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之後,他又相繼開辦印刷廠、雨傘廠,並從中積累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

然而真正觸動他的並不是已有的產業,而是倒賣電子產品所帶來的巨大利潤。當時,幾乎全國的客户都提着現金跑到南方沿海城市,尋找可能的貨源,輕鬆轉手間,價格便已翻了幾倍。賴昌星發現,在石獅這個走私的前線,走私的利潤空間巨大。

在確信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逐富之路後,賴昌星帶着400萬美元資產離開了石獅前往廈門,不久後移居香港。隨後,他開始大規模走私活動。

1999年,中國開始大規模打擊走私犯罪,賴昌星被查出其名下的廈門遠華公司進行國際走私,走私貨物的總金額高達500多億元人民幣,偷逃税款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十二載的“流亡生活”

1999年案發後,惶惶如喪家之犬的賴昌星逃至加拿大,開始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活”。

逃亡初期,賴昌星在加依然出手闊綽,曾斥巨資130多萬加元(近800萬元人民幣)購入位於温哥華西57街的一幢上千平方米的花園式豪宅。過慣了犬馬聲色、紙醉金迷日子,他的娛樂生活自然也不會冷清寂寞。這樣的生活持續到2001年11月,加拿大移民局以非法移民罪將賴昌星夫婦拘捕,直到2002年6月兩人才獲准有條件釋放。

外界判斷,賴昌星之所以過起有如“紅樓”的生活,是因為他剛到加拿大,誤判了形勢,以為可以太平無事。但賴昌星迴應説,自己是為了排解恐懼的心理,所以經常白天泡在賭場,晚上才回酒店打電話給國內的人瞭解案情進展。“特別是在頭兩個月,每天都聽到很多不好的消息,説不怕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想多想,就只好到賭場去麻痺自己。”

賴昌星表示他的飲食習慣很簡單,平時只是自己在家裏做些家鄉菜。“我最喜歡吃地瓜稀飯。”他強調,“只要有地瓜稀飯和鹹魚,我就感到非常滿足了。”賴昌星還自己親手種植台灣青蒜。“過去在福建老家經常吃,但在加拿大則很難在市面買到。所以就特別到有後院的朋友家裏借了一塊地來種。”

“貓捉老鼠”的窮途末路

可以説,賴昌星從劣跡敗露到出走加拿大再到被遣送回國接受法律的制裁並非易事,而是牽扯到多方利害關係的一場博弈。賴昌星之所以能夠從1999年出逃加拿大至今十餘年方才被捕歸案,其中既有他不斷上訴拖延時間的“耍賴”行為、“死刑不引渡”等原因,又與中西方文化、制度差異,中加雙方的利益權衡等深層次的因素密切相關。縱使干擾因素如此之多,國際環境如此複雜,我們仍然可以在這場“貓捉老鼠”中體會到中國政府的種種努力。

1999年,中央政府成立專案組,一舉破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經濟大案”——廈門遠華特大走私寨。

2005年,在中國政府的密切關注和加拿大有關部門的認真審查下,賴昌星的“難民”身份被否定。

2009年,加拿大總理哈珀開始了他的破冰之旅,在胡錦濤同志、温家寶總理與哈珀總理的會談中,中方仍然要求加方儘快遣返賴昌星,了結相關案件。

2011年,正值中國領導人訪問加拿大參加二十國峯會之時,中國外交部要求加方將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的首要嫌犯賴昌星遣返回國接受法律審判。

最終,這種種的努力換來了今日之成果——賴昌星被遣返回國,接受中國法律的制裁。

“流亡者”喪鐘的敲響

那麼多年來的事實證明,賴昌星並非一般人物。他的呼風喚雨,他的縝密,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瞭解,因為事涉走私,事涉掉腦袋,所以關乎核心機密的事,他肯定不會輕易告訴別人。哪怕是最親密的人,他也該留一手。

而一當賴昌星開了“金口”,該案是不是將真正徹底大白於天下?不管是當初因為賴昌星的不在而避重就輕,或者是查無對證而矢口否認,還是因為他的不在國內而漏了網,這一次怕已經不可能“神龍見首不見尾”。只要是這樣的推理成為事實,或原來有的“小魚”有可能成了“大魚”,或一直隱着的“大魚”將浮出水面,並不是沒有可能。我們甚至可以作這樣的推斷,當賴昌星被遣返回國的消息一經傳出,有人怕旱已寢食不安。

賴昌星的被遣返回國,是對那些犯罪分子利用各種手段畏罪潛逃的一個嚴正警告。包括賴昌星在內的該案30多名潛逃者被一一遣返,已經充分説明了這一點。在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犯下了罪行,以為逃亡到了國外就可以逃避法律制裁,那是一頁已經被翻過去的“老皇曆”了。

一則消息令人眼前一亮:6月26日晚,公安部工作組從馬來西亞將“3·10”特大跨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27名成員成功押解回京,至此該案最後一批大陸犯罪嫌疑人從國外全部押解回國,這一消息無不讓聽者大稱“痛快”。而賴昌星的被遣返回國和新的偵查開始,如一顆重磅炸彈再次引起一片叫好聲,其意義不僅僅是説明廈門特大走私案的最後收網已經開始,而是用事實詮釋着“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還是一個警示出逃外國的中國大陸罪犯只有戒掉“賴”字,舉手投降,接受法律審判才是唯一出路:更為那些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的“流亡者”,敲響了喪鐘,這場戰鬥卻還遠遠沒有結束!

最新創業的勵志故事5篇經典 篇三

徐可,一年玩出個億元公司

“叛逆女孩”,從英國輟學回鄉創業

1995年出生的徐可,高中時去了美國讀書,接着,考上英國的大學,並一路上到碩士。

2014年冬天回國探親時,徐可去看望好友莉莉,對方無意間提起,在某音樂學院當教授的父親剛退休,老人平時忙慣了,回到家裏忽然無所事事非常煩惱。巧的是,徐可認識的一名美國留學生很想學中國民樂,後來經她牽線,這個女孩就跟莉莉父親學起了古箏。

這件事給徐可的印象很深,後來她發現,其實生活中有技能又空閒的人很多,因種種原因,他們無法將自己的本領轉換成財富。這無疑是對“自身資源”的“冷藏”和浪費。同樣,還有很多人需要各種各樣的技能,儘管有“威客”之類的技能交換網站,但真要讓二者“結合”起來各取所需,具體操作時卻很難。

有沒有一種“神器”,讓有技能、有多餘時間的人和需要學習者,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對方,甚至成為朋友?徐可開始琢磨做個“價值技能社交”的App!

回到倫敦,徐可把自己的想法跟幾個搞IT的朋友一説,大家都覺得靠譜。雖然國內也有出售個人技能之類的小網站,但在支付和信用擔保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問題,所以“買賣雙方”都不太感興趣,業務一直冷冷清清。而徐可設計的方案,不僅巧妙解決了這些弊端,還能讓思維活躍、喜歡社交的90後,通過這種“神器”,既學本領又能交朋友。

2015年2月,徐可想清楚瞭如何做這款陌生人社交應用產品,併為其起名叫ERA。想法完善後,徐可決定回國創業。“這不是瞎折騰嗎?還沒拿到文憑就輟學,做生意,萬一失敗了呢?”母親聽她要創業,簡直暴跳如雷,母女倆的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徐可絕不是個乖乖聽話的孩子,逗比、惡搞、膽大闖禍,反正沒她不敢折騰的。這年4月初,她帶着幾個懂技術的朋友開始籌備創建自己的“訊蹤科技公司”。5月份搬到“沒空調、除了辦公桌站都站不下的20平米破居民樓”。許多同行笑稱這裏是個小作坊,並且嚇跑了許多來應聘的人員,這讓徐可一時哭笑不得。

“CEO除了團隊缺人就去找人,缺錢就去找錢,需要項目方向就去畫指標、做明燈之外,還要一路為團隊披荊斬棘,開路扛把子。出了問題遇見困難第一時間帶兵親戰!”這位辣妹苦笑説。無數個深夜她仍在電腦前工作,本想躺下小睡一陣再戰,不料抬頭驚訝地發現,天已大亮!

打造“神器”,讓你的技能變財富

徐可向投資人推介產品時,最初很多人是拒絕的。還有人善意地提醒她説,“有了陌陌、微信搖一搖在先,誰要再蹚陌生人社交這個渾水需要極大的勇氣,沒有足夠的創新必死無疑!”

的確,徐可在做ERA之前也意識到了99%以上的社交軟件都會面臨死亡的問題。因為巨頭搶佔了這塊市場,大多數的新晉產品難以存活。剩下來的1%,可能是用錢去買數據,有了用户之後,數據也是不上不下,難以發展。

但徐可對自己的產品胸有成竹,她堅信這個“技能買賣+交友”平台因實用性極強,同時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具有無窮潛力。2015年6月,女孩憑着一股拼勁,9天內拜訪了30家風投公司,終於拿到了天使輪的800萬元融資。

7月,隨着徐可團隊的軟件ERA正式上架,沒想到,這款價值技能社交App上線後,頗受用户喜歡。對具備特殊專長和經驗的人來説,簡直就是“賺錢神器”。小到教人搭配服裝、製作PPT、製作不同口味的咖啡,大到職業規劃、創業經驗等等,總之,只要你有“絕活”並有時間將其傳授給別人,都可以把“資源”源源不斷地轉換成財富。

除增長知識外,更多的人想學一些實用技能。如遊艇維修、小型飛行器的設計製作、怎樣“海淘”等等,簡直五花八門。到底該如何為自己的經驗和勞動定價?這幾乎是每一位走進ERA的“老師”,都需要反覆摸索的歷程。目前,在ERA平台上收費最高的客户之一是奧美廣告創意總監東東槍的課程——“如何把你的廣告做‘對’”,分兩次見面,一次一個半小時,收費15000元。即便如此,還是有100多人將東東槍收入了自己的“想見”名單。

令徐可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這個“技能買賣平台”,與需要者分享自己所長。徐可團隊的首款產品上線後不到兩個月,就擁有20萬用户。

一年玩出個億元公司

2015年10月, 徐可的ERA又用9天時間完成1200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消息傳出,在業界引起震動,一個95後黃毛小丫頭,到底用了什麼魔法能讓風投如此青睞?

其實説到底還是產品創意新穎,技術過硬。徐可説,ERA通過“接任務——做任務——拿獎勵”的模式,在強系統評級下完成擔保交易。在交易中,ERA作為第三方,承擔線上擔保的責任。而且能用最短時間最高效率找到最需要的人,並在最低成本條件下完成交互。教導用户把個人時間價值正確變現和怎樣把手中貨幣兑換成技能的有效時間。

而ERA在社交功能上最大的亮點在於,任務完成後,用户雙方可以互評,並生成各自信用值;同時它還使用一套RAI認證體系:用户在線提交身份、學歷等相關證件進行審核,保證前台賬號資料的真實性。基於這樣細緻的實名認證,用户在篩選聊天對象時,自然可以進行更多更深度的選擇。能有效防止用户在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無效社交、被坑蒙拐騙。這也是大批年輕用户非常推崇它的原因。

10月下旬,徐可的公司搬入了上海凌空SOHO千平米的大辦公室。在產品推廣上,徐可算得上是高手,她曾不花一分錢通過微博熱點事件營銷,做了一個2000萬PV的頭條。而她最擅長運用明星紅人進行粉絲經濟營銷,所以在網絡上也積累了一大票粉絲,就連目前ERA上也有不少明星用户,如著名歌手薛之謙、葉熙祺等。徐可的用户,以“對時尚特別感興趣,渴望學習多種新知識、新技能”的90後居多,“此外,這些新新人類的玩樂文化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市場經濟,我大膽預測,認知盈餘會是下一個爆發點。”她説。

如今,ERA已覆蓋了北上廣深外加杭州、武漢、成都等十多個大中城市。公司估值超過1億元!但徐可並沒有放慢繼續“攻城掠地”的腳步,她雄心勃勃地説,要幫中國幾千萬甚至上億有技能的人,都能把平時白白浪費的“空閒時間”,最終轉換成財富!

最新創業的勵志故事5篇經典 篇四

“玩”出來的CEO

作為2015年中國020潮流人物的獲獎者,高瑋的成功是從“玩”開始的。

多年前的高瑋,不僅是一個球迷,還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女生。她貪玩到,僅僅因為喜歡球星麥克爾·歐文,就在英國報考了足球產業管理。學習的過程是舒心的,但畢業以後,她才發現,這個專業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玩”。

原來,這個專業不僅收入低(年薪不到5萬),而且成功機會也很渺茫。看着身邊的同學通過創業都已經成為年薪超過50萬甚至100萬的成功人士,高瑋如置身熱鍋上的螞蟻。

可是,做什麼呢?高瑋毫無頭緒。當然,也有人給過她很多建議,比如賽事運營、體育經紀等,但她都不太能接受,一來她覺得市場不太好,二來,她覺得也不適合自己。直到有一天,有個投資人建議她做體育主題的旅遊,高瑋眼前頓時一亮:體育是她的專業,而旅遊這兩個字,一念出來,就讓人感覺到放鬆、愜意、舒適——更重要的是,能帶着一大幫與她自己一樣的球迷一起玩,想想都帶勁。

人都説萬事開頭難。高瑋卻沒嘗過這種感覺。公司成立,推廣期的時候,正值雙紅會,高瑋正愁該如何推廣時,一個在新浪體育工作的師弟建議她利用微博這個途徑。於是,她開始大膽地嘗試,結果,短短三個小時,她接的團就已經達到了50多個人。那一刻,高瑋甚至誤以為自己已經成功了,她如孩子一樣歡呼雀躍,如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告訴所有人她的成功。

然而,創業路漫漫,即使她開了好頭,並不代表接下來的路會一帆風順。果然,不久之後,高瑋就嚐到了失敗的滋味,接下來的一年裏,她竟然沒有成交一單。好在,她對這個行業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並未因此而放棄,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形勢。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高瑋四處奔走調查,打聽球迷們的喜好,為他們提供專業的解説,與他們一起在世界各地舉行的球賽中流連忘返,或騎自行車徜徉在充滿異域文化的街頭,或像個真正的賽車手那樣來一場激烈的PK,或像個學者那樣參觀各地的風土人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高瑋接到了她冰凍期後第一個團。與第一次曇花一現不同,接下來的團越來越多,2014年的時候,高瑋已經擁有了30多個團,這意味着她的成功才真正開始了。

此時的高瑋,感受到的並不是成功的得意,而是欣慰。每當她看到球迷們能在比賽的最前線,對着自己最喜歡的球星發出自己的心聲,並拍下合影……她都倍感欣慰。

面對鏡頭高瑋説,在創業的過程中,比起創業中得到利潤,更令她欣慰的是能得到球迷的認可。

是啊,誰會不喜歡一個能讓自己邊玩邊增長見識,豐富閲歷,欣賞美景……一個能讓自己在快樂的旅途中實現夢想的人呢?而高瑋,她得到的不僅是球迷的認可,還有事業的成功。

最新創業的勵志故事5篇經典 篇五

很多人的咖啡館

78個股東意見能一致嗎?

2011年1月7日,蚊二妞發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帖子——“用2000塊錢來開咖啡館吧!”,“這不是非法集資嗎?”質疑聲緊跟其後,但也得到了擁有同樣夢想的眾多網友的支持。二妞的男友是學法律的,幫她做出解釋和聲明,規範了制度。一週後,就有一百四十多人報名,遠遠超出徵集股東的數額。二妞趕緊關閉了帖子,按照時間先後,選取了前50名作為股東,總出資21萬元。

隨後,股東們紛紛把存摺送到二妞手上。

“看到那麼多陌生人直接把存摺交到我的手上,那種被信任的感覺真是無以言表。”二妞這樣回憶當時的心情。最終,50位股東,出資21萬,咖啡館的夢想向現實邁進了一步。然而,夢想實現的路上總是有那麼多的溝溝坎坎。

第一次股東大會上。通過自主報名、站台演講,股東每出資2000元擁有1票的權力,最終投票選出5人組成的董事會,蚊二妞票數最多當選為董事長。接下來必須考慮的是,在不計收入的情況下,一間咖啡館的一年運營支出到底需要多少錢?網友莫克發帖詳細列出咖啡館預算,得到的數字是70萬元。現在,50名股東不得不面臨的挑戰是,增加股東還是追加投資?

“如果不增加股東不增加資金,21萬很難把這件事情做好,可有的股東覺得股東太多了不好管理。”二妞分析,一些股東不願意新增股東,也許是“潛意識裏覺得已經得到的東西,必須要去保護,不希望有太多人加入進來分享。”

“那我是第一個發起的,如果我不願意跟你們分享,還會有股東們,還會有我們的咖啡館嗎?”二妞的話點醒了股東們。激烈討論後,大家認同了這樣的觀點:“很多人的咖啡館”這個平台必須做成開放的才可能生存下去。股東們又追加了一些投資,同時在網上開帖徵集新股東30人,最終確定所有股東共80個人(後來2人因為個人原因退出),總投資41萬元。

可註冊又碰到問題。註冊有限公司要求股東人數不超過50人,78個股東該怎麼去註冊?股權代理是個辦法,但可行嗎?“我們就給所有股東發短信,自願報名,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註冊股東,還有人希望讓人代理,因為除了註冊之外,投票權等其他權利都是一樣的。一些股東找到自己信任的人代理。”最終,實際註冊22個股東,其他的註冊股東代理。儘管與70萬元的理想投資額仍有差距。但是股東大會決定咖啡館先開張,爭取儘快盈利。

都説裝修是考驗情侶能否進入婚姻殿堂的一道坎兒,沒想到股東們的分歧和困難也都跟裝修有關。

在定裝修風格時,股東們為到底是裝成小清新風還是搖滾風各執己見,幾番討論後投票決定,小清新佔了上風。風格已定。開始裝修!誰知碰上個黑心裝修隊,水電改造完畢後,可能是看到股東們的孩子臉,以為他們不懂,想趁機撈上一筆,僅這一項就開出6萬元的天價,股東們空前團結一致對外,跟裝修隊鬥智鬥勇。緊急召集幾個懂裝修的股東,在百廢待興的咖啡館跟他們談判,從晚上七點多談到十二點多。

黑心裝修隊真是來者不善,居然説“不給6萬就把東西全部拆走”,一個股東看出他們的計謀,説“拆吧!”成功接住一招兒後,再跟他們講道理,軟硬兼施,最終總算把價格一步步砍到了合理價位3萬元。

2011年9月。綠色的招牌,近兩百平方米的面積,小清新的裝修風格,舒緩的音樂,藝術氣質的店員。由78個年輕的股東管理,名為“很多人的咖啡館”的咖啡館在北京朝陽區芍藥居開業了。

都不專業,誰來管理?

78個股東大多都是剛畢業的85後。他們沒有商業經驗,做事情憑着激情夢想,很理想化,但那又怎麼樣呢,就理想一把吧!

“第一家店一定選個面積比較大的地方。這是股東們的共識,不然股東們來都坐不下。”二妞笑着説。“股東或探店或找信息或提供資料,選址小組四處奔波一個月,衡量租金和地點,最終簽訂三年合同租下這個租金最便宜,面積最大的地方,但每年24萬的租金對他們來説”壓力山大“。租金加上裝修等花費。前期投資基本都花完了,找個專業的人來管理咖啡館,是太奢侈的想法。於是沒有商業經驗的股東們不斷”頭腦風暴“。

為了真正實現很多人蔘與,他們成立了很多工作小組,比如吧嗒負責的宣傳小組、咖啡豆負責的活動小組,產品小組、行政小組等等,各個小組組長相對固定,工作人員會不斷輪換。因為小組的工作主要是在網上進行,沒有那麼多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參與的人越來越多。

股東們大都遠程參與,那麼誰來管理這個咖啡館呢?這就不得不提到莫克了。他網名莫克gg,本名趙山君,大學畢業後曾任北京知名書店的運營總監。二妞的帖子發佈沒多久,莫克就開始關注,憑藉運營書店的經驗,莫克在咖啡館的QQ羣裏提出各種建議和指導,從一開始,莫克就選擇不成為股東。因為他覺得這羣懷揣夢想正在路上的年輕人”需要一個人在旁邊批評他們“。

後來他成為咖啡館開業之九年級個月的運營總監,免費的,兩個股東做兼職店員,另外請了兩個全職店員。因為店員都沒有經驗,莫克做過培訓和指導後。大家就輪班當店長,當班的店長負責協調店裏面所有的事情。希望用這個辦法讓大家儘快上手。半年之後,改用了輪值店長制,全職店員在這裏當班時間長了,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做三個月的輪值店長。這種方法很奏效,現在店員們已經個個不凡,都能獨立做咖啡,甚至能開發一些新品了。

今年的理想,明年的現實

現在除了日常的經營,每週咖啡館都要做兩次有趣的活動,體現咖啡館的特色也招徠客人,想法也都是來源於股東。

朗誦會、咖啡學院、電影放映等等,活動大都很文藝,可能因為股東中很多是文藝青年。股東們還在不停地想各種活動方式,”五道營那邊有個交換商店,我們正在跟他們溝通把他們交換物品的運營方式運用到這邊來,但不是簡單的以物易物,物品拿過來會有個定價,然後按照定價來換東西。“二妞介紹,”實際上咖啡館是想營造一個平台,股東或者顧客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在這兒實現。“

股東們在共同實現咖啡館夢想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合作伙伴,更是特別好的哥們姐們。他們經常會聚在一起。採訪前一天晚上股東們還出去”腐敗“了,聚餐後又回到店裏聊天兒、玩遊戲到深夜。”有個固定的據點兒玩兒,還是自己的,就像回家。“股東們為此自豪,關係也親如家人。過生日的時候他們的”手機會爆掉,微博上有無數的人@你“。有個股東網名爆米花,那天她過生日,二妞在店裏看到店員都買爆米花回來,為什麼都買爆米花,二妞一頭霧水。等他們在盤子上用爆米花擺成爆米花生日快樂幾個字,二妞才豁然開朗。當時的照片也被股東在微博上瘋轉。

咖啡館附近有幾所大學,二妞和其他股東都希望能給他們提供個活動的平台,當初菜單和定價也基本上都是針對這個羣體的。也有人説,”感覺我們的氣質很像學生,從整體的定位來説。‘很多人的咖啡館’更像一個學生社團。“所以他們的理想是經營好這家店,更希望能開分店,並把分店開在大學更加集中的地方。

在股東的選擇上。他們也有所思考。二妞説:”以前就是按照報名的順序來,沒有什麼篩選標準。假如開分店再吸收新的股東就想設一些標準了。“因為他們發現股東的相似度太高了,IT行業和搞設計的居多,資源也差不多。發展的話可能沒有太大的優勢。但她還是希望股東為剛畢業的年輕人,因為至少這些人還沒有被生活給磨滅夢想。

不管理想多麼美好,生存問題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行業內一個咖啡館要收回投資需要三年時間。二妞説,股東投的錢前期基本用完,運營費用都是掙的錢在支撐。但離真正收支平衡還有一點距離。現在交完一年的房租後,明年房租就很成問題了。最近股東們在討論到底下一步該怎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