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創業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04K

名人創業故事【多篇】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一

學的文科,誤打誤撞進入軟件行業,最後居然靠電子商務賣起了螃蟹……80後雙魚座的張明龍有點兒內向,和熟絡的朋友很聊得來,見了生人還會有些靦腆。因為一直和高校接觸,現年33歲的張明龍外表看起來還很像一位剛出校門的大學生,聊起他的創業之路,他毫不諱言,覺得自己的創業歷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值得大多數想創業朋友借鑑:先選好一個有前景的行業,一步步紮實做,慢中求機遇……

創業絕對低谷 負債70萬沒錢回家過年

張明龍畢業於東南大學文學院,20xx年年中,因為各種機遇,張明龍才和一位老鄉兼同事走上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他們創立的公司主要負責高校的數據庫服務業務,雖然在國外已有多年發展歷史,但在國內仍屬於新生行業,大家接受起來還比較困難,業務進程異常艱難。20xx年年初,堅持了半年多沒有效果的老鄉也離開了,剩下張明龍一個人苦撐公司。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也遠遠不是張明龍創業的。絕對低谷,直到20xx年年底公司扭虧為盈。張明龍負債最多時達到70多萬,能借的同學、朋友都借了。

“當時的感覺是絕望,沒有路可走,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當記者問到如何扭虧為盈時,張明龍説:“只能説自己是個幸運的人,遇到了很多願意幫助我的人,才能最後走出來。”

成立合作社 一年螃蟹賣了400萬元

高淳的固城湖螃蟹每到秋天人氣就特別火,不少人還特地前往高淳購買固城湖螃蟹。有了5年多創業歷練的張明龍隱約感覺到這個行業的前景,20xx年9月,張明龍在南京石婆婆庵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固城湖螃蟹店,和大多數到南京賣螃蟹的人不同,張明龍先是成立公司,他感覺到任何一個好的產品除保證產品質量等諸多因素外更需要的是做好服務,但如何區別自己的經銷服務與其他固城湖螃蟹經營者的不同呢?他特地為自己經銷的固城湖螃蟹註冊了一個服務商標“滄溪”。

但事實是,由於螃蟹季節性很強,一年只做三個月,並不能支撐公司全線運營。沒辦法,張明龍只能像游擊隊,到了季節就租門面,賣完就轉。“這對自身品牌形象很有影響。”張明龍説。直到20xx年,由於銷售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張明龍才有了固定的銷售點,到今年,張明龍已在全國建立多個直營店及中轉倉庫。

但真正使張明龍感到興奮的還是他的螃蟹電子商務平台“和蟹網”,自20xx年4月該平台上線以來,已累計銷售400多萬元的螃蟹,“我有近10年軟件行業從業經歷,近5年螃蟹銷售經驗,這兩個行業在我身上最典型的體現就是和蟹網。”

張明龍在20xx年就聯合當地農户成立了一個農民水產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所轄養殖區域均為固城湖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區域,,屬水陽江環繞水系,水質優良。目前為止,累計農户養殖面積近千畝,累計社員標準化長江系絨鰲蟹原種場100餘畝,已成為當地較有規模的養殖示範户。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二

今天,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陳山枝,北京慧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曉丹來到中青在線演播室,做客第九期“勞動·創造·奮鬥——我的青春故事”勵志教育在線訪談。作為通訊和軟件行業領軍人物,兩位嘉賓與網友分享了他們工作和創業中的青春故事。

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家裏人希望陳山枝選醫學,但聽説學醫要背很多東西,不喜歡背東西的他選擇了通訊技術,並一直讀到博士。

我國的第一代移動通訊設備都是進口的,第二代的,我國還只能做部分系統設備。到第三代移動通信時候,大唐電信集團抓住了機會,提出了第三代移動通訊技術標準——TD-SCDMA,被國際電信聯盟接納為三個國際主流標準值之一,“大唐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是依靠一個團隊,不是技術總負責人,在這個過程中依靠團隊企業化運作,也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從2006開始,陳山枝帶領科研團隊開展TD-SCDMA4G業務,今年1月正式被國際電聯接納為4G的國際標準,“後面的‘拉犁’更多是我們團隊一塊‘拉犁’的過程”,陳山枝説。

回首自己的成長,陳山枝認為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很重要,“交給你的項目你能認真做好就會有新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經驗、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提升。給你更大項目時候,只要你認真做,一定還會有新機會。”陳山枝説。

姜曉丹研究生階段和幾個同學共同做一些IT方面的研究,“到快畢業的時候,大家覺得把這事就扔了,有點可惜”,當時清華信息學院院長也有一個觀點,IT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必須緊密地和市場結合。

憑着年輕人的拼勁,幾個人成立了北京慧點科技公司。“當時也是一種感召,那會兒談的比較多的是微軟、比爾·蓋茨,看到軟件產業快速的發展趨勢,覺得中國總應該在這個產業上做點事”。

姜曉丹雄心勃勃,但是剛剛創業的他還很快就遇到了企業的困難,“我們是一幫學計算機、自動化、電子類專業的人湊在一塊,但是做綜合管理的沒有,懂技術的沒有,懂銷售的人沒有,我們從只會做技術。”好在這個團隊“一直在學習中成長,缺什麼就補什麼”。

“在成長過程當中,,肯定有失敗,慧點的成長也是在教訓中成長的過程”,面對未來的發展道路,姜曉丹和他的團隊已經將北京慧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定位於要做中國最好的軟件企業。

同樣作為電子技術領域的領跑者,北京華旗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馮軍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企業取名叫“華旗”,就是希望能成為中華企業的一面旗幟。當他還是學生時就有這麼一個願望。後來成立華旗,決定公司的品牌就叫“愛國者”。這個名字吸引了很多優秀的志同道合的人才進來。

在企業與日本品牌、韓國品牌激烈競爭的時候,他和自己的團隊努力堅持。“確實壓力很大、很辛苦。但是大家志同道合,我們都有決心做出一番事業,還是堅守下來了”。

“華旗”在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馮軍坦言,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學到了很多,包括怎樣幫助別人,怎樣與其他企業合作,以及如何走向世界。

對於年輕創業者,馮軍建議別把創業侷限在辦企業、做老闆上。創業就是創造新的價值,要把創業當作事業。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篇三

蔣建平曾被被提名為建國60年餐飲60大人物之一,是第二屆常州市“感動常州”十大新聞人物。他從賣盒飯起家,到2007年,就擁有了10億元資產。可是誰能想到,創業前的蔣建平,窮得連飯都吃不起,這不是開玩笑,現實裏總有很多勵志故事在激勵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一起來看看蔣建平的勵志創業故事。

小時候,蔣建平家境貧寒,只讀到國中就輟學了。走出校門,蔣建平在糧管所當保管員。下崗後,接連兩個月都沒能找到工作,家裏連買米的錢都是向父親借來的。一天,飢腸轆轆的他,在一輛三輪車上花2毛錢買了盒米飯充飢。

1993年,當時還在糧管所當保管員的蔣建平,從攤主的口中得知:賣盒飯很賺錢。他決定賣盒飯。下海創業,辦一個快餐公司。窮得連飯都吃不起,還想創業,這不是痴人説夢嗎?但人就是這樣,越是貧窮,越能激發內心的正能量。一個貧窮的人,很容易在別人不屑一顧的地方發現機會,別無選擇地幹起別人眼中最卑微的工作,別人認為不值得一提的收入,讓他感到無比興奮;這種興奮就是成就偉業的強大動力。

説幹就幹!蔣建平借了一輛三輪車開始賣盒飯。第一天,他和妻子忙碌了大半天,掙了110元。蔣建平看到了希望,整天騎着三輪車賣盒飯。由於他借來的三輪車沒有執照,經常被城管沒收,他只得既交罰款,又説好話。他承包了常州市一家老年公寓的食堂,藉着這個只有20多平方米的場地,一邊為老年供餐,一邊試着做起了電話訂餐的外賣業務。沒人知道他的快餐店,他就散發小廣告。就這樣,他的盒飯事業開始快速發展。

1997年,蔣建平帶着5萬塊錢和幾個老部下,決定進軍北京市場。這時,蔣建平在商業模式上做了一個創新:無店鋪的商業模式。當時北京的快餐市場已近飽和,競爭激烈,而北京的門店租金很高、交通狀況很複雜,根本不是麗華原來的發展模式可以承受的。假如依循常規,租門面,招員工,買送餐車,拉開架式從頭做起,成本將非常高。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科院電子所食堂走入了蔣建平的視線。由於體制的原因,這個食堂一直經營不善,中科院的領導們能解決很高深的學術問題,卻解決不好職工的吃飯問題。“能不能讓我們來承包這個食堂?”這個想法讓他興奮了好幾天,因為承包下來意味着他在北京的店可以開張了,他也不用為開店的資金髮愁了。他主動找到中科院的領導,談了很多次,終於把協議簽了下來:麗華把電子所食堂承包下來,一方面解決電子所職工的吃飯問題,一方面作為麗華快餐的生產車間。

店開了,但北京這麼大的城市怎麼送餐又是一個大問題。買車還是一個資金的問題,只能繞着走。蔣建平發現北京有很多小麪包車,乾脆連人帶車一起租過來吧。這一招和租食堂一樣有效、實用、幫助蔣建平度過了剛來北京的難關。

第一家店在北京開業並獲得成功之後,蔣建平信心大增,把這種低成本擴張模式迅速在北京複製。麗華在北京共開設了22家分店,這些分店有都是由原來國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閒置下來的食堂改造而來,為麗華的發展找到了大量廉價資源。

到2004年麗華快餐在北京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市場都獲得成功之後,把目光投向了珠三角地區。僅僅兩年時間,麗華快餐在珠三角的日銷售份數過萬。2007年,蔣建平的資產已經達到了10億元。

對於80後一代的創業者,我們應該從這個經典的勵志創業故事裏得到一些啟示。蔣建平為什麼能開創事業?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他難道有什麼成功創業的祕訣?其實祕訣就是:當你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硬着頭皮去嘗試那些在別人看來不是辦法的辦法。

勵志創業故事啟示:也許我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從這個勵志創業故事裏,我們看到了蔣建平所創造的10多億資產的原始資本卻是那輛借來的沒有牌照的三輪車。所以,我們不要抱怨自己沒有創業資金,不要抱怨自己沒有一個富爸爸,捫心自問,我們現在的處境比當年的蔣建平還艱難嗎?世上99%的人都不缺創業的資金,他們所缺的只是行動。世上有很多適合白手起家的生意,只要你做一個有心人,你必能找到這樣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