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蓮説譯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4W

愛蓮説譯文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愛蓮説》鑑賞 篇一

這是千古名篇周敦頤的《愛蓮説》。其大意是,水生、陸生、草本和木本的花,可愛的非常多。晉代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人們非常喜愛牡丹;而我只喜愛蓮花,是因為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受污染,沐浴在清澈的漣漪中而不顯得妖媚;梗莖內中通透而外形挺直,既不是藤蔓也不是枝條;體香飄得越遠而越感清幽,潔淨植株亭亭玉立,然而只可以遠遠地觀賞,而不可過分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

我説:菊,乃花中的安逸隱士;牡丹,為花中的富貴福人;蓮,是花中的堂堂君子。唉!對菊花的酷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已很少聽説了;對於蓮花的珍愛,跟我一樣的不知是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可以説大眾化了。

這一篇小品文文字清新,思想深邃,富有哲理。雖然只有一百一十九字,但其主題突出,深刻博大,含蓄,意味深長,對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文化品位、道德水準、價值取向都具有巨大的。意義,對了解人的生命價值具有深刻的啟迪作用。特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已成為官宦士子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文章告訴我們,不論是為人還是處事,均要境界高遠,既追求理想,又保持節操。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頌,而且經久不衰,乃至被譯成英文,流傳環球。

周敦頤(1017—1073),為是我國理學開山鼻祖,其理學思想,又在中國哲學史上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他從小就喜愛讀書,故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説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他的氣度,均深深地感動過許多人,並前來追隨他,其中最著名的是程頤、程顥兩兄弟,為此,他們也成為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愛蓮説》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瞭解襯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引導學生保持堅貞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以“荷花”為題材的中國畫,創設教學情境。(可展示實物,也可製作課件配以詩文、音樂。)

2導入語: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悦。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説》。

(二)研讀課文

1板書課題。(邊講邊板書:愛蓮説周敦頤dūn yí注意“頤”字的寫法,左邊中間是個“口”,不能寫成“臣”字。“蓮”是上下結構,“艹”應在“連”字之上。)

2題解:“説”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説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説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説文。那麼“愛蓮説”這個題目該如何理解呢?

歸納:談談愛蓮花的道理,説説愛蓮花的道理。

3指導順暢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注意語氣語調,在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下畫上橫線。

(2)讓學生利用工具書、互相交流解決難讀難寫的字。

(3)讓兩位學生上黑板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評點時,注意形義的點撥。)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漣(lián)不染(rǎn)

褻(xiè)玩隱逸(yì)噫(yī)鮮(xiǎn)有聞

(4)學生齊讀課文。(如有不順暢處,教師點撥後再齊讀一遍。)

4指導誦讀課文

(1)明確誦讀要求: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詩文用的是吟誦的方法,語氣比較舒緩,抑揚頓挫,很有韻味。我們在讀文言文時,可以借鑑古人的讀書經驗。(引導學生回憶電影、電視中古人讀書的語調、神態,然後加以歸納。)

(2)比較文中八個“之”的用法:文中有八個帶“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將八個句子分成兩組,教師範讀,明顯地讀出後一組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再讓學生進行判別。明確後,讓學生齊讀領會。)

水陸草木之花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文中還有哪些字詞在誦讀時,語氣可以適當延長些呢?(讓學生輕聲朗讀體會)明確:如第1段中的三個“而”。第2段中的三個“也”,歎詞“噫”,語氣助詞“矣”等。(學生回答時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相鄰的兩句話,字數相等,意思相對,叫做駢句。從寬處講,排比句也可看作駢句。提問:文中哪些句子屬於駢句呢?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5)提問:這兩處駢句應該怎樣來讀呢?(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明確“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讀時要一揚一抑。讀排比句時,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富有氣勢。

(6)學生齊聲誦讀課文,體會誦讀指導要求。

5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小聲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理解句意,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有關難字難句的問題。

(3)課上練習:完成課後“思考與練習二”。

(4)提問: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提問:這一長句,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明確後板書蓮的品格“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確:這個長句,從生長的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莊重;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6)提問:我們知道了作者之所以愛蓮,不僅因為蓮花的姿態美麗,更是因為蓮花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明確:敬佩、讚美之情。

(7)師生共同朗讀這一長句,要讀出敬佩、讚美之情。

(8)提問:前面我們説過“説”這種文體偏重於議論,那麼《愛蓮説》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於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明確:第2段對菊花、牡丹作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9)提問:君子是怎麼樣的人?

明確:是品德高尚的人。

(10)歸結: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讚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讚美蓮花去讚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寫法叫作“託物言志”。“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板書“花之君子者也”,“託物言志”)我們讀這句話時,要讀出由衷的讚美之情。

(11)提問:文題是“愛蓮説”,而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這有什麼作用呢?(板書“菊”、“牡丹”,“襯托”)

明確:襯托。第一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對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12)提問:“噫”是一個歎詞,表示感慨,引領下文對不同愛花人的品評。這三句話在朗讀時語氣應如何把握?(明確後齊讀這三句)

明確:第一、二句讀出感歎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13)齊讀全文。要求語氣舒緩,抑揚頓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讓學生説説自己最喜歡《愛蓮説》中的哪一句,並談談自己對這一句的理解。

2課前準備若干未題過字的、以“荷花”為題材的畫,讓發言的學生題上自己喜愛的句子,並作為獎品送給學生。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並用行楷默寫課文。

八年級上《愛蓮説》課文翻譯 篇三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淨地立在那裏,(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歎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説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