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蓮説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W

愛蓮説教案精品多篇

《愛蓮説》教學設計 篇一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本學期我們所用的教材中,有一本是用一朵花作封面的。想想看,它是哪一本書?(對,是生物書)封面是什麼花?(荷花)荷花又名蓮花,請大家翻開語文書,看目錄部分,猜猜我們今天要講的課題是什麼?(愛蓮説)

板書課題。

2、解題:

本文作者是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請同學們注意“敦”和“頤”這兩字的讀音和寫法,區別“敦”和“郭”、“頤”與“熙”。

課題上的“説”是否就是“説話”的“説”呢?請同學們告訴我什麼是“説”?

(“説”是一種文體,可以説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敍事物,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我們就是要利用註釋,找到所需的答案。

3、教學目標展示:

《愛蓮説》是一篇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短文。我們學習它,要通過熟讀以至背誦,理解作者借蓮花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怎樣的生活態度?

二、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利用註釋自己讀課文兩遍,疏通生字詞。

三、請兩個學生各讀一小節,師生共同正音正字:

晉蓮、漣區別褻玩

予鮮鮮為人知屢見不鮮

停頓予獨愛╱蓮之出(後面均是愛的內容)

四、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正確斷句。

五、講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節:

1、世上可愛之花是否只是蓮花一種?

(不是。以書中為例,“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

2、“我”為何對蓮花情有獨鍾呢?

(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可褻玩焉”)

3、根據註解,理解句面意思:

益:更加,越發。精益求精

植:樹立。現多為種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可以玩弄啊。而:但是。

4、根據理解,你認為蓮花美在何處呢?

(生活在淤泥中不髒,在清水中不妖媚,莖杆筆直,香氣清幽,高出水面,不可玩弄。)

以《生物》書封面為教具,引導學生分析蓮花的品質:

蓮花生長在淤泥中,但是它卻白裏透紅,一點不被污染,不與淤泥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它的莖是筆直的,內部暢通沒有阻隔,可見它胸懷豁達,品行正直;它很美麗但不輕佻,端莊高潔。

5、由此看來,作者寫蓮,已經賦予了蓮花以人的品質,作者不僅僅是為了寫蓮,實質是為了寫人,做人也應當做一個潔身自好、豁達正直、高潔端莊的人啊!作者愛蓮、寫蓮,不正是表達了自己這種志向嗎?這種表現手法是什麼呢?(託物言志)這樣文章既富含哲理,又生動形象,讓人回味無窮。

6、下面請同學們帶着讚美之情讀這一節。

根據板書背出來,請一組齊背。

(二)分析第二節:

1、作者把品德高尚的人稱為什麼呢?(君子)

把蓮花比作是花之君子,又把菊和牡丹比作什麼呢?(隱逸者、富貴者)為何這樣比?

因為菊花在百花之後開放,不與百花爭豔。

牡丹豔麗而華貴,達官貴人都喜歡它。

2、作者為何在寫蓮時,多次提到菊和牡丹?

這裏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襯托自己對蓮的喜愛,襯托蓮的品德高尚。

3、作者對隱逸者、富貴者,持何種態度?

對富貴者持鄙棄態度,鄙視他們追求榮華富貴,追名逐利;

對隱逸者持敬仰態度,但否定他們的隱居做法,作者對君子則持肯定、贊養態度。

4、作者在結尾發表了自己的感歎,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分別是陳述句,疑問句,感歎句。一問一歎,感歎潔身自好的人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表達了自己要象蓮花那樣做個潔身自好的人。

5、請男生齊讀這三句,讀出陳述、疑問、感歎語氣。

六,總結全文

1、説話訓練。全文以“愛”字作線索,貫穿全文。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周敦頤愛蓮花,請大家説説你愛什麼以及愛花的理由。(加以肯定,鼓勵,引導如何做人。)

2、各人所愛不同,周敦頤獨愛蓮花,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鄙棄了追名逐利的社會風氣,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採用了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主題。

3、本文除襯托外,還運用了其它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對偶等。

七,讀背課文。

八,佈置作業:

1、熟讀,背誦,默寫全文。

2、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題目為《愛説》,填上你所喜愛的花的名字。

愛蓮説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培養閲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文學修養;

3、培養高尚情操。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打開自制電腦軟件,欣賞蓮花圖片十餘幅,師生共同給它們命名或配以詩文名句。教師準備的是:生花妙筆、含露乍開、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將逝、一枝獨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獨醒、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筆

落雁沉魚

2、由許多人都喜歡蓮花,引出課本180頁《古人筆下的“蓮”》。指名讀:

“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徵,或被贊為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説已成為我國人民一種文化心態。”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説》,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説》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麼呢?請看課文。

32、介紹作者

關於作者,請看“閲讀提示”。老師補充兩點:

(1)周敦頤為官清正廉潔,以為百姓洗脱冤屈為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

4、學習本課,運用“師生倒置法”——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這可是很能培養能力的呀!下面請“老師” 們“備課”。

二,“老師”們“備課”(即預習),印發下列“備課提綱”(即預習任務)。

1、讀課文,標出生字詞。

2、注音:頤 蕃 淤 濯 漣 褻 鮮 噫

3、解釋加底紋的詞語。

愛蓮説 可愛者甚蕃

自李唐 來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

亭亭淨植 可遠觀二不可褻玩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

君子 噫

陶後鮮有聞 同予者何人

宜乎眾矣

4、口述課文大意,翻譯下列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5)予謂菊 ,花之隱逸也 。

(6)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

(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4,本文主題是什麼?

5,提出你的問題,特別是“無疑之疑”。

三,請“老師”們“講課”——採用“師生倒置法”疏通語言文字,口譯課文。

先重申翻譯要求:

(1)儘量譯出每一個字;

(2)補出省略成分;

(3)通暢,準確。

然後每個“老師”(即學生)一句,先朗讀,再口譯,再解答“學生”(即老師)一兩個問題。問題以字詞解釋為主。同時師生評判、討論、辯誤。

注意:把難句交給優秀生,容易的交給後進生,以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教師重點講學生難懂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牡丹之愛”與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圖”也與此相同。

最後投影以下兩項內容,給學生以明確答案:

1、“解釋加底紋的詞語”答案:

愛蓮説:一種文體 可愛者甚蕃 :多

自李唐 來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濯清漣而不妖 :清水

濯清漣而不妖 :美麗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長蔓;長枝

香遠益清 :更 亭亭淨植 :聳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 :樹立 不可褻玩:親近而不莊重

予謂菊:認為 花之隱逸者也 :隱士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後鮮有聞 : 少 同予者何人 :我

宜乎眾矣: 應當

2、《愛蓮説》譯文:

水裏、陸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兒,可愛的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唐代以來,世人十分喜愛牡丹。我卻只愛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而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裏洗過而並不顯得妖媚,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或:不長藤蔓,不長丫枝),香氣在遠處更加清幽,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裏,可在遠處觀賞而不可(拿在手裏)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愛菊花,陶淵明之後很少聽到。愛蓮花,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愛牡丹的人,該是很多了。

四,齊讀課文,正音。同時指導語氣、語調、停頓、快慢。

五,深入閲讀,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和藝術。

1、寫“愛蓮”,為什麼寫“愛菊”和“愛牡丹”?答案:是襯托手法,其中,愛菊是正襯,愛牡丹是反襯。

2、根據課文回答,陶淵明愛不愛除菊花以外的花?為什麼?答案:不愛,他“獨愛菊”。

教師講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説明他寧可隱居,不與統治者合作的生活態度。然後用他的詩《飲酒》第五首印證(投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句為名句)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頤愛不愛菊花?為什麼?答案:不愛。理由是:

(1)他自己説“獨愛蓮……”。

(2)他認為菊花象徵隱士,而他不願做隱士,因為隱士的生活態度太消極。他的生活態度是積極的,他要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師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出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和獨特的個性。

4、“甚愛牡丹”的“甚”字可否刪去?答案:不可。“甚”表示愛牡丹的人很多,愛得也很深;若刪去會削弱反襯的效果。下面以劉禹錫的《賞牡丹》印證(投影):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靜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5、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形象有什麼象徵意義?答案:主要象徵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

6、。作者將菊花、牡丹、蓮花一一擬人,表達什麼

《愛蓮説》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蕃、鮮等詞語的意思,理解疏通文章的文義。

3、從文中體會品味出作者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瞭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1、積累詞義,理解疏通文義。

2、體會品味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品味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引導 、點撥加練習鞏固

教學用具:

課件、錄音機、本文的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幻燈片出示蓮花圖,師配合圖片解説,引導學生由圖畫説出與圖相似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我國宋代的哲學家周敦頤對蓮也可謂是情有獨鍾,今天我就來學習他寫的著名文章《愛蓮説》。

二、欣賞朗讀。

激發朗讀慾望,過度下一環節:同學們想不想也讀的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讓別人用欣賞的眼光看着你?文中這幾個字詞的讀音,看你能否讀準確。

三、預習檢測。練習朗讀。

1、注意讀準下列加點詞的讀音。

可愛者甚蕃 不蔓不枝 濯清漣而不妖

褻玩 淤泥 隱逸 陶後鮮有聞

( 指名稍差的同學讀,訂正讀音。)

2 、提出朗讀要求,練習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把字音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感情充沛,語速適中,停頓得當。

3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讀,哪裏讀得好,哪裏讀得有待改進,讀的是否正確,停頓是否合適。讀完後請同學點評發表自己的看法。

4 、齊讀課文。

四、理解疏通文義。

1 、老師指導疏通文義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疏通文章的文義。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老師,問旁邊的同學,再不能解決的留到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

? 自學指導:結合課下註解,用譯講的方法自學,疏通文義。譯講:①讀出句子。②講重點詞義 。 ③翻譯句子。(需要加、改、調、省。)(具體講解一下)

3 、學生自學,老師巡迴指導,幫助解疑答難。

4 、質疑,師生共同解疑。強調文章中的疑難點。

疑點:予:我。 中通外直:莖中空通外面直。鮮:少。

強調難點:(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者也

是判斷句式 可以譯為 是 (2)、菊之愛 按語法順序應該是愛菊,之,在這裏是賓語前提的標誌。

5、通過練習,檢測鞏固對文義的理解。

讀出句子,解釋加點的詞語,翻譯句子。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4。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6、通讀全文,讀懂文義,加深對文義的理解。

五、理解課文內容,提煉文章主旨。

1、文中寫作者喜愛蓮花,他喜愛蓮花的什麼特點?(用書中語句回答)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把蓮花比作 君子 ,君子就是指品德修養高的人

在這裏作者所寫的蓮花,僅僅是寫蓮,表達對蓮的喜愛嗎?

作者寫蓮花,是君子的寫照,更是作者心志和人格的寫照。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段話有什麼寓意?

解決這個難點,先讓學生了解一些關於周敦頤的有關資料。老師讀下面的資料。

周敦頤的資料:周敦頤,道州人,字茂叔,宋代哲學家。曾歷任地方官吏。他為官清正廉潔。在南安軍司理參軍期間,有一個囚犯不該死罪,而另一官員王逵卻想治他的死罪。王逵是一酷吏,眾人都不敢與他爭辯,獨周敦頤與他極力爭辯。王逵不聽,於是便罷官而去,説 :如此做官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王逵方醒悟,囚犯才得以洗清罪名。為官期間深受地方百姓的擁戴。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他在多年的宦官生涯中,洗染成風

的惡勢力中,極力保持那一份人格的高尚和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喜愛蓮花,曾帶領他的部下在所住府院東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説》。

晚年他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

然後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組長組織好每人都發言,談自己的理解,小組代表總結小組見解,代表發言

小結:作者在蓮的形象中寄寓着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令人敬重的操守和君子的堅貞氣節。

小結:作者借蓮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感情,這種寫作手法叫 託物言志。

六、瞭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

1、作者寫他喜愛蓮,文中還寫到了 菊花 和 牡丹 ,把菊比作 隱逸者 ,把牡丹比作 富貴者 ,其用意就是為了襯托蓮的 高潔 。(出示練習題,老師提示讓學生説,老師相機板書內容)

2、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看法?

七、總結全文。

作者借讚美蓮的優美形象和高貴品質,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格,抒發了對追慕富貴的惡濁世風的鄙棄之情。

八、背誦全文。

九、課堂練習。

1、課後練習二。指名翻譯3個句子。

之的用法:①助詞,的。②代詞,他,他的(她、它),他們,他們的 ③動詞,去,到。④主謂之間,無實在意義。

⑤用在句末,有協調音節的作用 ⑥賓語前提的標誌。

學生根據句子和之的用法從中選擇。

2 、默寫填空。(指分別指四名同學到黑板上來寫,其他的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師巡迴瞭解情況。最後訂正。)

(1)。予獨愛蓮之 , ,中通外直, ,亭亭淨植, 。

(2)。人們常用《愛蓮説》中的語句, 比喻人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3)公園花展,觀賞牡丹花的人總比觀賞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頤《愛蓮説》中的話來説,就是:

(4)你知道古詩詞中寫蓮花的詩句有:

教學後記:

本節課由於精心設計了,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老師給予中肯的評價和鼓勵,感覺學生很重視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從而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師生之間交流的和諧。

八年級語文《愛蓮説》教案大全 篇四

教學目標:

瞭解“説”這種文體及其特點。

積累重要文言詞語,誦讀課文。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愛蓮的理由及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寫菊、牡丹對錶達中心的作用。(理解作者運用“菊”“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教 具:多媒體

課 時:一課時

(前言:今天很榮幸和老師們一起參加這次研討活動,多謝石主任給我這次發言的機會,通過剛才分組研討、交流,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座的老師們紮實的基本功、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滯後。老師們的教學設計個個是精品,老師們的發言字字珠璣,真是獲益匪淺!在此,我也只好班門弄斧,請多多包涵!下面説一説我備這節課的思路。)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第一個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我是這樣設計的……這個導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為後面的各環節做好了情感鋪墊。)

同學們,誰能説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是由哪種花構成的?(生答:蓮花)澳門人民之所以選擇蓮的形象作為自己的區徽,是因為澳門不但蓮多、蓮美,還因為蓮花能象徵澳門人渴望迴歸祖國的純潔、高尚的心。無獨有偶,宋代哲學家周敦頤也特別喜愛蓮花,寫下了千古傳頌的頌蓮言志的名篇《愛蓮説》(板書課題)。為什麼周敦頤獨愛蓮花?他是怎樣借描寫蓮花來抒發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説》。

檢查預習:

(過渡:第二個環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後,就開始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這個環節一定要落實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檢查預習的內容主要是“文學常識”和“生字讀寫”這兩個學前目標,然後圍繞這兩個目標設計2—3道題。我是這樣設計的:1.……2.……3.…… 3道預習檢測題做完後,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以便學生對作者及文體“説”能有更為準確全面的瞭解,從而能達到快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目的。)

1、《愛蓮説》選自 ,作者是 ,字 , 朝代哲學家。

2、本文是一篇 (文體),通常借 説明 。

3、生字讀音:

甚蕃( ) 濯( )清漣( ) 淤( )泥 褻( )玩 鮮( )有聞

◆教師補充有關作者及文體知識:

1、周敦頤(1017——1073),宋代道州(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2、“説”是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範疇,可以直接説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説》的意思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 (可以理解為“談談愛蓮花的道理”或“説説喜愛蓮花的道理” )

(過渡:由介紹“説”這種文體,引發這樣一道思考題:課文標題《愛蓮説》的意思是什麼呢?生答……然後教師追問:作者究竟為什麼愛蓮花?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是我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將朗讀教學貫徹課堂始終,後面的“疏通文意”“研讀課文”“背誦課文”等環節,我都安排了朗讀訓練,要引導學生採用輪讀、個讀、聽讀、齊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藉此落實教學目標。關於本課的朗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朗讀課文:

自由朗讀。要求讀音正確、注意朗讀時的節奏、語氣、語調。並把自己朗讀時的困惑做好標記。

小組解決朗讀難題,把好朗讀關,讓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朗讀,並劃出朗讀的節奏。

教師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任意抽取2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朗讀效果。

學生輕聲通讀課文,讀出感情。

齊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過渡:“朗讀”這一環節着重體現了《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學生在反覆的聽讀與朗讀之後,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結合課下注釋、抓住關鍵詞進行翻譯,並互相討論疑難問題,達到對課文內容的基本理解。這是本課的第四個環節——疏通文意。翻譯是文言文的重點,應多安排時間落實,在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疏通文意:

分組自學。參照註釋和工具書,先獨立翻譯,並標出不懂之處。

小組內解決難以翻譯的句子,教師可點撥。

師生互動,檢測翻譯效果。可採用提問法、出示檢測題等形式進行。(見《學案》) 提到

《學案》,我插上兩句題外話,在日常教學中我大多采用教案與學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學案中得到鞏固提高,而且我在學案中設計的問題與會考緊密相連,力爭每篇課文都與會考親密接觸,教學效果不錯,不妨一試!言歸正傳。

小結:理解了文意,學生應知道作者為什麼這樣愛蓮花了,然後讓學生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在讀中感受語言美、形象美!

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第五個環節:合作探究,研讀課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研讀課文,賞析文章的內容、寫作手法、作者情感等等,給學生出示思考題,然後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一定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我是從3個方面進行設計的……)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質:

出示問題組:

eq oac(○,1) 作者愛蓮的什麼呢?

eq oac(○,2)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讚美了蓮花的哪些品質?

小組討論,然後展示成果:(成果展示後教師進行小結……)

eq oac(○,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説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脱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説》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錄像,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説》。“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説”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説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屏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陶後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抬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麼?

因為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説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説》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説,第一段側重於記敍、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歎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歎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麼句式?感歎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錄像,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七、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八、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脱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歎句式的變化,記敍、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九、佈置作業

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十、板書設計

愛蓮説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讚美

託物言志

愛蓮説教案 篇六

【教學設想】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本文一篇膾炙人口且短小的美文,文質優美,內容經典,句式工整。所以我把有感情地誦讀作為教學的重點,注重朗讀指導,具體到每個詞語和句子,包括文章中的語氣語調。

教師先播放《採蓮曲》,多媒體展示蓮花圖片。讓學生先從圖片上感受蓮的優美邊。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課主要採用質疑討論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相關課程標準:誦讀古代詩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

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評價任務:

1、通過範讀、個別讀、齊讀等多層次的誦讀方式,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誦讀技巧,能有感情準確地誦讀詩歌。

2、通過“讀——悟——賞”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文言文。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體會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學習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體會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難點: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誦讀感悟)

一、創設情境,情景導入

1、聽歌賞景,情景導入。

播放《採蓮曲》,多媒體展示蓮花圖片。學生邊聽邊賞,感受蓮花的秀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從古到今,有很多詩人讚美“蓮花”,請根據你的積累,給上面的圖片配恰當詩句。

師:一曲《採蓮曲》描繪了人們對江南詩意般採蓮生活的熱愛,令人無限嚮往,一篇《愛蓮説》展示了蓮花的優美風采,令人為之陶醉。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周敦頤是如何讚美蓮花的,為什麼要讚美蓮花。

(教學意圖:這個教學環節用5分鐘,學生欣賞蓮花圖片和回憶詩句的過程,實際是創設優美情境,激發學生形象意識,對蓮有了深刻的認識。)

(板書課題)

2、釋解文題,走近作者。

①學生簡介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家。因曾居於廬山蓮花峯,濂溪畔,並在此地講學,故學者又稱其為濂溪先生。著有《太極圖説》《通書》等。

②學生解説題目:

師:上課之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有關《愛蓮説》的文學知識,下邊請同學們把你收集的知識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學生1:“愛蓮”,喜歡蓮花。“愛”是全文的感情主線,作者緊扣一個“愛”字,點出人們的愛好,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學生2:“説”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

◆學生3:作者周敦頤一生特別喜歡蓮花,為官清正廉潔,晚年時開闢一塊四十餘丈寬長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千古絕唱《愛蓮説》。教師引導學生識記“學生2”説的的內容。

二、讀準讀順,感受蓮韻之美

1、教師配樂《雲水禪心》,播放《愛蓮説》課文錄音。

學生認真聽讀,大聲模仿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範朗讀,把詩歌讀通、讀出韻律。

教師讓學生朗讀一遍,老師引導學困生朗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正確停頓。

2、字音提示:(多媒體出示)

“可愛者甚蕃”中的“蕃”讀(fán )。

“濯清漣而不妖”中的“濯”讀(zhuó)。

“遠觀而不可褻”中“褻”讀(xiè)。

“花之隱逸者也”中的“逸”讀( yì)。

“噫!菊之愛”中的“噫”讀(yī)。

“陶後鮮有聞”中的“鮮”讀(xiǎn)。

學生根據自學情況,黑板展示學習情況。

教師評價,然後正音

3、停頓提示:

學生根據平時的文言積累和語感,進行斷句。

【教案反思

今天的教學,一開始便讓學生沉浸在一種較為輕鬆的氛圍中,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進行課堂教學,故本節課的教學總體還是自我較滿意的。

當然,或許是基於對語文的恐懼心理或個人因素,課堂開始時表現的也不是很好,表現在讓學生的作答中,連續三個學生都不回答問題。這種現象,與其説是不懂,還不如説存在態度問題,尤其是樑佳玲的表現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不過在這種令人尷尬的問題回答中,因引入地域上的鼓勵,陡然激發了學生的榮譽感,頓時爭先恐後來回答問題。一時間,課堂活躍起來了,學習氛圍也變得輕鬆起來,似乎消除了那種對語文的恐懼和擔憂心理,紛紛參與進來。

隨後,在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問題上,也是毫不費力地推進,很多學生都已經自主清晰了。當然,在這節課上主要精力和側重點全部放在“愛蓮之因”的分析上,從上課實效來看,學生完成得也不錯。或許聰明的學生很明白,在本文中寫愛蓮的部分不算多,非此不可。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寫作,並在此問題上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而且也有相關練習的檢測。

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並非如何教學,並非在知識點的難以忘懷上,而是如何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願意參與教學。

《愛蓮説》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老師PPT上展示的上是什麼花呀?沒錯,就是美麗的蓮花。蓮花又稱荷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古往今來,有許多的文人志士描繪過蓮花,讚美過蓮花,並把它當作高潔脱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

誰能展示一下自己積累的古人詠荷的詩句?(接力展示)

嗯,這位同學説“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下一位同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再下一位同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靖立上頭”

再下一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選兩個即可)

大家的課外積累真豐富啊!蓮花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徵,或被贊為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説已成為我國人民一種文化態。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説》,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説》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麼呢?請看課文。

創設質疑情境,導入課文,在教師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樑”,將學

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問題是教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在上課時,對老師提出的質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根據這一特點,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啟發學生創新思維,以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蓮花錄像,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的主體——“蓮”

通過課前看蓮花生長錄像,瞭解蓮花的外形和特質,加深學生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這樣的帶入方式,有利於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順利進入課文情境中,為更好地理解“出淤泥染不染”蓄足了勢。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説》。“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説”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説”這種古代文體和特點。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説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逐句翻譯,積累一些文言詞彙。(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屏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陶後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抬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深入研讀是為了從細節微小處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從字裏行間感受文章的優美之處。向學生提問,從而引導學生從小處看文章主旨,從細節把握整篇課文走向。這是個化整為零,然後化零為整的過程。

教師點化: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説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在這一部分,教師將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

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麼?

因為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説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説》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説,第一段側重於記敍、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

a、文中有一個歎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歎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麼句式?感歎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上述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實現從語言到情感。通過上述幾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樸實的語言背後的深意,即可以鑑賞語言美,又實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索的穿插,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要求。

六、看錄像,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在此過程中,再次感受作者對菊花、蓮花的讚美之情,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進而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七、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教師慢慢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體悟,引導學生大膽説出個人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個人總結能力。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脱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歎句式的變化,記敍、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師生共同總結

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本文構思巧妙,選取蓮花的屬性來比喻君子的品質,凝聚着一片誠摯感人的愛,讀來讓人動容。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九、佈置作業

1、悟一悟:欣賞歌曲《藍蓮花》,領悟其中的道理。

2、寫一寫:以“愛__説”為題,寫一篇200字的小作文,點明所愛之物,所託之志。

3、做一做:選擇一株自己喜歡的花種植,觀察和感受生命的成長。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即培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體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

書習慣,又可以增強同學們對《愛蓮説》的理解。

十、板書設計

愛蓮説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讚美

託物言志

採用以上的板書設計,具有簡明、概括的特點,而內容是高度的濃縮和提練。它通過簡明的文字和圖表凝練,而直觀地把教學內容展現出來,既節省時間,又能把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傳授給學生,對授課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愛蓮説教案 篇八

一、引入新課

1、彩屏展示優美的風景畫,配鋼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導語:同學們,剛才我們從畫面上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使我們賞心悦目,真是一種享受。這種美是通過我們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那就是文學之美。今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一篇美文《愛蓮説》,享受一下文學之美吧。

二、出示課題:(彩屏畫面——荷花畫面)

美中生趣 文中藴情

——美文欣賞

愛 蓮 説(周敦頤)

引語:《愛蓮説》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所喜愛,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通過欣賞來感受一下它的藝術美。

三、朗讀課文: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彩屏出示荷花背靜、文章字幕、配古箏曲《出水蓮》)。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師朗讀的語調語氣朗讀。

四、賞析課文

(一)分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美在哪裏?

(二)綜合意見,各組發表意見。(班上發言)

(三)老師綜合歸納:

根據同學們的發言,這篇文章美在四個方面:

“蓮”貌美品美、文章的語言優美、表現手法巧妙、結構精巧。

(四)從四個方面進行賞析。

1、貌美品美

討論:讀到這裏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人)

可以想到與蓮的特質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風度翩翩的雅士,潔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愛蓮,僅僅是愛她的貌美嗎?不是,更主要的是讚美她的精神和品質。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潔、質樸),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遠溢清”(美名遠揚)比喻君子的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端莊的儀態,受人尊重。作者 分別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來描繪蓮的美,把蓮的特質與君子的品格結成一體,名曰寫物,實是寫人。從中可看到作者的情節和節操。

2、語言優美。表現的形式

(1)駢散結合

(2)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採用駢散結合的方法,長短句相間,錯落有致,讀來有一種節奏感,韻味無窮。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潑生動。

找出這些句子朗讀,體會語言特色。駢散句分男女生讀。

着重欣賞以下句子:“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通過比喻,讚美了蓮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貴,潔身自好。“隱士”抗霜。表現人的孤傲;“牡丹”:“富貴人”:濃豔,表現人的庸俗;蓮喻為“君子”,清逸,表現人的清高。處處扣“君子”的性格特徵。

3、手法巧妙:

講:語言組合形成文章,怎樣使語言達到最佳效果,這就靠表現技巧,本文主要採用了“託物言志” “襯托”的手法。

板書:

(1)託物(蓮)——言(闡述)——志(不慕富貴,潔身自好)

(2)襯托:

文中有三處襯托:

(1)以陶“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做襯托,突出“予獨愛蓮”

(2)用“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做襯托,突出“蓮,花之君子者也”;

(3)用“菊之愛”“牡丹之愛”做襯托,突出“蓮之愛”,特別是最後一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憤世嫉俗,暗含譏諷,表現了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鄙棄,反襯了“蓮之愛”的難能可貴。

4、結構精巧:

一條線索: 全文以“愛”為線索 (出現七次)

兩個襯托: 草木之花(蕃) 菊(獨)牡丹(甚)蓮(獨)

菊(獨)牡丹(甚多) 蓮(獨)

三種類型: 三種花:菊、牡丹、蓮

三種人:隱士、富貴者、君子

對三種愛花人的感情:惋惜、諷刺、讚美。

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無縫的藝術佳品。

五。課堂小結:

本文用了119個字,調動了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描繪了蓮花的美,表達了作者對蓮的讚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讀着這篇文章,我們不但感受到了蓮花的美,語言藝術的美,還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讀着這篇文章,我們不能不歎服劉禹錫不但是個語言大師,還是個丹青高手。

六。課外延伸:

1、劉禹錫通過寫“蓮”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寫蓮的也不少,各自表達自己的感情。(學生把收集到的寫蓮花、寫其他花草樹木的古詩拿出來欣賞。)

2、展示學生課外寫的詠屋的散文和詩歌。由學生賞析。

七。本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賞了同學們的美文。這些美文使我們徜徉於文學藝術的樂園,品味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美,領略了文學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學藝術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們高潔美好的節操和情感。希望同學們今後要多讀一些文學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從而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生活品位。

愛蓮説教案 篇九

一、案例設計原則

1、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2、課堂教學中儘量不要忽視、荒廢學生的任何一種智能。

3、每人都有智能強項,但八種智能可以兼有。

4、正視差異,善待差異,可以對個別的強項智能進行特殊培養。

5、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預習。

二、案例設計理念:

1、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2、按照多元智能組合設計教學情境,進行分組學習。

3、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描述“問題解決”的過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學習的方法。

三、教學資源的提供

1、介紹相關教學參考書,提供圖書館、閲覽室等與自學有關的時空條件。

2、提供網上學習的條件,介紹有關荷花的相關網站,有關荷花的圖片、種類、荷花文化以及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視頻資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體相關常識、古代中國文學中託物言志手法的運用,引發學生由課內向課外探索的興趣與創新的動力。

在學生第一課時掌握了生字、實詞和重點句並疏通大意整體感知,並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預習的基礎上,第二課時可作這樣的要求和設計:

四、課程目標:

學生通過八種智能模式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會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肢體運動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然觀察能力、自我認識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同時培養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五、圍繞教學目標分解任務

根據學生的智力傾向以及個人選擇,組成幾個個“問題解決”小組,分頭完成各自小組的學習任務。

六、學生課前必要的知識準備——研究性預習

1、收集歷代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有關描寫荷花的詩詞篇章,動手畫一畫或剪一剪書中描寫的荷花和荷葉;

2、親自去公園觀賞荷花,瞭解相關的知識;

3、網上搜集有關蓮的攝影圖片;

4、查閲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七、對學習者的預期成果:

讀懂課文,能感受文章語言言簡意豐,結構嚴謹的特點並懂得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哲學家筆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語言、形體、音樂、繪畫、人際溝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八、各智能訓練的教學設計與要求:

語文活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説説讀後的體會,背誦有關蓮的詩詞歌賦;介紹“説”這種文體的特徵;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瞭解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以蓮為話題寫一篇説明性文字;

數理邏輯:統計目前自己瞭解到的荷花種類;統計寫蓮的經典名句及其作者;

視覺空間:用水彩等顏料畫一畫課文所描寫的荷花的。優美姿勢;將有關蓮的相關圖片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肢體運動:創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學、準確地操作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

音樂韻律:尋找並選擇合適的民族音樂來給本篇課文配樂朗誦;或編一首《採蓮曲》,配曲演唱;

人際溝通:用小組合作朗誦表演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合作編輯讚美荷花的小畫報或手抄報;合作蒐集有關周敦頤及其作品《愛蓮説》的背景資料,瞭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網上搜集有關蓮的攝影圖片;查閲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自我認識:描述自己學了《愛蓮説》後的感受;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如何認識蓮的“出污泥而不染”;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以“我愛”説或寫一段話,抓住所説事物的特徵,力求能出新意。

自然觀察:把收集的蓮花資源進行分類或實地觀察荷花並寫一篇日記,要抓住荷花的特徵。

評價方式:評出“最佳朗誦者”、“最快背誦者”、“最佳合作小組”、“最佳表演者”、“收集資料能手”、“小畫家”、等。

九、案例效果與自我評價

1、不拘一格的教學設計,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智能組合傾向與興趣愛好選擇命題與角度,參與課程的學習,有助於把教師所教的內容與學生想學的內容聯繫起來。

2、依據多元智能訓練的思路創設教學情境,把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的任務的引領與驅動下,扮演不同角色,發展自我智能強項,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為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可能,也為個人參與團隊的、合作的、互動的學習創造了條件。這樣,既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又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智能訓練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徑、不同的實踐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對話、合作與借鑑,學會協同發現、分享成果、欣賞他人的創造,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3、在開放的、有眾多學生參與的課堂情境中,教師的作用將變得更重要。教師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創新的教學設計上及教學進程的導航與調控上。教師課堂的引導與調控水平關鍵體現在對學生思路、興趣、情感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因為,學生學習經驗與自控能力的不足、教學目標與教學情境整合的乏力、課程資源與知識儲備的缺失等等,都會降損學習質量。

4、新課程的理念和現代教育理論的應用如何在教師的設計水平上得以體現,關鍵在於教師在設計中是否基於教材、超越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既有對教材顯性資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對教材隱性資源的再度開發,提升教材內涵,提高課的含金量。這樣,我們也許才能真正達到“下課鈴響了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而應是學生新的學習內容的開啟”。通過這種開啟學生多元智能的合作探究方式,既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使學生的學習空間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打通了學科界限,從而使學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很好地

愛蓮説教案 篇十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熟讀並背誦全文。

2、認識古代仁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理解文章內容並背誦。

2、體會作者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難點:

1、瞭解“説”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掌握本文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四: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入:

1、瞭解“説”這種文體

"説"就是古代—種以議論為主的文體,既可以説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諷世的散文。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諡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説》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説》。

3、讀準字音。

頤() 淤() 濯()褻()

清漣() 不蔓()不枝 噫()

鮮()有聞(二)課堂探究

(二)課堂研討

1、初讀美文

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朗讀流暢,把握節奏

2、聽錄音,再讀課文,讀出語氣及情感

3、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蕃:獨:染:濯:益:植:

褻:鮮:宜:

重點句子翻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找出文章主旨句

5、説説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蓮的,分別讚美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6、文章為什麼寫菊和牡丹?

7、文章運用了什麼寫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積累關於蓮花的古代詩詞。

2、學了這篇課文後你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麼心的認識和看法?

(四)反饋檢測:

1、《愛蓮説》選自《》,作者,是時著名的家。

2、《愛蓮説》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為蓮的總陪襯,以和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説》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

10、《愛蓮説》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1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①可愛者甚蕃()②亭亭淨植()

1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陶後鮮有聞芳草鮮美B.香遠益清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後鮮有聞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之: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無絲竹之亂耳之:④何陋之有之:

15、《愛蓮説》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1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課堂探究

2、語氣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在這裏沒有實際意義,只是有舒緩語氣的作用,應輕讀。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作者抒發自己志向的一句,應用慨歎的語氣來讀,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則是對世人追求富貴之風的一種鄙夷,應用諷刺的語調讀。

“菊之愛”一句,有惋惜的意思,陶淵明雖不同於世人,但是和作者的喜好也不盡相同,作者認為只有像蓮花這樣“出污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對“菊之愛”一句應該讀出惋惜的語氣。

第二段的“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是肯定句,應讀出肯定的語氣,後面的“蓮,花之君子者也”是強調的語氣,應比前兩句讀得重一些。

4、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5、生長環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可褻玩焉。

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志潔行廉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端莊令人尊重

6、菊:品格高潔超凡脱俗——正襯

牡丹: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反襯

7、運用了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抒發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潔傲岸的節操

反饋檢測參考答案

1、《愛蓮説》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哲學家,“元公”是他的諡號。

2、《愛蓮説》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説》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10、《愛蓮説》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11、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11.①多(0。5分)②樹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對於蓮花的愛好(0.5分),像我g樣的還有什麼人呢(0.5分)對於牡丹的愛好(0.5分)人該是很多了(0.5分)

14.①的②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助詞,在這裏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15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