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蓮説》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愛蓮説》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愛蓮説》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能力目標:1.通過學習本文,認識“説”這種文體。

2、學習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對污濁世風的批判。

2、在現實生活中培養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1.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啟迪學生的生活態度。

2、學習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方法:1.教師引導,反覆誦讀法。

2、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

3、品讀賞析重點語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詩詞導入,激發興趣

乘上一葉小舟,蕩過碧水湖泊,推開層層漣漪,欣賞蓮態萬千。蓮以其孤傲高潔的花,寬大平和的葉,一脈相承的莖,紮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睞,贏得人們的讚賞,多少文人雅士妙筆生花讚美它,請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含苞欲放的荷態巧妙傳遞初夏的氣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千頃荷葉一直連到天邊,綠得無窮無盡;朵朵荷花映着旭日,紅得嬌豔。寫盡了盛夏荷的風貌。“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寫的是秋風初起時,紅白相間的荷花,以美人醉酒來形容荷花的豔麗與嬌憨。可見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説起對蓮的鐘愛當屬宋代周敦頤,蓮也因為周敦頤的美贊而留下萬世美名。今天我們來欣賞《愛蓮説》理解他愛蓮的緣故。

二.作者簡介,瞭解背景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關於周敦頤的為人,黃庭堅曾評價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喜歡遊覽附近勝景,他酷愛蓮花,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他即赴池畔觀賞,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説》,借花述志。

三 文體介紹,理解題意

説,古代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思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相似。愛蓮説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談談愛蓮的道理)。

四 朗讀課文,積累理解

1、正字音

步驟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書中標出難讀的字音。

步驟二:全班交流疑難,讀準每一個字音。

可愛者蕃( fán) 濯清漣而不妖(zhúo)(lián)

出淤泥而不染(yū) 不蔓不枝(màn ) 不可褻玩焉(xiè) 噫(yī) 陶後鮮(xiǎn)有聞

步驟三: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節奏美。

步驟四:師生齊讀課文。

2、明字義

步驟一: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掌握重點疑難字詞含義。

步驟二:學生搶答,解釋詞語。

①可愛者甚蕃 (多) ②出淤泥而不染 (污染)

③濯清漣而不妖(洗滌)(美麗而不端莊)

④不蔓不枝:(生枝蔓)(長枝節) ⑤香遠益清:(更加)

⑥亭亭淨植(立) ⑦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不莊重 ) ⑧花之君子者也:(道德高尚的人)

⑨鮮有聞:(少) ⑩宜乎眾矣(當然)

3.通文意

步驟一:兩人為一組,互譯課文。(一人讀原文,一人翻譯。或一人翻譯,一人還原為原文。)

步驟二:學生闖關,翻譯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5)予謂菊 ,花之隱逸也。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

五 精讀細品,合作探究

1、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説》,即談談愛蓮的道理,蓮有哪些可愛之處值得作者喜愛有加呢?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蓮花的?

明確:從三各方面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格。

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作者以凝練優美的語言對蓮作了細緻傳神地描繪,難道他僅僅喜歡蓮花美麗的花形和芬芳的氣質?文中還將蓮花比作了什麼?

明確:“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獨愛蓮不僅因為它美麗的外形和芬芳的氣質,更因為它有着君子一樣的高尚品質。

4、既然蓮是君子的化身,這些描寫賦予了蓮花哪些高尚的品格?請同學們繪製一幅“蓮花君子圖”。 老師把描繪蓮花的句子分別貼在一片花瓣上,請同學把君子的品德也貼在與蓮花相對應的位置。(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象徵君子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不蔓不枝”---象徵君子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象徵君子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象徵君子高潔獨立,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朗讀背誦指導:“予獨愛蓮”是統領語,“之”要輕讀。生長環境和外形香氣要用描寫語調讀,有審美感情,讀後作稍長停頓,再出末句。

請同學背誦描寫蓮花的句子。

5.課文是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的,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美好。

5、請朗讀三處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的句子,思考三次襯托各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次襯托: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表明自己的喜好與眾不同。

第二次襯托:“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出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襯托: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慨歎世上沒有別人和 自己的愛好相同。

6、從作者對這三種花的評價和愛花之人的感歎中,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做一名君子。也表達出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批判。

朗讀背誦指導:第一次襯托依次説菊,牡丹,蓮,期間有明顯的停頓。第二次襯托分別指出三種花的品格,要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出。第三次襯托用三種花的遭遇來批判世風,“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歎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請同學們背誦這三處句子。

7、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判,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在文章中直接表現出來呢?

明確:沒有直接表現,通過蓮的美好形象的描寫,以蓮自況以述其志。這就是託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愛蓮説》先從可愛的花很多寫起,提到陶淵明愛菊,有提到世人愛牡丹,襯托自己愛蓮。接着從生長環境 體態香氣 風度氣質等反面描寫蓮花的超凡脱俗,賦予蓮花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最後,作者將菊 牡丹 蓮一一擬人,分別説出它們是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的化身,借愛蓮來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在文中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文人情懷,而且品味到了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

七 借花喻人 自述其志

就你喜愛的花草樹木,仿寫《愛蓮説》以“愛 説”為題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採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點明自己所言之志。

八作業佈置

1 蒐集有關“蓮花”的詩句,整理到積累本上。

2 準確背默《愛蓮説》。

《愛蓮説》教案 篇二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愛蓮説》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短文兩篇》中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對這種態度的讚賞,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並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2、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對文言文的閲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閲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能夠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悦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説、創作等學習活動中。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

言文的能力;

(這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

(因為新課標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學習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圖片引入情景,由學生回憶有關詠“蓮”的詩句引入課文,從古到今,有多少人讚美蓮花,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周敦頤是如何讚美蓮花的,為什麼要讚美蓮花?

【設計意圖:由賞心悦目的圖片配上高山流水的古曲,從視覺和聽覺上渲染課堂氣氛,也讓學生感受蓮的魅力,為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誦讀感知

1讀、示範背誦。以此來激起學生背誦短文的興趣和信心。

2讀、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3讀、指名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設計意圖:朗讀是文言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朗讀中,以聲正字,以聲斷句,以聲達意,以聲傳情,在理解文章內涵的基礎上,領悟作者寄予文本中思想情感,用語音重現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漸次提高,最終熟讀成誦。】

(三)自主學習

1、什麼是“説”?

題解:“説”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説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章,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説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説文。

【設計意圖:瞭解本文的文體,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涵】

2、交流收集的作者情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3、疏通文意

①學生對照註釋理解句意,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②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有關難字難句的問題。

【設計意圖:疏通文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環節,在自讀自疑的基礎上,學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由大家討論,老師加以點撥。教師通過對學生學法的指導,給予強調和提示,幫助學生掃清語言障礙。能達到熟練準確翻譯的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同時又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四)合作探究

1、請你在課文中找出直接描寫“蓮”的句子,並説説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的?

知識明確:

託物言志:即抽取事物的某種物徵,來象徵人的某種品格,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2、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為什麼還要寫其他花呢?

3、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

4、小結。

【設計意圖: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品味課文內容時,主要以託物言志為突破口,帶動全篇的品析,引導學生在詞句的品析中強化文言語感,體味作者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懷,從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五)延伸拓展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達的“獨愛蓮”而不喜愛“牡丹”的道德情操?

(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對較消極的學生要適當地進行鼓勵。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

【設計意圖: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仿寫《愛蓮説》

你喜歡什麼花草樹木?以我愛___為題,寫一篇小作文,點明所託之物,所言之志。

【設計意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準確地把握志與物之間的聯繫,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並暗示性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愛蓮説》教案 篇三

《愛蓮説》

作者簡介:

周敦頤: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文學常識:

“説”是議論文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説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來論述道理。《愛蓮説》就是説説愛好蓮花的問題。

課文分析:

愛蓮説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結:縱觀全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他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作者借讚美蓮的高尚品質説明自己潔身自愛,不慕名利的品格。

總結 :

1 本文采用託物言志(象徵)的寫作手法。

2 文中採用的修辭手法有擬人 比喻 襯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幾種用法:

① 水陸草木之花

②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