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8W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通用多篇】

新人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一單元知識點整理 篇一

課文內容把握

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全文前後兩部分內容“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形成對比,表現了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新鮮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心理。

②《爸爸的花兒落了》採用插敍手法,通過回憶父親逼“我”上學,到學校給“我”送衣服,愛花,鼓勵“我”獨自去寄錢等往事,刻畫了一個嚴厲而又慈愛的父親形象,表現了父親對女兒急切的期盼:希望女兒儘快的堅強成熟起來,而“我”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已不再是小孩子”。

③《醜小鴨》通過講述一隻處處受排擠、受打擊的醜小鴨,因為夢想,不沉淪,始終不屈的奮鬥,最終變成一隻美麗的天鵝的故事。告訴人們:只要信念堅定,堅持自己美麗的夢想,並且堅持不懈的奮鬥,你我都能實現這個夢想,成為一隻“天鵝”。實質上是教育人意志要堅強,要有美的追求和嚮往。

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對一位少女真誠的勸慰,表達了詩人相信未來定會更加美好的堅定信念,這是一首這裏抒情詩。

⑤《未選擇的路》同樣是一首這裏抒情詩,表明了詩人不畏辛勞的追求事業的人生態度;對已選擇、已走過的路堅定不移和無所追悔。

⑥《傷仲永》一文借事説理,以方仲永為實例,説明一個人天資聰明不足為奇,沒有後天的教育和勤奮學習,“天資聰明”的人也只能成為眾人。

二、《傷仲永》知識點提示: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世隸耕 屬於2、未嘗識書具 曾經

3、父異焉 對……感到詫異

4、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自是 從此 完成

5、邑人奇之 對……感到奇怪

6、稍稍賓客其父 把……當作賓客

7、父利其然也 認為……有利可圖

8、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日:每天。

扳:通“攀”,牽、引 。謁:拜訪

9、不使學 使:讓

10、不能稱前時之聞 相當

11、泯然眾人矣 完全

12、賢於材人遠矣 比

13、則其受於者不至也 承受

14、傷仲永 哀傷、歎息

15、養父母 贍養

16、或以錢幣乞之 有人

17、從先人還家 跟從

18、卒之為眾人 卒:最終

19、如此之賢也 (有)才能

20、固眾人 本來

21、即書詩四句 寫

22、傳一鄉秀才觀之 全

(二)翻譯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3、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4、泯然眾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5、餘聞之也久。 我聽説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以前的名聲相稱。

7、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仲永地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

8、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

9、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年天資聰慧“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第二階段:才能漸退,“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泯然眾人矣”。

2、“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又指什麼?

“受於天”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又指什麼?指人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怎樣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學”,把仲永當作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後天學習和教育,並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後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4、請你從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煉出一個觀點(不與作者觀點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活到老,學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練習説明

一 仔細閲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

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寫方仲永又過七年後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

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説,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3、最後一段的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王子(王安石自稱)曰:仲永之通悟(通達聰慧),受之天也(是天生的)。其(他的)受之天(天賦)也(不譯),賢(超過,勝過)於(比)材人(有才能的人)遠(高遠)矣。卒(最終)之為(成為)眾人(常人),則(是因為)其受於人(後天的教育)者(的教育)不至(沒有達到)也。彼其(他)受之天也,如此其賢(才能)也,不受之人(不接受後天的教育),且(尚且)為(成為)眾人(常人);今(現在)夫(那些)不受之天,固(本來)眾人(常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能夠成為眾人就停止了嗎,意思説連眾人也不如)?

譯文王安石説:“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天生的。他的天賦,超過有才能的人。最終成為常人,是因為他的後天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有天資,像這樣的才能,不進行後天的教育,尚且成為常人。今天那些沒有天賦的,本來就是常人,又不進行後天教育,恐怕邊常人也不如吧!)

道理:説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學習的關係,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二 熟讀全文,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3、餘聞之也/久。

三 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線的詞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奇:對……感到驚奇。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作賓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利:認為……有利可圖,把……看做有利可圖。

3、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於:比。 於:被。

四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

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發言中心明確,層次清楚,語言簡練。限定時間,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組織語言。要啟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三、文言文閲讀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於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七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二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qí 蹲dūn下

2、解釋下列詞語。

(1)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裏難過。

(2) 粼粼:形容水的明淨。

(3) 各得其所:每個人或每種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tān huàn shì yǎng juã biã qiáo cuì fáng shàn wān dîu

癱 瘓 侍 養 訣 別 憔 悴 仿 膳 豌 豆 。.

二、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課文寫了四件事:

(1) 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對我的撫慰。

(2) 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

(3) 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4) 母親的臨終囑託

2、“我”的雙腿癱瘓之後,母親的侍弄的花為什麼都死了?

答:因為“我”的原因,母親已精疲力竭,無力再照顧花了。

3、文中寫到“我”坐在窗前看落葉,“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你怎樣理解母親擋住落葉的行為?

。答:因為母親希望“我”的心情好一點,也有助於病情。

4、為什麼“我”答應去看花,母親竟高興得坐立不安?為什麼“我”責備她“煩不煩”,她卻笑了?這説明什麼?

答:因為母親看到了“希望”,這是“我”第一次答應母親帶“我”去玩。

5、前面母親説“好好兒活”和最後“我”説“要好好兒活”各有什麼含意?這樣寫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答:因為母親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從而想讓“我”以後照顧自己。後文寫“要好好兒活”是“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定好好照顧自己。在文章結構上起“前後呼應”的效果。

七年級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 篇三

1、《在山的那邊》,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頓•亨特,美國作家。

3、《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作者宗璞。

4、《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5、流沙河,原名餘勛坦,四川金堂人,現代詩人。

6、瑪麗•居里,波蘭人,後加入法國國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1903年,她與居里、貝可勒爾共獲諾貝爾物理獎,19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8、《春》選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

9、《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作家。

10、《夏感》作者樑衡。

11、《秋天》作者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

12、《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13、《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唐代詩人。

14、《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

15、《天淨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作者馬致遠,元朝戲曲作家。

16、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著有《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

17、蒲松齡,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號柳泉居士,清代文學家。《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説集。

18、《風箏》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華蓋集》、《二心集》等。

19、《羚羊木雕》作者張之路。

20、《散步》作者莫懷戚。

21、《金色花》作者泰戈爾,印度文學家。著作有詩集《新月集》、《飛鳥集》,長篇小説《沙子》、《沉船》等。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2、《荷葉》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詩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23、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主要作品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醜小鴨》等。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