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蘭亭集序》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9W

《蘭亭集序》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詞類活用 篇一

(一)名詞作動詞

(1)一觴一詠(觴:喝酒)

(2)映帶左右(帶:環繞)

(二)動詞作名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視、聽:眼睛、耳朵)

(三)動詞的使動

(1)引以為流觴曲水(流:使……流)

(2)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興:使……興,使……產生)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⑴ 羣賢畢至(賢:有才有德的人、賢士)

⑵ 少長鹹集(少長:少者、年輕的人)

⑶ 無絲竹管絃之盛(盛 :熱鬧的場面)

(五)形容詞的意動

(1)齊彭殤為妄作(齊: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當其欣於所遇(欣:以……為欣、對……感到高興)

(六)數詞的意動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把……看作一樣)

(七)副詞作動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極:盡情享受)

基本常識 篇二

1、關於序、跋類文體

放在卷首為序,也稱前言;放在卷末為跋或後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編者自己寫的,也有的是別人所寫。其內容和作用,多為説明寫作或編寫的情況、目的,闡述某些觀點,介紹或評價作品等。

序的體裁,有的是近似論説文,如《史記》中的書、表、傳的序,都是在議論中夾着感慨,總結歷史教訓,表達作者的見解和對人對事的態度。歐陽修編寫《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傳序》即屬此類。

抒情成分較多的序,多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後序或跋一般是對序的再補充,大都簡峻峭拔,不像序那樣詳細豐富。

另外古代還有一種贈序,為臨別贈言一類的文體。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要和書序嚴格區別開來。

2、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321—379),東晉著名書法家。琅琊臨沂(今山東)人,後居浙江會稽山陰。曾任右軍內史、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工書法,尤擅楷書和行書,人稱“書聖”。他的《蘭亭集序》帖,筆意妍麗勁健,“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他較有影響的還有《樂毅論》、《十七帖》等。其子王獻之也是書法名家,父子齊名,世稱“二王”、“二聖”。

3、寫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種習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始固定為三月三),到水邊嬉遊,以消除不祥,也稱“春禊”。據説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風和日麗,天清氣朗,王羲之與當時的名人謝安、孫綽等41人在山陰蘭亭暢飲歡歌,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他們借“修禊”之名而舉行的一次詩會吧。名人雅士,融融歡聚,曲水流觴,低吟淺唱,好不愜意。王羲之面對高朋摯友,揮筆潑墨,寫下了“絕代無雙”、書文皆美的序文。

蘭亭集序一、通假字 篇三

1、趣舍萬殊(“趣”通“趨”,意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內(“悟”通“晤”,意為“面對面”)

一詞多義 篇四

1 之

⑴所之既卷(動詞,意為“往,到達”)

⑵ 以之興懷(代詞,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⑶夫人之相與(取消句子獨立性)

⑷極視聽之娛(結構助詞,的)

⑸向之所欣(音節助詞,不譯)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為“高”)

⑵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⑶ 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⑷修守戰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3 雖

⑴雖趣舍萬殊(雖然,連詞)

⑵雖世殊事異(即使,連詞)

4 於

⑴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介詞”)

⑵欣於所遇(意為“對,介詞”)

⑶終期於盡(意為“到,介詞”)

5 以

⑴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

⑵亦足以暢敍幽情(意為“用來,介詞”)

⑶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6 一

⑴ 若合一契(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樣)

⑶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看作一樣)

⑷ 一觴一詠(有的,表示分指,一邊……一邊……)

⑸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一)

蘭亭集序四、一詞多義 篇五

1 之

⑴所之既卷(動詞,意為“往,到達”)

⑵ 以之興懷(代詞,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⑶夫人之相與(取消句子獨立性)

⑷極視聽之娛(結構助詞,的)

⑸向之所欣(音節助詞,不譯)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為“高”)

⑵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⑶ 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⑷修守戰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3 雖

⑴雖趣舍萬殊(雖然,連詞)

⑵雖世殊事異(即使,連詞)

4 於

⑴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介詞”)

⑵欣於所遇(意為“對,介詞”)

⑶終期於盡(意為“到,介詞”)

5 以

⑴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

⑵亦足以暢敍幽情(意為“用來,介詞”)

⑶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樣)

⑶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看作一樣)

⑷ 一觴一詠(有的,表示分指,一邊……一邊……)

⑸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