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蘭亭集序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6W

蘭亭集序讀後感【精品多篇】

蘭亭集序讀後感 篇一

歲月在飄逝中永無聲息。某一刻,我們也會兩鬢斑白容顏蒼老。而歲月沒有痕跡,痕跡都在我們的生命裏。

我常常心裏泛起一絲愁緒。人活在世上,為了幸福、快樂所追求的美好,到後來卻總是會消失、會厭倦。我們總是情不自禁的沉浸在快樂裏,過後又有種深深的惦記。我們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都不會適可而止。但是,無論是有價值無價值,最後彼此的生命還是都化為烏有。

王羲之,一同會集的人“羣賢、少長”都為賢者、年齡各異,都是些志同道合的人。作者怎能不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風景的優美,讓人心曠神怡,作者怎能不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此刻,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天空廣闊之大,地下萬物之繁。作者怎能不樂?

作者也會感慨,這些美好的東西總是會逝去。無論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每個人的追求總是自己認為美好的。但是,時間總是眨眼間,我們很快會老的。老了後,連同着自己的一生,或喜或悲,都會永遠的終止。

文章瀰漫了憂傷感慨的氣息。文字間貌似滲透出一種淡淡的頹廢,面對只有死的結果,誰又會不斷的欣喜?表面上消極的情緒令人頹唐不安。其文裏,卻非淺嘗輒止的只是一種情緒。面對短暫而又有限的生命,我們應該去盡力盡心創造出自己命途的價值。面對容易逝去的時間,我們應該愈加的珍惜,利用好有限的每一分每一秒。

“死與生”自古以來便是世間的大事,自古以來也是多少人思想最深處的筆鋒。我們該如何對待?從以前到現在到未來。生命永遠無休止的輪迴,我們也只是不住的感慨。

珍惜有生之年,執着的在命途裏奔波,為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而努力進取!

蘭亭集序讀後感 篇二

【蘭亭集序】是我國東晉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在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到今浙江紹興蘭亭“俢禊”時,會上各人作詩,其為之詩集寫的序文。

該序文不僅描寫了蘭亭周圍的美麗景色,也描述了王羲之他們聚會時的歡樂之情,而又抒發了對人生生死無常的感慨,也在隱隱約約間告訴了我們“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那就是“積極入世”。

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有詩文集十卷,但又兼以擅長書法名世。而他所創作的【蘭亭集序】,不僅是我國書法界的珍品,也是我國文壇上的傑作。千百年來這序文這書法,為世人所稱讚和傳誦。

那為何這片序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稱讚和傳誦呢?由於喜歡,所以深讀。略悟。

其序共三段,第一段作者不僅描繪了他們在浙江紹興蘭亭“俢禊”時的蘭亭聚會的情況,並如其同時也寫出了與會者的真實感受。其中“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亦寫出了此次聚會的內容和此行最終的目的,暢敍幽情。

第二段,通過“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的描寫。提出並討論了人生的無常,並不由的發出了無情的感慨。

淺悟,其中提到,人與人的相處,要學會圓滑周旋。因為有的人喜歡和朋友暢談,無拘無束;而有的人則喜歡把興趣,寄託在所喜歡的事物上,曠達開朗,也同時無拘無束。雖然他們的取捨點不同,但是他們都在表達他們自己真實的想法,因高興而高興,因滿足而滿足,這樣似乎衰老與他們就毫無半點關係。可是等到他們厭倦這些事情的時候,曾經的喜悦傾刻就會成為過去的事情,那麼就像“生和死”,這樣的大事情,還是會不由的發出感慨的。人生其實真的就是這樣無常,那怎能不令人悲痛呢?也同時無意中透露着人生的無奈。

第三段,表明了作者寫序的緣由。“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前人的感慨和今人的感慨是這樣的如出一轍,能不讓人感慨嗎?生和死是一樣的虛無,長壽和短命一樣的荒謬,後代的人看待我們當代的人,也像我們當代的人看待古代的人一樣,這可真是可悲呀!

這篇序言疏朗簡淨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同時也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同時也在表達着這樣一個相同的觀點:身在一個社會,只有融入這個社會,才能長久。簡單一點就是你只能適應這個社會,而不能讓這個社會適應你。所以在我們討論某個問題和觀點時,不如先看一下我們現在的社會,我們身邊的情況,然後再根據其,而來決定或判斷這個問題或這個觀點在此時在此地,應用怎樣的方法或怎樣的手段來正確合理的解決或判定。這,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嗎?

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失敗,盡力了,積極的融入了這個社會了,成功甚好,失敗那又有何妨?

【蘭亭集序】,不懂得會説那是王羲之酒後酒酣人興的成果,而如果能進入字裏,那裏面卻有着怎樣的享受着自我,有着怎樣面對困難的灑脱,因為那字裏行間無不閃爍着那奮進的氣魄,那奮進的光芒。

那麼,我們身在這個社會,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讓人生也如其一樣閃爍。積極入世,並積極的適應社會,並在這光芒的社會中,積極發光發熱呢?

那麼,你的人生,你的【蘭亭集序】,是否也會因你的“積極入世”而煥發耀眼的光芒呢?

那麼,不如就讓我們積極入世,而從此有一個不悔的人生吧。

蘭亭集序讀後感 篇三

讀完《蘭亭集序》,首先想到的還是生與死的。問題。

王羲之在文章中寫明瞭自己的生死觀,在他看來,對生的執著、對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認為,死和生具有同樣重大的意義。

作者由生想到死,感歎人生無常,但又不是消極的心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出他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

生老病死,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客觀規律,然而我們都畏懼死亡,可是死亡並沒有因為我們整天擔心它,它就會偏愛我們而不來找我們。我想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試着換個心態去生活。

上帝給予我們的都是公平的,最初的我們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有人生活的富足,而有人卻只能沿街乞討?是因為他們的目標不同。有人志向遠大,就會為之奮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放棄。而那些稍有不順就停滯不前的人就只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永遠都抱着一顆悲觀的心生活,生命裏怎麼會有燦爛的陽光呢?所以,保持樂觀的、積極的心態尤為重要。

雙手高位截肢的劉偉創造了達人秀冠軍的奇蹟,沒有手,卻用腳彈奏出了常人用手都很難彈出的優美曲子,是什麼讓他做到的?是毅力和一顆樂觀的心!他説:“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正是這種樂觀的心態讓他取得了成功。

人總是會死的,再多的擔心也是無濟於事。與其整天都活在畏懼死亡的陰影裏,還不如換個心態,去做點有意義的事,實現生命的價值。既然父母賦予我們生的權利,我們就有義務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蘭亭集序讀後感 篇四

王羲之《蘭亭集序》墨跡,乃天下第一行書,其文字亦屬天下之第一美文也。品讀文中寫景、抒情、寓理之與眾不一樣的語言,不難感知其趣味之純正與高雅脱俗。

王羲之説過:“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確,人生匆匆,短短數十載而已。所以他才認為死和生同樣具有重大的好處,他本來就明白“一死生”“齊彭殤”是虛幻荒唐的、妄造的。讀那些文字,我感受到了他對自≮≯我生命的熱愛之情。正因為人生無常,所以才更加珍惜;正因為死生亦大,所以才有無盡的眷戀……

生活在當今社會,我們並沒有像王羲之那時的社會壓力,所以我們就應活得更自在。“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擁有了享受生活的權利,那麼就要好好地珍惜,不要等將要失去時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

我們雖沒有王羲之那樣獨特的見解,但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去追求自我的生命價值,那麼我想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為冥冥之中我們已詮釋了自我生命的真諦,如果能夠這樣,那就足夠了。

昨日是已走過的,明天是即將走過的,唯有這天正在走過……生命數十載,説長不長,説短也不短,能一帆風順地走完這一程,固然最好;如若不能,我想只要你曾為之付出,拼搏過,曾珍惜過,那也必將是無怨無悔!

我們並不能夠去改寫歷史,也不能夠預知未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珍愛自我的生命,好好的活着,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去創造那無盡的回憶與歡樂。請珍惜這絕無僅有的機會去活出自我的精彩,去追求自我活着的好處……因為,僅有懂得生命真諦的人,才能夠將短暫的生命延長!

蘭亭集序讀後感 篇五

輕輕地打開書本,我的心躍入了文字中,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會稽山陰。蘭亭。置身於崇山峻嶺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過,“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説一個故事。一代書聖王羲之,在那裏寫下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一個個“飄若遊雲,矯若驚龍”的字,彷彿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個“怕死”的人。所以,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完美的事物。為了使自我的生命更加充實,他“嘗極東方,寄情于山水之間”,又臨池學書,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王羲之陶醉於山水,書法之時,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那麼,如此短暫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嗎不是這樣的。對他來説,雖然時間匆匆而逝,但並不是什麼也沒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卻擦出極其奪目的光芒!珍惜時間,並不是珍惜時間本身,把時間當成寶貝一樣,而是珍惜生命,憐惜如何度過時間。無所事事的人感覺時間是漫長的,他們似乎有了更長久的生命。可是,他們就像紙上的一條長長的線,單薄而蒼白!

司馬遷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告訴了我們如何看待死亡。而看了《蘭亭集序》之後,我明白了自我該如何活着。正如泰戈爾所説:“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想起自我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時光。以前坐在電腦旁邊,幾個小時不停地玩着遊戲,還津津有味,不亦樂乎;以前和同學們出外遊玩,吃喝打鬧,還以為年輕便是如此;以前坐在桌子旁,對着書本一籌莫展,還覺得時間是如此漫長……我真為自我感到羞愧!

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清晨的陽光灑進窗子,請不要用昨夜的夢拒絕她,我們就應用朗朗的讀書聲回報她燦爛的笑;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向你招手時,請不要輕易地把整個身心投入她的懷抱,我們就應友好地和她握握手;當你想親近大自然的時候,請不要帶着喧鬧同行,靜靜的一個人,大自然才會向你展示她的全部魅力……

“花開時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時間如白駒過隙,在時間的長河裏,我們是激起千層大浪,還是默默無聞,隨之而逝完美的生命是易逝的,我們就應珍惜眼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

一條單薄而蒼白的線已經成了過去,此刻我們要用生命繪出一幅唯美的畫卷——一朵燦爛的夏花!

蘭亭集序讀後感 篇六

一千六百五十六年前暮春三月的一天,一羣人來到一個叫蘭亭的地方集會宴飲。曲水流觴,逸興遄飛,坐中俊才豪傑,各個把酒臨風,即席吟詠,好不熱鬧。參加的人或許不知道,這一場熱鬧,竟然能永載史冊,而浙江紹興的老農,更不敢想象這個叫蘭亭的地方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化標籤。畢竟,才子佳人相邀聚會,政客富賈附庸風雅,在習慣於山水寄情詩賦抒懷的古代中國,是再平常不過的了。

奇蹟的發生,委實太簡單了,僅僅就是因為一個三十二歲的太守的筆走龍蛇,使這次集會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文化活動,而小小的蘭亭,也毫無爭議地定格在了歷史的文化標杆上。太守,就是當年的東道主王羲之,所謂的筆走龍蛇,就是王羲之用行書寫下了《蘭亭集序》。一個是書聖,一個是書聖寫下的“天下第一行書”,就憑這兩點,蘭亭能不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瑰寶嗎?

《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昭明文選裏沒有登錄,古文觀止裏卻赫然在目,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而《世説新語》裏雖有錄入,卻比現在的《蘭亭集序》少了二百多個字,也留下一個大疑問。所以,在郭沫若先生為此大打筆墨官司之後,我們確實很難在文章內容上作什麼評價。

“死生亦大矣”,是對六朝明理的沉痛反對,“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是對老莊清談的無情撻伐,這些思想即便是後人附會,我們也可以記到王右軍的頭上,因為憑右軍的性情和作為,是完全可以擔當這樣的責任的。

蘭亭集序讀後感 篇七

《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昭明文選裏沒有登錄,古文觀止裏卻赫然在目,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而《世説新語》裏雖有錄入,卻比現在的《蘭亭集序》少了二百多個字,也留下一個大疑問。所以,在郭沫若先生為此大打筆墨官司之後,我們確實很難在文章內容上作什麼評價。

“死生亦大矣”,是對六朝明理的沉痛反對,“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是對老莊清談的無情撻伐,這些思想即便是後人附會,我們也可以記到王右軍的頭上,因為憑右軍的性情和作為,是完全可以擔當這樣的責任的。

可惜的是孫綽、謝安等諸多高明之輩,他們在蘭亭上寫的詩,卻被一紙序文遮蔽到毫無光彩,連陪襯都很勉強,這真讓我們扼腕歎息。所以,我有時不免想,如果遇見子安或逸少這樣的人,儘量還是少説話,留個名頭,甘心情願地做一片綠葉也算是幸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