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2W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多篇)

獅子和鹿的教學反思 篇一

近日,執教了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略讀課文《獅子和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收穫頗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巧創設,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生字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説過:“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後果。”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將詞語進行了梳理歸類,並標註了多音字,引導學生克服字詞的重難點。誦讀短文,認識新字,幫助學生建立了客觀事物與詞語內涵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主體、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鹿與獅子的動作與神態。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創設的特定活動情境中學得愉快,文本內容較好地轉化為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孩子們在充分的玩味中鞏固了新知,激發了學生喜歡識字、主動識字的願望。

二、妙引導,讓學生學會概括的方法

第二學段的學生剛剛學習概括,《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的閲讀目標也只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學生概括能力的形成需要概括的框架作為有形的學習台階,以幫助學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如何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落實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巧妙引導,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方法。中段的課文,從體裁上來説,記敍文偏多。所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比如,對事實信息的篩選:記事的文章,要篩選的事實信息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什麼事;寫人的文章離不開敍事,要篩選的事實信息是寫了什麼人、這個人做了什麼事、有什麼特點。只要指導學生掌握了記敍文概括的“六要素”歸納法,即世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生的概括就能做到八九不離十了。

三、重引領,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寫法

《獅子和鹿》一文是採用了“正反對照”的寫作手法來表現中心思想。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悟出這點不太容易。於是,我在課文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找到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讓學生感悟到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讓學生從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這兩部分進行對比感悟。

對於鹿角的美麗,我抓住了“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這句話進行重點感悟。對於語氣詞“唉”和句式“多麼……多麼……”,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對於“精美別緻”這個形容詞,讓學生通過找同義詞來感悟。在教學比喻句中,讓學生通過生動的圖片對比,感受鹿角的美麗。

在體會鹿腿的難看中,我抓住了小鹿抱怨自己腿的反問句,“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進行教學。讓學生將此句改為陳述句,並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明白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意思相同,但比陳述句表達的情感更強烈。使學生體會到小鹿對於自己的鹿腿一點兒都不喜歡。

在獅口逃生這一環節教學中,小鹿對鹿角和鹿腿的態度發生了逆轉。我將“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這句話再次出示,讓學生感受到“美麗——差點送命難看——獅口逃生這樣強烈的正反對比。最後,讓學生通過寫話訓練,將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這個道理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對比,對錯誤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對正確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語文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折射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語文要教學生是把學到的方法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縱橫”交錯,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種能力。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二

反思: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透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任務在1節課之內完成。本節課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透過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藴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採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我透過課件展示比較難讀的以及與課文理解有直接幫忙的字詞,在指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進行正音。然後,進行換詞、造句、演一演等形式對字詞進行理解。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資料,對課文的主要資料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透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瞭解課文資料、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資料的把握上,還透過主要資料填空、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為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找出能夠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後透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三

《獅子和鹿》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8課,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生動地記敍了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兩束美麗的角,抱怨細長的腿,之後寫到獅子撲來了,鹿四條細長的腿讓它逃脱了,而美麗的角卻讓它差點送了命,課文情節緊奏,前後比較分明,語言十分優美,在生動的故事當中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為授課老師,徐老師對寓意的感觸頗深:此刻的小孩子往往在乎外在衣着的漂亮,而往往忽視了心靈的完美。或者他們總喜愛找別人的`缺點而總髮現不了別人的優點。基於這些因素,徐老師決定拿這樣一篇看似不那麼重要的略讀課文作為本次精品課程探究的對象。

葉聖陶曾提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因此,略讀課文的預設目標即是:抓重點,學運用。

經科組討論分析得出:這篇課文學習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是學習的難點,明白鹿對自己的腿和角前後不一樣的態度是學習的重點。在教授課文時,讓學生初知課文的大意,無需字斟句酌,只要抓住重點引導孩子明白課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運用他們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閲讀方法來明白課文。有了對課型特點的分析和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同時針對國小三年級學生活潑踴躍、喜愛表演以及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徐老師設計了以下目標:

第一、透過閲讀來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資料。

第二、運用已有的閲讀方法聯繫上下文來明白詞語,邊讀邊想來讀懂課文。

第三、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的想法和體會,帶着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

第四、能夠結合自己生活當中的實際來明白故事所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適用在不一樣的條件和不一樣的環境下,它卻有存在的價值,從而學習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和想問題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有了以上的目標把握,我們便開始了第一次授課。課堂上,徐老師首先設置了巧妙的導語把學生們置於美麗的童話故事之中:“在茂密的叢林中生活着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其中有一隻漂亮的鹿,它十分的想和大家做朋友,這天老師把它請到了課堂上,大家歡迎它嗎?(出示鹿的圖片,在小鹿身上,最吸引你的是什麼?生回答:角)鹿也從認為自己的角很美,但是經歷了一件事情後,它改變了原先的一些看法。那麼鹿到底經歷了一些什麼事情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一個有關於獅子和鹿的故事。”學生自然進入課文。之後,徐老師便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問題,讀出自己的感受。自由讀、個別讀、領讀、跟讀、男女生分別讀、師範讀、配樂讀等,在老師的點撥和變化多樣的朗讀手段之後,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朗讀感情也比較豐富。給了學生足夠的時刻讀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啟示,學生大都能説出:“美麗的東西不務必有用,難看的東西也會有他的用處”等類似的話。看來透過多讀,學生對於寓意還是有務必的把握。但更深層次的話,尤其是聯繫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舉手的學生則少了很多,回答面也顯得比較狹窄。看來,我們不就應把課文與生活,個性是與學生實際割裂開來。要多運用從書中領悟的道理去引導孩子瞭解、明白我們現實所處的環境,懂得做人、為人的方法。不能讓書本上的知識成為死的,要想方設法使它“活”起來。

基於此,我們進行了改善,決定把寓意中的道理實踐到課堂中去。

在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指出我們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孩子具有感受明白、欣賞、評價的潛質,學生是閲讀的主體,閲讀是他個性化的行為,學生作為生命的個體,他是帶着自己獨特的感受,獨特的生活經驗來走入文本開始閲讀的,在閲讀當中他會利用他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的經驗來感悟文本,明白文本,在交流中來欣賞文本,進而來評價文本與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終他會帶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

獅子和鹿的教學反思 篇四

本課教學總體上説,是比較滿意的。是一堂基於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閲讀課。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而是基於學生主體地位,課中設計了4個學習活動,學生學得輕鬆而又高效。梳理一下幾個自己比較滿意的“教學點”:

首先,全文教學緊抓“欣賞”和“抱怨”這對詞語展開教學,條理清晰,環環相扣!

其次,“複述故事”環節,我個人認為是最滿意的一個環節,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用上文中的語言進行故事的複述,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內化語言;此外,與《陶罐和鐵罐》進行比較閲讀,發現作者寫作的共同之處,再結合單元習作進行指導,三者進行有機整合,高效而有效的做法。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在本課教學中亦有美中不足: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朗讀指導上不夠到位!與《陶罐和鐵罐》進行比較閲讀,匆匆而過……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五

在教學本課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問題,讀出自己的感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啟示,並根據課文中的道理,聯繫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

學生各自發表了意見,謝天卓説自己明白了,好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並不是沒有用的。

李浩然説明白了好看的東西有時也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不好看的東西有時卻會使自己有所成就。更有一個同學熊晨輝説自己明白了,一個人長得雖然漂亮,但有時並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周文軒説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我們不要被它美麗的外表矇騙……

多好的讀書體會啊,學生的每一個體會都讓我感動,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平時不怎麼發言的學生都能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六

《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脱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脱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為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此時此刻,獅子會對它的角和腿説什麼呢?學生踴躍發言。他們的發言告訴我孩子們已經能比較鹿的角和腿的優點和缺點,對事物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覺得時機成熟,於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課文中引發的道理。通過讀説到感悟,深化道理,讓學生明白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為順應這樣的變化,啟發學生關注和發現生活中不斷變化的人和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這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