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政治考綱要點知識歸納(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大學聯考政治考綱要點知識歸納(多篇)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識 篇一

一、文化與社會

如何看待文化生活

個人

文化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三大領域之一(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國家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國際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其中以文教力和民族凝聚力為代表的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點

1、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內涵

大文化

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創造的成果的總稱,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文化

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非意識形態的部分(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

小文化

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特點

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關係看: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從文化與人類個體的關係看:個人的文化素養是逐步培養出來的

從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的關係看: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中文化,即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文化與文明的關係:①區別:“文化”與“自然”相對,重點強調“化”的過程;“文明”與“野蠻”相對,重點強調“明”的結果。

②聯繫:文化發展中的積極成果就是文明。

2、文化的形式和社會作用

形式

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

靜態

社會精神力量

文化生產、傳播、學習、積累等文化活動

動態

作用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對個人的成長

對人類社會的發展

區分:文化現象、文化形式、文化活動、文化產品

區別

文化現象

文化現象在人類社會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文化形式、文化活動、文化產品都屬於文化現象,具有普遍性

文化形式

文化形式指的是表現文化這一內涵的方式,如理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具有多樣性

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指的是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它呈現的是一種動態,具有歷史性

文化產品

文化產品指的是文化活動的物質化的結果

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相互影響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區域)

不同性質的文化: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歷史)

相互交融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科學技術、教育、勞動者素質

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公民政治文化素養

高中政治考綱知識 篇二

1、我國政府的性質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衞者。是由我國國家性質決定的(原因)。

2、我國政府主要履行哪些職能?(管理與服務)

(1)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政府擔負保衞國家的獨立與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懲治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等職能。)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政府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在人民中進行四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政府組織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衞生、體育等事業。)

(4)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包括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制;促進公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優生優育;保護環境等。)

3、我國正在建設什麼樣的政府?其根本目的是什麼?

服務型政府,其根本目的進一步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4、政府給我們帶來哪些方面的作用?(便民利民)

(1)人們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2)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5、政府為什麼要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我國國家性質和政府性質決定的)

6、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則是什麼?(宗旨:為人民服務。基本原則:對人民負責。)

7、政府應如何堅持對人民負責?

(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思想;

(2)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人民服務不僅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中。政府的工作要經得起實踐、羣眾和歷史的檢驗。

(3)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和建議。

8、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向哪些部門求助?(求助有門,投訴有道)

方式和途徑:開設熱線電話、設立信訪部門、發展電子政務、依法建立行政仲裁。

9、公民學會向政府部門求助或投訴的作用:有助於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促使政府改進工作。

高中政治考綱知識 篇三

1、全面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2、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目標有哪些?

①在優化結構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②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③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④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生活。

3、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什麼?

①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②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社會各領域發展。

③協調發展,就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④可持續發展。

4、科學發展觀的主旨是什麼?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主旨是發展。

①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

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道路。

③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④統籌區域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部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大學聯考政治考點知識 篇四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經濟生活

1、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支柱產業的經濟意義。

①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決定,有利於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②有利於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培養新的消費熱點,帶動產業發展。

③擴大就業,有利於社會穩定。

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⑤增強國際競爭力、軟實力、綜合國力。

2、怎樣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①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②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進行宏調,保證財政收入力度。

③發揮財政促進文化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⑤消費的反作用,提高文化產業消費水平,推動文化產業發展。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文化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引進外資人才,學習優秀文化成果。

3、怎樣建設誠信的市場經濟?

①市場經濟有法制性特徵,要求國家制定法律法規,完善市場法律體系。

②政府應加強宏調,注重自身信用建設。

③產品經營者提供職業道德,遵守交易規則,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

④消費者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4、經濟生活分析我國文化企業發展如何適應新形式?

①文化企業要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拓國際市場。

②文化企業制定正確經營戰略,迎合市場需要。

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形成競爭優勢。

④誠信經營,生產高質量產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業發展,繁榮社義文化的政治意義?

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有利於社會穩定。

②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③當前國際競爭實質是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發展社義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綜合國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強文化建設對中國現代化進程有何意義?

①文化對社會作用: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

②文化對人的作用: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全面發展。

③文化對綜合國力:提高文化軟實力,增強綜合國力。

④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動社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①立足中國特色社義實踐,發揮人民羣眾的力量。

②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建設社義精神文明。

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推陳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樣性,發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優秀文化成果。

⑤高舉中國特色社義偉大旗幟,弘揚主旋律。

⑥個人要提高眼力,拒絕污染,政府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3、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由我國面臨的現實矛盾決定的。

②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現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體改革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滿足人民精神需求。

③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社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展中國特色社義的強大動力。

④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要堅持羣眾觀點羣眾路線。

高中政治考綱知識 篇五

民主選舉方式有哪些?其優點和侷限性是什麼?

選舉方式 含義 優點 缺點

直接選舉 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 每個選民都有直接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 在選民較多、分佈較廣的情況下不適用

間接選舉 由選民選出的代表選舉產生商以及代表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成員的選舉方式 在選民較多、分佈較廣的情況下適用 每個選民不能直接投票選舉自己心目中的當家人

等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的應選名額的選舉方式 可以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限制選民自由選擇,選民易受誤導,積極性受影響

差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多於應選舉名額 位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於低,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競爭 可能影響當選者結構合理性;被選舉人間的競爭易導致假宣傳,金錢交易

影響選擇不同選舉方式的因素有: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

我國採用的選舉方式是: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實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原因:這能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也符合我國的國情。

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有哪些?

內容 方式 依據 作用或目的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 電話、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體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使決策反映社情民意

專家諮詢制度 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等,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論證會、座談會 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 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社會公示制度 決策機關將涉及公眾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公示,讓公民瞭解後發表意見、建議 公示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有利於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

社會聽證制度 對同公眾毅力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民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聽證會 決策機關擬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聽證的目的是為了決策利民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有:(1)有利於決策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2)有助於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3)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4)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在我國農村城市,實行基層民主自治的組織是什麼?

(基層民主自治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①村民委員會:性質:(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

自治內容:村民選舉;村民決策;村民管理;村民監督。

(村民直接投票選舉自己滿意的人擔任村民委員會的幹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礎,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②居民委員會:性質:(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

作用:在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居民的公共事務和事業、,調解居民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反映居民意見,等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自治內容:居民委員會的幹部由居民民主選舉產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居民委員會實行辦事公開制度,由居民實行監督。

意義:,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提高了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義: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

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合法渠道及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

信訪舉報制度 人大代表聯繫羣眾制度 輿論監督制度

區別 含義不同 通過給國家寫信、打電話或向有關人員當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見,提出批評建議 將自己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反映給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 依法在新聞媒體上公開發表意見

方式不同 信函、電話、手機短信、當面指出等 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以議案質詢的方式 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

特點不同 是我們行使憲法所規定的提出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民主監督有效方法人大代表連着國家權力機關,一頭連着人民羣眾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大、時效快

作用不同 為公民監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公民的民主監督得以真正落實得到切實保障 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發揮獨特作用

相同點 ① 都是實行民主監督的方式,在民主監督中發揮重要作用

② 意義:有利於消除腐敗現象,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 不論哪種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規,依照規則和程序辦事

注: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活動都是民主監督的好形式。

公民怎樣才能行使好監督權?

(1)公民要勇於行使監督權利: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於同邪惡勢力進行鬥爭,勇於依法行使監督權。

B、公民要負責地行使監督權利。依法行使監督權,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識 篇六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我國的國體(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

1、什麼是人民民主專政?

⑴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與剝削階級國家政權的根本區別: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擁有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利,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人民民主的特點:⑴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表現:①民主權利的廣泛性;②民主主體的廣泛性。⑵人民民主具有真實性。表現:①表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人民能夠自己管理國家;②也表現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③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我國專政的特點: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專政的意義: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⒉為什麼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⑴地位: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我國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已被寫入我國憲法。

⑵作用: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有利於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權利;有利於保衞國家主權和安全;有利於維護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打擊犯罪;有利於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推進,維護社會主義和諧局面。

二、公民

⒈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⑴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誌。

⑵政治自由,包括言論、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

⑶監督權,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等。

⒉公民的政治性義務

⑴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⑵遵守憲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為準則)

⑶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⑷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⒊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A、含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B、具體表現:①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方面,對任何公民一律平等;②國家在依法實施處罰方面,對任何公民一律平等;③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2)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

權利和義務的關係: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①權利與義務在法律關係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③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要求:①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②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義務。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原因;如何處理三者的關係)

⒋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

⑴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基本內容;⑵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

⑶參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⑷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⒌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⑴民主選舉

①民主選舉的方式: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

②選擇選舉方式的依據:A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確定;B必須體現國家性質,並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

③公民珍惜選舉權利的原因:A.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B.增強公民參與感、責任感,增強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C.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

④如何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A.公民應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不斷增強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增強公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B.公民要不斷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公民行使選舉權應出於公心,以人民的利益為重;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⑵民主決策

①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諮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②意義:從決策者角度:a有助於決策者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b有利於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從公民角度:a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b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⑶民主管理

①村民自治的內容:a村民選舉:自己選舉當家人。這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b村民決策:村民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發表意見,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與管理;c村民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來規範自己和村幹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村裏的日常事務。d村民監督:運用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幹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監督村幹部的行為和村委會的工作。

②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基層羣眾自治)的意義:A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

B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和重要內容。

⑷民主監督

①方式: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繫羣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②意義:a有利於改進被監督者的工作;b有助於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公民行使監督權的要求:A要敢於同邪惡勢力進行鬥爭,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自己的監督權;B必須採取合法的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⒍有序政治參與的表現?

⑴遵循法律、規則和程序;

⑵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

⑶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係;

高中政治考綱知識 篇七

1、起源上看,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本質上講,國家都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 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2、我國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3、國家的性質又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

4、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對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5、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1) 廣泛性: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民主主體廣泛。

(2) 真實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保障;廣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實現。

7、我國專政的特點:新型的專政(對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8、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1) 民主:“在一定階級範圍內”(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主總是屬於統治階級的。)“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政體意義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統治階級的民主就是被統治階級的專政)。

(2) 專政:主要依靠暴力實行的統治。

(3) 人民民主和專政是辯證統一的,相輔相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統治階級的民主是被統治階級的專政。

9、為什麼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已被寫入憲法。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為什麼説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A、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可以充分發揚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B、堅持專政職能才能打擊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3)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被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A服務職能: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B創造良好環境:為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

C重視法制建設: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國。D加強民主制度建設。發展人民民主。

10、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有: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十八週歲的公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3)監督權。公民有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利。(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或檢舉)

1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誌。

12、公民應履行政治性義務有:

(1)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根本保證)

(2)公民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行為準則)。

(3)公民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義不容辭的職責)。

(4)公民有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的義務。

13、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遵循基本原則有:

(1)堅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① 我國權利與義務是統一、二者不可分離。相對應而存在,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

②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③ 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14、當代中國人的政治生活內容有:

(1)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

(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

(3)參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也是區別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徵。①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家性質,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質和目的,也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②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和依法治國的領導者。

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堅持依法治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律保障,堅持依法執政是黨的基本執政方式。

(4)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