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1W

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精品多篇

端午節簡短的祝福語 篇一

1、絲絲問候你,甜甜粽子嘗。

2、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

3、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

4、龍舟駛江裏,艾草掛門上。

5、祝你闔家幸福,端午快樂!

6、事業展宏圖,如日在當午。

7、開心每一刻,平安每一天!

8、祝福我送上,端午節快樂!

9、遊山玩水樂,全拋煩惱心。

10、朋友情意長,祝福送身旁。

11、全家看龍舟,福壽雙豐收。

12、一碗雄黃酒,幸福到永久。

13、掛一株艾草,與煩惱告別。

14、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15、洗個艾葉澡,泡個艾葉腳。

16、一葉粽子香,日子到端陽。

17、端午節快樂,生活步步高!

18、一片艾蒿葉,興家又旺業。

19、滿紙肺腑言,送你真祝福。

20、生活蜜如糖,幸福萬年長。

21、飲着雄黃酒,好運年年有。

22、端午粽子香,端午粽子甜。

23、快樂飲雄黃,健康佩香囊。

24、願你笑一笑,青春不變老。

25、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

26、端午節快到,提前送祝福。

27、時至五月五,喜慶在端午。

28、悠悠艾草香,綿綿情意長。

29、身板硬朗朗,賽過小老虎!

30、聞着粽子香,思念漂過江。

31、端午佳節近,問候來敍情。

32、祝福不間斷,歡樂滿人間。

33、健康心中駐,快樂不迷路。

34、美夢在悠揚,身邊有安康。

35、願你端午快樂,生活幸福!

36、財源滾滾來,金錢不勝數。

37、吃着香甜粽,美好祝福送。

38、舉家融泄泄,幸福又温馨。

39、香囊美洋洋,心情永敞亮。

40悠悠艾草香,綿綿情意長。

端午節的節日形成 篇二

幾千年來,在這一天,我們的祖先都會有很重大的慶祝活動。在華夏大地上,幾乎56個民族都有這個節日,只是叫法或有不同,例如,端五節、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沐蘭節、地臘節、詩人節、龍船節、解粽節、粽包節、五月節、娃娃節、女媧節、女兒節;活動形式和內容也有一些的差異。端午節融合了上古時代中國各民族的不同習慣、宗教、傳説,這是一箇中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天文概念 :端午節是根據夏曆而定的。而夏曆,是華夏祖先根據太陽、月亮週期運動變化對地球生物的影響而制。

在古代夏曆中,端午節是這樣制定的。在古漢語中,“端”指:初、正、極;“午”指:中、正、極。可見,這是一個天文學和天文數學概念。夏曆,最早是太陽十月曆法(一個太陽年按十個月計算)。在“十”的基本計數中,“五”是中數,標誌一個太陽年的迴歸位數,類似於物理學圓周運動中的“止點、死點”或數學曲線的“拐點”。天象變化;自西漢太初曆法施行後,冬至和夏至分別代表了太陽在南北迴歸線上的位置。在一年之中,冬至(12月21日或22日)是太陽處於南迴歸線位置時的節日,夏至(6月21日或22日)則是太陽處於北迴歸線位置時節日。由此可見,“端午”是接近“夏至”的日子,也是接近“芒種”的節日。個從天象看,就是指太陽接近北迴歸線的日子,這意味着白晝即將開始變短或夜晚開始增長,也意味着炎熱季節的到來。這種變熱趨勢,有點類似物理上彈簧振子的加速運動。通過我的一番講述,現在我們應該明白偉大的祖先為什麼把端午節又叫作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了。

端午節的文化意義 篇三

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更有着自己的歷史意義。之所以成為傳統,是因為它內在的風韻需要我們去品味,它深入的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緬懷歷史祭祀先烈,讓更多的人不忘歷史長河中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也不忘我們身為新一代接班人手中的重任。讓傳統文化不失原有的風采,更加發光發亮!

“愛國”鑄就端午之魂求吉、納祥和辟邪,是端午節千百年來不變的主題和美好的願望。然而,撫今追昔,端午節最值得紀念的,還是屈原的愛國情懷。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屈原就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化身,他對國家的忠貞、對百姓的憐憫早已伴隨着他的詩篇,在歷史的長河中化為不朽。儘管普通人未必能讀懂屈原著名的《離騷》,但也絲毫不影響大家瞭解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家國情懷。

雖然時代在發展,但是傳統節日裏的某些東西還是不變的。為了記憶深處的粽子回家過節,又何嘗不是一種傳承。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

端午節的由來 篇四

一説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為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

二説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説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説認為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係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五説認為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六説認為樑宗懍《荊州歲時記》轉述,端午是為迎“濤神”伍子胥。《後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後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説認為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為祭祀先祖日。

八説是據《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為紀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説認為端午起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廕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為門户飾,以懲惡氣。

十説是民間有一傳説認為,端午源於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傑專門劫富濟貧,後遭當地官兵突襲圍困而於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地民眾萬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在上述這些傳説中,端午紀念屈原一説因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剛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及其詩作的深遠影響,秦漢以後由楚地逐漸傳遍神州,為人們所認同並相沿迄今。

端午節時,我國江漢平原的人民必食黃鱔佳餚,他們認為“端午黃鱔賽人蔘”。